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0 毫秒
1.
大学生艾滋病KAP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大一学生对艾滋病的知识、态度和行为(KAP)现状,为大学生艾滋病预防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676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大学生对艾滋病的基本知识,传播途径,传播的危险行为知晓率均占95%以上;对艾滋病的非传播途径如蚊虫叮咬,咳嗽,打喷嚏,同桌用餐,握手拥抱,共用马桶游泳池不传播艾滋病的知晓率分别占62.62%,88.03%,88.63%,88.12%。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预防艾滋病的意识低于他们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知识的掌握。有79.06%的大学生愿意与艾滋病朋友继续来往,有77.52%的大学生愿意与艾滋病感染者同室学习,有78.56%的大学生愿意同艾滋病人握手拥抱,有62.07%的大学生愿意与艾滋病人共同进餐。结论大学生掌握艾滋病的知识不够全面,预防艾滋病的意识及对待艾滋病人的态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健康体检人群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KAP)的现状,为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和高危行为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年在高密市疾控中心门诊健康体检的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体检者560人,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为74.6%。其中传播途径知晓率为80.7%,非传播途径知晓率为66.4%;对艾滋病患者或感染者表示关心和同情的占81.6%;认为正确使用安全套能预防艾滋病的占90.9%;获得艾滋病知识途径主要是电视广播;认为自己有必要进一步了解艾滋病知识的占88.9%;愿意同艾滋病患者或病毒携带者一起生活、工作或学习的占47.3%;发生婚前行为时使用安全套的占35.2%。结论健康体检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偏低、安全套的使用率也不高,有必要进一步加强艾滋病预防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河北省农村居民艾滋病知识掌握情况及相关行为情况。为制定防治艾滋病的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2006年7月~12月,对河北省5个项目县区农村居民进行随机抽样匿名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20个村1764名村民,艾滋病3大传播途径知识回答正确率为72.62%~87.53%;对非传播途径如蚊虫叮咬、共同用餐、握手等知识回答正确率为71.77%~95.86%,不同县区艾滋病预防及相关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艾滋病患者的态度,有62.59%的人愿意与艾滋病人来往,并有81.58%的人表示同情愿意给予患者帮助。农民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来源主要是电视、广播、宣传资料,占总来源的74.03%。结论基金项目地区农民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己基本达到国家标准,但其他地区的预防宣传工作还应加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对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及行为的影响,为大学生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04年10月对驻廊坊一所国家某重点大学和一所全日制普通大学在校大学生618人进行自填式不记名问卷调查。结果:两所高校大学生对艾滋病3种主要传播途径的知晓率达90%以上,但赞成婚前同居者占33.49%,赞成婚外性行为者占33.98%,与异性发生过性关系者占10.36%,与两个异性发生性关系者占3.56%。获得艾滋病知识最重要的途径为电视占89.81%,其次是报刊占83.98%,广播占65.21%。结论:两所大学大学生对艾滋病3种传播途径知晓率较高,但其相应的态度(信念)和行为与知识水平相互脱节,说明在大学生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不仅要提高其知识水平,而且更重要的是要转变其不正确的态度(信念)和行为,做到知、信、行3者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大学生的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现状,为学校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某高校662名大学生通过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态度、行为调查。结果 大学生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预防等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较高,达到81.2%。57.1%的大学生对艾滋病病人持同情态度,9.3%的大学生有过性行为,有性行为的学生中29.5%的人每次使用安全套。结论 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和较为正确的态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北京市阜外某批发市场务工人员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为制定该人群的艾滋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3300名市场务工人员进行了调查。结果被调查者对艾滋病知识有一定的了解,知识总知晓率为75.5%,但知识掌握不全面。对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知识知晓率在80%以上,但非传播途径知晓率较低,均在60%以下,个别的仅为30.3%;被调查者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仍存在一定歧视态度,仅有43.0%的人表示不会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避而远之,不同的态度与知识知晓情况存在正相关;被调查者高危行为发生率较高,2.4%的人有过吸毒史,63.5%的人有过性生活,其中发生过婚前性行为的占45.5%,已婚的发生婚外性行为的占8.8%;安全套使用率不高,近半年中每次都用者占16.1%,最近一次性生活使用安全套者占36.8%。结论应针对批发市场务工人员的知识薄弱环节进行艾滋病的健康教育,提倡安全套的使用,减少高危行为,降低艾滋病的传播与流行。  相似文献   

7.
重庆市某高校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态度、行为和需求调查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了解大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认知水平、相关态度、行为和需求,为制定宣传干预计划提供客观的指导意见。方法对重庆市某高校在校一、二、三年级的学生进行自填表式问卷调查,所有数据经SPSS 12.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916名大学生,其中男生占34.0%;他们对艾滋病的三个传播途径的知晓率都在80.0%以上,对于艾滋病的非传播途径除了经蚊虫叮咬传播外,其余的知晓率都在85.0%以上;他们对艾滋病的预防知识知晓率较低,仅约有50.0%的学生知晓每次性交使用安全套和不共用针具吸毒可预防艾滋病;他们对艾滋病的相关态度积极,80.0%的学生回答愿意关心帮助HIV感染者和病人;获取艾滋病防治知识的主要途径是电视、报刊杂志和宣传资料;53人(5.8%)有性行为史,8人有商业性行为,2人有同性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低。不用安全套的原因是不愿使用和认为没有必要,其中多数学生建议加强艾滋病宣传,将艾滋病防治知识和性健康的教育纳入教学中,提倡使用安全套。结论大学生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认知水平较高,只是对艾滋病的预防知识知晓率低,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低,因此应加强学校的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并将艾滋病防治知识的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中,提高学生的保护意识,减少高危行为的发生,有效遏制艾滋病在青少年中的流行和蔓延。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少数民族大学生艾滋病KAP(知识、态度、行为)现状,为探索性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河池学院1-3年级少数民族1014名大学生进行匿名自填问卷调查。结果对艾滋病的3大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为79.84%;非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为82.29%;预防知识的知晓率为77.44%;有95.17%的学生认为对艾滋病病人值得同情;7.50%的学生有过性行为,但其中只有26.32%的学生在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88.63%的学生希望通过学校获得系统的相关艾滋病知识。结论少数民族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相对欠缺,健康教育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山西省3所高校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及态度、行为现状,为更加有效地开展大学生艾滋病宣传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法,对山西省3所高校13 000名在校大学生的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掌握较好,除个别问题外,知晓率一般都在90%以上,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知晓率高于非传播途径,女生知识掌握程度好于男生,医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好于非医学生,医科类大学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好于其他类型大学学生;88.5%的大学生对艾滋病及艾滋病人持有积极正确的态度,且正确态度持有率女生高于男生,医学生高于非医学生,医科类大学学生高于其他类型大学学生;71.8%的大学生表示会毫不犹豫地与艾滋病病人友好地握手,但马上拒绝的人数男生多于女生,非医学生多于医学生;大学生获取艾滋病相关知识最主要的途径为书刊、报纸、宣传资料.结论 近年来在山西省诸高校开展的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成效较好,在今后的宣传教育工作中要加强艾滋病知识系统教育,把艾滋病态度行为教育作为重点内容,融知识、态度、行为教育于一体,使大学生达到知、信、行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水平与态度,为制定相应的政策、规划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07年,对山东农业大学部分在校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调查1227人,对艾滋病可通过性、血液、母婴途径传播的知晓率均在83.37%以上,对非有效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为12.80%~66.10%;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途径主要为报刊(占89.49%)、广播电视(占85.49%)、教科书(占66.50%);93.32%想了解更多艾滋病知识,50.94%愿意做艾滋病知识宣传员。[结论]农业院校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较高,但不够全面。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天津市河北区在校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并对培训效果做出评价,指导学校开展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在培训前后对学生艾滋病知识、对艾滋病患者的态度、行为学等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培训前后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分别为56.86%和83.17%,经掊2检验(掊2=33.41,P0.05),两次调查平均知晓率之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采用集中讲座、观看电视片和分发图文宣传资料是对在校大学生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培训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嘉峪关市在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识、态度及个人信念情况,为今后有针对性地在大学生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措施提供相关信息和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在校的203名青年学生,采用统一设计的匿名问卷进行现场调查,收集有关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方面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3名大学生中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的总知晓率为94.85%,对“蚊虫叮咬”和“共用剃须刀、牙刷”是否传播艾滋病这一问题回答正确率相对较低.艾滋病相关危险行为中,54.68%的学生“输血时询问过血液是否经过合格的HIV抗体检测”,21.18%的学生有过婚前性行为,37.93%的学生“对艾滋病有恐慌情绪”,93.60%的学生“关心不歧视艾滋病病人”,74.38%的学生主要通过电视、网络获取艾滋病知识信息.结论 大学生艾滋病综合防治基本知识达到90.00%以上,对艾滋病的非传播途径还缺乏正确认识,在艾滋病相关危险行为中安全意识不强,有婚前性行为的出现.建议加强对学校的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在校大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减少高危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并掌握高校学生对艾滋病传播途径、预防知识的知晓率及目前的性行为情况。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上海某高校硕士研究生一年级学生,共计309名。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基本人口学特征,艾滋病传播、预防相关知识等知晓情况及艾滋病危险行为及性行为等。结果学生掌握艾滋病的三大传播途径正确率均在95%以上。但在回答“蚊虫叮咬”和“共桌吃饭”等传播途径的正确率仅为29.1%,56.8%。有62.7%的人认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从外表是看不出来的。“使用安全套”“一个性伴侣”的正确率分别为98.1%,97.4%。在第一次有性行为的人中,安全套的使用率为42.7%。结论在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知晓率中,研究生较大学生并没有较大的学历优势。性行为中的安全防护知识知晓率较高,但安全套使用情况不理想,还需加强健康教育及安全性行为的引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杭州市男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现状和健康教育需求,为深入进行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以年级为分层要素进行随机抽样方法对4100名男大学生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男大学生对多数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较高,大部分题目的答对率在80%以上,但对部分知识知晓率偏低,如仅42.7%的人知道蚊虫叮咬不会传染艾滋病。男大学生较易接受的教育方式依次是通过专题讲座(34.8%)、网络(34.4%)、纸质宣传材料(30.8%)等。47.1%的男大学生认为学校艾滋病健康教育最为不足的是过于理论化,不够实际。结论男大学生对大部分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较高,但部分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仍较低。学校需加强艾滋病健康教育力度,并紧密联系男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强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的技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情况,为后期进行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对成都市525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艾滋病知识及相关问题的问卷调查。结果对性交传播、母婴传播、输血或使用血制品传播、共用注射器传播等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分别是89.7%、88.4%、64.9%和98.4%。56.4%的学生对我国面临艾滋病的严重挑战持赞成态度;对婚前性行为持无所谓态度的占64.7%,对多个性伴侣持反对态度的占74.6%,对同性恋持反对态度的占89.0%。学生获取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主要途径是电视广播。大部分学生对有关防治性病和艾滋病的基本知识以及性知识有较高的需求。结论在大学生中有效地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意义重大,应常抓不懈。  相似文献   

16.
梅雪琳 《中国校医》2020,34(1):33-34
目的 调查贵州某高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的了解情况,为大学生艾滋病的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贵阳某高校选取4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使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大学生对于“外表健康的病毒携带者也是主要的传染源”“艾滋病通过血液和性传播的主要传播途径”的知晓率较高,分别为81.25%,92.3%,对“日常接触、握手、共同进餐、游泳、共用洗手间,蚊虫叮咬是否传播”“共用剃须刀、牙刷、浴室的修脚刀会传播”“去美容院文眉、文身,去消毒不严的小诊所看牙会传播”的知晓率较低,分别为58%,54.8%,63%。大部分同学认为艾滋病离自己很遥远,对艾滋病防护的重视程度差。结论 学校应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7.
熊焱强  李志红 《中国校医》2013,27(4):241-244
目的了解医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态度和行为现状,为制订有针对性的艾滋病预防教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某校医学院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和中医学3个专业的800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其中728例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对象对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很高,均高于99%,对于母乳传播、产道传播和蚊虫叮咬不能传播艾滋病的知晓率相对偏低,分别为70.19%、42.58%和70.19%;对于艾滋病是乙类传染病吗、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的‘窗口期’内能检测到抗体吗等专业问题答对率较低,分别为25.41%和47.80%;调查对象对艾滋病恐怖心理严重,52.35%的医学生不愿去有艾滋病患者的科室工作,43.82%的医学生不愿意从事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对艾滋病相关知识需求率高,最希望获取艾滋病知识的途径为专题讲座。4.12%的医学生与异性发生过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低,仅为40%,另有1.79%的有过同性性行为。结论需要在医学生中加大对艾滋病知识宣传力度,改善教育方式,提高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使之正确对待艾滋病病人,并减少个人高危行为。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解当前大学生群体艾滋病知识掌握程度及渠道,找出薄弱环节,为学校及公共卫生部门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整群抽样,在合肥市一所高校内按照不同专业、班级随机抽取252名学生作为调查样本。在调查对象知情同意和保密的原则下,进行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大学生群体的艾滋病基本知识问题回答正确率为70.98%,防治知识问题回答正确率为32.74%。群体对于19个关于艾滋病基本知识的问题中,有4个问题的回答正确率不足50%;对于7个关于艾滋病诊断和治疗的问题,有4个回答正确率不足20%;有156名学生(63.16%)对艾滋病患者有恐惧感;有178名学生愿意参加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结论应强化政策宣传力度,加大艾滋病校园健康宣教投入,努力使艾滋病防治知识传播的专业化、系统化、多渠道化,提高青年学生的艾滋病防治工作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