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胰岛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6月至2008年10月收治的9例胰岛细胞瘤病例。结果9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6例功能胰岛细胞瘤术后血糖全部恢复正常;3例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为恶性,手术后无复发或转移。结论胰岛细胞瘤早期诊断困难,容易误诊,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胰岛细胞瘤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8例胰岛细胞瘤外科治疗的临床资料,功能性胰岛细胞瘤3例,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5例。肿瘤位于胰头1例,胰颈与胰体交界处1例,胰体4例和胰尾2例。8例均施行手术,5例施行肿瘤部位胰腺部分切除术,3例施行胰体尾切除术。结果:8例均治愈出院,无手术并发症,3例功能性胰岛细胞瘤手术后血糖上升5.5mmol/L以上,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术后腹部不适症状消失。结论:手术切除胰岛细胞瘤可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功能性胰岛细胞瘤围手术期血糖监测方法.方法:总结9例手术切除功能性胰岛细胞瘤患者围手术期血糖监测临床经验.结果:7例单病灶行单纯胰岛细胞瘤切除术,2例多病灶行胰体尾切除术,术后血糖恢复正常,2例血糖水平略高,补充胰岛素后可控制正常.结论:功能性胰岛细胞瘤明确诊断后首选手术切除,围手术期严密监测血糖,对患者的康复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胰岛细胞瘤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胰岛细胞瘤的定位诊断与外科治疗.方法 收集我院1996年至2009年收治的27例胰岛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检查手段和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功能性胰岛细胞瘤有明显的内分泌紊乱症状,瘤体较小,定位困难.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多以腹部肿块、腹痛为首诊方式.B超、CT、MRI、彩色多普勒超声内镜、DSA的诊断率分别为30%、50%、57%、83%、90%.结论 胰岛β细胞瘤是胰岛细胞瘤中最常见的内分泌肿瘤,低血糖可以导致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应尽早手术消除症状.肿瘤的准确定位可以减小手术创面,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选择合适的术式有助于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胰腺内分泌肿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胰腺内分泌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78年1月至2004年12月经手术治疗、病理证实的38例胰腺内分泌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胰腺内分泌肿瘤以胰岛素瘤和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最常见,分别占57.9%和36.8%,恶性胰岛素瘤和多发性胰岛素瘤各占胰岛素瘤的13.6%,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中恶性占64.3%;21例(95%)胰岛素瘤成功术前定位和手术切除,1例多发性胰岛素瘤摘除术后 4年后复发,再次手术治愈;86%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患者以无痛性肿块入院,肿瘤平均大小为8.5cm,6例行胰体尾部切除,4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2例行肿瘤摘除,1例行囊肿内引流术,1例行活检术;全组术后并发胰瘘7例(18%)。结论 B超、CT是胰腺内分泌肿瘤有效的诊断方法,肿瘤局部剜出与规范切除是治疗胰腺内分泌肿瘤的有效方法,其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恶性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 对2例恶性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首例病人初次手术时发现脾脏转移,行胰尾及脾脏切除,5年后因结肠脾曲转移再次行左半结肠癌根治术,术后5年死亡;次例病人首次手术已发现腹腔广泛转移,行病灶局部切除术,术后10个月死亡。结论 腹部B超、CT检查对定位诊断有帮助,最终诊断恶性胰岛细胞瘤只有肿瘤转移才是唯一可靠的标准。主要的治疗方法是手术根治及联合化疗。  相似文献   

7.
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的手术切除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的手术切除率,减少肿瘤遗漏,增加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3-2005年功能性胰岛细胞瘤4例的临床诊治过程。结果功能性胰岛细胞瘤4例,1例影像学检查未能明确定位者,行保守治疗;2例分别行胰头部肿瘤及胰尾肿瘤切除术,术后血糖恢复正常;1例行胰体尾加脾切除术,术后2个月复查血糖为1.53mmol/L并有低血糖临床症状。结论DSA的检查,对进一步明确细肿瘤的位置有肯定的作用;术前影像学定位检查资料的综合分析,可提高肿瘤的手术切除率。  相似文献   

8.
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近16年间收治的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16例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中位于胰头部4例,胰体尾部12例,瘤体长径平均12cm。结果行肿瘤摘除术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例,行包括肿瘤在内的远端胰腺及脾脏切除3例,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3例,因肿瘤广泛侵浸未能切除1例。治愈性切除率为93.75%(15/16),全组无手术死亡。随访资料显示:11例良性肿瘤患者全部存活,已2~16年。5例恶性肿瘤患者中,1例因肿瘤广泛侵犯未能切除者,术后5个月死于多器官衰竭;1例胰体尾切除并左肝切除者存活2年;胰十二肠切除者2例,分别存活1年和6年,胰体尾切除加脾切除1例已存活12年8个月。结论钡餐,B超,CT,MRI,以及ERCP对该病有诊断价值,手术切除是治疗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的主要方法,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功能性胰岛β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收集我院1998年4月至2008年4月收治的42例功能性胰岛β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检查手段和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例患者均有Whipple三联征,IRI/G〉0.3有39例。术前行B超和CT检查,分别发现16例(38%),32例(76%),术前B超联合CT检查发现34例(81%),术中B超联合扪诊发现40例(95%)。肿瘤位于胰头15例,胰体12例,胰尾15例;术后病理证实良性肿瘤40例,胰岛细胞增生1例,恶性1例。单纯肿瘤切除25例;胰体尾联合脾切除6例;单纯胰体尾切除9例,1例联合左肾切除;胰十二指肠切除2例。术后胰漏5例,4例为肿瘤摘除者,1例为胰十二指肠切除。1例术后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论功能性胰岛β细胞瘤定位诊断尤其重要,术中B超是发现肿瘤较好的手段。手术方式取决于肿瘤大小和位置,合理的手术方式选择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临床少见,多无明显症状,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本文报道10例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的超声特征、鉴别诊断要点及误诊原因分析。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2000年6月—2010年4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患者10例,其中男7例,女3例,年龄30~56岁,中位年龄48岁;8例因上腹部包块接受超声检查而发现肿瘤.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无功能胰岛细胞瘤的临床特征和诊治方法。方法 收集我院1990~2004 年收治的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20例,对其临床表现、检查手段和治疗结果进行分析回顾行分析。结 果 B型超声、SCT、MRI检查能提供肿瘤的位置,定性诊断主要靠术中冰冻病理切片检查。20例均 行手术治疗,其中16例随诊4个月~15年,良性12例,恶性4例,其中2例随诊复发而诊断为恶性。 结论 无功能胰岛细胞瘤发病隐匿,术前诊断困难,SCT,MRI对定位定性诊断有一定价值;术中病 理诊断有助于确定选择术式,病人随访对确定良恶性有帮助。  相似文献   

12.
胰岛细胞肿瘤35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目的探讨胰岛细胞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对胰岛细胞肿瘤发病情况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953~2003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胰岛细胞肿瘤35例,并结合国内有关文献报道进行诊治分析。结果35例胰岛细胞肿瘤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33例,其中胰岛紊瘤24例(72,7%,24/33),无功能胰岛细胞瘤7例(21.2%,7/33),胰高糖素瘤、胃泌素瘤各1例。国内同期文献报道胰岛细胞肿瘤2785例。结论胰岛细胞瘤主要是胰岛素瘤和无功能胰岛细胞瘤,其他肿瘤少见。对良性者宜行单纯肿瘤切除或胰腺部分切除,对恶性肿瘤应采用扩大范围的根治性肿瘤切除术为主的综合治疗,预后好于其他腹腔内脏器肿瘤。  相似文献   

13.
无功能胰岛细胞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无功能胰岛细胞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对1968年1月至2008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4例无功能胰岛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9例,女性35例,年龄7~70岁,平均40.1岁.临床表现:腹部包块15例(34.1%),上腹部及腰背部疼痛17例(38.6%),黄疸5例(11.4%),有上腹部饱胀、呕吐等消化道梗阻症状5例(11.4%),体检或行影像学检查发现胰腺占位性病变10例(22.7%).影像学检查:行CT检查33例(75.0%),B超检查16例(36.4%),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6例(13.6%),磁共振成像检查2例(4.5%),上消化道钡餐10例(22.7%).手术方法:手术切除39例,切除率为88.6%.未行手术切除5例(11.4%).结果 并发症发生情况:胰瘘7例(15.9%),腹腔大出血4例(9.1%),胃肠吻合口梗阻1例(2.3%),胆瘘2例(4.5%),切口感染3例(6.8%).随访结果:1999年之前收治的患者随访8~60个月,手术死亡2例(4.5%),另有1例于术后15个月因脑血管意外死亡;1999年之后收治的患者随访6~108个月,除1例患者术后75个月不明原因死亡外,其余均健在.结论 无功能胰岛细胞瘤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多排螺旋增强CT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外科手术是首选治疗手段,中段胰腺切除术已成为治疗胰腺头颈部无功能胰岛细胞瘤的又一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无功能胰岛细胞瘤的外科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无功能胰岛细胞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以腹部包块、腹痛、腹胀为主要首发症状。病灶主要位于胰头(62.5%)和胰尾部(20.8%)。2例为多发,均位于胰头。恶性肿瘤占45.8%,良性占54.2%,肿瘤最大径平均为6.5cm。胰体尾切除和胰十二指肠切除各占20.8%,单纯肿瘤切除占58.4%。术后主要并发症为胰瘘(16.7%)和腹腔出血(8.3%),均发生在单纯肿瘤切除的病例。良性肿瘤组中位生存期36.68个月,恶性肿瘤组的中位生存期15.67个月。结论无功能胰岛细胞瘤无特异症状;单纯肿瘤切除并发症发生率高,需行肿瘤所在部位的胰腺区域切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胰腺内分泌肿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32例中行肿瘤摘除术18例,胰体尾联合脾切除术4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4例,肿瘤切除并胃大部切除术2例,Whipple术3例,捆绑式胰体空肠吻合术1例。结果:B超、CT、MRI、DSA诊断胰岛细胞瘤的敏感性分别为62.5%、75%、80%、87.5%。术后并发症包括胰瘘、切口感染、腹腔内出血。结论:无功能胰岛细胞瘤恶性率显著高于功能性胰岛细胞瘤(P<0.01)。胰腺内分泌肿瘤的外科治疗方案主要取决于肿瘤的大小、定位和恶性度。对良性者宜行单纯肿瘤切除或胰腺部分切除,对恶性肿瘤应以扩大范围的根治性肿瘤切除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6.
胰体尾部肿瘤的手术切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要:目的 探讨胰体尾部肿瘤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近18年来,采用手术治疗胰体尾部肿瘤45例,其中恶性肿瘤33例,良性肿瘤12例;行远端胰腺切除17例,联合脏器切除24例,肿瘤局部切除4例。结果 病理类型:胰体尾癌33例,胰岛细胞瘤8例,囊腺瘤2例,上皮样纤维瘤1例,囊性畸胎瘤1例。切除肿瘤最大径:胰体尾癌平均为(8.0±2.6)cm;胰岛细胞瘤平均为(6.5±2.4)cm。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并发症:胰瘘2例,膈下脓肿2例,胰腺假性囊肿1例,上消化道出血 1例,切口感染或愈合不良3例,均经非手术疗法治愈。结论 远端胰腺切除术是治疗胰体尾部肿瘤的有效方法;术前需常规做好联合脏器切除的准备;胰腺残端的处理选用主胰管结扎加褥式缝合法可有效避免胰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24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永乐  陈志武  程虎  傅钢 《腹部外科》2005,18(2):112-113
目的 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T)的诊断与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86年10月~2004年10月诊治的24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恶性肿瘤16 例,肿瘤完整切除率50%,合并脏器切除率31%;良性肿瘤8 例,肿瘤完整切除率75%,合并脏器切除率25%。手术死亡1例。手术后并发症5例。结论 B型超声及CT检查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手段,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是治疗的主要方法,对复发肿瘤亦应争取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