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昭  徐震  帖永新 《河南中医》2019,39(7):1076-1079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中医证候与急性生理学-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及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将81例AECOPD患者进行中医证候分型,比较各证型APACHEⅡ评分、第一秒末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用力呼吸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二氧化碳分压(Pa CO2)、氧分压(Pa O2)以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 reactive protein,hs-CRP)及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结果:病程从短到长依次为痰浊阻肺证、痰热壅肺证、痰瘀阻肺证、肺肾两虚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FEV1、FEV1/FVC、Pa O2由高到低依次为痰浊阻肺证、痰热壅肺证、痰瘀阻肺证、肺肾两虚证,Pa CO2由低到高依次为痰浊阻肺证、痰热壅肺证、痰瘀阻肺证、肺肾两虚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APACHEⅡ评分由低到高依次为痰浊阻肺证、痰热壅肺证、痰瘀阻肺证、肺肾两虚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痰热壅肺证的PCT、hs-CRP水平明显高于痰浊阻肺证、痰瘀阻肺证及肺肾两虚证(P 0. 05)。结论:AECOPD中医证候与APACHEⅡ评分、肺功能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期实证与客观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将COPD患者189例按照中医分型中实证标准纳入观察并分为痰热壅肺证64例、痰浊蕴肺证62例、痰瘀阻肺63例;比较观察各实证证型间痰培养、血常规、血气分析、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结果 COPD急性发作期实证证型中痰培养致病菌阳性率按痰浊蕴肺证、痰瘀阻肺证、痰热壅肺证逐渐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OPD急性发作期痰热壅肺证白细胞(WBC)计数及中性粒细胞(NE)明显高于其他证型,痰热壅肺证淋巴细胞(LY)明显低于痰浊蕴肺证;各证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二氧化碳潴留,以痰热壅肺证为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各证型在高切黏度、低切黏度、纤维蛋白原方面均增高,纤维蛋白原以痰热壅肺证偏高.结论 COPD急性发作期痰培养、血常规、血气分析、血液流变学等客观指标与中医实证分型具有一定相关性,对于COPD急性发作期中医分型判定及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患者血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D-D)、血清降钙素原(PCT)等炎性指标的临床观察研究,找出其差异性,为中医"风温肺热病"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取CAP中医证型属邪犯肺卫(60例)、痰热壅肺(68例)、痰浊阻肺(65例)、正虚邪恋(56例)4个证型,检测各证型WBC,CRP,D-D,PCT等4项指标,分析各证型间炎性指标的差异性。结果 WBC:在4证型间比较:痰热壅肺痰浊阻肺邪犯肺卫正虚邪恋;CRP:在4证型间比较:痰热壅肺邪犯肺卫痰浊阻肺正虚邪恋;D-D:在4证型间比较:正虚邪恋痰浊阻肺痰热壅肺邪犯肺卫;PCT:在4证型间比较:邪犯肺卫痰热雍肺痰浊阻肺正虚邪恋。结论 CAP各炎性指标(WBC、CRP、D-D、PCT)在不同中医证型间其数值存在差异,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这可为CAP(相当于中医学之"风温肺热病")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辨证分型与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3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检测其血常规指标、血气分析指标,以及肺功能指标,通过数据分析寻找中辨证型与实验室指标参数的相关性。结果:阳虚水泛证的血红蛋白计数(Hb)水平其他证型(P﹤0.05);痰热壅肺证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白细胞计数(WBC)其他证型(P﹤0.05);痰浊阻肺证的红细胞计数(RBC)其他证型(P﹤0.05);痰浊阻肺证、痰热壅肺证、痰蒙神窍证的PaO_2明显阳虚水泛证(P﹤0.05);痰浊阻肺证、痰热壅肺证、痰蒙神窍证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肺肾气虚证(P﹤0.05);阳虚水泛证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下降程度比较高;痰蒙神窍证的pH下降程度比较高;肺肾气虚证、阳虚水泛证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下降程度最高(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不同证候,肺功能、血气指标、血常规指标等有不同的倾向,可以为中医临床辨证提供实验室检测依据。  相似文献   

5.
王岩  郝铮  洪燕英 《北京中医药》2021,40(8):915-917
目的 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多项检验指标对中医辨证的参考价值.方法 纳入2019年1-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呼吸科诊断为COPD患者89例,分析不同中医证型COPD患者的血常规、凝血、心肌标志物、淋巴细胞亚群等数据,从中提取与中医证型相关的21项检测指标进行ROC曲线分析,找出对中医证型有诊断价值的检测指标.结果 A组(痰热郁肺+肺肾两虚)与B组(痰浊阻肺+肺肾两虚)比较,CD3+%、CD4+%、红细胞计数(R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的AUC值为0.731 ~0.887,对于A、B组证型的鉴别诊断价值较高;白细胞计数(WBC)对应的AUC值为0.902,对于A、B组证型有非常高的鉴别诊断价值;B组(痰浊阻肺+肺肾两虚)与C组(痰瘀互阻+肺肾两虚)比较,RBC对应的AUC值为0.722,敏感度为71.4%,特异度为72.2%,RBC对于B、C组证型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A组(痰热郁肺+肺肾两虚)与C组(痰瘀互阻+肺肾两虚)比较,CD3+%对应的AUC值为0.723,敏感度为44.2%,特异度88.5%,WBC对应的AUC值为0.729,敏感度为48.8%,特异度88.1%,此2项对A、C组证型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结论 痰热郁肺证与痰浊阻肺证,前者以热邪结聚为患,后者不具热象,因此炎性因子为主要鉴别要点;痰浊阻肺与痰瘀互阻证,RBC的显著差异表明后者瘀证显著;痰热郁肺与痰瘀互阻,前者为痰湿壅阻肺系,脾失健运,故免疫因子在两者间有差异.  相似文献   

6.
弥漫性肺间质疾病中医证候及其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住院病例的回顾性调查,探讨弥漫性肺间质疾病中医证候及其临床症状特征,以指导中医临床辨证。方法:根据对弥漫性肺间质疾病中医临床研究的流行病学调查要求,制订《弥漫性肺间质疾病回顾性研究调查表》,并据其建立弥漫性肺间质疾病证候研究数据库,采用SPSS 13.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描述、Logistic回归分析和聚类分析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共收集到合格病例475例,中医证候诊断出现频率较高的证候为痰热壅肺证(37.47%)、痰瘀阻肺证(32.00%)、肺肾气虚证(31.58%)、痰湿(浊)阻肺证(17.89%)、气阴两虚证(14.32%)等;根据各主要证候的症状特征构建的Logistic回归方程,对证候的判别准确率达74%以上;结合专业知识对主要症状进行聚类分析,得到痰瘀阻肺证、痰湿(浊)阻肺证、痰热壅肺证、肺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5个基本类别。结论:弥漫性肺间质疾病主要证候有痰瘀阻肺证、痰湿(浊)阻肺证、痰热壅肺证、肺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等,可作为进一步开展弥漫性肺间质疾病中医证候研究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患者的中医证型与COPD评估测试(COPD Assessment test,CAT)的关系,探讨COPD合并OP患者的中医证型与CAT评分的内在规律,为临床诊治COPD合并OP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125例COPD患者,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舌脉情况,进行中医分型、CAT评分。所有统计资料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结果痰热壅肺与肺脾两虚、肺肾两虚比较,痰瘀阻肺和肺脾两虚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热壅肺型患者的CAT评分为(17.76±5.21);痰瘀阻肺型患者CAT评分为(19.61±6.25);肺脾两虚型患者的CAT评分为(21.59±8.04);肺肾两虚型患者CAT评分为(23.84±8.36)。痰热壅肺型患者多集中于11~20分;痰瘀阻肺型患者多在21~30分;肺脾两虚型患者多在21~30分;肺肾两虚型患者多在11~30分。结论从痰热壅肺→痰瘀阻肺→肺脾两虚→脾肾两虚,CAT评分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医证候、证素分布规律及特征,为相关证候标准规范及临床诊疗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检索筛选符合标准的COPD文献并提取证候类型,将复合证型分解成基本的证候要素,统计各证候分布比例及证素出现频次、频率。结果:COPD病例数分布较高的中医证候为痰热壅肺、肺气虚、痰浊阻肺、肺肾气虚、肺脾两虚,稳定期证候出现频率较高的为肺肾两虚、肺气虚、肺肾气虚、肺脾气虚、肺脾两虚、肺脾肾虚,急性期证候出现频率较高的为痰热壅肺、痰瘀阻肺、痰热瘀肺、痰浊阻肺、肺脾肾虚。本病病位类证素为肺、肾、脾、心、肝,病性类证素按频次由多至少依次为气虚、痰、阳虚等。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医证候以本虚标实为主要特征,肺脾肾虚贯穿于疾病始终,肺肾气虚可能成为COPD的基础证候。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平面细胞极性(Wnt/PCP)信号通路中Ras homolog gene family member A(RhoA) mRNA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中医证型的相关性,尝试为AECOPD中医证型诊断提供客观标准。方法:收集AECOPD患者100例,分为痰浊壅肺证、痰热郁肺证、痰蒙神窍证、肺肾气虚证、阳虚水泛证5个组别,每组20例。正常组15例。所有入选患者空腹抽取静脉血,血液总RNA的提取采用试剂盒,按说明书进行操作,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RhoA基因在AECOPD中医证型患者血液中mRNA的表达量,并探讨其相关性。结果:痰热郁肺组和痰蒙神窍组比较无差异;与正常组比较,痰浊壅肺组、痰热郁肺组、痰蒙神窍组、肺肾气虚组和阳虚水泛组中RhoA mRNA表达量明显增高(P 0. 01); 5组证型间RhoA mRNA表达量,痰浊壅肺组痰热郁肺组/痰蒙神窍组肺肾气虚组阳虚水泛组。RhoA mRNA相对表达量与AECOPD 5组中医证型之间存在直线线性相关关系,且呈正性相关。结论:Wnt/PCP信号通路中RhoA mRNA的相对表达量在5组中医证型中存在显著差异,可能给AECOPD中医证型诊断提供一定的客观标准,并揭示其疾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型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中医证候及证素特点。方法:通过对乌鲁木齐地区375例AECOPD患者的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信息采集,进行临床横断面调查,并进行相应的数据分析。结果:①本组病例男性多于女性,年龄基本集中在老年(60-89岁之间),汉族病例明显多于其他民族,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并与吸烟、过敏体质及家族史相关。②证素特点:实证的发生率由多至少依次为:痰热犯肺证、痰浊阻肺证、血瘀证、表寒肺热证;虚证的发生率由多至少依次为:肺气虚证、肾气虚证、脾气虚证,构成该病的证素居前4位的是痰、热、血瘀、气虚,但在证候构成中主要以虚实夹杂为主;其靶点主要是肺脾肾。③证候组合结果分布:以4-5种以上复合证候多见,尤以肺脾肾虚兼痰热瘀阻肺最为常见。表寒肺热、肺肾阴虚痰热犯肺、肺脾气虚痰瘀阻肺及肺脾肾虚痰瘀阻肺、肺脾肾虚痰热瘀肺证5种证型为AECOPD主要证型,分别为7.20%、10.40%、21.07%、16.80%及44.53%。④不同病情分级的中医证候分布:Ⅱ级(中度COPD)和Ⅲ级(重度COPD)在本组病例中分布较多;Ⅰ级(轻度COPD)与Ⅳ级(极重度COPD)病例分布较少。Ⅰ级患者以痰热阻肺、表寒肺热为主,Ⅱ级患者以肺脾气虚痰浊阻肺多见,Ⅲ级以肺脾肾虚痰瘀阻肺证为主,Ⅳ级患者则以肺脾肾虚痰瘀阻肺证为主。结论:AECOPD是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病机复杂的时期;痰浊瘀热和正气亏损代表了AECOPD的主要病机和证候要素特点;中医证型多为"肺脾肾虚痰热瘀阻肺"的复合证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常规、肺功能及血气分析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对400例COPD患者进行辨证分型,检测并比较各证型血常规、动脉血气分析、肺功能。结果 COPD痰热壅肺证患者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其他证型;阳虚水泛证患者血红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其他证型;痰浊阻肺证红细胞计数明显高于其他证型。阳虚水泛证氧分压明显低于实证(痰热郁肺证、痰浊阻肺证、痰蒙神窍证);肺肾气虚证二氧化碳分压明显低于实证(痰蒙神窍证、痰热雍肺证、痰浊阻肺证);痰蒙神窍证出现pH值下降较其他证型显著;阳虚水泛证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其他证型。阳虚水泛证、肺肾气虚证较其他3证型FEV1%、FEV1/FVC(%)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急性发作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医证型的相关因素.方法:将200例急性发作期COPD患者分为痰浊壅肺证、痰热蕴肺证、痰瘀阻肺证、肺肾气虚证,记录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信息,进行肺功能等相关检查,并由患者本人填写COPD评估测试(CAT),根据所收集的资料分析中医证型与年龄、病程的关系,CAT评分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的关系、中医证型与CAT评分的关系.结果:在患者平均年龄、平均病程、CAT评分方面,痰浊壅肺证、痰热蕴肺证与痰瘀阻肺证、肺肾气虚证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CAT评分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FEV1/FVC%之间存在负相关.结论:急性发作期COPD患者的年龄、病程、CAT评分以及肺功能在各中医证型中存在差异,CAT评分可为中医辨证分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中医证型与COPD气道重建关键基因β-Catenin的相关性分析,尝试从基因水平探讨COPD中医证型诊断。方法选取61例COPD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20例正常人为实验对照组。COPD患者中医辨证分为痰浊雍肺证21人、痰热郁肺证17人、肺肾气虚证23人。受试者空腹采集静脉血,Real-time PCR检测血液β-catenin基因。结果痰浊壅肺、痰热郁肺、肺肾气虚组血液β-catenin基因表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COPD患者中医证型从痰浊壅肺→痰热郁肺→肺肾气虚,血液β-catenin表达逐渐增高,肺肾气虚组与痰浊壅肺组相比有显著的差异(P0.01),肺肾气虚组与痰热郁肺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β-catenin基因的在患者血液中的表达量可以作为区分COPD中医证型的客观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朱海  黄昕雯  杨荣源  李际强 《新中医》2016,48(10):56-59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表型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于本院就诊的513例COPD患者的病例资料,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法设计信息采集表,在对表型特征、证候特征分别进行聚类及描述性统计后,再进行二者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气道病变为慢性支气管炎、有肺气肿、炎症反应至少1项为阳性、无二氧化碳潴留等在COPD患者中所占比例较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均存在于4类临床表型中,对区分不同类别的多维表型意义不大,而年龄、身高质量指数(BMI)、急性加重次数、COPD自我评估测试问卷(CAT)评分则有助于区分不同的多维表型。经聚类分析后,中医证型可划分气阴两虚、痰热瘀阻证,脾肾阳虚、痰浊阻肺证,脾肾气虚、痰浊阻肺证,脾肾阳虚、痰浊瘀阻证4类。临床表型2与气阴两虚,痰热瘀阻证呈正相关(r=0.90,P=0.042),临床表型4与脾肾阳虚、痰浊瘀阻证呈正相关(r=0.113,P=0.010)。气阴两虚,痰热瘀阻证与吸烟指数呈正相关(r=0.133,P=0.010);脾肾气虚,痰浊阻肺证与支气管壁增厚呈正相关(r=0.108,P=0.015);脾肾阳虚,痰浊瘀阻证与肺气肿呈负相关(r=-0.122,P=0.006)。结论:COPD患者某一临床表型要素特征相同的患者,在其他要素方面可能存在明显的差异。COPD临床表型与中医证型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对制定中西医结合个体化治疗方案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全国六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证候、证素分布规律,为规范临床辨证论治奠定基础。方法检索近20余年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文献资料,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描述的分析。结果 (1)证候:全国六区COPD皆有痰浊阻肺证、痰热壅肺证,西北、华北地区痰浊阻肺证为主,华南、华东、华中地区以痰热壅肺为主,西南地区痰瘀痹肺为主;(2)证素:病性本虚标实,实者多为痰、热,虚者多为气虚,病位多在肺、肾、脾。结论全国六区COPD证型、证素分布既表现出普遍一致的共性,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薛河东 《新中医》2018,50(1):38-40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医证型与凝血、纤溶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将15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依照中医证型不同分为痰热壅肺组、肺脾两虚组、肺肾两虚组各50例,同期选取50例健康人设为对照组。检测血中D-二聚体(DD)、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bg),并对患者的肺功能分级进行评估。结果:痰热壅肺组肺功能最优,肺脾两虚组肺功能最差。3组患者的肺功能情况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病例组PT、aPT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Fbg、D-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痰热壅肺组PT、aPTT水平均高于肺肾两虚组及肺脾两虚组(P0.05),Fbg、D-D水平均低于肺肾两虚组及肺脾两虚组(P0.05)。肺肾两虚组PT、aPTT水平高于肺脾两虚组(P0.05),Fbg、D-D水平均低于肺脾两虚组(P0.05)。PT、aPTT与痰热壅肺、肺肾两虚、肺脾两虚证型呈负相关(P0.01),Fbg、D-D水平与痰热壅肺、肺肾两虚、肺脾两虚证型呈正相关(P0.05,P0.01)。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中医证型与凝血、纤溶指标显著相关,凝血、纤溶指标可作为推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医证型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7.
弥漫性肺间质疾病中医常见证候分布的文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基于文献分析弥漫性肺间质疾病中医常见证候分布规律及特征。方法:从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中医药文献检索系统数据库,检索近15年相关文献,对合格文献86篇筛选整理规范名称,建立数据库,采用统计描述、Logistic回归和聚类分析方法进行研究。结果:弥漫性肺间质疾病的常见证候有血瘀证、痰湿(浊)阻肺证、痰瘀互结证、痰热壅肺证、肺肾气阴两虚证、肺肾气虚证、阴阳俱虚证。痰热壅肺、痰湿(浊)阻肺、肺肾气虚、阴虚内热、血瘀证的证候属性比较稳定。结论:弥漫性肺间质疾病的中医常见证候有痰热壅肺证、痰湿(浊)阻肺证等以及血瘀兼证,证候属性有一定规律性,血瘀证贯穿疾病整个病理过程,其统计及分析结果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观察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tracellular-signal regulated kinase 1/2,ERK1/2)基因及参与细胞增殖抑制的细胞增殖抑制基因((hyperplasia suppressor gene,HSG)的mRNA在AECOPD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中的表达,探讨ERK信号通路在AECOPD气道重建的作用,尝试从基因层面寻找AECOPD中医辨证分型量化标准。方法收集痰浊壅肺、痰热郁肺和痰瘀阻肺3个证型的AECOPD患者各20人,健康者20人,采用RT-PCR检测ERK1/2、HSG在各组入选者血液中mRNA的表达。结果 AECOPD患者血清HSG基因相对表达量较正常对照组降低,ERK1/2基因相对表达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K1/2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从痰浊壅肺→痰热郁肺→痰瘀阻肺逐渐增加,HSG基因则与之相反,为寻找AECOPD中医辨证分型量化及诊断依据提供了一定经验。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AECOPD)中医的辨证类型。方法以AECOPD中医辨证论治文献为研究对象,运用方剂计量学方法,通过频次分析、聚类分析、证证贴近度及本病指数分析,得出共识症状和易发证候,进而拟合精简证候,获取本病证候与旁从证候。结果 1)咳嗽、咯痰、喘息、胸闷等14种症状为AECOPD的共识症状;以痰浊阻肺、痰热壅肺等6项证候为该病易发证候。2)依据贴近度可将6项易发证候拟合精简为3项,即气虚痰阻、痰热壅肺、痰瘀阳虚。3)依据本病指数分析,该病以气虚痰阻(P=0.7332)为本病证候,而以痰瘀阳虚(P=0.5490)和痰热壅肺(P=0.2511)为旁从证候。结论通过二次文献分析,获取有关AECOPD临床表现的有效信息,掌握其证候类型结构,可为该病辨证论治提供与大样本流行病学调查相近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中医证型与炎性指标关系,探讨炎性指标在各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方法:选取CAP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风热犯肺、痰热壅肺、肺胃热盛、热闭心包、气阴两虚五型,各20例。另外取2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通过检测各证型C-反应蛋白(CRP)、前降钙素(PCT)含量和积分,回顾性分析各证型炎性指标值的关系。结果:CAP组的CRP、PCT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CRP在风热犯肺型即有升高,在痰热壅肺型及肺胃热盛型进一步升高,在热闭心包时CRP到最高点。在气阴两虚阶段CRP水平仍比正常人体温升高,提示炎症仍有残余。(2)PCT积分在风热犯肺型升高,在邪气深入阶段(痰热壅肺、肺胃热盛、热闭心包)均有明显升高,在热闭心包时PCT升高最明显,而在气阴两虚型时基本恢复正常体温。结论:CAP和PCT不同的中医证型,其炎症指标均有一定的变化规律。联合检测这些指标可以作为CAP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