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赵占稳 《中外医疗》2008,27(16):35-36
目的 撂讨重建静脉曰路治疗手部皮肤大面积逆行撕脱伤的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根据手部皮肤逆行撕脱的解剖和病理生理特点,对13例手部大面积皮肤逆行撕脱伤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吻合皮下静脉、重建静脉回路进行原位修复.结果 11例皮肤全部成活,2例皮瓣边缘小面积坏死,经换药愈合,3例有短期色素沉着,半年后恢复正常,外观和手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手部大面积皮肤逆行撕脱伤有成活的生理基础,关键是完善重建撕断的静脉曰路,加强术后管理,功能恢复好,是治疗该类损伤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复合皮肤撕脱伤的特点和治疗措施.方法对62例复合皮肤撕脱伤患者的致伤原因、撕脱面积、撕脱类型、撕脱部位、合并伤以及治疗和愈后情况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结果17例中厚皮片移植一期愈合,5例经皮片加皮瓣同时移植,一期愈合.24例发生部分皮片坏死,8例皮肤部分坏死后骨质外露,8例原位缝合者,皮肤全部坏死,后经过补充植皮后愈合.结论复合皮肤撕脱伤病情重,常伴有多发伤,病情易被掩盖,容易造成漏诊.移植皮肤坏死原因主要是皮片血运障碍,坏死组织清除不净和感染.受皮区血运比皮片质量更重要.皮瓣是骨、关节暴露部位移植时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应用足跟撕脱皮肤于股前外侧预制成皮瓣移植修复足跟负重区撕脱伤创面的手术方法及注意事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兰州手足外科医院急诊收住院治疗的13例足跟皮肤撕脱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足跟撕脱游离皮肤修薄成全厚皮片于股前外侧区预制成带血运皮瓣,完全成活后游离移植,修复足跟区创面。结果 13例游离移植足跟预制皮瓣全部成活,随访3~18个月,足跟原有组织结构恢复,皮纹、质底、感觉均基本恢复,与健侧足跟对比无明显差异,外形功能均恢复正常。结论 应用足跟撕脱游离皮肤于股前外侧预制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足跟区撕脱伤创面可恢复足跟特殊的组织结构,后期外形功能满意,是解决足跟脱套伤较为可靠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静脉动脉化治疗手足皮肤脱套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应用静脉动脉化治疗手足皮肤脱套伤的临床效果.收治手足皮肤脱套伤患者28例,因逆行撕脱的皮肤软组织无血运,也无可供吻合的动脉血管,应用静脉动脉化方法,将伤口近端动脉与远端撕脱皮瓣内的静脉吻合作为供血通路,再将近端的静脉与撕脱皮瓣的静脉吻合作为回血通路.采用静脉动脉化方法治疗手足皮肤脱套伤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应用骨一方联合撕脱皮肤修薄后原位回植部分创面联合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SD)修复四肢皮肤撕脱伤的疗效。方法:2009年1月-2012年12月,应用骨一方联合撕脱皮肤修薄后原位回植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SD)修复四肢皮肤撕脱伤33例,创面范围为5cm×15cm~8cm×50cm。结果:29例经8~10dVSD治疗后,撕脱皮肤基本全部成活;2例撕脱皮肤远端皮缘部分坏死,1例经换药后创面愈合,另1例经取自体中后皮植皮后创面愈合。患者术后随访时间6~12个月。创面外观满意,成活皮肤肤色接近正常肤色,肢体功能恢复基本正常。结论:应用骨一方联合撕脱皮肤修薄后原位回植闭式负压下引流技术(VSD)修复四肢皮肤撕脱伤的方法,操作简单,降低创面感染几率,提高了四肢撕脱皮肤的成活机会,较好的恢复肢体功能及外观,是一种治疗四肢皮肤撕脱伤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复合皮肤撕脱伤的特点和治疗措施。方法:对62例复合皮肤撕脱伤患者的致伤原因、撕脱面积、撕脱类型、撕脱部位、合并伤以及治疗和愈后情况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结果:17例中厚皮片移植一期愈合,5例经皮片加皮瓣同时移植,一期愈合。24例发生部分皮片坏死,8例皮肤部分坏死后骨质外露,8例原位缝合者,皮肤全部坏死,后经过补充植皮后愈合.结论:复合皮肤撕脱伤病情重,常伴有多发伤,病情易被掩盖,容易造成漏诊。移植皮肤坏强原因主要是皮片血运障碍,坏死组织清除不净和感染,受皮区血运比皮片质量更重要、皮瓣是骨、关节暴露部位夥植时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7.
四肢大面积逆行皮肤撕脱伤临床急诊较为常见,早期诊断及处理不当,将造成皮肤成活后质量差或大面积皮肤坏死.1999年7月至2006年1月,作者对收治的29例大面积逆行皮肤撕脱伤患者,依照丁白海等[1]撕脱皮肤血运判断标准,进行撕脱皮瓣血运诊断,按皮瓣血运良莠分类手术并术后处理,修复皮肤的质量大大提高,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手部皮肤严重撕脱伤的外科处理。方法28例手部皮肤严重撕脱伤,将剥脱皮肤完整部分行静脉小血管吻合原位缝合。撕脱较重,不完整的皮肤去脂肪层,灭菌低温处理,48—72小时后回植。结果28例撕脱皮肤吻合血管均成活,Ⅱ期回植皮片成活率达100%。结论对手部严重皮肤撕脱伤,根据损伤程度和被撕脱皮肤完整与否,血供良好与否,采用吻血管皮瓣原位缝合,联合撕脱较重不完整皮肤Ⅱ期回植,修复创面,取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临床探究治疗足底软组织撕脱伤采用足底撕脱皮肤预制游离皮瓣修复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院2013.4~2014.4期间30例经诊断为足底软组织撕脱伤入院治疗患者,根据患者病情以将足底撕脱皮肤预制成游离皮瓣对足底软组织撕脱伤进行修复,观察患者恢复情况并对治疗后患者并发症情况进行统计。结果全部患者预制皮瓣成功,患者创面治疗后愈合,治疗效果优秀15例,良好10例,一般3例,差2例。结论临床治疗足底软组织撕脱伤采用足底撕脱皮肤预制游离皮瓣修复,患者足跟部功能恢复良好,且术中感染、坏死等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儿童交通伤致下肢皮肤撕脱伤特点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林  傅跃先  田晓菲  刘燕 《重庆医学》2005,34(2):188-189
目的探讨儿童交通伤所致严重下肢皮肤撕脱伤特点及适当处理方法.方法分析总结儿童交通伤严重下肢皮肤撕脱伤及合并损伤24例,分别采用清创撕脱皮肤缝合、带蒂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回植、撕脱皮肤全厚皮片回植及同期合并伤处理等方法.结果清创撕脱皮肤缝合8例,2例1期愈合,4例10%~80%撕脱皮肤及皮下组织坏死,2例完全坏死,补植皮后痊愈.带蒂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回植12例,3例Ⅰ期愈合;10例10%~50%回植皮瓣坏死,补植皮后痊愈.1例全厚撕脱皮片回植,边缘少量皮片坏死.随访5个月~2年,无明显的下肢活动障碍,外形尚可.结论在儿童交通伤严重下肢皮肤撕脱伤及合并其他损伤急诊处理中,根据撕脱皮肤血供、严重程度选择相应的处理方式,可最大限度减少皮肤坏死、保存和利用组织以利于下肢外形及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足跟部皮肤恶性肿瘤切除术后软组织缺损的显微外科修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足跟部皮肤恶性肿瘤的手术切除和修复重建的原则。方法:对9例足跟部恶性黑色素瘤、鳞状细胞癌和慢性溃疡恶变行局部广泛切除,根据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大小,分别选用足外侧皮瓣、足底内侧皮瓣、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及内踝上皮瓣转移修复。结果:9例皮瓣全部成活,在功能及感觉恢复方面,足底内侧皮瓣与足外侧皮瓣最佳,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恢复良好,内踝上皮瓣效果稍差,没有感觉。结论:足跟部皮肤恶性肿瘤应行局部广泛切除术,在切缘阴性的基础上进行修复重建,根据创面大小分别采用足外侧皮瓣、足底内侧皮瓣及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足跟黑色素瘤的扩大切除术后皮肤缺损的修复重建。方法:观察收治的足跟黑色素瘤9例,其中男5例,女4例。行扩大切除术,并根据足跟皮肤的缺损大小,分别选用带血管神经蒂的足外侧皮瓣、足底内侧岛状皮瓣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移位修复皮肤缺损区,手术前后均应用干扰素治疗。结果:9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随访3个月~5年,1例患者因黑色素瘤全身转移死亡,其余8例患者足跟部皮瓣形态、感觉、色泽、耐磨性、痛觉及功能均满意。其中足底内侧岛状皮瓣修复在功能方面最佳。结论:足跟部的恶性黑色素瘤采用扩大切除术,在切缘阴性的基础上进行修复重建,根据创面大小分别选用带血管神经蒂的足外侧皮瓣、足底内侧岛状皮瓣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移位修复,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手部皮肤逆行撕脱伤的修复方式。方法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重建远端肢体血运。吻合静脉组 2 6例 ,通过吻合浅静脉 ,再建皮肤的血液循环。对照组 2 3例 ,应用传统的方法将撕脱皮肤原位游离植皮。结果术后随访 5~ 7年 ,皮肤存活面积、外形及功能 ,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皮肤存活面积百分之比的平均值相比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 吻合浅静脉修复手部皮肤逆行撕脱伤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修复方法 ,皮肤功能好 ,质量高。  相似文献   

14.
小儿皮肤撕脱伤的特点及治疗原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显杰  夏炜  艾玉峰  张宗学 《医学争鸣》1999,20(11):996-998
目的:探讨小儿皮肤撕脱伤的特点及治疗原则。方法:分析我院3a间治疗各类瀣和皮肤撕脱伤46例,将小儿皮肤5撕脱伤分为新鲜皮肤撕脱伤和陈旧性撕脱伤,新鲜皮肤撕脱伤又分为完全性皮肤撕脱伤和不完全性皮肤撕脱伤,潜行性撕脱伤和混合性皮肤撕和经治疗后,创面愈合良好,未出现继发民生的功能障碍。结果:临床46例,效果良好。结论;完全性皮肤撕脱伤伤皮征移植或皮瓣转移是唯一选择,不完全性皮肤撕脱伤及潜行皮肤撕脱伤,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阶梯状修剪原位回植结合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四肢皮肤逆行撕脱伤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14年2月-2015年3月,由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同一组医师应用阶梯状修剪原位回植结合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皮肤逆行撕脱伤患者15例,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19~52岁,平均32.5岁。所有患者无周围血管疾病,所有撕脱皮肤均为逆行撕脱,无明显挫伤或仅有轻度挫伤,撕脱皮肤均较完整,有较好的软组织床或虽伴有肌肉断裂但经修复后软组织床良好,所对应的皮下组织无大面积的骨和肌腱外露,皮瓣撕脱面积为:(4 cm×5 cm)~(15 cm×18 cm)。术后给予抗感染、抗凝、抗痉挛治疗,调整负压,观察负压封闭引流敷料的颜色、管型、气味,保持负压封闭引流敷料持续负压吸引通畅、有效,术后1周打开负压封闭引流敷料,记录皮瓣的颜色、质地、弹性、感觉情况,评估皮瓣成活情况。 结果 15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20个月,2例失访。3例皮瓣远端局部发黑经换药后愈合。成活皮瓣近端及中部色泽、质地、弹性、感觉等与正常皮肤无异,远端皮瓣色泽暗,质薄,弹性差,皮肤感觉迟钝或无感觉。 结论 阶梯状修剪原位回植结合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手术操作简便易行,学习曲线短,临床疗效满意,是治疗四肢皮肤逆行撕脱伤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面积皮肤撕脱伤后的原位植入的方法。[方法]对32例大面积皮肤撕脱伤病人,潜行剥离和撕脱皮瓣制成全厚或中厚皮瓣原位缝合,植入床的脂肪和失血供组织彻底去除,损伤严重的皮肤全部弃除,缺损部分用正常部位游离皮片或用转移、带血管皮瓣移植,合并骨折的Ⅰ期单臂多功能外固定架固定。[结果]全组原位缝合皮瓣成活率为75·95%。[结论]大面积皮肤撕脱和潜行剥离经处理绝大部分能成活,单纯的原位缝合成活的希望较小。  相似文献   

17.
对101例皮肤撕脱伤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治疗,进一步阐明了皮肤撕脱伤的生物力学机理。认为缺血再灌注损伤是皮瓣继发性坏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提出了保留有血运的皮瓣应遵循“宁少勿多”原则,根据皮肤撕脱伤的深度、面积、合并伤等进行分级,制定新的分级标准以指导临床判断病情,制定治疗方案和对予后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8.
皮肤撕脱伤临床治疗的探讨(附34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皮肤撕脱伤的治疗方法,方法:通过34例不同皮肤撕脱伤临床资料分析,对其诊治方法进行了总结。结果:皮肤撕脱伤的治疗关键是创面的处理,治疗方法的选择。结论:在判断撕脱皮瓣血运基础上,最大限度地保留撕脱皮瓣,保持完整而健康的外覆盖组织,对后遗畸形的预防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儿童足跟部开放性损伤伴踝关节脱位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10例足跟部开放性损伤伴踝关节脱位患儿急诊清创,踝关节复位后克氏针固定,行负压封闭引流(VSD)覆盖创面;2周后手术重建跟腱、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或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转移覆盖软组织缺损创面。结果10例患者皮瓣愈合良好,按期拆线。皮瓣修复术后6周拔除固定踝关节的克氏针开始功能锻炼。所有患儿均获随访,时间6~16个月。踝关节功能按Baird-Jackson评分标准进行功能评价:优7例,良2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90.0%。所有皮瓣血运良好,色泽接近正常。结论足跟部开放性损伤伴踝关节脱位患儿急诊清创关节复位,2周后手术重建跟腱及皮瓣转移修复缺损的软组织,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