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3 毫秒
1.
目的:了解普瑞博思口服治疗新生儿胃食管返流(GER)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102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61例,对照组41例,治疗组给予普瑞博思口服。结果:治疗组显效50例,占82.0%,总有效率91.8%,对照组41例,显效8例,占19.5%,总有效率58.5%,两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普瑞博思口服治疗新生儿GER疗效满意。方便安全,顺从性好,毒副作用小,在综合病因治疗的基础上可作为新生儿GER的首选胃肠促动力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胃癌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胃电图变化特点,探讨胃癌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的临床症状与胃电变化的关系,能否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依据与指导。寻求一种无痛苦,简便,患者容易接受的胃肠疾病的检查方法。方法:经胃镜确诊的胃癌30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52例,无症状志愿者30例分别进行常规胃电图监测,对各组胃电参数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胃癌患者胃电参数改变以胃肠电节律紊乱、餐前正常慢波百分比、慢波频率不稳定系数,餐前、后偶联百分比明显下降为主;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餐前、餐后胃肠电节律紊乱,平均频率增高,餐后主功率比降低较明显,两组胃电参数变化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组中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比例分别为20.00%、19.23%。结论:胃癌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胃电图检查结果有一定的特异性,对其诊断与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经胃镜确诊的消化性溃疡推荐行胃电图检查,以明确是否存在胃动力障碍及其类型,依据患者情况及早运用胃动力药物治疗。胃电图可作为胃肠疾病的常规检查方法之一,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应用胃夏安(A组)、多潘立酮(B组)和普瑞博思(C组)治疗老年前期及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84例的疗效。结果显示:3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53.57%,78.57%A82.14%。3组间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B+C组与A组间比较,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提示多潘立酮和普瑞博思治疗老年前期和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优于胃复安。  相似文献   

4.
生物电起搏治疗小儿胃食管反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利用胃生物电音响治疗仪和生物反馈的原理,研究治疗小儿胃排空障碍。方法:对25例GER患儿采用便携式胃电记录仅记录进餐规律,记录主功率(DP)、主频率(DF)、正常慢波百分比(N%)、胃动过缓(B%)、胃动过速(T%)百分比及不稳定系数等指标。参考胃电图记录的主频率结果选择适当的刺激参数,对患儿进行胃生物电起搏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胃电参数的变化及患儿症状改善情况,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患儿经胃生物电起搏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胃电节律趋于正常,餐后/餐前功率比值较治疗前明显增高。结论:胃生物电起搏治疗可改善GER临床症状,使胃电节律紊乱正常化,协调胃—十二指肠正常蠕动,促进胃排空。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新型胃肠动力药贝络纳片及其他3种胃肠动力药——胃复安片、吗丁啉片、普瑞博思片治疗糖尿病胃轻瘫(DGP)的疗效。方法:149例确诊为DGP患者随机分为4组,贝络纳片治疗48例,胃复安片治疗33例,吗丁啉片治疗32例、普瑞博思片治疗36例,然后进行比较。结果:贝络纳片治疗DGP疗效明显强于胃复安片、吗丁啉片,而与普瑞博思片的疗效相当,但普瑞博思片在高敏患者ECG中可出现Q-T间期延长或导致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贝络纳片则无此电生理特征。结论:贝络纳片是一种比胃复安片、吗丁啉片、普瑞博思片更有前途的治疗DGP的新型促胃肠动力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观察胃动力障碍患者胃电起搏治疗前后症状及胃电节律变化情况,以评估胃电起搏治疗的疗效。方法: 对13例胃动力障碍患者行胃电起搏治疗,治疗前后进行症状评估及胃电图测定。结果: 13例胃动力障碍患者有明显的餐前餐后胃电节律紊乱,经胃电起搏治疗后症状有显著改善,总有效率为90.05%;治疗前后餐前正常慢波节律分别为(41.9±16.9)%和(46.9±21.6)%(P>0.05),治疗前后餐后正常慢波节律百分比分别为(57.5±28.6)%和(78.7±16.6)%(P<0.05)。结论: 胃电起搏治疗短期内能改善胃动力障碍患者的症状和胃电节律紊乱。  相似文献   

7.
纪俊宏 《大家健康》2014,(8):274-274
目的:分析胃达喜与普瑞博思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26例行胃达喜联合普瑞博思治疗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设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收治的26例行高舒达治疗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设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A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5.4%,B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3%。两组对比,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更佳,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结论:胃达喜与普瑞博思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效果更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中药辨证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53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军  郭进忠 《卫生职业教育》2006,24(12):152-153
目的 观察中药辨证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的疗效。方法 53例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分为治疗组28例,对照组25例。治疗组用中药辩证治疗,对照组用西药吗丁啉、普瑞博思片治疗。结果 治疗组胃部胀满不适、恶心、呕吐、嗳气、乏力、消瘦等消化不良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93%,对照组仅为72%,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糖尿病性胃轻瘫是糖尿病患者胃肠植物神经病变常见的症状。临床表现为慢性胃炎、胃弛缓与胃潴留。典型症状为度胀、早饱、厌食、嗳气、恶心、呕吐、体重减轻,症状通常在餐后较为严重。体检可见胃区胀满,可闻及振水音。X线检查显示胃肠蠕动减慢、减弱,胃扩张或弛缓,排空延迟,幽门开放等征象。用中药辨证治疗,对改善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的消化不良症状、促进胃排空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评估胃动力功能障碍患者经体表胃肠起搏器治疗后的疗效。方法:2002年1月~2004年12月经检查诊断为胃肠运动功能障碍患者22例。应用泰士WCH胃肠起搏器治疗,并进行治疗前后症状及症状积分的评估。结果:患者经体表胃肠起搏器治疗后症状积分为6.77±3.35较治疗前0.77±1.19明显改善(t=7.88,P<0.05),22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86.4%。结论:体表胃肠起搏器能有效改善胃动力紊乱性疾病患者的症状。  相似文献   

10.
选用SD大鼠为实验对象,观察普瑞博思,吗丁啉,胃复安药物功能对胃肠运动及胃胆胰分泌的影响。结果显示:普瑞博思,吗丁啉,胃复安均能促进胃排空,加速肠蠕动,改善胃,胆,胰液成分,经多指标分析综合对比表明:普瑞博思的作用最佳,从而进一步论证了普瑞博思对改善胃肠道动力,促进消化具有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11.
替勃龙改善绝经期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替勃龙能否改善绝经期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临床症状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14 3例绝经期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成 3组 ,分别给予替勃龙、西沙必利及替勃龙 +西沙必利 ,治疗 4周 ,观察治疗前后各组患者上腹胀痛、餐后胀满、早饱、暖气等临床症状积分的变化。在随机分成的 3组中再随机各抽出 2 0例患者治疗前后测定胃 30min排空率及胃半排空时间 ,观察治疗前后胃动力的变化。结果 :3组药物治疗后 2周和 4周上腹胀痛、餐后胀满症状积分均明显下降。西沙必利治疗后 2周和 4周对早饱、暖气症状无明显缓解 ,替勃龙及替勃龙 +西沙必利则对所观察的所有症状均有明显缓解 ,替勃龙改善早饱和嗳气症状优于西沙必利 ,但与西沙必利合用无增强效应。 3种药物治疗后 ,胃 30min排空率均明显增加、胃半排空时间缩短 ,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但 3种治疗方案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替勃龙能通过增强胃动力 ,明显改善部分绝经期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症状 ,疗效优于促动力药。  相似文献   

12.
Nonspecific symptoms of ulcer, such as epigastric bloating, early satiety, nausea and anorexia, exist in some patients with gastric ulcer healing, the cause is still nuclear. Gastric emptying inthe patients with continual or recurrent dyspepsiasymptoms after gastric ulcer healing was evaluatedby using real--time ultrasonography. The patientswere treated by several doses of cisapride. Theaims of this study were to evaluate the gastricemptying disorders after gastric ulcer healing andthe therape…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全胃肠道促动力药物西沙必利对糖尿病性胃轻瘫 (DGP)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胃电图(EGG)体表描记法 ,分别描记DGP患者治疗前后及对照组EGG的数值 ,间接判断DGP患者治疗前后胃排空功能变化。结果 :治疗前DGP与对照组胃体、胃窦部的平均振幅 (AP)、峰值频率 (FP)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5或P <0 .0 1)。治疗后 2组比较 ,除胃窦AP外 ,胃体AP、FP及胃窦FP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胃轻瘫患者的临床症状也得到显著改善。结论 :西沙必利是治疗DGP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4.
胃起搏对胃动力障碍患者胃肌电活动和胃排空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体表胃起搏对胃动力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具有胃动力障碍症状的患者 2 1例 ,其中15例为动力障碍型功能性消化不良 ,6例为糖尿病胃轻瘫。采用WCH型胃肠起搏仪进行胃起搏治疗 ,每日 1次 ,每次3 0min ,共 14日。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体表胃电图参数及胃对不透X线标志物的排空率。结果 胃起搏治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治疗前症状总积分为 6.70± 2 .17分 ,治疗后降为 3 .40± 2 .44分 (P <0 .0 1) ;治疗后总症状改善率为5 2 .3 %± 19.2 % ;对早饱、上腹胀的有效率分别为 70 .1%和 83 .3 %。胃起搏治疗可改善部分胃电参数 ,治疗后胃正常慢波百分比、主频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上升 (P <0 .0 5 )。胃起搏治疗还可提高患者的 4h胃内钡条排空率 ,有效率为 5 7.1%。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采用适宜的起搏参数从体表输入起搏信号治疗胃动力障碍患者 ,可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改善部分胃电参数 ,提高胃排空功能。  相似文献   

15.
本工作的41例临床观察表明,大多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肺源性心脏病代偿期患者属中医肺气虚辩证:肺源性心脏病失代偿期患者少数属肾虚证,而大多数尚囊有脾气虚胄不和表现,属脾肾两虚辩证,本工作还发现,脾肾两虚患者胄电图频率异常,餐后胃电图波幅显著低于正常:提示其胃蠕动减弱并紊乱,可引起胃排空延缓,而与纳差、食后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关系密切。中西医结合综合诊治肺源性心脏病时,应予以充分注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药穴指针疗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82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105例,采用药穴指针疗法治疗,每日1次,每次16min,连续3周;对照组77例,采用口服多潘立酮片治疗10mg,每天3次,餐前半小时服用,连续3周;两组治疗前后均检测餐前、餐后胃电图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9.52%、75.3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主要症状积分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药穴指针疗法可显著改善FD患者的主要症状,增强胃肌电活动,增加胃电图的主频及主功率,使紊乱的胃电节律趋于正常,其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易为患者接受,为FD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与安慰剂对照研究,评价伊托必利治疗慢性胃炎合并消化不良症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79例慢性胃炎合并消化不良症状患随机分为2组,双盲法分别接受伊托必利50mg tid或安慰剂tid治疗。疗效评价指标为(1)基线期、治疗1周和2周分别评价上腹胀、上腹不适、早饱、上腹痛、恶心、呕吐或食欲减退的总症状评分和上腹胀和早饱2项主要症状评分(0-3);(2)胃不透X线标志物排空率;(3)受试和观察的疗效综合评价。同时评价药物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和安全性。结果:伊托必剩治疗1周和2周后总症状评分和两项主要症状评分、受试和观察的疗效综合评均显优于安慰剂组(P<0、05)。伊托必利组2周治疗结束时第5小时胃排空率显示伐于安慰剂的趋势,且无显统计学意义(P=0.058)。伊托必利的不良反应轻微,患耐受良好。结论:伊托必利50mg tid,疗程两周,用于治疗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症状,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莪连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CAG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分别给予莪连颗粒、胃复春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总积分的变化,以及单个症状疗效和胃黏膜萎缩、肠腺化生、慢性炎症的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后症状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两组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胃脘疼痛、胃脘痞闷、疲乏方面,以及在胃黏膜肠腺化生和胃黏膜萎缩方面,治疗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莪连颗粒能有效改善CAG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胃黏膜的慢性炎症、萎缩、肠腺化生.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胃动力异常症状与胃电改变的关系,对71例消化系统疾病及17例其他疾病的胃动力紊乱症状进行统计,并与28例随机受人者比较,结果显示,消化系统疾病患者餐后饮胀、嗳气、返酸及恶心呕吐等胃动力异常症状的出现率明显高于随机受检者。以微电脑胃肠电检测分析系统作体一胃电检查及功能谱分析,结果发现,在有餐后饱胀、嗳气、恶心呕吐、返酸等症状的患者,其胃电频率、空腹与餐后的胃电活动量以及餐后反应表现不同类型的异  相似文献   

20.
Functionaldyspepsia(FD)isacommondigestivediseasewhichaccountsfor 30 %to55%oftheoutpatients(1).Manystudieshavebeendoneonitrecently.T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