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调查临床常见脉象的分布情况,为脉象客观化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调查和分析了全国23个省市、55家单位的156位高级职称中医师在临床诊脉过程中的体会。结果:(1)156位中医师临床体会过的脉象按出现频次由高到低排在前十位的依次为弦脉、数脉、沉脉、滑脉、迟脉、浮脉、细脉、结脉、代脉、虚脉;(2)110位中医师认为临床常见的脉象按出现频次由高到低排在前十位的依次为弦脉、数脉、滑脉、沉脉、浮脉、细脉、迟脉、虚脉、缓脉、结脉;(3)130位中医师描述的涩脉特征涉及不流利、脉形细、脉率慢、脉律不齐、脉力不足、脉位沉、脉形短等8个方面的特征;(4)117位中医师描述的紧脉特征涉及紧张度甚于弦脉、有力、脉率偏快、脉位偏浮等四个方面的特征。结论:为进一步研究脉象客观化问题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冠心病脉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366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观察,发现治疗前冠心病可见脉象有12种,分别为:弦脉、滑脉、沉脉、迟脉、缓脉、细脉、弱脉、涩脉、数脉、结脉、代脉、促脉,治疗后以弦脉、滑脉为主,并进一步讨论了其对于判断冠心病的病性病位、指导辨证施治及推断预后转归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陈涛  陈茂华  梁嵘 《时珍国医国药》2008,19(5):1236-1238
运用中医医案OLAP系统,对4400例名医医案的脉象进行概率统计及与病因病机、病证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表明,脉象中复脉的出现频率要远大于单脉.两者之比为4.27:1.在单脉病案中以细脉、弦脉、数脉、沉脉、滑脉、弱脉、浮脉、濡脉出现的频率最高;在复脉病案中则以沉细脉、弦滑脉、弦数脉出现的次数较多;迟脉不是寒证主脉;数脉在外感病中也主风证;虚证多细脉;弦脉为肝胆病的主脉,且湿热为患亦多见.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季节变化对脉象的影响。方法:将医师诊脉与ZM-IIIC型智能化脉象仪检测相结合,对1062例在校健康大学生进行脉象测定,然后对各种脉象在四季中出现的比率分别进行比较。结果:弦脉在春季出现的比率明显高于其它季节(P<0.01),沉脉在冬季出现的比率明显高于其它季节(P<0.01),迟脉、数脉、细脉、浮脉、滑脉、缓脉、实脉在四季出现的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洪脉则未出现。结论:季节变化与弦脉、沉脉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脉象春弦冬沉的理论与实际情况相符合,而夏洪秋浮的理论的实际意义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常见脉象在正常人中出现的比率.方法 将医师诊脉与ZM-ⅢC型智能化脉象仪检测相结合,对1 062例在校健康大学生进行脉象测定.结果 受检者中,浮脉、沉脉、迟脉、数脉、弦脉、细脉、滑脉、缓脉、实脉出现的比率分别为13.75%,10.26%,5.46%,4.33%,11.11%,12.90%,15.35%,9.23%,8.85%.洪脉则未出现.结论 浮脉、沉脉、迟脉、数脉、弦脉、细脉、滑脉、缓脉、实脉皆可在正常人中出现,因此在临床上遇到这些脉象时,必须注意辨别是生理性因素还是病理性因素引起.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性别差异对脉象的影响。方法:将医师诊脉与ZM-ⅢC型智能化脉象仪检测相结合,对1062例在校健康大学生进行脉象测定,然后对各种脉象在男女中出现的比率分别进行比较。结果:受检者中,迟脉、缓脉、实脉在男性中出现的比率明显高于女性(P<0.01),数脉、细脉在女性中出现的比率明显高于男性(P<0.01),男女之间浮脉、沉脉、弦脉、滑脉出现的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性别差异与脉象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多见于男性是生理性迟脉、缓脉、实脉的重要特点,多见于女性是生理性数脉、细脉的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脉象及其脉图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礼勇 《陕西中医》1991,12(4):185-187
<正> 近十余年来,国内开展了冠心病脉象及其脉图的研究,探讨了冠心病脉象的变化规律及其脉图特征,研究了其脉象(或脉图)形成的机制,获得了可喜的成果。1、冠心病脉象的分布综合多家的报道,冠心病多见弦、弦细、细弦、细、滑、沉、涩、结代、微等脉象,且多是兼见。林氏等描记45例冠心病患者的脉图,多显示弦或弦细脉图形。肖珙分析51例冠心病人两手脉搏图102幅后,发现弦脉图最多占48.04%,其次是滑脉图占21.57%,弦滑脉图占18.63%,弦细及促、涩、革代脉图各占5.88%。张氏报道,100例冠心病以沉涩(43例)、弦细(39例)脉为主,次为结代、滑数脉。张氏等研究表明:67例冠心病人细弦脉最多(67.16%),次为弦脉(17.91%),细弦滑脉(10.45%),其他脉占4.48%。梁氏测录97例冠心病人左右手寸口脉图,结果弦脉(包括兼脉)最多,左右手均在50%以上,其次是细脉,而滑脉较  相似文献   

8.
脂肪肝209例脉图参数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脂肪肝患者与正常人的脉象及脉图参数的比较,初步探讨脂肪肝患者脉象特征与脉图参数的变化,以期为脂肪肝的早期干预与脉象研究提供客观化依据。方法:应用TD-Ⅲ中医脉象仪,观察209例脂肪肝患者与203例正常人脉象分布及脉图参数h1、h3、h4、h5、h3/h1、h5/h1的差异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脂肪肝组以弦脉、滑脉多见,正常人组以弦脉、平脉多见。脂肪肝患者脉图参数h1、h3、h4、h3/h1均高于正常人,而h5、h5/h1低于正常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肪肝患者以弦脉、滑脉多见,亦见濡脉、弦滑脉、细脉。采取定期脉象检查并进行相关干预对于防治脂肪肝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张万春 《浙江中医杂志》2001,36(12):523-523
近读《浙江中医杂志》 2 0 0 1年第 2期宋耀鸿同志《朱秀峰话弦滑脉》一文 ,受益匪浅。然对其观点有不敢苟同处 ,就本人肤浅所知 ,草此数语 ,特与同道者切磋。宋耀鸿同志就朱秀峰主任医师所论述之观点归纳为 :首先从中医脉诊内容来看是不可能存在弦滑脉的。因为脉象是通过位、数、形、势四个方面来体察的。以位分脉有浮、沉、长、短等脉 ,以数分脉有迟、数等脉 ,以形分脉有弦、滑、涩等脉 ,以势可分虚、实、洪等脉象。由于症情复杂 ,临床常多脉相见 ,此称之为相兼脉 ,亦名合脉。指出四大要素中属于相同要素中的脉象是不可能同时出现并组成相…  相似文献   

10.
目的统计近30年相关文献中动脉硬化闭塞症舌脉象的分布情况,并分析近9年来临床439例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舌脉象分布情况,研究舌脉象在动脉硬化闭塞症中医辨证论治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对近30年与动脉硬化闭塞症相关文献中的舌脉象进行描述记录,回顾首诊为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439例,提取其舌脉象进行记录,应用统计学软件对舌相及脉象进行频次分析。结果文献中出现前3位的舌色为:舌红、舌淡、舌暗;前5位脉象为:沉脉、细脉、弦脉、涩脉、迟脉。临床病例中出现前3位舌色为:舌暗、舌红、舌紫;脉象出现频率前5位的症状依次为:弦脉、细脉、沉脉、滑脉、涩脉。结论文献及临床实际病例中舌脉象分布略有差异,但舌象、脉象变化可较客观地反映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疾病主要证候特点及临床规律,为中医辨证动脉硬化闭塞症辨证论治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重症脓毒症的中医证候的临床特征.方法 将本课题组前瞻性收集的410例包含中医信息的重症脓毒症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统计各项证候发生的频数.结果 重症脓毒症410病例为成人重症病例,年龄15~99岁,平均(62.9±18.8)岁,APACHEⅡ分值为2~50分,平均(23.4±9.8)分.在本组重症脓毒症患者中,脉象中最常见的是脉微弱205例(50.0%)、其次为沉细137例(33.4%)、滑31例(7.6%)和洪大37例(9.0%).在本组重症脓毒症患者中,舌象中最常见的是舌体胖大159例(38.8%),舌质苍白156例(38.0%)、紫暗125例(30.5%),舌苔白177例(43.2%)、舌苔黄141例(34.4%),舌苔厚228例(55.6%),舌苔腻219例(53.4%).最常见的证候有痰340(82.9%)、发热337(82.2%)、腹胀337(82.2%)、神志不清314(76.6%)、出汗251(61.2%)、肢端湿冷248(60.5%)、心悸248 (60.5%)、水肿243 (59.3%)、躯体疼痛201(49%),其次为口干欲饮198 (48.3%)、肠道不排气223 (54.4%)、休克178 (43.4%)、皮肤瘀点瘀斑162(39.5%)、畏寒108(26.3%).结论 本研究结果的证候结果显示符合脓毒症各期各证型的诊断要素,是诊断重症脓毒症时中医辨证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观察冠心病患者脉象客观指标,探讨冠心病患者的脉象变化,为临床辨证冠心病提供客观化依据及疗效评价指标。方法:应用YM-Ⅲ型脉象采集仪对观察组289例冠心病患者及对照组120例正常人的脉象进行采集,并对2组的脉象、脉图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按单一脉象统计,冠心病患者可见脉象有11种,其中弦脉、滑脉、沉脉共占76.48%,较其他脉象所占比例大。弦脉观察组占34.60%,对照组占17.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滑H脉观察组占29.41%,对照组占19.9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脉象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1、U、h3/h1这3个变量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图参数可为临床上冠心病中医辨证论治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3.
通腑排毒法治疗中风病急性期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向哲 《河南中医》2003,23(1):49-50
通腑法亦即下法,为中风病急性期主要治法之一。中风病人凡具有便干便秘,舌苔黄腻,脉弦滑等症状,皆可大胆应用。根据其痰瘀互结,腑气不通的病机特点,通腑法适用于中风病各阶段,甚至未见腑证或腑证不明显,亦可加用通腑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典型相关分析探讨名老中医治疗心力衰竭验案中临床症状与脉象之间的关系;材料与方法:应用验案分析系统收集1980年以后的名老中医治疗心力衰竭验案306份,应用SAS统计软件,分别以症状和脉象为两组相关变量,对验案进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痞满与迟脉具有典型相关关系,心悸与结脉具有典型相关关系;结论:根据中医药专业知识进行判断,痞满与迟脉、心悸与结脉的典型相关关系具有临床意义,可为疾病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血液病患者心功能及其与脉象、脉图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用RM-6000型多道生理记录仪,检测并分析了106例血液病患者的心功能及其与脉象、脉图的关系。结果显示除心缩力指数HI值减少与对照组无差异外,其余各项指标均提示血液病患者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功能损伤,其左室射血时间显著缩短,心率加快,外周阻力降低,心输出量减少,是血液病常见的数、滑、细脉的病理生理学基础,弦脉则与心功能损伤、动脉顺应性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原发性头痛的舌质、舌苔、脉象的表现规律。方法:采集2009—2010年307例原发性头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的3种舌质、4种舌苔、6种脉象的中医证候,进行最优尺度分析。结果:偏头痛与舌质黯、苔白腻、脉弦关系密切,紧张型头痛与和脉弦缓关系密切,丛集性头痛与舌质红关系密切,而其他原发性头痛与舌苔薄黄关系密切。结论:最优尺度分析是研究头痛证候学的方法之一,可以直观解释结果。原发性头痛的舌象、脉象表现具有一定的共病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健康女大学生连续检测的脉象特征及其与月经周期的关系。方法:受试者为17名江西中医药大学女大学生,采用脉诊手环进行脉象测试,测试时间为平旦醒后尚未起床和起床后至睡前的任意一时刻,每日检测,并记录当前月经周期信息;平旦和非平旦脉一致性分析采用Kappa检验,月经分期分析的脉象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平旦脉与非平旦脉一致性较差,除数脉外,Kappa检验P 均> 0.05;平旦脉分解脉中滑脉、弦脉占比分别为55.21%、26.03%;经前期、行经期、经后期各脉象比例差别不大,排卵期缓脉、弦脉、涩脉、滑脉占比分别为40.68%、44.07%、30.51%、40.68%,非排卵期分别为17.38%、24.69%、10.45%、56.30%,差异均有显著性,P < 0.05。结论:研究表明健康女大学生脉象特征与月经周期有一定相关性,脉象总体以滑脉为主,排卵期较非排卵期滑脉少见,排卵期弦、缓、涩脉较非排卵期多见。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MRI与B超的影像学方法获取脉"形"属性特征, 并进行比较。方法:选择年龄在20-30岁之间的健康志愿者,采用成熟的脉浮变、沉变、滑变及芤变造模方法,应用NX-8型可视化脉诊信息采集分析仪及 Magnetom Avanto1.5T超导磁共振成像仪观察寸口桡动脉血管运动,测定反映脉"形"属性的相关指标。结果:MRI与B超均可获得可视化脉动信息影像,且在脉诊信息有效获取价值上二者无明显区别。脉位浮变、滑变和芤变时,寸口桡动脉明显扩张,其横截面的直径和面积均明显增大,均呈现脉形属性偏宽的改变。而脉位沉变时,血管口径、面积均减小;呈现脉形属性偏窄的改变。结论:可利用成熟的B型超声技术采集中医寸口桡动脉的血管运动信息以获取脉"形"属性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