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防己黄芪汤是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的一张治疗太阳表虚风水证、太阳表虚风湿证的名方,其临床治疗效果有目共睹。根据导师王付教授对该方的应用,通过诠释其用药要点,剖析用药配伍关系,权衡用药比例以及合方应用治疗临床疾病来探索防己黄芪汤的组方特点。  相似文献   

2.
张俊庚  闫先钦 《河南中医》1994,14(4):200-201
作者认为,将太阳中风说成表虚证,伤寒为表实证,把桂,麻汤视为治疗表虚,表实之方,实韧仲师之旨。中风,伤寒的不同是感受风,寒偏重的差异,即感受风邪偏重者发为中风,感受寒邪偏重者发为伤寒,故应以中风,伤寒论焉,不应以表虚,表实别之,桂枝汤无固表使用汁之功,亦非治疗表虚证之方。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气血两虚型产后风湿的兼夹证分布规律,评估益气养血方治疗气血两虚型产后风湿的疗效。方法:纳入气血两虚型产后风湿患者60例,统计兼夹证出现频次。以益气养血方随证加减治疗8周,通过比较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分进行疗效和安全性评价。并对不同兼证的气血两虚型产后风湿患者治疗后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入组气血两虚型产后风湿患者兼夹证出现频次如下:表虚不固(48.21%)、肝肾亏虚(39.29%)、肝郁气滞(21.25%)、脾虚夹湿(19.64%)、瘀血阻滞(3.75%)。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VAS评分、SDS评分、WHOQOL-BREF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益气养血方治疗产后风湿总有效率为94.64%;不同的兼夹证治疗疗效不同,表虚不固、脾虚夹湿、肝肾亏虚、肝郁气滞的显效率分别为58.82%、28.57%、21.43%、1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养血方治疗气血两虚型产后风湿临床疗效确切,并且不同兼夹证占比及其临床疗效存在明显差异,表虚不固证临床疗效最好,该研究为产后风湿的中医治疗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玉屏风散“升阳举陷”功效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屏风散出自元代医家朱丹溪所著的《丹溪心法》,由黄芪、白术、防风 3味药物组成。传统观点认为其功效在于益气固表止汗 ,为治疗表虚自汗证或虚人易感风邪证的基本方。笔者认为 ,本方既可固表止汗 ,更擅升阳举陷 ,故其也是治疗脾胃气虚、中气下陷之各种病证的常用方。1 从本方的药物组成看 传统观点认为 ,方中黄芪、白术大补脾肺之气 ,使气旺表实 ,腠理致密 ,则汗不外泄 ,邪不内侵。少用防风 ,走肌表而祛风邪 ;更与黄芪、白术相伍 ,补中寓散 ,使补不留邪 ,散不伤正。共奏益气固表止汗之功 ,用于治疗表虚自汗证或虚人易感风邪证。笔者从另…  相似文献   

5.
玉屏风散方出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由黄芪、白术、防风组成,功用:益气、固表、止汗,主治表虚卫阳不固之证.其配伍严谨,标本兼治,笔者依据中医辨证论治原则,以其为基础方,加味治疗多种疾病,收效甚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介绍分析鲁光钱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药。鲁光钱认为肝肾亏虚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病 机,多且兼有寒湿及瘀血,故临证在化裁历代名方的基础上,创拟腰背痛方、腰痛方、腰突方三首要方,腰背 痛方用于治风湿在表之病证;腰痛方用于补益肝肾且兼有痰湿之病证;腰突方侧重于肝肾、气血亏虚所致痹证 者,均宜辨证加减运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相似文献   

7.
边至慰 《河南中医》2012,32(1):18-19
桂枝汤为《伤寒论》第一方,是治疗太阳中风表虚证的方剂,临证用于调和阴阳、气血、营卫、脾胃,其类方不仅可用于外感表虚证,还可以用于多种内伤杂病,临床运用中只要辨证准确,对属外感风寒表虚、管卫失调或阴阳失调、肝脾不和、脾胃不和者,均可运用桂枝汤加减治疗获效.  相似文献   

8.
苏敏  陈巧利  马春芬 《光明中医》2010,25(6):941-943
马春芬教授治疗崩漏的经验,病因病机为热、虚、瘀,导致脏腑功能失常,冲任损伤,不能约制经血,"经血非时妄行"为表,"脾肾亏虚"为本。根据"急则治其表,缓则治其本"的原则遣方用药随证加减。  相似文献   

9.
玉屏风散方出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由黄芪、白术、防风组成,功用:益气、固表、止汗,主治表虚卫阳不固之证。其配伍严谨,标本兼治,笔者依据中医辨证论治原则,以其为基础方,加味治疗多种疾病,收效甚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多皮饮合玉屏风散加减治疗慢性荨麻疹表虚不固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荨麻疹表虚不固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咪唑斯汀缓释片口服,试验组予以多皮饮合玉屏风散加减方治疗,疗程8周。评估比较疗程结束后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多皮饮合玉屏风散加减方治疗慢性荨麻疹表虚不固证较单纯西药治疗的疗效更佳,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低,具有临床价值参考。  相似文献   

11.
防己黄芪汤是治疗气虚水肿的代表方,具有益气固表、健脾利水之效,首见仲景《金匮要略》。王斌导师善用该方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水肿、2型糖尿病心源性水肿,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认为二者虽为异病,但皆因气虚卫表不固、风湿乘于肌表、水湿郁于肌腠所致,为本虚标实之证,可异病同治。  相似文献   

12.
桂枝二越婢一汤证中的“此无阳也”与“不可发汗”,是指脉象上无阳脉,表示阳气偏虚,因此不可发汗,桂枝二越婢一汤不属小发汗之剂.进一步分析表郁轻证三方关系,表郁轻证并非病情轻微,而是属于“坏病”,正气虚而微邪在表;表郁轻证不能直接等同“小发汗”,按证情轻重可见有汗或无汗;表郁轻证并非中风与伤寒之间类型,而是桂枝汤证下后表虚更重的类型;表郁轻证三方的用量制定灵活,而非机械的合方计算;从现代中医角度理解,表郁轻证属虚人外感范畴.  相似文献   

13.
<正>玉屏风散是益气固表、祛风止汗的传统名方,由黄芪、防风、白术三味药组成,药简效宏,备受历代医家推崇。今学者研究认为玉屏风散方源《究原方》(现已失传)~([1]),现存最早见于《丹溪心法》卷三自汗门附方,传统医家认为该方是以治疗表虚自汗,易感风邪为主的方剂。然而后世医家并未拘泥于此,在前人基础上灵活运用该方。如吴昆在《医方  相似文献   

14.
《伤寒论》方按八纲分类法之滥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伤寒论》方的分类 ,古往今来有多种类分法 ,其中较有意义的一种 ,就是按八纲类方。按八纲类方 ,即按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对《伤寒论》方进行分类 ,这种分类法最早滥觞于宋·许叔微《伤寒发微论》 ,按表里虚实对《伤寒论》方进行简略分类。许氏论治伤寒 ,注重对表里虚实的辨证 ,指出 :“伤寒治法 ,先要明表里虚实 ,能明此四字 ,则仲景三百九十七法 ,可坐而定也。何以言之 ,有表实 ,有表虚 ,有里实 ,有里虚 ;有表里俱实 ,有表里俱虚。”其具体分类 ,则言“仲景麻黄汤类 ,为表实而设也 ;桂枝汤类 ,为表虚而设也 ;里实则承气之类 ;里虚则四逆、…  相似文献   

15.
归纳总结小儿肾病综合征的病因病机为脏虚为本,邪实为标,本虚标实相互夹杂;以健脾益肾、补肺固表、清利湿热、活血化瘀为主要治法;在激素使用中辨证施以中药辅助治疗。治本强调补脾益肾,常用四君子汤、玉屏风散、六味地黄丸合方加减,肾虚不固,精微滑脱,蛋白尿顽固不消则加固涩之品。外感治标则分风寒风热,灵活选方,湿热为犯则分上中下三焦辨证论治。活血化瘀贯穿治疗始终。  相似文献   

16.
王金成  王亚丽  刘莎 《光明中医》2016,(16):2427-2430
通过表证、里证、表里证三证分期法,对桂枝汤及其加减方进行探讨分析。表证以风寒表虚证为主;里证以太阴病及内伤杂病为主;表里证遵"虚人伤寒建其中,实人伤寒发其汗"之原则,表里分治。不管表证或里证,桂枝汤及其加减方均是通过补益中焦脾胃,以达到解肌和营卫,化气调阴阳之目的。桂枝汤及其加减方主要治疗虚证,通过加减亦可用于表实证,或水饮里实证的治疗。治疗范围之广,是仲景其它方剂所无法比拟的。  相似文献   

17.
玉屏风散出自《世医得效方》,由黄芪、白术、防风三味药组成。功能益气固表,祛邪止汗,为玄府御风关键方,无汗能发,有汗能止,功似桂枝汤而不燥。主治气虚自汗,体虚感冒。中医学认为,反复感冒的病人是因为肺气虚。肺主腠理,腠理在表,肺气虚的病人也是表虚,  相似文献   

18.
敦煌医学为敦煌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疗风虚方原名为产后风虚瘦弱方,法国编号为P·3930,是敦煌医理类著作《头、目产病方书》中的方剂之一,为治疗气血亏虚、风虚在表、阳气不足所设。李应存教授为国内敦煌医学研究著名专家、敦煌医派代表人物,长期从事中医临床,其将敦煌医学理论灵活地应用于临床,收效颇佳。李师善用敦煌疗风虚方化裁治疗气血亏虚型脱发,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慢性荨麻疹的中医病因病机复杂,追根溯源,不离“风邪”“表虚”“表郁”三因;病机以表虚营卫失和为本,风邪乘虚外袭为标,“风邪”“表虚”与“表郁”交互出现。《伤寒论》中的部分经方运用在慢性荨麻疹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效果。文章从慢性荨麻疹的病因病机入手,从“风邪”“表虚”“表郁”的角度,判断疾病的邪盛正虚程度,论述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越婢一汤、麻黄连轺赤小豆汤、小柴胡汤四首经方在慢性荨麻疹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桂枝汤是《伤寒论》开宗明义第一方,不少学者对它的方义和临床应用已经论述很多,似乎没有进一步议论的必要。不过我总觉得有些见解尽管由来已久,相习成风,但仔细分析起来,却和《伤寒论》原来的精神是不一致的,于临床实际运用也有一定距离,因此骨梗在喉,以一吐为快,现在提出以下几点看法:一、桂枝汤非治表虚方麻黄汤治太阳伤寒表实证,桂枝汤治太阳中风表虚证,这似乎已经成为定论。诚然,认为桂枝汤治中风表虚的这个说法并不是没有来头的。宋·许叔微《普济本事方·伤寒时疫》云:“是以自汗而表虚,故仲景用桂枝以发其邪,芍药以和其血。”金·成无己《注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