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张超 《当代医学》2021,27(23):102-104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双滑轮无结缝线桥固定术对肩袖撕裂损伤患者肩关节功能与肩袖再撕裂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肩袖撕裂损伤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缝线桥固定术,观察组采用关节镜下双滑轮无结缝线桥固定术,比较两组肩关节功能、肩关节前屈、外旋活动度及肩袖再撕裂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两组Constant评分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Constant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两组肩关节前屈、外旋活动度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肩关节前屈、外旋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肩袖再撕裂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肩袖撕裂损伤患者行关节镜下双滑轮无结缝线桥固定术有利于改善肩关节功能,降低术后肩袖再撕裂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联合富血小板血浆(PRP)精准注射与单纯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治疗肩袖损伤的短期疗效。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嘉兴市第一医院(嘉兴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肩袖损伤患者33例,15例采用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联合PRP精准注射治疗(PRP组),18例单纯行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3及6个月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肩关节(UCLA)评分,肩关节前屈、外展和外旋角度(ROM),欧洲肩关节协会Constant肩关节(CM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随访6~12个月,平均(7.63±1.56个月,术后均未出现伤口感染、愈合不良、神经损伤、肩袖再撕裂等并发症。两组术后VAS、UCLA、CMS评分,肩关节前屈、外展和外旋ROM均优于术前(均P <0.05)。两组术后1、3及6月VAS、CM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术后3及6个月UCLA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术后1、3及6个月肩关节前屈、外展和外旋ROM均大于对照组(均P <0.05)。结...  相似文献   

3.
目的肩袖撕裂十分常见,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肩关节功能的影响愈加严重。同时,肩袖撕裂往往合并有二头肌长头腱的损伤,两者之间也存在一定的联系,但病变的二头肌是否会影响肩袖修补的疗效呢,这方面的研究少之又少。目的:研究二头肌长头腱离断术对肩袖修补疗效的影响。方法我们选取本治疗组2013年01月至2015年02月诊断为肩袖撕裂的患者40例:肩袖修补+二头肌长头腱离断20例;单纯肩袖修补20例。所以的手术均由同一位经验丰富的术者完成,术后平均定期随访2年,对每组患者治疗前后患肩的活动度、疼痛评分及相关的肩关节评分(包括UCLA,ASES,Constant评分)进行统计,运用混合方差分析对比相关数据。结果两组的所有患者,在患肩的活动度、疼痛及功能评分方面,均有明显改善,且较术前相比,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后的各项数据对比并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对于肩袖损伤的患者,关节镜下肩袖修补能有效缓解疼痛、增加患肩活动度、改善功能,而且,是否行二头肌长头腱离断,也并不影响最终的愈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表在肩袖修补术患者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方法:60例肩袖撕裂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根据肩关节镜手术一般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相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依据临床路径表中规范内容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日、7日、出院当日VAS疼痛评分,出院当日肩关节功能UCLA评分,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3日、7日、出院当日肩关节VAS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出院当日UCLA肩关节功能评分和患者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肩袖修补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健康教育中,依据临床路径表中的规范内容给予健康指导,可有效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延续护理对老年患者肩袖修补术后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老年肩袖撕裂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30例,分别对其进行常规指导和延续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肩关节视觉模拟评分(VAS)、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评分(UCLA)评分及肩关节前屈、体侧外旋、外展角度,同时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进行评定.结果 干预组患者术后12个月复查时,肩关节的VAS、UCLA评分及关节前屈、体侧外旋、外展角度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延续护理可有效促进老年肩袖损伤患者术后功能康复,提高老年肩袖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全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与关节镜下小切口肩袖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肩袖撕裂性损伤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患者采用全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治疗,B组患者采用关节镜下小切口肩袖修补术进行治疗,比较2组的效果。结果:2组患者术后的ASES、VAS评分较之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VAS评分改善较之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是2组患者在肩关节功能评分、患者满意度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关节镜辅助下小切口手术比较,虽然在术后肩关节功能评分、并发症以及患者满意度等方面无显著差异,但是全关节镜手术治疗肩袖损伤术后疼痛更轻,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138例肩袖损伤全关节镜微创手术后个体化康复功能锻炼的疗效。方法对138例肩袖损伤患者实施全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术后分4期进行规范化功能锻炼指导,评估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138例肩袖损伤康复锻炼后疗效,术后3个月随访肩关节功能评分与术前肩功能评分效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合理有序且个性化康复功能锻炼对肩袖损伤术后功能恢复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析肩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复术的康复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肩袖损伤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予以肩关节镜手术治疗,按照双盲法将其分为2组,每组2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康复护理,比较2组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3.08%,明显低于研究组的96.15%(P<0.05);研究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评分和术后疼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将康复护理应用到肩袖损伤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不仅能缓解患者的疼痛,还能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电磁式体外冲击波对肩袖退行性变关节镜修补术后肩关节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方法将行退行性损伤肩关节镜修补术后的患者4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0例。从术后6~8周开始康复功能锻炼,2组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电磁式体外冲击波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3周、治疗后6周采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量表、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 shoulder rating scale,UCLA)、目测类比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疼痛评分以及关节活动范围(range of motor,ROM)进行评估。 结果2组CMS评分在治疗前后均呈现升高趋势,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日常生活活动、主动活动范围评分的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评分的组间、时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力的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UCLA评分在治疗前后均呈现升高趋势,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所有评分的时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评分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向前屈曲活动评分的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在治疗前后均呈现降低趋势,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功能、向前屈曲活动度、前屈力量、满意度评分均呈现升高趋势,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所有评分的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功能、前屈力量、满意度评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于肩袖退行性损伤修补术后的患者,电磁式体外冲击波能够显著缓解术后疼痛,对肩关节功能改善具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肩关节镜下双滑轮结合缝线桥技术治疗对肩袖撕裂患者肩功能恢复及关节活动度的影响,为临床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选取收治的90例肩袖撕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关节镜下缝线桥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关节镜下双滑轮结合缝线桥技术。比较2组的康斯坦汀(Constant)、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各项肩关节功能相关评分,手术时间,肩关节前屈和外旋活动度,关节僵硬和肩袖再撕裂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术前2组Constant、UCL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2组Constant、UCLA评分均高于术前(P<0.05)。术前2组肩关节前屈和外旋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2组肩关节前屈和外旋活动度均大于术前(P<0.05)。观察组关节僵硬率和肩袖再撕裂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肩关节镜下双滑轮结合缝线桥技术治疗肩袖撕裂,手术方式更简单,能够促进肩关节功能的恢复,增加关节活动度,降低关节僵硬和肩袖再撕裂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接受治疗并获得回访的肩袖损伤患者19例,诸病例均行全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治疗肩袖损伤,对患者进行手术前后术后疼痛评分和肩关节功能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9例患者均获得12~24个月术后随访,平均19.7个月。手术前分别与术后2周比较疼痛评分(VSA评分)和肩关节功能评分(ASES评分、UCL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比较疼痛评分(VSA评分)和肩关节功能评分(ASES评分、UCLA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全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治疗肩袖损伤效果好,是在此类疾病的理想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2.
成霞  吴丹  潘浩  王翠娟 《中华全科医学》2019,17(11):1965-1968
目的 探究细节性护理在肩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补术患者干预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1月期间于杭州市中医院骨伤科行肩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补术治疗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2组手术由同一组医生行肩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补术,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细节性护理干预。比较2组疗效有效率,并在术后随访6个月,使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评价患者肩关节功能,使用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价患者生活质量,使用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价患者护理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疗效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应用细节性护理干预可很好地提升肩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补术的疗效,显著改善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患者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肩关节镜下修补术在肩袖损伤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32例肩袖损伤患者,分为观察组(肩关节镜组)和对照组(开放手术组),每组16例。观察组采用肩关节微创手术方式,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方式,记录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切口长度以及手术前和术后6个月肩关节UCLA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VAS评分。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切口长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UCLA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VAS评分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改善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论开放手术还是肩关节镜微创手术,术后肩关节功能及疼痛均明显改善,但肩关节镜微创组改善更明显,创伤更小,恢复更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Maitland关节松动术联合中药熏蒸对肩袖损伤患者关节功能及疼痛介质的影响。方法:纳入2020年9月-2022年9月在新余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肩袖损伤患者68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34)单纯采用Maitland关节松动术治疗,研究组(n=34)采用Maitland关节松动术联合中药熏药治疗,两组均治疗6周。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肩关节活动度、肩关节功能及疼痛介质[P物质(substance P,SP)及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水平,并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4.12%)比对照组(70.59%)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肩关节外展、前屈、外旋及内旋活动度较治疗前均增加,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疼痛、肌力、关节活动度、日常生活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PGE2、SP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5.
于川东  董斌 《中外医疗》2023,(10):53-57
目的 研究肩关节镜手术应用于肩袖撕裂患者的治疗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期间山东省菏泽市立医院收治的100例肩袖撕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50例。研究组行关节镜下手术治疗,对照组行开放性手术治疗。记录并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肩关节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研究组术前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为(59.86±6.32)分,与对照组(59.90±6.29)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32,P>0.05)。经随访,研究组术后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为(94.58±1.07)分,高于对照组的(81.17±2.6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180,P<0.05)。结论 对肩袖撕裂患者应用肩关节镜手术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温针灸对肩袖损伤术后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63例肩袖损伤修补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温针灸疗法治疗,连续治疗8周。治疗4周和8周后,分别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功能评价量表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定量表(VAS)评分的变化情况,并比较2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1)研究过程中,观察组失访2例,对照组失访1例。最终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纳入疗效统计。(2)治疗4、8周后,2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评价量表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8周后,观察组在改善肩关节功能评价量表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4、8周后,2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VAS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2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恶心、呕吐、肢体麻木、药物过敏、皮肤烫伤、感染等与针刺和艾灸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温针灸结合常规康复方法治疗肩袖损伤术后功能康复,能够快速减轻患者疼痛的症状,更有效地促进肩关节功能的恢复,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开放式肩袖修补术与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肩袖损伤患者41例,其中应用开放式肩袖修补术治疗23例(开放修复组),应用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治疗18例(关节镜修复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在术后2周、2个月及6个月,对两组进行术后肩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SES)、加州大学(UCLA)肩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死亡病例.与开放修复组比较,关节镜修复组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少、住院时间短(P<0.05);关节镜修复组不同时点肩关节VAS评分低于开放修复组(P<0.05),ASES、UCLA评分均高于开放修复组(P<0.05).开放修复组术后切口感染2例,关节镜修复组无切口感染发生.结论 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治疗肩袖损伤具有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是治疗肩袖损伤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18.
王廷江  胡闯  汤志宏 《当代医学》2021,27(34):71-74
目的 探究肩袖损伤患者应用关节镜下修补术、开放式肩袖修补术方案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肩袖损伤需外科手段治疗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与B组,每组30例.A组采用开放式肩袖修补术,B组采用关节镜下修补术.比较两组肩关节活动度、肌力分级、临床指标.结果 术后,两组外展、外旋、内旋活动度均明显大于术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两组外展评分、外旋评分、内旋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两组ASES评分、UCLC评分均高于术前,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B组ASES评分、UCLC评分均高于A组,VAS评分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肩袖损伤患者应用关节镜下修补术或开放式肩袖修补术治疗效果相当,但关节镜下修补术具有微创、术后康复快及疗效更佳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李磊  黄兆钢  王伟 《河北医学》2016,(11):1844-1846
目的:探讨在肩关节镜下治疗巨大肩袖撕裂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行肩关节镜下缝合桥术治疗的40例巨大肩袖撕裂患者,所有患者在术前和术后最后一次随访时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 Shoulder Scores,UCLA)和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调查患者术前、术后随访时肩关节疼痛程度、肩关节活动度以及肌力等变化情况.结果:40例巨大肩袖撕裂患者均进行了随访,随访时间为6~14个月,平均为(10.1±2.4)个月;巨大肩袖撕裂患者术后(1.75±0.63分)的VAS得分低于术前(3.87±0.4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巨大肩袖撕裂患者术后的UCLA得分(32.65±3.45分)和Constant得分(87.63±4.47分)均高于术前(32.65±3.45分、21.48±1.7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关节镜下治疗巨大肩袖撕裂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有利于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肩关节镜下大型肩袖撕裂患者单排锚钉修补术后联合早期被动运动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本院68例大型肩袖撕裂并接受肩关节镜下单排肩袖修补手术的患者,术后肩关节肢具固定保护,麻醉后应用ERSA理念指导早期被动康复运动锻炼,于手术前后行视觉模拟评分(VAS)、肩关节前屈和体侧外旋角度(ROM)、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系统(ASES)评分、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UCLA)评分、肩关节功能测试(SST)进行疗效评价、复查核磁用于评估术前肩袖损伤程度及术后肩袖愈合情况,术前术后功能评分对比,评估功能改善情况,并统计末次随访肩袖再撕裂率。结果 3例失访,5例出现术后6月内再撕裂,余均获得12月随访,肩关节功能良好。结论 关节镜下大型肩袖撕裂单排修补术后早期被动运动可获得相当的关节活动度及关节功能且不增加发生肩袖再撕裂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