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5 毫秒
1.
目的:探究国医大师治疗郁证的药物配伍与核心处方。方法:检索并整理期刊文献、古今医案云平台V1.5中的国医大师治疗郁证的医案,筛选录入后进行标准化处理,建立医案数据库,采用频数统计、复杂网络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等方法,分析医案的组方用药频次、药性、核心证型、基础方等。结果:最终纳入159个医案,涉及药物共370种。共得到高频中药15种,以茯苓、柴胡最多,所用药物多为温、平,归肝、脾经; 症状多见弦细脉、舌红,关联规则分析共得到药对关联规则11条,四诊症状-中药关联规则13条,配伍多见柴胡-黄芩、白术-茯苓。所治证型主要包括“肝郁脾虚证”“心肝火旺证”“肝阳上亢证”“寒湿痹阻证”与“气虚血瘀证”,基础方中以疏肝理气、健脾益气的药物为主。结论:本研究挖掘与分析国医大师治疗郁证医案的药物配伍与核心处方,为临床诊治用药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方法分析首批国医大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用药规律,为临床辨治UC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建库至2019年12月31日收录的文献,并手工检索《国医大师专科专病用方经验》等著作中30位首批国医大师治疗UC的医案和验方,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2.1结合IBM SPSS Statistics 20.0软件对UC中医证候、治法及用药频次、性味归经、配伍、核心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7位国医大师的149首处方。UC常见中医证候为湿热内蕴、脾虚湿热,常见治法为清热化湿、健脾益气,常用中药为健脾化湿药,常用炮制方法为炒炭。关联规则分析得到7组常用药对,其中党参-白术频次最高。因子分析得出10个有效公因子,其中公因子1为健脾化湿组,公因子2为清肠止痢组。结论国医大师治疗UC以健脾化湿为基本治法,巧用清肠止痢之品,不忘兼顾脾肾。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和梳理20位国医大师中医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经验,分析和探讨其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收集、整理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及国医大师丛书中中医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相关的文献,建立临床医案和经验方数据库,Excel 2007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获取国医大师证候、治法、药物频次、类别及性味归经,对于指导临床用药具有积极意义。结论国医大师在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中经验丰富,效果显著,为临床选方施治提供依据,值得继承发挥。  相似文献   

4.
目的 基于国医大师群体的气血同治医案,通过数据挖掘分析气血同治医案的诊疗规律及用药经验。方法 检索1999年12月至2020年11月收录于中国知网(CNKI)的国医大师气血同治医案,运用频次统计、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挖掘。结果 分析57位国医大师共591则医案,发现血瘀、气虚、气滞、血虚、痰证是出现最多的证候类型,舌淡红、淡白或暗,苔白或薄出现最多,脉多细、弦、沉、滑。在治疗上气血的关系密切,病变早期病多在气血本身,此时重在调理气血,或补或攻或并用,同时应注重健脾、疏肝、补肾,气血问题常合并津液代谢异常,进一步出现痰饮水湿聚集。核心药物分布中,体现了当归补血汤、补阳还五汤、黄芪桂枝五物汤、桃红四物汤、四君子汤、苓桂术甘汤、逍遥散、当归芍药散等化裁。结论 国医大师在气血同治时,对气血的关系及疾病的发展阶段十分重视,强调辨治的精准与动态,其理论与诊治经验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国医大师临证处方用药剂量特点与规律。方法选取国医大师及明之前、清代、近代、现代、一般医家等医案中临证处方作为研究对象,运用传统文献学和方剂计量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方剂计量学指标的对比分析,从中显示出国医大师临证处方用药剂量的特点。结果(1)国医大师每方平均用药数为12.61味,方剂用药总量均值为12.64,方剂单药量均值为1.02,最大单药量均数为1.88,最小单药量均数为0.45,国医大师与对比医家除用药味数外其余指标值均排名第二位,而一般医家最大,清早期医家最小;(2)国医大师与清早期、清中期、清晚期、现代医家、一般医家在方剂用药总量中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方剂最小单药量中国医大师与清早期、清中期、清晚期、近代医家、一般医家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方剂用药味数中国医大师除与近代医家及一般医家外,其余医家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3)国医大师与近代医家综合指标聚类中聚为一类。结论国医大师用药剂量较大,但善于变化,主药突出,针对性强,与国医大师相比,一般医家用药剂量欠稳定,忽大忽小。无明显规律;医家用药剂量自清早期迄今,有逐渐增大趋势,国医大师用药剂量与近代医家接近,提示其用药习惯随时代而变化的传承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国医大师郭诚杰诊治乳腺病的学术思想,为临床实践提供有益指导。方法通过习读郭大师发表之学术论文、出版著作,跟师临床、病例库等资料的整理、分析与总结。结果郭大师通过临床诊疗实践,提出了"乳房疾病多肝郁"的学术思想,表现在乳腺病多因肝郁而生,其病成后肝更郁,肝郁是乳块形成之根源;乳腺病治疗上应以疏肝为主,兼顾证症,施针遣方用药,并配合心理疏导以舒畅肝气。结论从肝论治乳腺病的学术思想具有较好的临床指导意义,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中医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专家经验挖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作为一种功能性胃肠病,发病机制复杂,中医药综合治疗较西医具有明显的优势。本文旨在挖掘分析中医药治疗IBS的专家经验。方法以“肠易激综合征”为主题词,系统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1994―2012年来所有相关资料,筛选有效医案,采用结构化电子病历采集系统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挖掘,分析现代医家治疗IBS的思路和用药经验。结果共筛选了46名中医药专家的116个医案,结果显示脾虚、肝郁为IBS最基本的证候要素,寒湿、湿热、阳虚、肾虚为腹泻型IBS的演变证候要素,气滞、阴虚、气虚、血瘀为便秘型IBS的演变证候要素,疏肝健脾为最主要治法,白芍、炒白术、炙甘草、陈皮、茯苓、柴胡、防风、党参、木香为最常用的药物。结论(1)肝郁脾虚为IBS的关键病机,临床当根据其病机演变进行诊治,以痛泻要方为基础方加减用药是IBS最主要的病证结合思路。(2)数据挖掘在医案研究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整理和总结21位国医大师治疗慢性泄泻的经验,以提高理论水平和临床疗效。方法:建立医案和经验方数据库,运用Excel 2007进行分析。结果:获得证候、治法、方剂的构成比和前54味药物的使用频次、性味归经。结论:国医大师治疗慢性泄泻经验丰富,疗效显著,对临床有指导意义,值得继承发扬。  相似文献   

9.
目的 系统梳理我国四届国医大师和两届全国名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临证经验,对其进行数据挖掘分析,明确名医名家治疗UC的诊治思路和组方用药特色。方法 检索自系统建库至2023年3月31日收录于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的名医名家治疗UC相关文献,筛选临证医案,建立数据库,并借助古今医案云平台V2.3.5,运用频次分析、关联规则、聚类分析法等进行数据挖掘。结果 共纳入文献157篇,包含临证医案数据115条。UC可归为大肠湿热证(频次75,频率65.22%)、脾虚湿困证(23,20.00%)、脾肾阳虚证(21,18.26%)等14种证候类型论治;病位主要在脾(85,73.91%)与大肠(75,65.22%),且与肝(24,20.87%)、肾(21,18.26%)等密切相关,病性以湿(83,72.17%)、热(80,69.57%)、气虚(65,56.52%)尤为突出;治疗涉及清热利湿法(75,65.22%)、补脾益气法(25,21.74%)、健脾化湿法(23,20.00%)等30种治法,与证候分布相对应,用药涉及187味,以清热药(37,...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的方法探究首批国医大师治疗脑卒中急性期的处方用药规律。方法检索并整理国医大师经验书籍、公开发表的期刊文献、古今医案云平台V1.5中的国家级名中医工作室共享医案,筛选首批国医大师治疗脑卒中急性期的医案数据,建立标准化医案数据库,规范化药名后采用系统集成的统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复杂网络等方法,分析医案的组方用药频次、药性、核心处方等。结果最终纳入142个医案。中药频次结果显示共得到高频中药14种,包括地龙、川芎、桃仁等,药物多为温、平、苦、甘,归肝、肺经者;四诊症状频次结果显示弦脉、舌红的频数最多。关联规则分析共得到药组关联规则24条,四诊症状-中药关联规则18条。结论国医大师治疗脑卒中急性期多以清热息风、活血化瘀、豁痰开窍为法,治疗在活血化瘀基础上兼顾行气,在息风基础上兼顾通络止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挖掘古代医家治疗郁证验案中的用药规律,以期为郁证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检索、收集、整理《医案类聚》中的古代郁证医案,提取医案中的中药处方数据,对获取的处方中药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并利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1. 5集成的数据挖掘功能对中药数据进行频次统计、聚类分析、关联分析、复杂网络分析,得到古代医家治疗郁证的常用药物及其属性、分类,常用药对,核心方药组成。结果:经过筛选,共纳入医案数据364案,461诊次,中药处方数据439条,涉及古籍67本。共涉及中药607味,总用药频次4 127次。高频药物有茯苓(186次),陈皮(115次),甘草(113次),人参(101次),当归(98次)和白术(94次)等,常用中药性味以温、平、苦、辛为主,多归于脾、肺、心、肝四经。常用药对有白术-茯苓、茯苓-甘草、茯苓-当归、白术-甘草、人参-茯苓等,核心方药组成以丹栀逍遥散为基础加减。结论:古代医家治疗郁证用药以健脾补益气血、疏肝理气、养心安神为原则,气血兼顾、肝脾心同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乳痈方剂的药物配伍相关规律,更好地继承古人用药经验,指导当代临床用药.方法 统计《中医方剂大辞典》中主治乳痈病的方剂及其药物,采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1.6.3)对治疗乳痈的方剂从单味药物频次、性、味、归经及功效结合临床辨证处方角度进行数据挖掘,分析用药规律.结果 共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方剂...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胆胀患者性别年龄、中医证型、证候要素的分布特点及用药规律,为胆胀临床诊疗规范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对深圳市中医院2011年至2019年门诊治疗胆胀病例中的性别年龄、证型、证素和用药频次进行统计并导出;结合系统聚类、关联规则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其用药规律,并对结果进行网络可视化展示。结果共纳入病例1 374例,40~59岁(657)年龄段患者最多。中医证型34种,频次最高的3种证型为肝胆湿热(370)、肝郁脾虚(262)、湿热蕴脾(156)。病位证素8个,前3位为肝(978)、脾(554)、胆(370)。病性证素10个,前3位为气滞(570)、湿(538)、热(533)。涉及中药325味,频次较高的依次为金钱草(1 274)、郁金(1 192)、瓜蒌皮(938)等;核心药对有郁金-金钱草、瓜蒌皮-丝瓜络等。结论气郁为胆胀的核心病机贯穿始终,湿热为其发生发展过程的驱动要素,中后期易夹杂血瘀、痰结、阳亢等复杂证候表现。治疗上以调气、制湿、治心为基本原则,祛邪顾本,痰湿并治,气血同调,常配伍平肝息风药、消食药和清热药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分析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医大师及全国名中医治疗冠心病的辨证思路及处方用药规律,为名老中医经验的传承与发展奠定基础。方法 全面收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关于国医大师及全国名中医治疗冠心病的相关文献,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中建立医案及方剂数据库,采用该软件基于关联规则及熵聚类的数学算法,分析医案的症状、病因病机、治则治法及处方中药物的性味、归经、应用频次、药对组合等,明确其核心用药,探索其辨治规律。结果与结论 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分析CNKI中共收集的205个医案,得到冠心病以胸闷、心悸、胸痛、气短为主症,病因病机多为心脉痹阻。所有医案中处方共205首,用药212味,通过分析,药物多为甘温之品,归肝、心二经,可知现当代名老中医多主张从疏肝气,通心阳,活血脉论治冠心病。药对组合中的高频药物即为药用频次居前的7味药,故认为这7味药为核心用药,且核心药物组方为补阳还五汤加减,并由此演化得到药物的18个核心组合及9个新方。通过数据挖掘客观地展示了冠心病的因机证治,为临床应用提供了较为准确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验案中的中药用药规律,为临床上中医药治疗CAG提供参考.方法: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运用高级数据挖掘方法,对所收集处方中的药物信息、临床症状进行统计,并结合临床症状进一步分析治疗CAG的中药用药规律.结果:共收集CAG验案141个,包含中药处方141首,涉及中药1...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国家、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中医诊疗方案进行整理、分析,探索中医药诊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证候、组方及用药规律,以期为临床中医药诊治COVID-19的选方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尽可能全面的检索2020年2月20日之前中文数据库,国家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医药管理局及网页中的相关COVID-19中医药诊疗方案。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诊疗方案中的分期、证候、方剂、中药进行统计分析,并应用Liquorice、Gephi软件分析分期用药分布,进一步探析COVID-19的组方和用药规律。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个国家COVID-19诊疗方案及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COVID-19中医药诊疗方案(共计27个)。临床最常见的是以初期、中期、重症期、恢复期为分期标准,频次最高的证型为内闭外脱证,使用次数最多的方剂为麻杏石甘汤,使用频次最高的药物是甘草,在疾病初期苍术与麻黄合用的频次最高,在疾病中期石膏与麻黄合用频次最高,在疾病后期半夏与砂仁合用的频次最高。结论:总体来说,各诊疗方案在辨证、选方、用药等方面存在很多共性,证候、方药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但由于气候、地域、体质、饮食习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疾病的病性、临床症状也就各有不同,因此在对COVID-19的诊疗中,还需根据具体情况,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17.
第二届国医大师王琦教授作为我国现代中医男科学奠基人,对男科疾病的治疗有独特的临床经验。对阴茎勃起功能障碍(ED)的治疗,提出"阳痿从肝论治"的观点。临床上,遵循"辨体-辨病-辨证"的诊疗模式,注重体质,辨病辨证加减。以"主病主方"的制方方法,灵活运用经方、名方加减化裁。处方为小方,方精药简,慎用温补壮阳之品。效专力宏,辨证准确,可收获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8.
张普  陈震霖  陈羽佩  张硕 《陕西中医》2022,43(1):97-99,107
肉芽肿性乳腺炎属于中医学“乳痈”“乳漏”的范畴,发病主要影响冲任、肝、脾、肾等脏腑经络,病因病机主要有气血失和、肝郁气滞、脾虚痰凝等。根据临证时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常运用补气行血、疏肝解郁、健脾化痰等治疗法则,方选桃红四物汤加减、柴胡疏肝散加减或参苓白术散加减等,组方用药做到因人制宜,同病异治。除内治法治疗本病外,中医外治法在治疗早期或成脓期肉芽肿性乳腺炎时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分析《名医类案》治疗内伤湿热病证用药规律。方法:将《名医类案》中所载内伤湿热病证医案进行规范处理后,将处方药物录入软件,统计《名医类案》中治疗湿热证的常用药物频次、常用药物组合以及核心处方等,挖掘其中规律。结果:共筛选出医案69则,涉及疾病44种,药物118味,药物中归脾经药物最多,性味以寒/温、苦/甘/辛为主,核心药组8个,经熵聚类挖掘新方6首。结论:《名医类案》收载医案中治疗内伤湿热病证用药以健脾运湿为主,祛风、利水、清热为辅,兼以和胃助运、活血通脉,可为现代临床治疗内伤湿热病证处方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