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小鼠脾脏树突细胞(DCs)中MARCH1和MHC-Ⅱ类分子的蛋白及mRNA表达情况,探讨MARCH1对MHC-Ⅱ类分子的泛素化调控作用.方法 11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1、3、5、7、10d组和正常对照组,前5个实验组小鼠采用腹腔注射酵母多糖法复制MODS模型(每组20只),正常对照组(10只)不做特殊处理.使用磁珠和Mini MACS分选磁场分离出小鼠脾脏DCs,分别采用Western blotting和Real Time PCR 检测脾脏DCs中MARCH1和MHC-Ⅱ类分子的蛋白及mRNA表达情况,并观察其变化规律与病程的关系.结果 脾脏DCs中MHC-Ⅱ类分子蛋白的表达在MODS 1d时即明显升高并达到峰值(P<0.05),而后逐渐下降,至10d时达到最低(P<0.05).MHC-Ⅱ类分子mRNA的表达在整个病程中无明显变化(P>0.05).MARCH1蛋白表达在MODS 1d时即显著降低(P<0.05),后开始回升,至7d时达到较高水平,而在10d时又再次下降,但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MARCH1 mRNA表达的变化与蛋白表达变化规律一致.结论 在MODS病程中,MHC-Ⅱ类分子和MARCH1蛋白表达变化的趋势相反,MARCH1可能通过泛素化MHC-Ⅱ类分子来调控其表达水平,进而调控DCs的成熟状态及启动免疫应答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泛素连接酶Smurf1在胚胎发育、骨形成调控和细胞极性控制中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但是其自身的泛素化降解机制尚不清楚。本论文拟研究Smurf1分子间自我调控的机制,以期揭示一种新的泛素连接酶调控方式。方法通过免疫共沉淀实验确证了Smurf1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体内泛素化、半衰期及降解实验研究了Smurf1的自身泛素化降解。结果 Smurf1存在分子间相互作用和泛素化降解,这种分子间的相互调控是由C2和WW结构域介导。结论 Smurf1分子间存在自我泛素化修饰及蛋白酶体依赖的降解,是一种新的HECT类泛素连接酶的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3.
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biquitin-proteasome system,UPS)降解蛋白质的过程是维持细胞稳态的重要调节机制之一。在骨骼肌萎缩过程中,UPS的两种骨骼肌特异性E3连接酶(MAFbx,MuRF1)表达增加,有效增加细胞蛋白质降解。提示UPS在维持骨骼肌细胞正常代谢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有氧运动可有效增加机体代谢、改善机体能量代谢异常。研究发现,UPS在有氧运动调节骨骼肌糖、脂代谢过程中也发挥关键作用。本文综述了UPS在运动调节骨骼肌细胞代谢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潜在调控机制,以期为进一步探明UPS与运动的关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病毒感染性疾病严重危害人们的生命健康,而近年暴发的新冠病毒感染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Ⅱ分子(MHC-Ⅱ)主要表达于B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专职抗原递呈细胞上,参与调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越来越多研究表明,MHC-Ⅱ在抗病毒感染及病毒免疫逃逸中发挥重要的生理及病理作用,但其机制仍不清楚,该文就MHC-Ⅱ在病毒性感染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鉴定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效应因子E2348C-1040泛素连接酶活性,检测其催化形成的泛素链的连接方式。方法 构建原核表达质粒,转化感受态细胞,表达纯化E2348C-1040蛋白质。通过体外泛素化实验鉴定其泛素连接酶活性,利用泛素赖氨酸位点突变蛋白结合Western印迹实验检测该分子催化形成的泛素链的连接位点。结果 成功构建原核表达质粒,获得纯度大于85%、浓度约为0.5 mg/ml的E2348C-1040蛋白质。分子水平的酶活实验结果表明E2348C-1040分子具有泛素连接酶活性,能催化形成不依赖于赖氨酸的泛素链。通过构建真核表达质粒转染HEK-293T细胞,发现E2348C-1040分子可在宿主细胞中催化形成甲硫氨酸(methionine 1,M1)连接的线性泛素链。结论 EPEC效应因子E2348C-1040具有泛素连接酶活性,能催化泛素形成M1连接的线性泛素链。这一发现将为揭示效应因子E2348C-1040在宿主细胞内的作用机制提供研究线索。  相似文献   

6.
泛素-蛋白酶体途径(ubiquitin-proteasome pathway,UPP)是细胞内降解蛋白质的重要途径,与细胞多种生理功能调节密切相关。本文主要论述了SCF(Skp-cullin-F-boxprotein)泛素化途径及对原癌基因c-myc产物的降解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构建并预测在原发性肝细胞癌(肝癌)中hsa-miR-5688的靶途径及调控机制,并通过TCAG数据库和串联质量标签(TMT)标记LC-MS/MS蛋白质测序方法验证其结果,以期构建准确高效的微小RNA(miRNA,miR)靶途径预测方案.方法 通过五大线上数据库筛选hsa-miR-5688靶基因,对细胞定位、分子功能、信号通路、疾病、组织表达和基因互作进行富集分析,构建分析策略,预测其靶途径及调控机制.利用TCAG数据库分析调控途径中靶基因的mRNA表达量、突变频率和生存曲线;基于肝癌复发和预后良好的肝癌组织标本,应用TMT标记蛋白质结合LC-MS/MS方法对靶途径中的互作蛋白进行定量检测,以验证预测体系的正确性.结果 预测获得hsa-miR-5688调控的靶基因,包括信使RNA(mRNA)3031个,环状RNA(circRNA)1511个;代谢通路、细胞定位、分子功能、疾病、组织表达等富集结果经多重分析发现,靶基因RHOBTB1和UBE2W共同参与的泛素化蛋白降解途径是其调控肝癌进程的最关键信号通路.TCAG临床数据分析表明,泛素化途径的靶基因mRNA表达量在肝癌组织中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且基因突变会明显降低患者生存率.TMT标记蛋白质结合LC-MS/MS分析表明,与RHOBTB1和UBE2W互作的蛋白质泛素化降解相关基因UBA5、NEDD4L、UBE3C和USP14直接参与肝癌复发调控.结论 hsa-miR-5688可通过泛素化蛋白降解途径参与肝癌发生和复发进程,证明通过优化生物信息学构建快速预测miRNA靶途径的体系具有一定的高效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蛋白泛素途径及其非降解功能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泛素化是单个或多个泛素在泛素激活酶、泛素结合酶及泛素蛋白连接酶的作用下共价修饰底物蛋白质的过程。在蛋白质降解的过程中,泛素化标记被蛋白水解酶体特异性识别,发挥着枢纽的作用。而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泛素化不仅仅是蛋白质降解的标志,它有更为广泛的用途,参与了大量的生命活动。这些研究极大地丰富了对泛素化蛋白水解系统的认识,也使得在分子水平上对蛋白质降解异常导致的顽疾进行治疗不再是梦想。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稳定敲低UBC9蛋白表达的293T细胞株,检测其对雌激素受体β(ERβ)类泛素化修饰水平的调节作用。方法构建4条针对人UBC9基因的慢病毒短发夹RNA(shRNA)的干扰载体,将其与慢病毒包装辅助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后,收集病毒上清,感染293T细胞,经嘌呤霉素(puromycin)筛选后获得稳定表达慢病毒介导UBC9 shRNA的混合细胞集落,分别用实时(real-time)PCR和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UBC9的表达情况,瞬时转染方法检测UBC9表达水平对ERβ类泛素化修饰水平的影响。结果建立了稳定敲低UBC9的293T细胞株,UBC9降低能够抑制ERβ类泛素化修饰水平。结论 UBC9在ERβ类泛素化修饰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泛素特异性蛋白酶13(USP13)是USP去泛素化酶家族成员之一,属于半胱氨酸蛋白酶超家族.USP13通过介导底物去泛素化过程,抑制底物泛素-蛋白酶体途径降解,进而参与细胞周期、自噬、天然免疫等多种生理过程的调节.近年来,关于USP13是癌症发生的重要调节因子的报道越来越受到关注.该文系统综述了USP13调控不同癌症的分子机制及研究现状,为靶向USP13治疗相关癌症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不同培养条件下原代神经球细胞中三种多巴胺受体亚型表达的变化,探讨发育过程中不同亚型多巴胺受体表达调控的机制。方法流产胎儿脑组织经体外培养获得神经干细胞球,再用各种因子进行诱导分化,提取细胞总RNA并用RT-PCR方法检测mRNA转录。结果在神经球细胞中三种多巴胺受体均有表达,中脑与海马来源的神经球细胞无显差异。在无血清培养的条件下,表皮生长因子(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白介素(Ils)诱导均使得D3受体表达下调,而有血清培养时,白介素(Ils)诱导则不能出现下调或关闭的结果。结论因子诱导产生的分化对于D3受体表达起下调或关闭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Wnt家族及其作用途径的相关信号分子中,无论何种亚型或分子的异常表达都可能破坏Wnt系统的平衡机制,导致骨骼发育或代谢异常.Wnt与受体结合激活3类信号途径,其中Wnt/β-连环蛋白( β-catenin)通路最为经典,其关键分子为β-连环蛋白,其余两类分别是Wnt/Ca2+通路和细胞极性通路[1-5].  相似文献   

13.
张晓莉 《武警医学》2016,(4):415-418
人类白细胞抗原-G(human leucocyte antigen G,HLA-G)属于非经典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类分子(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Ⅰ),在妊娠期作为免疫耐受分子表达于胎盘滋养层细胞,促进母胎免疫耐受.近年来研究表明HLA-G在移植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HLA-G通过多种途径参与免疫调控,诱导移植免疫耐受.笔者就HLA-G抑制移植免疫排斥的机制、功能及临床意义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雄激素对骨骼肌萎缩大鼠泛素连接酶的调控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睾酮对地塞米松所致大鼠骨骼肌萎缩的治疗作用以及对泛素连接酶表达的影响.方法 4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地塞米松组、睾酮组、睾酮 地塞米松组,留取血浆和腓肠肌标本,采用图像采集和处理系统测量肌纤维横断面面积(CSA),定量PCR检测基因表达,放射免疫法检测睾酮含量.结果 地塞米松可使腓肠肌中两种泛素连接酶MAFbx和MuRF1的基因表达均明显增高(P<0.01或0.05),睾酮对这两种基因的表达均无明显作用,但可明显减轻地塞米松引起的肌纤维CSA减小(P<0.01).结论 睾酮可减轻地塞米松引起的大鼠骨骼肌萎缩,其治疗作用可能并不是通过调控泛素连接酶MAFbx与MuRF1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5.
胃癌细胞中FasL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Fas配体(Fas ligand,FasL)是一种介导细胞凋亡的膜蛋白,属TNF家族成员.目前研究认为FasL是死亡因子,Fas则是它的受体,当FasL与Fas结合时,Fas可向细胞传递"死亡信号",触发Fas所在靶细胞凋亡[1].过去认为人类只有激活的T淋巴细胞有FasL表达[2],但近来发现一些肿瘤细胞亦有FasL表达[3~6].为了解FasL是否在胃癌中表达及其在胃癌发病中的作用,作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TUNEL)技术对胃癌组织中FasL表达状态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泛素化修饰在DNA损伤信号中发挥重要功能,包括细胞周期监控、DNA修复、细胞衰老和程序性死亡的调控。CUL4A-DDB1泛素连接酶通过DCAFs靶向调控特异性的底物,启动DNA切除修复机制对受损DNA进行修复。近期的研究表明CUL4A-DDB1泛素连接酶协助DNA修复因子与受损DNA的识别,来维持基因组的稳定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抗氧化剂N-乙酰-L-半胱氨酸(NAC)对酵母多糖诱导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模型肺树突细胞(DCs)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健康雄性BALB/c小鼠腹腔注射酵母多糖复制MODS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酵母多糖组、酵母多糖+NAC组(n=20).建模后48h处死动物,采用生化法检测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密度梯度离心及CDllc+免疫磁珠分离肺DCs,流式细胞术检测DCs表面MHC-Ⅱ/Ⅰ-Ad分子及共刺激分子CD86的表达;Annexin V/7-AAD双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DCs凋亡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酵母多糖组肺组织MPO活性显著升高(P<0.05),肺组织损伤明显,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肺DCs表面MHC-Ⅱ/Ⅰ-Ad、CD86阳性表达及细胞凋亡比例均显著增高(P<0.05).与酵母多糖组比较,酵母多糖+NAC组肺组织MPO活性明显下降(P<0.05),肺损伤程度减轻,中性粒细胞浸润减少,肺DCs表面MHC-Ⅱ/Ⅰ-Ad、CD86阳性表达及细胞凋亡比例显著下降(P<0.05).结论 NAC可以减轻MODS模型小鼠的肺损伤,抑制肺DCs活化诱导的细胞凋亡,对肺DCs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细胞黏附分子是一种参与细胞-细胞、细胞-细胞外基质间相互作用的跨膜蛋白,具有多种生物功能,它们通常以配体和受体相结合的方式来发挥作用。近几年研究发现:细胞黏附分子在具有广泛种植性转移等特点的卵巢肿瘤的侵袭及转移等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各种黏附分子在卵巢癌侵袭转移过程中表达的差异以及其在卵巢癌恶变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宿主免疫细胞和相关的组织细胞能够通过表达病原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PRR)即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TLR)、核苷酸寡聚化域样受体(NOD-like receptor,NLR)、维A酸诱导基因Ⅰ样受体(RIG-Ⅰ-like receptor,RLR)检测病毒及其他病原微生物,并将感染信号级联放大,诱发抗病毒天然免疫反应。由于PRR成员识别病原的特异性和机制各具特色,使有关PRR的鉴定及其诱发天然免疫反应的分子机制研究更加具有挑战性,特别是细胞质病原识别受体——RLR引发的信号通路研究已经成为细胞生物学与免疫学领域的热点之一。最新研究发现,泛素化、去泛素化及干扰素刺激基因(interferon stimulating gene,ISG)化等翻译后修饰对RLR介导的抗病毒天然免疫反应具有重要调控作用,成为许多病毒逃逸机体防御系统的主要分子机制。并且最近研究发现了一个新的RLR信号通路中抗病毒免疫分子STING(也称为MITA/MPYS/ERIS),为揭示复杂的抗病毒天然免疫反应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康晓征 《西南军医》2010,12(6):1160-1162
Toll样受体是生物进化过程中一种古老的天然免疫受体,是第一个能感知病原体而直接作出防御反应的天然免疫受体,并可以启动特异性免疫[1-2],被认为是目前哺乳动物唯一将细胞外抗原识别信息向细胞内传递,并引发针对该抗原系列免疫反应的关键跨膜蛋白[3].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主要是由于胰腺组织受到胰蛋白酶的自身消化作用,促进了胰腺的坏死和溶解.有研究表明肠道细菌和内毒素发生移居,是胰腺坏死组织继发细菌感染的重要原因,但在这一过程中Toll受体却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5].现就TLRs(主要是TLR4)信号转导通路与AP相关性的研究进展简要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