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血尿是泌尿系统疾病常见症状之一。我们对血尿患者尿中的平均红细胞容积 (MCV)利用三种不同进口仪器进行测定 ,发现肾小球性血尿MCV较非肾小球性血尿MCV小 ,有鉴别意义 ,且三种仪器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1 标本来源及方法本组 1 0 2例 ,男 5 6例 ,女 4 6例 ,年龄 6~ 68岁 ,临床诊断为肾小球性血尿 62例 ,其中急性肾炎 32例 ,慢性肾炎 1 5例 ,紫癜性肾炎 1 0例 ,肾病综合征 3例 ,狼疮性肾炎 2例 ;非肾小球性血尿 4 0例 (泌尿系结石 ,前列腺炎 ,尿路感染 ,肾、膀胱肿瘤 ) ,尿标本中红细胞≥ 1 0个 /HP ,无肾功能…  相似文献   

2.
血尿是泌尿系统疾病中的最常见临床表现之一 ,引起血尿的病因可分为肾小球性与非肾小球性 ,不同的病因尿红细胞形态可出现不同的变化。根据尿红细胞形态变化可对血尿的病变部位的确定提供帮助 ,从而可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检查 ,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我们检测了 178例泌尿系统不同疾病的血尿红细胞形态 ,现总结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所选病例均为肾内科、泌尿外科住院及专科门诊病人 ,尿沉渣镜下红细胞 >80 0 0个 ml,符合血尿诊断标准 ,共 178例。其中男 10 6例 ,女 72例 ;年龄 5~ 6 8岁 ,平均年龄 (2 7.3± 1…  相似文献   

3.
单纯性血尿是儿童的常见疾病 ,近年来发病有增多趋势 ,其病因复杂 ,给治疗带来困难。我院自1 996年以来对儿童单纯性血尿 3 6例经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明显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病例选择 所有病例均符合 1持续性镜下血尿和 /或反复肉眼血尿 (尿红细胞 :离心尿镜检 >3个 /HP,电脑分析仪尿红细胞 (+)以上。2不伴有高血压、水肿、蛋白尿、肾功能减退。3根据临床和实验室检查 ,排除感染后肾炎 ,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紫癜性肾炎、肝病、尿路感染、狼疮性肾炎、药物性血尿等 )。1 .2 病例资料 本组 3 6例系 1 996~ 2 0 0 1年本院门诊或…  相似文献   

4.
滋肾宁血饮加减治疗血尿型隐匿性肾炎5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丽珍 《广东医学》1999,20(8):651-652
血尿型隐匿性肾炎临床多见,而迄今为止西医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病者常因此而求治于中医。笔者以自拟的“滋肾宁血饮”加减治疗血尿型隐匿性肾炎,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标准[1] ①持续镜下血尿和(或)反复肉眼血尿(尿红细胞离心尿镜检>3个/HP,或尿红细胞排泄率>10万/h,12h尿沉渣红细胞计数>50万)。②肾小球性血尿:尿红细胞畸形率>75%。③不伴高血压、蛋白尿、水肿、肾功能减退。④确切排除急性肾小球肾炎、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特发性高尿钙症、遗传性肾病、运动所致的运动员肾炎和泌尿系结石、结…  相似文献   

5.
血尿类型与尿液微量蛋白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红 《现代实用医学》2004,16(12):721-721
目的 研究不同类型血尿患儿尿液微量蛋白的变化。 方法  86例肾小球性血尿、2 8例非肾小球性血尿患者及 30例健康对照者 ,分别留取中段尿作尿液红细胞形态的观察及微量蛋白的测定。 结果 非肾小球性血尿组 β2 微球蛋白 (β2 MG)显著高于肾小球性血尿组 (P <0 .0 1) ;肾小球性血尿组白蛋白(ALB)、转铁蛋白 (TRF)显著高于非肾小球性血尿组 (P <0 .0 1)。 结论 不同类型血尿患儿常常伴有尿液微量蛋白的不同变化。红细胞形态观察结合尿微量蛋白测定有助于病变部位的鉴别  相似文献   

6.
本院近几年对 2 0例慢性扁桃体炎合并血尿或血尿合并蛋白尿的隐匿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进行了扁桃腺切除术。术后 ,血尿、蛋白尿明显改善。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男 15例 ,女 5例 ,年龄 8~ 4 3岁 ,平均年龄 2 0岁。临床表现发作性肉眼血尿 2例 ,镜下血尿 12例 ,血尿合并蛋白尿 6例。尿相差镜检红细胞异形性 >80 %。所有患者血压及肾功能、血脂均正常。慢性扁桃腺炎及隐匿性肾小球肾炎按国内诊断标准。手术前患者均已用中西药及抗炎联合治疗至少 2周以上 ,尿潜血及蛋白不能完全消失。慢性扁桃腺炎均请耳鼻喉科会诊属病灶扁桃…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孤立性血尿患儿胡桃夹现象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 使用腹部B超测量 87例孤立性血尿患儿和 84例正常组患儿卧位和直立位左肾静脉内径。结果 胡桃夹现象在非肾小球性血尿、肾小球性血尿、正常患儿中的发病率分别为 3 9 6% ,3 0 7% ,6 0 %。胡桃夹现象患儿卧位时非肾小球性血尿组左肾静脉内径比值与肾小球性血尿组、正常组比较P >0 .0 5 ,无显著差异 ;直立位非肾小球性血尿组左肾静脉内径比值与其他两组比较P <0 .0 5 ,有显著差异。非肾小球性血尿组 1例合并尿路感染 ,1例合并特发性高钙尿症 ;肾小球性血尿组 5例行肾活检 ,诊断IgA肾病 3例 ,薄基底膜病 2例。结论 胡桃夹现象不仅见于非肾小球性血尿患儿 ,亦见于肾小球性血尿患儿和正常儿童 ,胡桃夹现象可与其他引起血尿的原因并存。超声诊断胡桃夹现象时应注意观察直立位左肾静脉受压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Tamm-Horsfall(THP)免疫荧光染色法和相差显微镜法在肾性血尿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诊断明确的30例肾小球性血尿和25例非肾性血尿同时进行尿红细胞THP免疫荧光检测和相差显微镜形态检测,比较两种方法在确定血尿来源的差异,并对血尿严重程度与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做相关分析。结果:在30例肾小球性血尿中,红细胞THP检测法确定肾小球性血尿28例,2例与诊断不符;在25例非肾小球性血尿中,红细胞THP检测法确定为非肾小球性血尿22例,3例与诊断不符。红细胞THP检测法灵敏度为93.3%、特异性为88.0%、准确性为90.9%、漏诊率为6.7%、误诊率为12.0%。尿红细胞的形态检测法敏感性为80.0%、特异性为72.0%、准确性为66.3%、漏诊率为20.0%、误诊率为28.0%.血尿严重程度与肾脏损害程度不相关。结论:尿红细胞THP免疫荧光法在检测血尿来源方面具有准确、客观的优点,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诊断肾小球性血尿的准确性 ,取晨尿做红细胞位相检查的同时 ,测定其蛋白含量 ,并对阳性标本进行尿蛋白圆盘电泳。尿红细胞位相检查采用正、畸形百分率联合芽孢百分率计算法。结果显示 :尿渗透压与芽孢百分率呈正相关。诊断肾小球性血尿 ,以芽孢百分率≥ 5 %为标准 ,敏感性为 5 7% ,特异性为 10 0 % ;以芽孢百分率 >1%为标准 ,敏感性为71% ,特异性为 89%。以畸形红细胞≥ 30 %为标准敏感性为 71% ,特异性为 89%。以畸形红细胞≥ 30 %或 (和 )芽孢形细胞 >1%为标准 ,敏感性为 84% ,特异性 88%。 10 3例蛋白血尿根据电泳结果 ,以大、中分子蛋白为主的判断为肾小球血尿 ,其符合率为 94%。尿红细胞芽孢及畸形百分率联合尿蛋白测定诊断肾小球性血尿的敏感性为 98% ,特异性为 98% ,准确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析尿红细胞位相显微镜检查在肾小球性血尿临床诊断中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以107例门诊血尿患者进行研究,按原发病情况分为肾小球疾病组与非肾小球疾病组。两组均分别行A、B检测方法(A方法:行1次尿红细胞相位显微镜检查,B方法:A方法基础上再行2次尿红细胞相位显微镜检查,2次测定之间间隔24h),计算两种检验方法阴、阳性预测值。结果肾小球组A方法敏感性为71.9%,低于非肾小球组98.0%( P<0.05);B方法敏感性为91.2%,与非肾小球组96.0%相比无统计学意义( P>0.05);A方法阴性预测值为83.6%,B方法为96.0%,组间比较上,B方法明显高于A方法,差异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3次尿红细胞位相显微镜检查作为肾小球性血尿定位诊断方法,让检验敏感性与特异性获得明显提高,有效降低漏诊几率,避免不必要检查所造成创伤,且具有操作简单、灵敏快捷等优点,具有显著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肾小球肾炎是肾内科最常见疾病 ,实验室检查对其诊断、病情程度判断及预后分析有重大价值。现将相关的主要实验室检查及临床意义简述如下。1 尿沉渣检查尿沉渣检查为留取新鲜清洁中段尿 1 0ml,1 5 0 0~1 80 0rpm离心 5分钟 ,弃上清余 0 5ml与沉渣混匀后镜检。1 1 红细胞  尿沉渣红细胞≥ 3个 /高度视野 (HP)或经计数 >80 0 0个 /ml为镜下血尿。相差显微镜下据红细胞体积、形态及胞内血红蛋白分布均匀与否等将血尿分为三种类型 :均一红细胞血尿、异型红细胞血尿及混合性血尿。混合性血尿如异型红细胞 >80 0 0个 /ml且所占…  相似文献   

12.
笔者近年来应用自拟滋肾化瘀汤治疗糖尿病性皮肤瘙痒症 2 0例 ,获满意疗效 ,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2 0例中 ,门诊 1 1例 ,住院 9例 ;男 7例 ,女 1 3例 ;年龄 50~ 65岁 ;病程 1~ 1 7a;血糖 9~ 2 0mmol/L ;均未用过胰岛素治疗。2 治疗方法 自拟滋肾化瘀汤为基本方 ,组成为 :生地1 2 g ,枣皮 1 0 g,淮山 1 0 g,知母 1 0g ,丹皮 1 0 g ,红花 5g ,丹参 1 5g,蝉蜕 8g ,胡麻仁 1 0 g ,苍术 8g,天花粉 1 0g ,牛膝 1 0 g ,赤芍 1 0g。水煎服 ,日 1剂 ,1 0d为 1个疗程。3 治疗效果 治疗 1个疗程消失者 7例 ,2个疗程消…  相似文献   

13.
加水试验在血尿来源鉴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相差显微镜检查鉴别肾小球源与非肾小球源血尿已在临床广泛应用 ,但仍有一些混合性血尿 ,有时难以鉴别其来源。本文对混合性血尿标本通过加蒸馏水试验观察红细胞形态的变化 ,探讨此法对进一步区分血尿来源的意义。1 材料和方法1 1 病例选择   85例 (男 4 3,女 4 2 )因镜下或肉眼血尿住我院肾内科和泌尿外科。其中 5 1例经肾活检确诊的肾小球疾病 ,包括IgA肾炎 2 0例 ,狼疮性肾炎1 0例 ,紫癜性肾炎 7例 ,微小病变 4例 ,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 2例 ,膜性肾病 2例 ,小血管炎 2例 ,薄基底膜肾病 2例 ,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1例 ,毛细血管…  相似文献   

14.
光镜下血尿中红细胞形态观察计数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光学显微镜下血尿中畸形红细胞计数对肾小球性血尿与非肾小球性血尿定位诊断的意义。方法 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220例血尿标本,根据尿中出现的红细胞的形态变化将其分为多形态畸形红细胞、单一形态畸形红细胞、正常形态红细胞3类,以出现多形态畸形红细胞作为判断肾小球性血尿的标准。结果 220例血尿标本光镜下红细胞形态在肾小球性血尿中,以多形态畸形改变的红细胞增多为主(87.6%),而在非肾小球性血尿中则是以正常形态红细胞为主(93.9%),未见有多形态畸形红细胞者。以出现多形态畸形红细胞作为判断肾小球性血尿,特异性为100.0%,敏感性为87.6%。结论 光镜下直接观察、计数血尿中红细胞的形态、数量,方法简单,无需特殊设备,并且对血尿的定位诊断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是一项简单、可行的判断血尿红细胞来源的无创伤性的初筛手段。  相似文献   

15.
用尿中平均红细胞体积及分布密度鉴定血尿的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鉴别血尿来源。方法 用F - 82 0血球计数仪测定平均红细胞体积 (meancorpuscularvolume ,MCV)及红细胞分布宽度图 (redbloodcelldistributionwidth ,RDW )。结果 肾小球肾炎患者尿红细胞体积与正常人红细胞体积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非肾小球肾炎患者则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肾小球性血尿患者尿中红细胞体积分布曲线左移 ;非肾小球血尿与正常红细胞分布曲线图基本一致 ;混合性血尿红细胞体积分布曲线出现双峰。结论 采用自动细胞分析仪测定尿中MCV及RDW ,可用来鉴别血尿来源。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进一步探讨血尿中一种具有独特形态的红细胞--棘突形红细胞在肾小球性和非肾上球性血尿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对41例(肾小球疾病21例,非肾小球疾病20例)患者的血尿标本进行了以棘突形红细胞为主的各类细胞的计数与观察。结果:棘突形红细胞在肾小球性血尿中所占比率(8.2%)远高于非肾小球血尿(0.1%);以棘突形红细胞≥5%的标准,诊断肾上球性血尿的特异性为100%,敏感性为66.7%(14/21)。结论:棘突形红细胞是肾小球性血尿常常伴随发生的特征性标志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外周血MCV、血尿中尿红细胞畸形率和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的检查,用于肾小球性和非肾小球性血尿定位中的价值。方法使用LH750血细胞分析仪和全自动尿液分析仪及显微镜,检查肾小球性和非肾小球性血尿患者外周血MCV、尿中红细胞畸形率和尿红细胞MCV值。结果肾小球性血尿的MCV和外周血的MCV有显著性差异(P〈0.01),非肾小球性血尿和外周血MCV无显著性差异,肾小球性血尿和非肾小球性血尿红细胞畸形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肾小球性血尿MCV≤73fl,畸形红细胞2种以上,畸形率≥76%。结论肾小球性血尿的红细胞比外周血的体积小,红细胞畸形率比非肾小球性血尿的畸形率高,通过尿红细胞形态、红细胞畸形率和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的检查,在肾小球性和非肾小球性血尿的定位有重大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利用相差显微镜观察尿液中棘形红细胞检出率在肾小球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血尿病例尿沉渣标本离心,运用相差显微镜观察尿红细胞的形态,寻找棘形红细胞,并计算棘形红细胞的百分率。结果113例血尿疾病患者,棘形红细胞在肾小球性血尿中的比率为5.97%,而在非肾小球性血尿的比率仅0.15%。如以棘形红细胞≥5%为界,在58例肾小球病变的血尿标本中共有46例可诊断为肾小球性血尿,其敏感性达79.31%(46/58);而在55例非肾小球性病变中,仅有8例观察到有棘形红细胞存在,且这8例棘形红细胞比率均〈5%,故棘形红细胞在诊断肾小球性血尿中的特异性为100%(X^2=73.57,P〈0.01)。结论棘形红细胞在肾小球性血尿中的比例显著高于非肾小球性血尿,表明棘形红细胞百分率,可以作为肾小球疾病与非肾小球疾病鉴别的一项特异性指标。  相似文献   

19.
1 一般资料 根据有典型的过敏性紫癜病史发病后不久出现肉眼血尿或显微镜血尿、蛋白尿等 ,共选择 1 6例作为治疗对象 ,其中男性 1 0例 ,女性 6例 ;3~ 6岁 3例 ,6~ 9岁 8例 ,9~ 1 2岁 3例 ,1 2岁以上 2例。2 治疗方法 基本方为紫癜肾炎汤 :旱莲草 2 0 g ,丹参30 g,防风 1 0 g ,荆芥 1 0g,车前子 1 5g,黄花 1 0 g ,麻黄 6g ,苦参 1 0 g ,地肤子 1 0 g ,蝉蜕 1 0 g,半枝连 2 0g,甘草 4g。尿蛋白较高者可加黄芪 ,伴有关节痛者加独活、羌活、牛膝 ,伴有腹痛者可加元胡、木香等。 3~ 6岁儿童每日服 1 / 3~ 1 / 2剂 ,6~ 9岁…  相似文献   

20.
王友宁 《四川医学》2003,24(3):315-315
血尿是泌尿系统疾病中常见的临床表现。由于血尿来源的部位不同 ,其红细胞形态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判断尿中红细胞的来源是肾内疾病还是肾外疾病 ,从新鲜尿中观察红细胞形态的变化 ,根据红细胞异常形态的数量及其所占百分比 ,来判断非肾小球源性和肾小球源性疾病。我们对 10 6例临床确诊的泌尿系统疾病患者血尿中红细胞形态的变化进行总结分析 ,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对象 :泌尿系统疾病患者 10 6例 ,其中急性肾小球肾炎 30例 ,慢性肾小球肾炎 2 5例 ,肾病综合征 15例 ,肾盂肾炎 2 0例 ,肾结石 16例。1 2 方法 :取新鲜尿 10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