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汤少梁  袁静 《现代预防医学》2019,(16):2978-2982
目的 了解人均卫生费用的影响因素,分析其省级差异性,为降低人均卫生费用提出政策建议。方法 基于《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中省级人均卫生费用的相关面板数据,利用STATA软件构建固定效应模型,探究影响我国人均卫生费用的因素,并分析2012 - 2016年我国人均卫生费用的变化趋势和区域差异性。结果 社会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例、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性别比、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DGP、每千人口床位数、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以及医疗机构数对我国人均卫生费用的影响通过了显著性检验。结论 政府应加大卫生支出的力度,同时要因地制宜,加强监管;优化卫生资源的配置结构并完善卫生人力资源配置体系;关注老龄人口的健康,提高老年人医疗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2.
我国地区级卫生总费用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中国21个省区的卫生费用水平、筹资构成等进行比较分析,旨在深入研究我国卫生筹资特点及地区差异。方法:各地区按照国内卫生费用核算标准方法,利用统一口径收集数据,并进行规范的数据核算,结果具有可比性。结果:发现各地区人均卫生费用与其经济发展水平明显呈正相关,但卫生总费用相对于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与经济发展水平呈负相关。"新医改"以来卫生筹资结果明显改善,各地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程度不同,对公共筹资不同方式的依赖程度有所差别,政府卫生支出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作用更为重要。结论:"新医改"以来,各地区卫生总费用均快速增长,卫生筹资结构优化。鼓励各地区探索适合自身社会经济发展特征的筹资机制,在未来公共筹资的主要模式上做出不同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十二五"时期广西卫生投入的充足性以及卫生筹资的公平性、效率性、可持续性状况进行分析,为改善广西卫生筹资结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广西卫生筹资状况、卫生总费用机构流向构成、GDP和卫生总费用增长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并与全国发展水平进行对比。结果:"十二五"时期,广西卫生总费用占GDP比重均超过5%,人均卫生总费用均低于全国水平;政府卫生支出与占卫生总费用比重均高于全国水平,社会卫生支出和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均低于全国水平;卫生总费用流向医院比重超过50%,而流向公共卫生机构的比重呈逐年下降;卫生总费用年平均增长速度高于GDP的年平均增长速度,2014年政府卫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超过10%。结论:广西卫生筹资结构在不断优化,个人卫生负担有所减轻,但人均卫生总费用远低于全国水平,卫生费用支出总额离百姓的需求尚存在差距,影响卫生投入充足性;社会卫生支出不足,影响卫生筹资公平性;卫生筹资配置结构失衡,影响卫生筹资效率;卫生投入与经济发展协调性不足,影响卫生筹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我国31个省份之间卫生筹资水平以及筹资公平性,为我国卫生投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人均GDP作为参照标准,采用集中指数和集中曲线分析我国31个省份之间卫生投入不平等程度。结果:2010—2016年,我国卫生筹资结构不断变化,2016年我国卫生总费用筹资结构中,政府卫生投入占比为30.01%,社会卫生投入占比为41.21%,个人卫生投入占比为28.78%;2016年我国卫生总费用、人均卫生总费用和社会卫生支出集中指数分别为0.136、0.144和0.2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国卫生总费用逐年增长,卫生筹资结构不断优化,卫生筹资存在不公平性,卫生筹资不公平性主要由社会卫生支出造成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8个社区卫生综合改革典型城市居民家庭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情况、分析卫生筹资及人均可支配收入对灾难性卫生支出的影响。方法:采用集中指数比较不同经济水平家庭灾难性卫生支出的分布。结果: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率及平均差距呈负相关;杭州和合肥集中指数为负值,武汉、成都、无锡、宝鸡和石河子集中指数为正值。结论:贫困家庭通过减少医疗花费避免灾难性的经济支出;采取多种方法提高经济水平和居民家庭经济收入,减少灾难性卫生支出,维护公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筹资规模、内部结构2个维度初步分析2008—2016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卫生总费用。方法通过统计年鉴获取卫生总费用的相关数据,用来源法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总费用的年均增长率高于地区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率,人均卫生费用的年均增长率波动较大,略高于全国水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卫生总费用持续增加,政府、社会卫生费用占比及增速均高于全国水平,个人卫生支出占比低于全国的数据。结论 2011年是转折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总费用及人均卫生费用的增长明显。卫生消费弹性系数较高,全社会可能面临卫生筹资困难的问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总费用的控制有待加强,应着力提高卫生费用的利用效率。2016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社会、个人现金卫生支出筹资结构为1.21∶1.68∶1.00,进一步优化面临挑战。  相似文献   

7.
卫生费用核算是国际上衡量卫生筹资的宏观指标,上海市于2008年启动该项工作,并已将卫生费用核算纳入常规核算工作。2012年,上海市卫生总费用(来源法)已达到1 092.4亿元人民币("元人民币"以下简称"元"),占上海市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为5.4%,人均卫生总费用为4 589元。从筹资结构来看,政府卫生支出占21.3%,社会卫生支出占59.2%,个人现金卫生支出(OOP)占19.5%。总体来说,近年来上海市卫生筹资呈现充足程度提高、筹资结构相对合理、可持续性较好的特点,但同时面临筹集资金使用率不足、部分人群医疗负担过重等问题,建议合理引导和控制卫生总费用增长,统筹卫生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针对重点人群"靶向"减负等措施,切实减轻居民医疗负担,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农八师卫生总费用的筹资水平、结构及分配状况进行描述性分析,为制定和评价卫生政策提供依据。[方法]运用卫生总费用的筹资来源法和机构流向法,进行描述性分析和比较。[结果]2011年八师卫生总费用19.09亿元,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为8.11%,人均卫生费用3,057.48元;政府卫生支出为6.47亿元,占总费用的33.89%,社会及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占总费用额比重分别为41.33%、27.48%;政府卫生支出占GDP的比重为2.75%,人均政府卫生支出1,036.15元;分配总额18.24亿元中,医疗机构占81.45%,公共卫生机构占4.62%。[结论]筹资水平尚可,筹资结构合理,卫生费用机构配置不甚合理,应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加强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合理调整各级政府对卫生的投入。  相似文献   

9.
卫生筹资公平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陕西省B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B市卫生筹资总体公平性程度,比较不同筹资方式的公平性,探寻影响家庭发生灾难性支出的主要因素.方法:卫生筹资公平性指数法、卫生筹资累进性分析方法、家庭灾难性卫生支出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B市中低收入家庭组的总体公平性程度较差. (2)税收、社会保险、现金支付方式3种卫生筹资方式都表现出累进性. (3)家庭老龄人口数、家庭收入、家庭支出以及现金卫生支出是影响家庭灾难性支出发生与否的主要因素.结论:(1)扩大社会医疗保险覆盖面、为灾难性支出家庭设立专项医疗救助基金. (2)加强政府在卫生筹资中的主导作用,拓宽卫生筹资渠道.  相似文献   

10.
目的:核算2022年我国卫生总费用,分析“十三五”以来卫生筹资主要变化趋势,总结当前卫生筹资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提出政策建议。方法:基于来源法、机构法及卫生费用核算体系2011的核算结果,分析我国卫生总费用及经常性卫生费用变化情况。结果:2022年,我国卫生总费用为85 327.49亿元,占GDP比重为7.05%,人均卫生总费用为6 044.09元;其中,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降至26.89%,政府卫生支出占比升至28.17%,社会卫生支出占比降至44.94%,筹资结构继续优化。结论:我国卫生费用总规模持续增长,但卫生筹资系统韧性有待加强,需加快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提升筹资保障水平与人民群众获得感,优化卫生资金配置,提升卫生费用的效率效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2016年我国各地区卫生费用水平差异及变化趋势,为在"健康中国"背景下完善各地区卫生筹资政策提供依据。方法:以来源法卫生费用核算为基础,比较分析地区卫生费用筹资总量、结构和变化趋势。结果:2016年我国各地区卫生总费用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呈上升趋势,均超过4.30%,卫生总费用增速差异较大;人均卫生总费用地区间差距大,最高地区是最低地区近4倍;在筹资结构上,仍有12个地区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高于30%;2020年部分地区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存在不达标风险。结论:我国部分地区卫生筹资动员不充分,地区间人群卫生费用利用不均衡;卫生筹资结构存在差距,需加大对卫生筹资公平性的关注;卫生部门应关注卫生系统效率,保障居民健康。  相似文献   

12.
用泰尔指数和基尼系数对1997年至2009年各省市人均财政卫生支出的不平等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区域间(东部-中部-西部)和省份之间人均卫生支出的不平等逐渐下降。文章采用差分GMM对各省市财政卫生支出动态面板模型进行了估计,并采用基于回归的分解方法测算了相关影响因素对不平等的贡献程度。分解结果表明,地方财政卫生支出不平等状况降低的原因在于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初具成效、各地经济的增长、医疗设施状况的改善以及人口结构老龄化带来的卫生支出增加。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山东省卫生费用的筹资来源,讨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对山东省2010年的卫生总费用进行了测算,即按照卫生资金的筹资渠道与筹资形式收集卫生总费用数据,采用筹资来源法测算全社会卫生筹资总额,并与上年及全国水平进行比较。文中数据均以当年价格为基准,并未排除价格因素的影响,对于筹资结构分析中的相关指标采用的是统计学上的构成比。结果 2010年山东省卫生总费用较上年总体呈现增长趋势,筹资总额达1 345.30亿元,政府、社会、居民个人现金卫生支出分别占24.34%、36.94%、38.72%。2010年山东省卫生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grossdomestic prodact,GDP)比重和人均卫生总费用均低于全国水平。结论应适当提高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例,加大政府和社会的卫生投入力度,降低居民个人现金卫生支出,建立合理的卫生筹资机制。  相似文献   

14.
泰国和中国有相似的社会人口学状况和卫生服务提供体系,也同样面临卫生资源配置不平衡问题和推进全面医保的挑战。两国人均卫生总费用水平相似,但中国政府卫生支出占卫生费用比例及占财政支出比例均明显低于泰国;泰国政府卫生筹资职责主要由中央政府承担,而中国则在相当程度上依赖地方政府。通过对政府卫生支出总额和结构分析,发现中国卫生事业发展主要与地方经济有关,这一关联也导致了地区间资源分布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我国城镇化、老龄化、政府卫生支出对我国卫生总费用的影响,并从我国整体、东部、中部和西部比较各因素影响程度的差异,为保障卫生总费用合理增长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以人均GDP作为控制变量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并采用最小二乘法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从我国整体情况来看,人均GDP和人口老龄化对人均卫生总费用的回归系数分别为1.18和0.40。人均GDP、城镇化和人口老龄化程度对东部地区人均卫生总费用的影响显著为正,回归系数分别为1.57、0.95和0.19,政府卫生支出的影响为负向。城镇化、人均GDP和人口老龄化对中部人均卫生总费用具有影响,回归系数分别为1.26、0.94和0.30。政府卫生支出对西部地区人均卫生总费用的影响最大,回归系数为0.66。结论:我国人均卫生总费用受经济增长水平影响最大,城镇化水平在中部地区的影响最大,老龄化在短期内对人均卫生总费用带来的影响相对较小,政府卫生支出对西部地区人均卫生总费用有较大影响。各省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具体分析,针对不同影响因素采取措施使卫生总费用合理增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我国城乡居民医疗保健支出的影响因素。方法利用2001-2014年我国27省区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对我国城乡居民医疗保健支出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收入是促进居民医疗保健支出的重要因素,且对农村的影响大于城镇,转移性收入在农村中的边际收益更高,医疗保健价格上升抑制城镇居民医疗保健支出,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促进城镇居民医疗保健支出,但两者对农村影响不显著,以上影响因素在不同分位数的作用大小具有明显差异。结论不同省份城乡之间各影响因素对医疗保健支出的作用大小并不一致,应针对不同影响因素制定符合各自省情的调控政策。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经济发展水平对我国人均卫生费用的影响机制。方法:基于我国2009—2018年31个省份面板数据,采用OLS及门限效应模型对影响我国人均卫生费用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医疗卫生支出占GDP比重门限值为4.75%;每万人医疗机构床位数门限值分别是29.48张和48.37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门限值为27.90%;CPI门限值为100.80%;财政自给率门限值为18.68%;人均居民消费水平门限值为45 816.52元;城镇化率门限值为70.70%,跨过门限值后经济发展水平对人均卫生费用的影响系数发生变化。结论:经济发展水平对人均卫生费用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门限效应,其过程受限于医疗卫生因素、社会因素等发展程度差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2008—2019年四川省卫生总费用结构变动及影响因素和预测研究,为助力“健康四川”建言献策。方法 使用四川省卫生统计年鉴的相关卫生总费用数据,在描述性分析的基础上,使用结构变动度分析卫生总费用的结构变动,灰色关联法研究卫生总费用的影响因素并进行GM(1,1)预测。结果 2008—2019年卫生总费用持续增加,政府、社会和个人卫生支出结构逐步合理;人均卫生费用水平排名靠后,社会卫生支出成为卫生总费用的主要构成单元;千人口床位、常住人口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影响卫生总费用的主要因素;预测发现,2020—2025年卫生总费用仍呈增加趋势,个人卫生支出占比进一步下降。结论 四川省卫生总费用结构渐趋合理,医疗服务水平得到大幅度改善;但仍需重点关注人均卫生费用等相对性指标。  相似文献   

19.
2010年,黑龙江省卫生费用筹资总额605.77亿元,比上年增加了25.64亿元;占GDP的比重为5.84%,高于全国同期水平;人均卫生费用1580.23元,高于全国水平.2001-2010年,黑龙江省人均卫生费用增长了4.70倍.按实际值计算,2010年黑龙江省卫生总费用首次呈现负增长;政府对卫生的投入力度逐年增强,但仍需进一步增加;政府应调整卫生领域的投资结构,更多关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支出和公共卫生支出.黑龙江省居民的疾病经济负担过重,完善社会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陕西省2007—2012年卫生费用筹资构成及变化情况,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方法:利用卫生总费用筹资(来源法)指标体系分析评价卫生费用筹资现状。结果与结论:陕西省卫生发展与国民经济增长基本保持协调;医改后政府卫生投入力度弱于医改前,应增加政府卫生投入比重;社会卫生支出所占比重逐年增长,商业健康保险费构成比大幅提高;人均OOP占人均消费性支出的比例呈增高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