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琳  刘明 《中医药学刊》2006,24(4):687-688
慢性肾脏疾病病程长,病机虚实错杂。刘明教授治疗根据其病机特点,动静结合,补泻相宜,方能切中病机。故治疗上常以益气养阴、温补脾肾与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相结合,更加符合临床实际,疗效更确切。  相似文献   

2.
高脂血症证候规律与基本病机特点的系统文献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薛洁  韩荣  周光 《新疆中医药》2009,27(1):77-78
本文以疾病临床客观症状为依据,通过大量临床文献资料的回顾性研究,概括出复杂多样的证候分布规律特点,据此研究推导疾病病机是与脾肝肾三脏功能失调相关,以脏腑虚损为主,邪气及病理方面与痰、湿、瘀、气滞相关,并且相互夹杂以复合邪气为患,基本病机特点是脾肝肾脏腑正虚为本,痰浊血瘀气滞为标。  相似文献   

3.
基于《伤寒论》厥阴病篇条文的研习,并结合《黄帝内经》有关厥阴生理、病理的论述,笔者认为厥阴病与脾胃存在密切联系,厥阴病在脾胃肝胆疾病中十分常见。笔者临证时发现,脏腑辨证在复杂病机疾病的诊治中存在局限性,于是提出"抓病机六经辨证用经方以诊治复杂病机的内科疾病"这一概念。脾胃为后天之本,气机升降之枢,与厥阴病关系密。探究脾胃肝胆系诸多疾病的内在病机为寒热错杂、上热中虚下寒,具体表现为肝肾阴亏、脾肾阳虚、肝郁乘脾、心肝虚热中的多个方面,切中厥阴病之病机,故从厥阴病论治脾胃肝胆疾病。  相似文献   

4.
探讨炎症性肠病的中医病因病机和治疗原则,中医之"脾"是后天物质基础和体质功能的代称,"脾"之功能失调对脾胃疾病具有决定性影响;本类疾病虽病位在肠,但对比脾肾、肝脾、心脾、脾与大肠等脏腑的生理病理联系,得出其病机关键在脾虚,治疗关键在健脾。临床应重视健脾治则,重用性质较为平和的健脾药物,坚持长期用药,对于控制病情活动、减少复发具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针对当代疾病的特点,仝小林教授提出"新病机十九条",故对其"新内经十九条"简要释意。虽言病机实则比病机的内容更加丰富,论述了病因病位等内容,如皆属于"膜、神、髓、脾、络"均可归属于"病位",皆属于"燥、伏"等可归属于"病因"。条文或依照临床经验对疾病传统病机、治法进行新的思考,如感冒的病机病位、脏腑风湿论、凉燥郁火的病机、顶焦神系与髓系的理论以及过敏性疾病、慢性炎症急性反复性发作疾病、脏纤维化的治疗等;或可反映当代老年病、慢性病、多代谢紊乱性疾病(脾瘅)、心理性疾病与医(药)源性疾病的特点,如脾瘅、老年性抑郁症、癔病、神志性疾病等。以上诸条多是对疾病规律的精要概括,在临床运用时可结合临床实际灵活加以运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本体探讨脾相关疾病的核心病机。方法:收集、整理中医内、外、妇、儿各科教材和高级参考书中脾相关病证142个纳入本体资料库。经症状规范后,按"脾失运化水谷""脾失运化水液""脾不统血"的病机对全部病证的症状进行分类。基于语义网络,以644个领域概念、1888条语义关系构建脾相关"病证-症状-病机"本体图,并根据本体数据绘制雷达图、统计各类病机的症状分布。结果:脾相关疾病共计98种,脾气虚证居各证之首。脾失运化水谷的症状占全部症状的60.96%,且在142个脾相关病证中均有分布,主要为便溏、纳少、乏力、神疲、纳呆等症;脾失运化水液症状占全部症状的9.52%,主要为水肿、身重、咯痰、口黏腻、面色白光白等症;脾不统血症状占总症状的3.20%,主要为便血、鼻衄、齿衄、月经量多、紫斑等症。结论:脾失运化水谷是脾相关疾病的核心病机,其以脾气为根,临床诊疗各类脾相关疾病均应重视益气健脾、健运水谷。  相似文献   

7.
内科疾病病因病机纷繁复杂,常寒热易混,虚实夹杂。孙玉信教授以“脾统四脏”理论为主导,临床治疗内科疾病,凡见脾胃病证,即从调理脾胃入手,处以“异病同治”,往往取效较好。该文介绍孙玉信教授应用“脾统四脏”理论治疗内科疾病经验。  相似文献   

8.
《河北中医》2021,43(7)
陈志强教授从事中医药治疗肾脏疾病多年,创造性提出内科慢性病主客体病机理论。陈教授认为慢性肾脏病(CKD)水肿主体病机为脾肾气阳虚,瘀血水湿内停,病位在脾肾。治疗CKD水肿多采用温补脾肾,疏利三焦,化瘀通络及纠正客体病机方法,临床效果显著,体现了独特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9.
胰岛素抵抗(IR)是导致代谢综合征(糖尿病、肥胖、高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脂肪肝等疾病)的共同的病理基础,目前对IR的病机认识尚不统一.文章对IR的病因病机加以分析,认为肝脾肾功能失调是导致IR的核心问题,对IR的防治应针对肝失疏泄,脾肾气(阳)虚这一主要病机进行早期干预,并将疏肝健脾益肾法应用于疾病的各个阶段,阻断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圣济总录》记载的脾病名,除包含现代医学消化系统疾病外,还包括多系统多种病变。本文通过对"脾痹""肉极""脾瘅""脾积"举例分析,拟挖掘出北宋时期在脾病的命名及病因病机、治法方药方面的创新,以指导临床从脾治疗多种现代疾病。  相似文献   

11.
王垂杰教授“以痈论治”溃疡性结肠炎经验拾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溃疡性结肠炎病位在肠,与脾、肝、肾关系密切,病初以湿热内蕴之实证为主,久则伤及脾肾,累及气血阴阳,脾虚为发病之本,湿热瘀血为致病之标,本虚标实、寒热错杂则是发病特点。王垂杰教授确立“健脾生肌,清热祛腐”的治疗大法,分四型:湿热内蕴、脾虚湿盛、脾肾阳虚、肝郁脾虚。认为应注意顾护胃气,饮食以勿伤脾胃为要,平时多以松软,易消化食物为主。  相似文献   

12.
唐汉钧教授治疗臁疮经验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汉钧教授认为臁疮急性期以湿热蕴阻为标,脾虚失运为本,治以清化湿热、健脾燥湿为主,兼以活血通络。慢性期以经脉瘀滞为标,脾肾亏虚为本,治以活血通络、温化寒湿为主,兼补脾肾。并注重内外合治,多途径给药,结合运用中药外洗、湿敷、丹剂、油膏等,取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3.
周福生教授治疗肝硬化腹水注重治肝先实脾,脾胃健运,精微得以转输,达到水消胀减,同时不忘补肾:活血化瘀贯穿始终,使凝血化散,血脉流畅则痞块、腹水自消;行气利水,攻补兼施,属脾虚或脾肾两虚以健脾益气或健脾益肾之法以扶正培本,兼以祛邪;属气滞水湿,湿热蕴结为主,侧重于攻,行气、利湿、清热是常用之法,并佐以扶正。  相似文献   

14.
施汉章教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经验介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邢国红 《新中医》2004,36(5):11-12
施汉章教授认为慢性前列腺炎是内外合邪致湿热蕴阻,气机升降失常,败精留滞日久则化瘀生痰,病机以肾虚为本,湿热、痰瘀为标,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证。治疗强调微观辨证,患病早期湿热蕴阻为主者治以清热利湿,中期湿热兼夹痰瘀者治以清热利湿化瘀,久病迁延脾肾两虚为主则治以益气固肾。并注重多途径给药,进行心理疏导,取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中医证素特点及规律。方法:选取74例UC患者采用证素辨证及积分方法进行临床观察。结果:①病性证素以湿为主,其次为气滞;病位以大肠为主,其次为脾;②诱发或加重因素以饮食最常见,其中以寒凉食物为主;③青年者病位主要在大肠、脾,病性以湿、气滞、热为主,中年者病位主要在脾、大肠,病性以湿、气虚、气滞为主,老年者病位主要在脾、肾,病性以湿、气虚、血瘀为主。④0~5年病程段病位主要在大肠、脾,病性以湿、气滞、热为主,5~10年病程段病位主要在脾、大肠,病性以湿、气虚、气滞为主,≥10年病程段病位主要在脾、肾,病性以湿、气虚、阳虚为主。⑤轻度者病位主要在大肠、脾,病性以湿、气滞、热为主,中度者病位主要在脾、大肠,病性以湿、气滞、气虚为主,重度者病位主要在脾、肾,病性以气虚、湿、血瘀为主。⑥病变在直肠者病位主要在大肠,病性以湿、气滞为主,直、乙结肠者病位主要在大肠、脾,病性以湿、气滞、热为主,左半结肠者病位主要在脾、大肠,病性以湿、气滞、气虚为主,全结肠者病位主要在脾、肾,病性以气虚、湿、血瘀为主,区域结肠者病位主要在脾、大肠,病性以湿为主。结论:UC病位证素以大肠、脾为主,病性证素以湿、气滞、热最常见;病机多为虚实夹杂。病情初期,证素以大肠、湿、气滞、热多见,随着年龄增长、病程延长、病情加重及病变范围扩大,证素以脾、肾、湿、气虚为主。  相似文献   

16.
苏行  何立群 《辽宁中医杂志》2014,(4):616-618,I0001
目的:分析88例慢性肾脏病患者肾活检的病理分型与中医证型,旨在找出病理分型与中医证型及转归的关系。研究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肾病科2011年9月-2012年4月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肾活检患者病例,收集其病理类型、中医辨证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FSGS与MCG在15龄段分别占64.3%、75.0%,MN与MsPGN在36年龄段分别占64.3%、75.0%,MN与MsPGN在36龄段分别占78.6%、75.0%。IgAN、FSGS、MN、GML、MCG、MsPGN分别占39.8%、15.9%、15.9%、10.2%、9.1%、9.1%。脾肾气虚在所有中医证型的所占比例最多。FSGS、MN、GML中脾肾气虚所占比例最多,IgAN以脾肾气虚与肺肾气虚所占人数最多,MCG以脾肾气虚与气阴两虚所占比例最高,MsPGN以脾肾气虚与肝肾阴虚所占最多,血瘀、湿热证在各病理分型中均占较多比例。结论:FSGS与MCG在15年龄段分别占78.6%、75.0%。IgAN、FSGS、MN、GML、MCG、MsPGN分别占39.8%、15.9%、15.9%、10.2%、9.1%、9.1%。脾肾气虚在所有中医证型的所占比例最多。FSGS、MN、GML中脾肾气虚所占比例最多,IgAN以脾肾气虚与肺肾气虚所占人数最多,MCG以脾肾气虚与气阴两虚所占比例最高,MsPGN以脾肾气虚与肝肾阴虚所占最多,血瘀、湿热证在各病理分型中均占较多比例。结论:FSGS与MCG在15龄段多见,MN与MsPGN在36年龄段多见,MN与MsPGN在36龄段多见。IgAN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FSGS、MN、GML、MCG、MsPGN。中医证型中脾肾气虚为目前临床上慢性肾脏病主要中医证型,随治疗时间延长,疾病后期气阴两虚证逐渐增多,血瘀证、湿热证常常伴随疾病始终。FSGS中医证型以脾肾气虚多见,易兼血瘀与湿热;IgAN中医证型以脾肾气虚与肺肾气虚居多,常伴有血瘀湿热;MN中医证型以脾肾气虚证居多;MCG脾肾气虚与气阴两虚较多;MsPGN患者脾肾气虚与肝肾阴虚占多数;GML证型以脾肾气虚为主,后四者在疾病进展中也出现明显的血瘀与湿热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影像学检查(B超、CT)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进行定性定量诊断分析,探讨NAFLD影像学指标与中医各证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NAFLD患者200例,辨证分为肝郁脾虚、痰湿内阻、湿热内蕴、痰瘀互结、肝肾不足5个中医证型,同时运用B超、CT两种影像学方法对脂肪肝进行分度和定量诊断,分析脂肪肝严重程度与各中医讧型之间的关系。结果:(1)NAFLD中医辨证分型以湿热内蕴最常见(37.00%),肝肾不足最少(6.00%)。2种检查方法均提示从肝郁脾虚型、痰湿内阻型、湿热内蕴型、痰瘀互结型到肝肾不足型,非酒精性脂肪肝严重程度逐渐加重,经’X^2检验,各中医证型间的脂肪肝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与正常对照组相比,NAFLD各中医证型肝/脾CT比值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各组间比较,从肝郁脾虚型、痰湿内阻型、湿热内蕴型、痰瘀互结型到肝肾不足型,肝/脾CT比值逐渐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NAFLD各中医证型与影像学指标(B超、CT)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B超、CT检查可为脂肪肝的中医辨证规范化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肾细胞癌患者术后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探讨其危险因素与证型分布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制定肾细胞癌术后患者症状评估量表,采集患者中医四诊信息,统计分析145例肾细胞癌术后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利用频数方法观察危险因素在不同证型中的分布特点;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不同中医证型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肾细胞癌术后患者临床症状主要有双腿沉重(87.59%),情志不佳(82.07%),腰痛(33.79%),头晕(27.59%)等。中医证型以脾肾气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湿热下注为主。描述性统计分析显示,影响证型分布的因素有性别、年龄、饮酒、吸烟、高血压、体质量指数(BMI)≥24 kg/m2。回归分析显示,饮酒史、BMI≥24 kg/m2是脾肾气虚证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病史是肾癌术后出现肝肾阴虚证的保护性因素;年龄是肾癌术后出现脾肾阳虚证的保护性因素;男性是肾细胞癌患者出现湿热下注证保护性因素,吸烟史、饮酒史是湿热下注证的危险因素。结论:肾细胞癌术后患者脾肾气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湿热下注为常见中医证型;临床症状表现主要为双腿沉重、腰酸腰困腰痛、情志不佳等;肾细胞癌术后的中医证候类型与危险因素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饮酒史、超重与脾肾气虚证相关;吸烟史、饮酒史与湿热下注证相关。  相似文献   

19.
脾与肾先后天相互资生,共司津液代谢,二者生理上相互联系,病理上亦相互影响.肾系疾病病机多见脾气、脾阳亏虚,寒湿、湿热蕴结或湿瘀互结,皆与脾密切相关,故辨证治疗可从脾入手,健脾祛湿治其本、燥湿运脾治其标;辨病治疗亦可着眼于脾,如基于脾主运化水饮、脾气升清、脾肾共司津液代谢治疗水肿、蛋白尿,基于脾主统血治疗血尿,基于"脾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硬变腹水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SAAG)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将256例肝硬变腹水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进行SAAG检测,通过统计学方法,探讨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气滞湿阻证SAAG值较低,与其他证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蕴结证与寒湿困脾证SAAG值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脾血瘀证与脾肾阳虚证SAAG值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蕴结证与肝脾血瘀证、脾肾阳虚证比较,SAAG值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寒湿困脾证与肝脾血瘀证、脾肾阳虚证比较,SAAG值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肾阴虚证与其他证型比较,SAAG值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变腹水中医证型与SAAG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