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作者对临床疑有静脉机能不全者33例的41条下肢作了光电容积描记仪(PPG)检查,其中36条下肢还作了多普勒血流探测器检查,11条下肢作了下行性静脉造影。深静脉瓣膜机能不全者17例共22条下肢,以 PPG 检查中静脉恢复时间的两个指标分析,其稳定点恢复时间(12±4秒)和运动前基线恢复时间(10±4秒)与正常组(15名正常志愿者)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1)。  相似文献   

2.
陈霰 《海南医学》2007,18(2):103-105
既往对下肢深静脉瓣膜关闭功能不全的检查手段复杂多样,诸如下肢活动静脉压测定、光电容积描记、空气容积描记、下肢静脉顺行造影、下肢静脉逆行造影等[1],但多有创伤或禁忌证,长期以来限制了人们对深静脉瓣膜关闭功能不全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3.
对35例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患者进行了下行性深静脉造影检查。共检查48侧(有13例为双侧),其中7侧无症状作为对照,9侧有深静脉阻塞,32侧深静脉通畅。绝大多数深静脉通畅者有反流现象。与无损伤性检查如光电容积描记和多普勒超声检查相比,本法准确、可靠,有利于了解下肢静脉系统瓣膜的形态和功能。另对瓣膜功能不全的 Kinster 分级法作了修正.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57例74条下肢静脉机能不全应用光电容积描记仪(PPG)和静脉造影检测深静脉瓣膜功能的结果。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23例23条下肢,大隐静脉曲张34例51条下肢。静脉造影显示深静脉反流0~Ⅰ级者20条下肢,Ⅱ~Ⅳ级者41条下肢。PPG 阳性(深静脉瓣膜关闭不全)53条中48条(91%)静脉造影显示有Ⅱ~Ⅳ级反流:PPG 阴性(深静脉瓣膜功能正常)21条中15条(71%)静脉造影显示无静脉反流,卡方检验,二者相符性佳(P<0.0001)。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间接法16层螺旋CT静脉造影在下肢静脉曲张中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23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均行间接法16层螺旋CT造影检查。综合应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等图像后处理技术,并结合原始图像进行分析。结果23例患者的下肢静脉曲张均清楚显示。大隐静脉及其各属支清楚显示。1例同时伴有同侧浅静脉血栓形成;3例合并同侧髂静脉血栓形成;1例合并双下肢动脉壁钙化。结论间接法16层螺旋CT静脉造影是下肢静脉曲张中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一种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吴忠均  黄伟光 《重庆医学》1995,24(6):342-343
长期以来下肢静脉疾病的诊断,主要依靠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及血管造影。近年来,多普勒超声检查,不仅可使患者减少血管造影的痛苦和危险;而且弥补了血管造影不能了解的血管功能状态。1979~1985年,对768个肢体下肢静脉疾病进行多普勒超声诊断检查,其中下肢深静脉168个肢体,主要为静脉血栓形成和静脉瓣膜机能不全,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16-MSCTA)在诊断下肢静脉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3例下肢血管病变的患者行16-MSCTA,并进行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技术(VR)及曲面重建(CPR)和仿真内镜(VE)。所有患者于16-MDCTA检查前或后2周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 43例患者中,正常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10例,下肢DVT伴浅静脉曲张4例,下肢浅静脉曲张14例,腹主动脉及下肢动脉粥样硬化7例,单纯髂静脉受压3例,下肢动脉脉管炎2例。以DSA为诊断标准,准确率为97.67%。结论 16-MSCTA在下肢静脉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可部分替代DSA。  相似文献   

8.
下肢慢性静脉疾病中 ,大部分是由于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引起的反流性疾病 ,合理选择诊断静脉反流的方法对患者的诊断、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2 0 0 1年 7月— 2 0 0 3年 5月 ,我们应用光电容积描记联合静脉多普勒检测了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PDVI)和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 (simplevaricosevein ,SVV) 14 3例共 197条下肢 ,并与下肢深静脉造影、双功能彩超对照分析 ,证实PPG VD检查对于判断下肢深、浅静脉瓣膜功能有较高价值。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全组 14 3例 ,男 82例 ,女 6 1例 ,年龄 2 0~ 79岁 ,平均 4…  相似文献   

9.
下肢静脉曲张的腔内激光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下肢静脉曲张腔内激光治疗(EVLT)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对53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计67条肢体施行了EVLT,其中7条肢体因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同时施行了股浅静脉壁环形缩窄术。全部患者手术前后均行光电容积描记(PPG)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进行对比。结果 经0.5~1年随访,所有患者无疼痛、酸胀感、肢体肿胀、曲张静脉消失,经光电容积描记检查均无返流,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曲张静脉全部闭塞、无血流信号。其中2例出现术后皮肤轻度灼伤。结论 EVLT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具有创伤小、疗效好、恢复快、副作用少、操作简单、无瘢痕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r Doppler ultrasound,CDU)在下肢静脉曲张中交通静脉功能不全的检查技巧和诊断方法。方法应用Logiq700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33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进行术前下肢静脉CDU常规检查,探测交通静脉的发生部位、范围、内径及瓣膜功能情况,标记其在体表的部位,并与手术结果比较。结果33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中共发现151条交通静脉功能不全,主要发生部位位于小腿浅静脉区域(82%)和大腿部位(18%)。CDU所见的交通静脉均得到手术证实,与手术结果相比,CDU显示率为83%。结论CDU能显示大部分下肢静脉曲张中的交通静脉,是一种能准确诊断下肢交通静脉功能不全简单易行的无创性检查技术。  相似文献   

11.
张大伟 《中外医疗》2016,(21):194-195
目的:观察下肢静脉超声检查在下肢骨折手术前的应用及效果。方法方便选取该院收治的50例下肢骨折患者作为该次观察对象,收治时间为2014年4月—2015年8月,所有下肢骨折患者均进行下肢骨折手术治疗,在手术进行前给予患者下肢静脉超声检查,观察50例行下肢骨折手术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50例行下肢骨折手术的患者中存在14例下肢静脉血栓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28.00%,主要包括股浅静脉、股总静脉、胫后静脉、股深静脉、及胫前静脉等部位的血栓。结论进行下肢骨折手术前,对患者实施下肢静脉超声检查能有效检验出患者是否存在下肢静脉血栓,为手术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及下肢深静脉瓣功能不全性疾病(DVI)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彩色多普勒对265例单侧或双侧下肢水肿或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髂静脉、股静脉、腘静脉及胫前、胫后等深静脉进行全面检查,分析下肢髂静脉、股静脉、腘静脉、胫前、胫后静脉二维超声图像、频谱图像、彩色多普勒血流图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265例患者中发生深静脉血栓115例(43.3%),其中:深静脉瓣功能不全48例(18%),左下肢深静脉血栓86例(74.7%)。结论:彩色多普勒对DVI的诊断敏感性较高,方便快捷,无创伤痛苦,可重复检查,对血栓的定位、大小、栓塞的范围及病程的估计,对下肢深静脉瓣功能病变程度等方面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上肢静脉向下肢静脉暂时性转流术在上腔静脉综合症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在上肢静脉向下肢静脉间连接-条管路,行暂时性的转流术治疗5例肺癌致上腔静脉综合症患者。其中两例行转流术2次,另3例行转流术3次。术后均结合大剂量放射治疗,其中两例放射剂量为800CGY,另3例为2000CGY。结果:经过2-3次上肢静脉向下肢静脉暂时性转流术后,患者上肢,颜面部,颈部及胸部水肿明显减轻,再结合大剂量放射治疗原发肿瘤,5例患者上腔静脉压迫症状得到缓解和控制。结论:上肢静脉向下肢静脉暂时性转流术可作为治疗恶性肿瘤所致上腔静脉综合症的一种简单,有效的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14.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深静脉血栓形成后下肢继发性病变的声像图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66例(71条)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肢进行检查,观察内容包括皮下软组织回声、骨骼肌组织回声、交通支、浅静脉和小腿深静脉丛.结果小腿静脉丛血栓34例;大隐静脉血栓17例;浅静脉不同程度扩张64例;皮下软组织裂隙21例;66例均表现肢体肿胀、交通支增宽、骨骼肌回声改变.结论观察深静脉血栓后下肢继发性病变对综合评价患肢的病情、发展与转归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评估围手术期盆腔肿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流状况.方法:对35例伴有下肢肿胀、疼痛等症状的围手术期盆腔肿瘤患者行CDFI检查,确诊有无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并测量股静脉的管径和血流速度.术后3~10d复查.结果:11例术前伴发DVT;23例术前未发生DVT,与术后相比术前股静脉内径增宽,股静脉血流速度降低,平静呼吸时股静脉平均最大血流速度降低(P<0.01).结论:对出现下肢症状的围手术期盆腔肿瘤患者,特别是恶性肿瘤患者应常规行术前CDFI检查,不仅可以及时诊断DVT,还可以提示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流淤滞状况.  相似文献   

16.
崔培培 《中外医疗》2013,(27):46-47
目的分析彩超在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临床应用其价值。方法选取58例患有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58例患者采取彩超检查,分析其检查结果。结果研究发现,58例患者的静脉血栓部位分布情况为:7例双下肢,20例右下肢,31例左下肢,58例患者的深静脉血栓情况均通过彩超诊断而被证实。结论在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诊断中,彩超检查具有无创、安全、准确等优点,且该检查方法可重复进行,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消栓通脉合剂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内服中药消栓通脉合剂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取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15 0例 ,随机分为消栓通脉合剂治疗组 10 0例 ,通塞脉片组 5 0例 ,治疗观察 2个月。结果 :消栓通脉合剂治疗DVT10 0例 ,临床治愈 6 7例 (6 7% ) ,通塞脉片治疗 5 0例 ,临床治愈 19例 (38% )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0 .0 1)。结论 :消栓通脉合剂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较好的疗效 ,能消溶血栓 ,建立侧支循环 ,并可降低血液粘度 ,且无不良反应 ,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肿瘤患者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肿瘤病人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原因、预防措施及护理方法。方法32例肿瘤术后下肢DVT患者,患肢静脉输入抗凝、溶栓、降低血液粘稠度和预防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口服肠溶阿司匹林,并加强护理。结果32例中29例痊愈,3例死于肺动脉栓塞。结论肿瘤手术患者应加强术后观察,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因素加强预防和护理。  相似文献   

19.
祝劲松  姚小荷  陈奇鸣 《中外医疗》2012,31(20):4+6-4,6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瓣功能不全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为提高临床诊治效率提供支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5月我院收治的6例下肢深静脉瓣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总结诊断和治疗经验。结果采用彩色多普勒检查共筛查到6例符合要求的患者,术中行深静脉逆行造影检查确诊为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其中Ⅲ级4例,Ⅴ级2例。经深静脉瓣成形术治疗,6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对疑似原发性深静脉瓣功能不全患者行术中深静脉造影联合经脉瓣成形术治疗,可提高诊断准确率,并避免二次手术对患者的不利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静脉疾病诊断中的价值值。方法 :对临床疑诊下肢静脉疾病者 14 1例进行彩色多勒超声检查。结果 :14 1例中发现阳性结果 12 4例 ,其中静脉血栓 6 1例 ,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4 9例 ,其他静脉疾病 14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区分各种下肢静脉疾病 ,并估计其严重程度 ,是一种无创伤、实时而敏感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