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动脉硬化症患者血清铁蛋白的含量变化及其意义黎发本,刘华君,齐丽莎,张植学,邓志宏我们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139例脑动脉硬化症患者血清铁蛋白(SF)含量变化,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了探讨,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对象:脑动脉硬化症139例,男76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比较与头颅磁共振血管造影对脑动脉硬化症的诊断一致性来评价经颅多普勒超声对脑动脉硬化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170例连续纳入的疑诊脑动脉硬化症的神经内科门诊患者分别行经颅多普勒超声及头颅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脑动脉硬化症及严重程度判断的一致性。结果所有患者经TCD及头颅MRA检查,结果同为正常者21例,同为轻度脑动脉硬化症者48例,同为中度脑动脉硬化症者49例,同为重度脑动脉脑动脉硬化症者29例。两种检查方法所得结果经一致性检验,Kappa值0.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颅多普勒超声对脑动脉硬化症具可靠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采用全血形态法、致敏羊红细胞花环直接法、琼脂单扩散法、死活菌鉴别染色法及聚乙二醇浊度法,对34例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患者及40例脑动脉硬化症患者进行免疫学研究。结果表明,SAE患者及脑动脉硬化症患者外周血PHA淋巴细胞转化率及辅助性T细胞(CD4)显著降低;SAE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吞噬率显著降低,而血清IgA、IgM、C3、C4、CIC水平显著升高;脑动脉硬化症患者血清IgG、IgA、C3、C4水平亦显著增高。结果提示SAE及脑动脉硬化症患者确实存在免疫紊乱现象,且SAE患者较脑动脉硬化症患者紊乱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昼夜节律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60例急性脑梗塞和40例脑动脉硬化症病人的外周血白细胞进行了动态观察,并与30例正常人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前二者病人的白细胞计数均明显高于正常人,三者均表现出以晨8时为最高峰的昼夜节律性变化,且三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初步探讨了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与血粘度。脑梗塞及脑动脉硬化之间的关系,以及白细胞昼夜节律性变化的可能机制,认为白细胞计数在脑梗塞和脑动脉硬化症的发病、发展及预后判断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与高血压及/或脑动脉硬化症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检测毛振邦,丁卫江近年来,国内外对脑血管病的血液流变学研究报道甚多,然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尚未获得比较明确或肯定的结论。本文仅就40例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与30例高血压及/或脑动脉硬化症患者的...  相似文献   

6.
脑动脉硬化是全身动脉硬化的一部份,也是脑卒中和脑动脉硬化症的病理基础。已知动脉硬化性脑卒  相似文献   

7.
脑血管病患者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放射免疫方法对45例脑血管病患者血浆及血小板膜表面的GMP-140进行测定。发现病人组血浆中GMP-140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脑梗塞及脑出血急性期组血浆及血小板膜表面的GMP-140均高于脑动脉硬化症组。恢复期上述数据逐渐下降,接近脑动脉硬化症组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经颅多普勒及颈动脉超声联合应用于脑动脉硬化及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脑梗死组、脑动脉硬化症组和对照组各70例患者,通过颈部血管彩超和经颅多普勒检查记录3组患者的IMT、斑块大小、形态、血管狭窄程度、Vs、Vd、PI、RI、S/D及颅内血管狭窄或闭塞例数,并进行比较。结果脑梗死组IMT高于脑动脉硬化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血管狭窄程度25%~50%及75%的患者多于对照组和脑动脉硬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动脉硬化症患者早期监测上述相关指标,尽早进行药物治疗等干预手段,可降低脑动脉硬化症进展为脑梗死的发生率,对脑梗死的预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微量元素和脑动脉硬化症相互关系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采用粒子访发X线发射光谱法测定了44例脑动脉硬化症患者头发中铬、硒、锰、铜、锌、铁、镍和钒8种微量元素含量,并同时测定了上述患者的糖、脂代谢情况,以探索这些元素与脑动脉硬化症发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慢性脑供血不足的基础及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脑动脉硬化症的概念和临床诊断标准长期存在分歧,为了避免人们一直使用所谓的脑动脉硬化症病名引起的概念混乱,日本厚生省委托"关于脑动脉硬化性疾病的定义及诊断标准研究班"进行研究,对脑动脉硬化症做了更正提案,从而于1990年提出了慢性脑供血不足(chronic cerebral circulation insufficiency,CCCI)的概念,1991年日本第16次脑卒中学会正式命名,后来不断研究完善并逐渐被各国学者所认同.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用核孔膜滤过法分别对31例急性脑梗塞、30例脑动脉硬化症和23例健康查体者的白细胞总数及其流变学进行了对比观察,结果显示脑梗塞组白细胞总数、白细胞滤过堵塞的粒子浓度及变形指数均校对照组明显增高。而脑动脉硬化组较对照组上述各项指标也有增高趋势,提示白细胞流变学异常在脑梗塞发病过程中只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脑血管功能检测仪对高血压所致脑动脉硬化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脑血管功能检测仪对高血压所致脑动脉硬化的临床诊断价值,采用WD-CV100型脑血管功能检测仪,检测双侧颈总动脉压力和血流速度参数,对比观察259例共四个年龄组的高血压病人与157例同年龄正常血压对照组的检测结果。发现高血压组平均血流速度(Vm)、收缩期血流速度(Vs)、舒张期血流速度(Vd)比同年龄对照组均显著减慢,外周阻力(R)、特性阻抗(Zc)两项参数比同年龄及大10岁对照组显著增大,说明这两项参数增大是高血压所致脑动脉硬化的反映,而非年龄所致的脑动脉硬化。表明该检测技术能为临床诊断脑动脉硬化症提供一定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观察了阿斯匹林不同剂量对113例脑动脉硬化症和110例脑梗塞恢复期患者血小板聚集和前列腺素及血栓烷素A_2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剂量阿斯匹林对脑动脉硬化症和脑梗塞恢复期患者的疗效是一致的;临床应用小剂量阿斯匹林以50mg/d为最适剂量。小剂量阿斯匹林抗血小板功能和抑制前列环素合成的作用有显著的累加性,但无性别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抗病毒治疗脑动脉硬化症的疗效。方法:19例脑动脉硬化症患者,经检测外周血白细胞HC-MV-PP65抗原证实呈HCMV活动性感染状态,同时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所有患者应用膦甲酸钠(PFA)抗病毒治疗,每次3.0克,每日一次,静脉点滴。结果:疗效显著,有效率达89.5%(17/19),治疗10~18天后复查HCMV-PP65抗原转阴率78.9%(15/19),治疗结束后均转阴。6例复查颈动脉超声,4例软斑消失,1例软斑较前略变小。结论:抗病毒药物应用为脑动脉硬化症患者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一些作者来稿中提出,目前对脑动脉硬化症尚无统一的临床诊断标准。大家认为拟订一种切合临床应用的脑动脉硬化症的诊断标准很有必要。但是,临床上至今还没有一套实用、简便而又能确切证实脑动脉硬化的检查方法,制订这种病的诊断标准,尚有困难。本刊1977年第2期第124页已刊登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内科暂订的《轻度脑动脉硬化诊断标准》.本刊还收到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科投寄的《脑动脉硬化症诊断标准的初步意见》以及北京友谊医院神经内科、北京医学院第一附  相似文献   

16.
脑梗塞患者红细胞膜ATP酶活性与膜脂质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51例急性脑梗塞,12例脑动脉硬化症患者和51例健康人的红细胞膜ATP酶活性、脂质含量以及红细胞变形能力进行了测定和相关研究,发现急性脑梗塞患者的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Na+-K+ATP酶及C++-Mg++ATP酶活性降低,膜胆固醇含量增高,胆固醇与磷脂比值升高;ATP酶活性与红细胞滤过指数(IF)、胆固醇及胆固醇与磷脂比值呈明显负相关,而与膜磷脂含量呈正相关。脑动脉硬化患者酶活性、膜脂质与磷脂比值和红细胞变形性与对照组相差显著。提示缺血性卒中患者存在着能量代谢障碍,脂质成份改变,且在卒中发生前就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因此,治疗脑动脉硬化对预防卒中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关于脑动脉硬化症的几点意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关于脑动脉硬化症的几点意见苏镇培,黄如训脑动脉硬化症一直是临床常用的诊断.WHO国际疾病分类的ICD—9和1986年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第三次修订的《脑血管病分类草案》还有这一病名[1].但到1989年WHO卒中及其他脑血管疾病特别工...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养血清脑颗粒在脑动脉硬化症性头晕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09-2016-10河南焦作市第五人民医院接诊的脑动脉硬化症性头晕患者96例,采用电脑随机双盲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2组均常规应用西比灵胶囊,观察组同时加用养血清脑颗粒。综合分析2组血液流变学的改善情况,并对其临床疗效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8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经多普勒变化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血浆黏度、全血黏度和红细胞比积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动脉硬化症性头晕中积极应用养血清脑颗粒,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和经多普勒变化情况,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9.
采用放射免疫方法对45例脑血管病患者血浆及血小板膜表面的GMP-140进行测定。发现病人组血浆中GMP-140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脑梗塞及脑出血急性期组血浆及血小板膜表面的GMP-140均高于脑动脉硬化症组(P<0.01)。恢复期上述数据逐渐下降,接近脑动脉硬化症组水平。结果提示GMP-140的检测可作为脑血管病发病、病情监测及疗效观察的一项新指标  相似文献   

20.
慢性脑供血不足新思维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1989年、1990年WHO、美国在脑血管病分类中相继取消了脑动脉硬化症这一诊断名称。但在1990年日本又提出了慢性脑供血不足这一名称,其后并制定了诊断标准;我国在临床上应用该名称也较广泛,在1995年因考虑到该名称涵义不确切,易与其他疾病相混淆等将脑动脉硬化症和慢性脑供血不足等名称从脑血管病分类中剔出。近来对该病进行了学习与思考,提出了一些新的想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