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研究代谢综合征(MS)痰瘀互结证与胰岛素、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脂等指标之间的关系,以探讨痰瘀互结证在代谢综合征辨证施治中的重要性,为中医辨证代谢综合征寻找客观依据。方法:共收集代谢综合征患者54例,根据辨证分为痰瘀互结型(25例)和非痰瘀互结型(29例)两组,测定两组患者的胰岛素、CRP、TNF-α、血脂等,分析上述指标与MS痰瘀互结辨证之间的关系。结果:两组血清胰岛素、CRP、TNF-α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代谢综合征患者两组比较,痰瘀互结组的空腹胰岛素(FIns)、CRP、HOMA-IR均高于非痰瘀互结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代谢综合征痰瘀互结证与FIns、HOMA-IR、CRP、TNF-α、TG之间有直接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疏肝活血化痰方治疗痰瘀互结型代谢综合征69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疏肝活血化痰方治疗痰瘀互结型代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9例痰瘀互结型代谢综合征患者采用疏肝活血化痰方治疗,疗程8周,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糖、空腹胰岛素、血脂、血压、体质量指数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情况。结果疏肝活血化痰方可显著降低痰瘀互结型代谢综合征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血糖、血脂和体质量指数(P<0.05),改善其胰岛素敏感指数和血黏度(P<0.05)。结论疏肝活血化痰方治疗痰瘀互结型代谢综合征具有良好的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善胰岛素抵抗这一导致代谢综合征发生发展的关键病理生理环节,从而达到治疗目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代谢综合征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对683例代谢综合征患者进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对所得临床信息进行归类,辨证后得出中医证候,分析和探讨其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与相关指标间的关系。结果:有5个主要中医证候,气阴两虚证200例,痰湿阻遏证190例,阴虚热盛证132例,痰瘀互结证104例,阴阳两虚证57例。结论:代谢综合征以气阴两虚证最为多见,其次是痰湿阻遏证、阴虚热盛证、痰瘀互结证、阴阳两虚证;其病情发展演变规律顺序为痰湿阻遏证,痰瘀互结证,阴虚热盛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血脂与代谢综合征的中医证候最具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排卵障碍中的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肥胖者,属中医的肥胖不孕。古今文献及临床以痰湿辨治多,以痰热辨治少,与临床不尽相符,病机、病位差异大。其病因有四:先天禀赋,过食肥甘,多逸少劳,肝郁气滞。其病位在冲任(相当于卵巢)而不在胞宫。其病机为痰阻冲任,痰瘀互结,郁而化热,肝肾阴虚为本,痰热郁火为标。其证型应辨别痰热兼瘀型和痰湿型。临床注意"三多":实证多、痰热多、兼瘀象多。其治则化痰为先,随证以清热、行气、消癥、补肾治之。  相似文献   

5.
代谢综合征(MS)是以胰岛素抵抗为中心的多种代谢紊乱症侯群,临床以腹型肥胖为主要表现,伴发高血压及糖脂代谢紊乱,辨证多属脾虚湿困、痰浊内生,陆曙教授不拘常方,以五苓散加减治疗MS,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中医证型生物学基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结合现代研究进展,探讨肥胖2型糖尿病不同证型的生物学基础。方法:从人体测量学、血液代谢学、脂肪因子等3个层次进行探讨。结果:肥胖2型糖尿病痰热互结证组(25例)与阴虚热盛证组(15例)和对照组(10例)某些代谢指标间存在显著差异。如抵抗素分泌水平显著增高,与阴虚热盛证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提示抵抗素可作为区分两个证型的指标;脂联素、瘦素、IL-6、E-选择素、TNF-α、GLP-1、体质量指数、腰臀比、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C-肽水平、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尿白蛋白排泄率、糖蛋白和β2-微球蛋白,血压、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等各项指标中痰热互结证组较阴虚热盛证组虽无统计学差异,但皆有明显变化趋势。结论:肥胖2型糖尿病中医从脾瘅来认识,其代谢存在异常,其不同证型生物学基础可能存在差异,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与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仪(UPLC/Q-TOF-MS)联用的代谢组学技术,研究代谢综合征痰瘀互结证动物模型血清中小分子代谢物的变化。方法:模型组大鼠复制成痰瘀互结证代谢综合征,运用UPLC/Q-TOF-MS技术检测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血清样本中的小分子代谢产物,对所得到的代谢指纹图谱进行判别分析,找出具有差异的特征代谢物并追溯其来源。结果:鉴定出的潜在生物标志物主要有溶血磷脂酰胆碱、苯丙氨酸、酪氨酸、十四烷酸、硬脂酸、D-葡糖酸、前列腺素B1等内源性代谢物。结论:痰瘀互结证代谢综合征的发生与糖类、脂类、氨基酸代谢紊乱有关,这些体内的小分子化合物可能是痰瘀互结证代谢综合征中医证候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8.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以胰岛素抵抗(IR)为共同病理生理基础,一组以中心性肥胖、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等聚集发病,严重影响机体健康的临床证候群。代谢综合征以多种代谢性疾病合并出现为临床特点,是导致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的相互关联的危险因素组合。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代谢综合征是减少危重疾病,提高生存质量的关键。近年代谢综合征发病凸显年轻化趋势,多由饮食不节等因素导致脾胃受损,湿热内蕴,痰热互结而成。黄连对于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早中期阶段有很好的治疗效果,符合中医异病同治的治疗原则,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9.
《辽宁中医杂志》2015,(9):1615-1617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中医证型与脂蛋白(a)[Lipoprotein(a),Lp(a)]等代谢指标的关系,为MS中医辨证分型寻求客观依据。方法:选取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一科住院的符合MS诊断标准的患者147例;对照组为门诊健康体检者109例。搜集详细病史及各项临床检查指标,根据血清Lp(a)浓度将入选患者分为两组:高Lp(a)组[Lp(a)≥300 mg/L]和Lp(a)正常组[Lp(a)<300 mg/L]。比较不同中医证型Lp(a)等代谢指标水平的差异。结果:1MS的中医证型分布以痰瘀互结型为主,其次为气滞湿阻型,其次为气阴两虚型,最后为脾肾气虚型。2MS痰瘀互结型较非痰瘀互结型的腹围、BMI、LDL-C和空腹血糖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两组在SBP、DBP、TC、TG上无统计学差异,但是从趋势上看,痰瘀互结型比非痰瘀互结型升高。3Lp(a)正常组以痰瘀互结型最多(65例),其次为气滞湿阻型(25例),其次为脾肾气虚型(15例),最后为气阴两虚型(13例)。高Lp(a)组以痰瘀互结型最多(17例),其次为脾肾气虚型(5例),其次为气阴两虚型(4例),最后为气滞湿阻型(3例)。结论:1痰瘀互结型为MS的常见证型,MS痰瘀互结型较非痰瘀互结型腹围、BMI、LDL-C和空腹血糖明显升高,提示痰、瘀是MS患者肥胖、血脂异常等的病理关键。2Lp(a)与MS密切相关,可能是衡量MS患者脂代谢异常的重要指标和代谢异常聚集状态的常用指标,但Lp(a)尚不能作为MS中医辨证分型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伴代谢综合征的慢性肾脏病患者的中医证型与大动脉僵硬度的相关性。方法:代谢综合征患者247例和50名健康人(正常组),进行辨证分型,测定各组颈-股脉搏波速度,并分为正常、轻、中、重4个等级,进行分析。结果:伴代谢综合征的慢性肾脏病患者各中医证型比例为:痰浊阻遏型(27%)、痰瘀互结型(24%)、脾肾阳虚型(17%)、气阴两虚型(12%)、肝肾阴虚型(11%)和脾肾气虚型(9%);各证型组间颈-股脉搏波速度比较:痰瘀互结证组>痰浊阻遏证组>脾肾阳虚证组>气阴两虚证组>肝肾阴虚证组>脾肾气虚证组,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所有研究患者证型分布与颈-股脉搏波速度分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各组间脉搏波速度等级构成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痰瘀互结证组患者中、重度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其余各组(P<0.05),而脾肾气虚证组中为正常的患者比例高于其余各组(P<0.05),且未出现重度患者。结论:伴代谢综合征的慢性肾脏病人中医证型以痰浊阻遏型和痰瘀互结型居多;各中医证型组间大动脉僵硬度的变化与中医证型衍化规律一致,可作为伴代谢综合征的慢性肾脏病人的客观指标及疗效参考评价依据。  相似文献   

11.
痰瘀互结是代谢综合征的核心环节,且痰瘀互结证也是发病频次较高的证型,痰瘀同源相生而互结,互为因果而相兼。该文运用黄连逐瘀汤治疗痰瘀互结型MS取得显著疗效,为代谢综合征的论治开拓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青年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脂代谢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测定185例中青年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与53例健康对照组的血脂,按中医辨证将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痰热互结型、气阴两虚型、阴阳两虚型3组,探讨脂代谢与中医分型的关系.结果:痰热互结型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提示痰热互结型组脂质代谢紊乱最为严重.气阴两虚型组TC、TG、LDL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阴阳两虚型组他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严重脂质代谢紊乱,与中医分型有一定关系,应该积极进行调脂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代谢综合征(MS)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体重指数、瘦素等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78例代谢综合征病人的临床资料,辨证分为4种证型:气滞湿阻证、痰瘀互地证、气阴两虚证、脾肾气虚证,对相关资料进行研究。结果:气滞湿阻型及痰瘀互结型患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其他两个证型,其他两证所占比例相似。痰瘀互结证的腹围及体重指数明显高于其他三证,而气滞湿阻证又高于气阴两虚证及脾肾气虚证。气滞湿阻证和痰瘀互结证的TC、LDL-C、INS、2hINS和瘦素均明显高于其他二证。结论:气滞湿阻型及痰瘀互结型患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其他两个证型。气滞湿阻证和痰瘀互结证的胆固醇升高更为明显,胰岛素抵抗更加严重,且由脂肪细胞分泌的瘦素升高更多。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药疏壅通络方联合腹针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痰热互结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盐酸二甲双胍片治疗血糖不达标者),随机分为中药组(疏壅通络方)和针药组(疏壅通络方+腹针)各32例。观察治疗前后各组血糖、血脂、体重、胰岛素抵抗的指标变化。结果针药组有效率93.75%,中药组有效率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糖、血脂、体重、胰岛素抵抗指数组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后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疏壅通络方能够改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痰热互结证)临床症状,调节糖脂代谢紊乱,减轻体重,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在此基础上联合腹针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5.
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病因病机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一种发病多因性、临床表现多态性的女性生殖内分泌疾病.以雄激素过多、持续无排卵为临床主要特征,表现为月经稀发、甚或闭经、不孕、多毛和肥胖,伴双侧卵巢多囊性增大等.导师侯丽辉教授根据诊治本病多年的临床经验提出了"痰瘀胞宫"新理论,认为肾虚脾弱,痰瘀互结是PCOS排卵障碍的重要病机,肾虚血瘀、脾虚痰湿、气滞血瘀痰瘀互结是其临床常见证型,因此,探讨PCOS中医病因病机为中医临床从痰、瘀论治PcOS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不同代谢状态及肥胖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性激素水平及中医体质、证型分布的影响。方法依据是否合并肥胖及代谢综合征(MS),将PCOS患者分为代谢健康肥胖组、代谢异常肥胖组、代谢健康非肥胖组、代谢异常非肥胖组,比较各组胰岛素代谢相关指标、血脂代谢相关指标、性激素水平及临床特征的差异,观察各组中医体质及证型的分布情况,并采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相关指标与不同代谢状态和肥胖的相关性。结果(1)共纳入1462例PCOS患者,其中代谢健康肥胖组304例、代谢异常肥胖组127例、代谢健康非肥胖组972例、代谢异常非肥胖组59例。(2)代谢健康非肥胖组患者黄体生成素(LH)、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水平及LH/卵泡刺激素(FSH)值、LH/FSH>2.5发生率高于两肥胖组(代谢健康肥胖组、代谢异常肥胖组)(P<0.05),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水平及溢脂率、胰岛素抵抗(IR)发生率、血脂异常发生率高于其他3组(P<0.05),游离雄激素指数(FAI)、脂质蓄积指数(LAP)、内脏脂肪指数(VAI)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稳态模型β细胞分泌功能指数(HOMA-β)低于其他3组(P<0.05);两肥胖组患者的黑棘皮评分高于两非肥胖组(代谢健康非肥胖组、代谢异常非肥胖组)(P<0.05);代谢异常肥胖组高雄激素血症发生率低于两代谢健康组(代谢健康肥胖组、代谢健康非肥胖组)(P<0.05)。(3)代谢健康肥胖组、代谢异常肥胖组、代谢异常非肥胖组患者以痰湿质、气虚质为主,代谢健康非肥胖组患者以痰湿质、气虚质、平和质、阳虚质多见。(4)在中医证型分布方面,代谢健康肥胖组、代谢异常肥胖组患者以脾虚痰湿证、痰瘀互结证为主,代谢健康非肥胖组患者以肾虚肝郁证多见,代谢异常非肥胖组患者则以痰瘀互结证最为常见。(5)代谢健康肥胖的发生与LAP呈正相关,与VAI呈负相关;代谢异常肥胖的发生与LAP、VAI及血脂异常呈正相关;代谢异常非肥胖的发生与LAP、LH/FSH>2.5及血脂异常呈正相关,与LH/FSH呈负相关。结论代谢健康型肥胖PCOS人群依然有较高的风险进展为MS,并且较代谢健康型非肥胖PCOS人群更易出现相关并发症,需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症状分布规律和证候特征,进一步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收集、记录患者临床相关资料和中医四诊所得证候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排名前4位的症状是倦怠乏力、形体肥胖、肝区不适、胸脘痞满;前4位的舌脉象是腻苔、薄白苔、弦脉、淡胖舌。涉及的临床主要证型为脾虚湿盛型(32.41%);肝郁气滞型(24.53%);痰瘀互结型(18.52%);湿热内蕴型(17.13%)。肝郁气滞型、脾虚湿盛型、湿热内蕴型到痰瘀互结型BMI逐渐增高。轻度NAFLD中以肝郁气滞型多见,重度NAFLD中以痰瘀互结型多见。结论:脾虚湿盛型、肝郁气滞型、痰瘀互结型、湿热内蕴型是NAFLD的主要证型,中医辨证分型与脂肪肝严重程度密切相关。NAFLD患者中医证候学研究有助于探讨其中医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8.
何佳  张雅文  刘雯  朱忠帅 《新中医》2017,49(11):21-24
目的:分析H型高血压痰瘀互结证的危险因素并提出同型半胱氨酸(Hcy)分级的重要性。方法:将255例H型高血压患者分为痰瘀互结证组147例与非痰瘀互结证组108例。并将痰瘀互结证组147例患者按Hcy由低到高分为A、B、C三组,检测纳入患者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PG),尿酸(UA),体质量指数(BMI),24 h平均收缩压(24h SBP),24 h平均舒张压(24h DBP),脉压差,进行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痰瘀互结证组TC、LDL-C水平均高于非痰瘀互结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3组TC、TG、24h SBP、脉压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C组TC水平均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TG、24h SBP及脉压差均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Hcy水平与TC、24h SBP、脉压差呈正相关,与TG并未表现出相关性。结论:高Hcy的H型高血压患者往往合并代谢综合征,以血脂代谢紊乱最为明显。应加强对H型高血压痰瘀互结证患者血脂水平的管理,注意LDL-C水平,及早做好二级预防,通过控制Hcy水平来预防及治疗心血管疾病、纠正血脂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从代谢综合征的中医认识入手分析中医证侯及与胰岛素抵抗关系,并进行总结,为今后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思路。方法:查阅1979-2010年有关代谢综合征中医分型及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的137篇中医文献,按统计结果列出出现次数比较多的证型,并对各证型出现的临床指标频次等进行数据统计。结论:代谢综合征主要累及肝脾肾三脏,早期以气阴两虚多见,中期以痰湿壅盛多见,后期以阴阳两虚多见。而脂质代谢异常多发生在痰浊阻遏证和痰湿壅盛证,以痰浊阻遏证更为显著,体重指数异常以痰瘀互结证为主;脂联素异常以瘀血阻络证为主;血压异常以肝火上亢为多见。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并有糖调节受损(IGR)的代谢综合征(MS)中医痰热互结证和气阴两虚证型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通过“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医药项目调查的北京、山东、辽宁等地符合西医及中医证型诊断的并有IGR的MS 353例患者,收集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腰围(waist cincumference,WC)、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总胆同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I)、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餐后2h血糖(2 hours plasma glucose,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 hPG,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主要指标进行分析.结果:①痰热互结证型患者BMI,WC高于气阴两虚组(P<0.05);②痰热互结证的PBG高于气阴两虚组(P<0.05);③血压与并有IGR的MS中医辨证分型无相关性;④痰热互结证的LDL高于气阴两虚组(P<0.05).结论:BMI,WC,PBG,LDL是并有IGR的MS痰热互结证的危险因素,临床治疗中要重视化痰清热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