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白介素-4(IL-4)、白介素-17(IL-17)、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干扰素-γ(IFN-γ)的水平变化在婴幼儿哮喘性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在我院门诊或住院治疗的婴幼儿哮喘疾病患者28例作为哮喘组,选择没有喘息症状的下呼吸道感染患儿30例作为非哮喘组,并选择同期来我院的健康体检儿童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所有纳入研究对象的血清IL-4、IL-17、TGF-β1和IFN-γ水平变化并分析这些因子的变化对婴幼儿哮喘疾病的影响。结果血清的IL-4和IL-17水平比较,哮喘组急性期明显非哮喘组对照组;而血清TGF-β1和IFN-γ水平比较,哮喘组急性期明显非哮喘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哮喘组恢复期血清IL-4和IL-17水平较其急性期明显下降,但还是较对照组高,而恢复期血清TGF-β1和IFN-γ水平较其急性期有所升高,但还是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IL-4、IL-17、TGF-β1和IFN-γ水平变化在婴幼儿哮喘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这对婴幼儿哮喘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明确调节性T细胞(Treg),Foxp3基因,白细胞介素10(IL-10)在布鲁菌病中的变化特点及相关性。方法 收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2019年6月-2019年12月期间20例急性布鲁菌病患者、29例慢性布鲁菌病患者和52例健康对照人群的外周血,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reg细胞数量,提取PBMC使用荧光定量PCR检测Foxp3的mRNA水平,使用AimPlex法检测血浆中IL-10含量。对Treg细胞与Foxp3 mRNA,IL-10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急性布病组的Treg细胞比例增加(t=2.87,P=0.01),Foxp3的mRNA水平增高(t=3.42,P<0.01),IL-10水平增高(t=7.90,P<0.01);慢性布病组的Treg细胞数量增加(t=10.82,P<0.01)、Foxp3的mRNA水平增加(t=6.89,P<0.01)和IL-10水平均明显增高(t=21.42,P<0.01)。与急性布病组相比,慢性布病组的Treg细胞数量增加(t=4.96,P<0.01),Foxp3的mRNA水平增加(t=2.38,P=0.02),IL-10水平明显增高(t=7.64,P<0.01)。布鲁菌病患者的Foxp3的mRNA表达水平与Treg数量呈正相关(R=0.72,P<0.01),IL-10水平与Treg数量呈正相关(R=0.71,P<0.01)。结论 布鲁氏菌感染后出现Treg细胞数量增多,Foxp3基因表达上调以及IL-10水平增高的现象,这可能是导致布鲁氏菌持续感染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耿建  刘瑞霞  高西阳  李彦  潘修成  傅涓涓  李丽 《肝脏》2016,(4):259-262,312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失衡中IL-21的作用及其初步机制。方法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59例CHB患者和20例健康人外周血细胞中Th17细胞和Treg细胞频数,同时以ELISA法检测血清细胞因子IL-21、IL-17、IL-10、TGF-β水平。体外分别以IL21、IL-2刺激CHB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以实时PCR检测培养细胞转录因子RORγt mRNA及Foxp3 mRNA表达水平,以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细胞因子IL-17、IL-10和TGF-β水平。结果与正常人群相比,IL-21、IL1 7、TGF-β水平显著升高(P均0.05),CHB患者外周Th17/Treg比例显著升高(P0.05),IL-21水平与Th1 7/Treg比例呈正相关(P=01.008)。与IL-2相比.IL-21刺激CHB患者PBMC的RORγt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6)而Foxp3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8),相对应的培养上清中,IL-1 7水平显著上升(P=0.049)而IL-10、TGF-β水平明显降低(P=0.017,P=0.004)。结论 C、HB患者中IL-21能通过提高RORγt mRNA表达,同时抑制Foxp3 mRNA表达进而促进Th1 7/Treg失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免疫功能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4例HCC患者、6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23位正常献血员采用双抗体夹心法,一抗为生物素标记的抗IFN-γ、TNF-α、IL-2、IL-4、IL-10、IL-12P70抗体,根据样本的OD值及曲线的斜率计算出细胞因子的含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外周血CD3+、CD4+和CD8+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银染法检测T淋巴细胞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流式细胞仪测定肝细胞癌患者外周血黏附单个核细胞CD83及HLA-DR表达。结果 HCC患者血清IFN-γ含量为(4.92±2.15)pg/mL,低于健康献血员(19.16±2.34)pg/mL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1.42±6.86)pg/mL(P〈0.05)。HCC患者IL-2、IL-12P70含量降低,而TNF-α、TGF-β1、IL-4、IL-10含量增高。根据肝癌体积大小对患者分组比较血清IFN-γ水平,随着肿瘤体增大,血清IFN-γ水平下降,调节IFN-γ分泌的IL-12P70水平与IFN-γ的变化趋势一致,但HCC患者血液中都存在IFN-γ。根据甲胎蛋白的水平将未经治疗的HCC患者分成2组,结果提示甲胎蛋白含量高时血清IFN-γ水平下降,调节IFN-γ分泌的IL-12P70水平与IFN-γ的变化趋势一致。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健康献血员相比,HCC患者CD4+T淋巴细胞、CD4+/CD8+比值降低,反映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的AgNORs降低。黏附细胞悬液CD83和HLA-DR表达降低。结论 HCC患者的免疫功能低下,与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干扰素-γ(IFN-γ)在肝硬化和肝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48例肝硬化、40例原发性肝癌、6例转移性肝癌及20例对照组血清中TGF-β1和IFN-γ含量.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TGF-β1水平显著高于肝硬化组和对照组,血清IFN-γ水平明显低于肝硬化组和对照组(P值均<0.05).原发性肝癌组的血清TGF-β1水平显著高于转移性肝癌组(P<0.05), 而两组IFN-γ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肝硬化及转移性肝癌患者血清TGF-β1和IFN-γ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值均>0.05).肿块数目≥3个、直径≥3cm、AFP≤20ng/ml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TGF-β1水平明显增高,血清IFN-γ水平显著降低(P值均<0.05).2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经介入或手术治疗后血清TGF-β1水平明显下降,IFN-γ水平明显上升(P<0.05).结论血清TGF-β1和IFN-γ可作为新的血清学标志应用于原发性肝癌的鉴别诊断及近期疗效的判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IFN-γ及TGF-β1、IL-10检测在儿童潜伏性结核感染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30例肺结核患儿(肺结核组)、30例潜伏性结核感染患儿及27例健康儿童(对照组)血清中IFN-γ、TGF-β1和IL-10水平。结果潜伏性结核感染组和结核组患儿血清IFN-γ分别为(38.17±10.73)pg/ml和(34.27±9.51)pg/ml,对照组为(48.33±14.51)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受检者血清TGF-β1、IL-10分别为(5.87±4.35)pg/ml、(13.12±5.40)pg/ml、(5.04±2.15)pg/ml和(49.06±17.89)pg/ml、(359.34±163.72)pg/ml、(46.18±14.53)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IFN-γ测定有助于儿童潜伏性结核感染的诊断,但血清TGF-β1、IL-10水平对潜伏性结核感染的诊断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CD4+T细胞亚群(Th1细胞及Th2细胞)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MK3-多功能酶标仪检测30名对照组,30例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和22例稳定期COPD患者血浆中反映Th1细胞的γ干扰素(IFNγ)的水平及反映Th2细胞的白介素4(IL-4)的水平;用Olympus 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30名对照组,30例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和22例稳定期COPD患者血清中C反应蛋白水平;所有受试者均进行肺功能检测(pulmonary function tests,PFT).结果①COPD患者急性发作期IFN-γ的水平明显降低,稳定期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患者急性发作期IL-4的水平明显升高,稳定期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COPD患者血浆IFN-γ与FEV1%pred及FEV1/FVC%呈正相关(r=0.493,0.366,P<0.05);COPD患者血浆IL-4与FEV1% pred及FEV1/FVC%呈负相关(r=-0.356,-0.423,P<0.05).③COPD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与血浆IFN-γ、IL-4均无相关性(r=-0.041,0.039,P>0.05).结论 COPD患者急性发作期存在Th1/Th2细胞平衡紊乱.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FN-γ和IL-4水平的动态变化.方法 ELISA法分别检测6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拉米夫定治疗前,治疗后第3、6、9、12个月时的血清IFN-γ和IL-4水平.选取20名健康献血员作为健康对照.治疗前后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结果 HBeAg阳性患者拉米夫定治疗前.完全应答组IFN-γ水平为(21.03±4.44)ng/L,明显高于部分应答组的(13.85±3.92)ng/L及无应答组的(10.63±3.11)ng/L(t=7.56,t=11.87,均P<0.01);以IFN-γ为15.66 ng/L为界,治疗前IFN-γ高水平患者完全应答率明显高于低水平患者(31.0%比8.7%,x2=8.391,P<0.01),无应答率明显低于低水平患者(13.8%比52.2%,x2=4.256,P<0.01).治疗后完全应答组患者IFN-γ/IL-4接近或高于对照组,部分应答组和无应答组低于对照组;HBeAg阴性患者拉米夫定治疗后IFN-γ/IL-4缓慢上升,但未达对照组水平.结论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增加IFN-γ释放,抑制IL-4释放,治疗应答程度与治疗后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Th2平衡的恢复及治疗前IFN-γ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检测布鲁菌病(布病)急性期和慢性期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CD19+CD24hiCD27+调节性B细胞(regulatory B cells,Bregs)和血清细胞因子IL-10和IFN-γ水平。分析布病患者不同病程中Bregs和细胞因子变化特点,评估机体免疫反应状态。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2年7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诊治的急、慢性期布病患者各20例,在治疗前后分别抽取血标本,并设立健康对照组(20例),入组后抽取血标本。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Bregs水平,ELISA法检测外周血IL-10和IFN-γ水平,对各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急、慢性期2组患者治疗前Bregs水平均明显升高;治疗后水平均下降,但慢性期组仍高于健康对照组和急性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治疗前急、慢性期组IL-10均明显升高,治疗后2组水平均下降,但仍高于健康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前,急、慢性期组血清IFN-γ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血清IL-4、IL-6、TGF-β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42例肺结核患者及28例健康人血清IL-4、IL-6、TGF-β水平,并进行t检验和线性相关分析。结果肺结核患者血清IL-4为(0.56±0.72)pg/ml,健康对照组为(0.21±0.07)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结核组血清IL-6、TGF-β为(0.06±0.04)pg/ml、(0.10±0.07)pg/ml,健康对照组为(0.07±0.05)pg/ml、(0.10±0.06)pg/m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治组与初治组TGF-β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9,P<0.05)。肺结核患者血清IL-4、TGF-β的含量呈正相关(r=0.90,P<0.05)。结论肺结核患者血清IL-4、TGF-β含量升高,可能参与结核病的免疫过程;检测IL-4、TGF-β对肺结核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肺结核患者体内结核病相关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方法 从广州市黄埔区、深圳市宝安区、佛山市及东莞市结核病防治机构选取活动性结核病患者68例,男36例,女32例,年龄19~ 50岁,平均(30 ±9)岁.肺结核患者按门诊顺序纳入,采用我国抗结核标准化疗方案治疗,并根据疗程结束后病情转归情况分为完成治疗组(治愈或者临床治愈)38例,男17例,女21例,平均29岁和未完成治疗组(治疗失败或需延长治疗)30例,男19例,女11例,平均32岁.采集入院时、治疗后2个月末及6个月末的外周血清,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γ-干扰素(IFN-γ)、IL-4、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及IL-10等细胞因子的含量,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结果 所有纳入病例的IFN-γ在入院时、2个月末及6个月末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3.2、22.2和22.3 ng/L;TGF-β的含量分别为169.1、142.3和123.2 ng/L;IL-4的含量分别为65.0、28.7和31.9 ng/L,3种细胞因子水平随疗程的延长而显著降低(t=2.67,2.35及3.41,均P<0.05);6个月末时,完成治疗组IL-10显著升高,达12.9 ng/L,未完成治疗组显著降低(P<0.05);完成治疗组的IL-4水平降低(5.4 ng/L,P<0.05),而未完成治疗组无变化;完成治疗组Th1/Th2(IFN--γ/IL-4)入院时为0.70,2个月末为1.21,6个月末为1.34(t=6.32,6.03和5.85,均P<0.05),而未完成治疗组分别为0.64和0.75(t =3.7,P<0.05),完成治疗组2个月末和6个月末的Th1/Th2比值显著高于未完成治疗组(t=7.11,P<0.05).结论 IFN-γ及TGF-β等Th1型细胞因子或Th1/Th2降低可能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之一,可能对患者的预后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患儿血清IL-4、γ干扰素(IFN-γ)和IgE水平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22例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患儿入院时(急性期)、出院前(临床症状消失)及正常对照组儿童血清IL-4、IFN-γ水平,采用荧光酶联免疫法检测IgE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①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患儿血清IL-4水平入院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较入院时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患儿血清IFN-γ水平入院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较入院时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患儿血清IgE水平入院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较入院时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患儿存在免疫功能紊乱,IL-4、IFN-γ和IgE在患儿免疫病理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樊江平  刘成  姜彩肖 《临床肺科杂志》2020,25(6):816-819,901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1β、IL-6、γ干扰素(IFN)-γ在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与疾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128例确诊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患者,将其分为重症组(96例)和轻症组(32例),另选取同期来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40例受试者为健康组,比较3组患者血清IL-1β、IL-6、IFN-γ水平;根据病情转归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2组血清IL-1β、IL-6、IFN-γ水平及其他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明确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与健康组比较,重症组、轻症组血清IL-1β,IL-6,IFN-γ水平均较高,且重症组高于轻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体质量指数、血清乳酸脱氢酶及血清IL-1β,IL-6,IFN-γ水平均高于存活组,而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低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体质量指数、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血清乳酸脱氢酶及血清IL-1β,IL-6,IFN-γ水平均是导致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OR=2.134、1.689、3.725、2.351,2.535,P均0.05)。结论血清IL-1β,IL-6,IFN-γ水平与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严重程度及预后关系密切,早期进行相应检查对判断疾病转归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软肝冲剂治疗前后肝硬化(LC)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干扰素-γ(IFN-γ)和白介素18(IL-18)的mRNA表达及分泌水平的变化。探讨软肝冲剂对肝硬化治疗的作用机制。方法:RT—PCR检测20例正常对照组和25例肝硬化患者软肝冲剂治疗前、治疗2、4、6月后PBMC中TGF-β1、IFN-γ和IL-8的mRNA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PHA体外诱生PBMC培养上清中TGF-β1、IFN-γ和IL-18分泌水平。结果:肝硬化患者PBMC中的TGF-β1 mRNA表达水平及TGF-β1分泌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O.01)。而IFN-β1和IL-18的mRNA表达水平及IFN-γ和IL-18分泌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经软肝冲剂治疗后,TGF-β1 mRNA表达水平及分泌水平逐渐下降,6个月后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但仍高于对照组;IFN-γ和IL-18的mRNA表达水平及IFN-γ和IL-18分泌水平逐渐上升,6个月后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但仍低于对照组。结论:软肝冲剂能通过下调PBMC中TGF-β1 mRNA和上调IFN-γ和IL-8 mRNA表达,对肝硬化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 CagA蛋白对慢性胃炎患者外周血IFN-γ、IL-4、TGF-β和IL-17A表达的影响.方法 检测80例慢性胃炎患者血清中抗CagA抗体,取胃黏膜行病理检查,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IFN-γ、IL-4、TGF-β和IL-17A的浓度.结果 CagA抗体阳性组中中性粒细胞的浸润程度显著高于阴性组,两组间H.pylori的菌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性别对上述因素无显著影响.CagA抗体阳性组血清IFN-γ、IL-17A的表达显著下降,而IL-4、TGF-β的表达显著上升.结论 慢性胃炎CagA 阳性患者的胃黏膜炎症程度更重,机体无法有效清除H.pylori在胃黏膜中的定植,其原因可能与CagA 阳性患者外周血中细胞因子IFN-γ、IL-17A表达水平下降,而IL-4、TGF-β表达水平上升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Th1/Th2细胞失衡在Graves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29例新诊断但未治疗的Graves病患者(GD组)和21例正常对照者(NC组)血清IFN-γ、IL-4(分别代表Th1、Th2分泌的细胞因子)水平,并与血清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进行相关分析.结果:GD组患者IFN-γ水平与N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D组患者IL-4水平较NC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患者血清IL-4与TPOAb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419,P<0.05),但IL-4与TGAb水平(r=0.357,P>0.05)及IFN-γ与TPOAb/ TGAb水平均无相关性(分别为r=0.180,r=0.222;P>0.05).结论:新诊断未治疗的Graves患者以分泌Th2型细胞因子为主,其Th1/Th2细胞免疫失衡偏向Th2细胞占优势的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吸烟对肺癌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白介素10(IL-10)水平的影响及癌组织TGF-β、IL-10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在华南农业大学医院治疗的肺癌患者94例,根据患者吸烟情况分成吸烟组和非吸烟组,各47例。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测定血清TGF-β、IL-10水平,比较两组患者血清TGF-β、IL-10水平及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1秒率(FEV1/FVC%)、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MEF)、用力呼气75%肺活量(FEF75%)、用力呼气50%肺活量(FEF50%)〕,并分析癌组织TGF-β、IL-10表达与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吸烟组患者血清TGF-β水平高于非吸烟组(P0.01);但两组患者血清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组和非吸烟组不同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及有无远处转移患者癌组织TGF-β、IL-10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TNM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癌组织TGF-β、IL-10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FEV1/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吸烟组患者FVC、FEV1、MMEF、FEF75%及FEF50%均低于非吸烟组(P0.05)。结论吸烟的肺癌患者血清TGF-β水平明显升高,肺功能明显降低,但未发现吸烟对血清IL-10水平的影响;检测血清TGF-β水平有助于判断肺癌TNM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安络化纤丸联合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以及与血清HBV DNA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慢性HBV感染者12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另选取20名正常居民作为正常组。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将患者分成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恩替卡韦与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安络化纤丸联合恩替卡韦以及常规治疗。观察不同治疗方式对慢性HBV感染者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及与血清HBV DNA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78.3%(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IFN-γ、IL-4、IFN-γ/IL-4表达水平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FN-γ表达水平、IFN-γ/IL-4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L-4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正常组比较,3组不同HBV DNA水平患者IFN-γ表达水平显著降低,IL-4表达水平显著升高,IFN-γ/IL-4比值也显著降低(P0.05)。HBV DNA为3 lg IU/mL组患者IFN-γ表达水平显著高于HBV DNA为3~6 lg IU/mL组与6 lg IU/mL组(P0.05),IL-4表达水平显著低于HBV DNA为3~6 lg IU/mL组与6 lg IU/mL组(P0.05),IFN-γ/IL-4比值显著高于HBV DNA为3~6 lg IU/mL组与6 lg IU/mL组(P0.05),而HBV DNA为3~6 lg IU/mL组患者IFN-γ表达水平高于6 lg IU/mL组,IL-4表达水平低于6 lg IU/mL组,IFN-γ/IL-4比值高于6 lg IU/mL组(P0.05);经Pearson相关性显示:血清HBV DNA水平与IFN-γ呈负相关(r=-0.526,P0.05),与IL-4呈正相关(r=0.417,P0.05)。结论 (1)安络化纤丸联合恩替卡韦能有效改善Th1/Th2类各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缓解患者的病情;(2)Th1/Th2类细胞因子中,血清HBV DNA水平与IFN-γ呈负相关,与IL-4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中α干扰素(IFN-α)、白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 98例SLE患者(SLE组)及55例健康人(对照组)血清中的IFN-α、IL-10、TGF-β,采用RT-PCR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的IFN-α、IL-10、TGF-β mRNA.结果 SLE组血清中的IFN-α、IL-10及PBMCs中的IFN-α、IL-10 mRNA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活动期高于稳定期(P<0.05);SLE组血清中的TGF-β及PBMCs中的TGF-β mRNA低于对照组(P<0.05),且活动期低于稳定期(P<0.05);SLE组血清及PBMCs中的IFN-α、IL-10及其mRNA呈正相关(r=0.80、0.75,P均<0.05),IL-10、TGF-β及其mRNA呈负相关(r=-0.45、-0.25,P均<0.05),IFN-α、TGF-β及其mRNA无相关性.SLE组血清及PBMCs中IFN-α、IL-10、TGF-β与其相应的mRNA呈正相关(r=0.90、0.82、0.91,P均<0.05).结论 SLE患者外周血中IFN-α、IL-10高表达,TGF-β低表达;三者相互作用参与SLE的发病.  相似文献   

20.
背景: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组病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IBD患者体内巨噬细胞功能常有不同程度受损,导致肠道黏膜免疫紊乱。目的:探讨血清巨噬细胞极化相关细胞因子水平与IBD及其活动度的关系。方法:收集2013年5月-2014年5月上海瑞金医院住院IBD患者105例,其中克罗恩病(CD)65例,溃疡性结肠炎(UC)40例,同期24例结肠息肉患者作为对照组。采集受检者血清标本,以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IL-10、IL-13、干扰素-γ(IFN-γ)、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水平。结果:CD组血清IL-1β、IL-6、IL-10、IL-13、IFN-γ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UC组血清IL-10、IL-13、IFN-γ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IL-13(OR=1.009,P=0.005)和i NOS(OR=0.982,P=0.013)水平与CD相关,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显示血清IL-10水平与CD活动度相关(rs=-0.432,P=0.014);各细胞因子的血清水平与UC及其活动度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IBD患者血清巨噬细胞极化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多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与IBD及其活动度之间并无明显关联,这些因子可能仅作为辅助因子参与疾病进程,而非触发疾病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