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观察气虚血瘀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应用复元通络方联合西药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92例缺血性脑卒中(CIS)恢复期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给予以常规西药+复元通络方治疗,均连续治疗4周。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积分、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及全血黏度(高切、低切)、血浆黏度较对照组低,观察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Barthel指数(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在西药基础上,联合复元通络方治疗气虚血瘀型CIS恢复期患者可增强疗效,促进神经功能、运动功能恢复及血液循环,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针灸对脑梗死后遗症期患者血液流变、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10月收治的90例脑梗死后遗症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针灸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4周为1个疗程,2组治疗3个疗程后评价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红细胞比积、纤维蛋白原、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神经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联合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联合组治疗后红细胞比积、纤维蛋白原、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联合组治疗后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梗死后遗症期患者应用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针灸治疗,效果良好,对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血液流变情况、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剂量清开灵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急性期的疗效.方法:将200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100例静脉滴注大剂量清开灵联合甘露醇治疗,对照组100例单纯静脉滴注甘露醇治疗,疗程均为15d.结果:2组显效率、有效率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或0.01)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及血浆比黏度、纤维蛋白原等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应用大剂量清开灵静脉滴注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大剂量清开灵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急性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郝天泰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13):1860-1862,1866
目的探讨西医联合补肾祛湿通络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该院收治的6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西医治疗,试验组给予西医联合补肾祛湿通络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测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病情评分(DAS28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各项实验室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VAS评分、DAS28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类风湿因子、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血细胞比容明显下降,VAS评分、DAS28评分降低,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医联合补肾祛湿通络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可明显改善各项实验室指标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减少患者痛苦,治疗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阳和解痉汤配合电针治疗寒凝血瘀型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疗效及对中医证候积分、踝肱指数、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本院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100例ASO患者分为治疗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治疗组接受阳和解痉汤配合电针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西医治疗,疗程14 d。比较两组疗效与安全性,统计治疗前、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踝肱指数、足背动脉血流量、血液流变学及血清炎症指标。结果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84.00%(P=0.046);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主要中医证候(患肢疼痛、畏寒、麻木与间歇性跛行)积分、血液流变学(全血高切黏度、低切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IL)-8、IL-18水平均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踝肱指数、足背动脉血流量均升高,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阳和解痉汤配合电针治疗寒凝血瘀型ASO患者安全有效,能有效缓解ASO患者症状,提高踝肱指数,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液高凝状态及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通络扶正汤内服配合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后肢体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65例中风后肢体偏瘫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54和111例,两组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通络扶正汤内服,每日2次;同时配合针灸相关穴位,每日1次,1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通过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及神经功能评分标准,比较两种疗法的差异;同时按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标准和运动功能评分标准,得出相应的BI和Fugl-Meyer评分并加以对比。结果:1个月后,按照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及神经功能评分标准,得出治疗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且治疗组BI、Fugl-Meye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经统计学处理,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通络扶正汤内服配合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后肢体偏瘫,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降低致残率及复发率,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脑梗死急性期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59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9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通窍活血汤加减,疗程为15 d。比较2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治疗前后2组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41%(P0.05),中医证候总有效率(93.33%)有高于对照组(79.31%)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减少,而ADL评分明显增加(P0.01),其中观察组减少及增加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或P0.01);2组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或P0.01),观察组在改善血浆比黏度、红细胞压积和纤维蛋白原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窍活血汤加减能有效改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及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且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3):356-358
目的探讨对痰瘀阻型中风患者应用加味化痰通络汤治疗,分析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生活自理能力的变化。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痰瘀阻型中风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奥扎格雷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加味化痰通络汤治疗,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受损程度、生活自理能力及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较对照组低,且ADL、FMA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痰瘀阻型中风患者应用加味化痰通络汤治疗,可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改善其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及运动功能,进一步促进其健康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通络汤对脑梗死患者疗效、血液流变学、神经功能、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双盲法原则将2020年2月至2022年11月济南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SSS)和改良Rankin量表(MRS)]、血液流变学[红细胞比容(HCT)、全血高切黏度(HBV)、全血低切黏度(LBV)、血浆黏度(PV)]、肢体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表、Berg平衡量表]、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治疗后研究组NIHSS、MRS评分低于对照组,SS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HBV、LBV、PV、HCT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表评分低于对照组,FMA、Berg平衡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脑梗死有助于临床效果的提高,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血液流变学,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血塞通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脑血栓形成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02例脑血栓形成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51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阿托伐他汀,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塞通。比较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斑块面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治疗后两组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斑块面积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塞通联合阿托伐他汀可明显调节脑血栓形成患者血液流变学状态,稳定颈动脉斑块,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针灸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CIS)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98例CIS患者的病历资料,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49,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针灸+常规西医治疗)与对照组(n=49,常规西医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的全血粘度高切及低切、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及FIB均降低,PT、APTT均延长,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SIS各项评分均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针灸可有效治疗CIS,改善患者血流变及凝血功能,降低中医证候积分及NIHSS评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针灸结合活血通络汤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活血通络汤治疗)和观察组(40例,针灸结合活血通络汤治疗)。比较两组神经营养因子水平、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认知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NGF、BDNF、GDNF水平均明显升高,IL-6、TNF-α、MMP-9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MoCA、LOTCA及MBI评分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结合活血通络汤治疗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能力,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加味化痰通络汤治疗风痰瘀阻型中风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风痰瘀阻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以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加味化痰通络汤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血清神经细胞因子水平、神经功能及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益气补血利水汤联合针刺治疗中风后尿潴留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中风后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对照1组、对照2组和联合组,各40例。对照1组以常规治疗+益气补血利水汤治疗,对照2组以常规治疗+针刺治疗,联合组以常规治疗+益气补血利水汤+针刺治疗。3组患者均以14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治疗后比较各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3组治疗前后的中医症候积分、尿动力学参数,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1组、对组2组(P<0.05)。治疗后3组中医症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联合组中医症候积分均低于对照1组、对照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最大尿流量、最大逼尿肌压力、最大膀胱容量高于治疗前,残余尿量低于治疗前,联合组最大尿流量、最大逼尿肌压力、最大膀胱容量高于对照1组、对照2组,残余尿量低于对照1组、对照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3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益气补血利水汤联合针刺治疗中风后尿潴留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尿动力学参数,且有较好的治疗安全性,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血瘀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中医针灸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均治疗14天,通过观察2组的疗效评定标准及对比2组前后的中医证候来积分来判断其疗效、VAS评分来评定其疼痛缓解情况,ODI指数来评估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情况。结果:实验组有效率86%,对照组有效率70%,2组有效率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6),且2组治疗后VAS、ODI及中医证候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0),治疗后2组相比较,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血瘀型)效果满意,能快速减轻患者症状以及恢复患者功能,比单独使用中医针灸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医针刺艾灸联合热奄包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腿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19年2月就诊于医院的13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腿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组间匹配的方法分为两组,各6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口服非甾体消炎止痛药,布洛芬缓释胶囊等对症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针刺艾灸联合热奄包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前,两组患者主观症状、临床体征、日常活动和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针刺艾灸联合热奄包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腿痛疗效显著,能快速缓解疼痛症状,改善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张家良 《中国康复》2007,22(5):321-322
目的:观察针刺分期疗法结合康复训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疗效。方法:急性脑卒中患者220例,均有一侧肢体偏瘫,随机分为A、B2组各110例,均按急性脑血管病的常规处理,并配合康复训练。A组在此基础上依据患者软瘫期、痉挛期和恢复期给予分期针刺治疗。结果:治疗1个月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ADL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和痉挛程度评定,A组均优于B组(P<0.05或0.01)。结论:在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的同时增加分期针刺疗法,可以明显缩短急性脑卒中患者联休克期,减轻痉挛,减少误用综合征,对脑卒中肢体功能恢复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急性脑梗死针刺与运动疗法对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早期针刺及运动疗法后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程度及与其功能性活动的关系。方法:132例首发脑梗死偏瘫患者分为综合组和对照组各66例,均按神经内科常规处理,并进行运动疗法,综合组同时按照中医辩证法对患者上肢施以针刺。结果:治疗2月后,上肢运动功能积分.患腕主动活动范围.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中进食、梳洗、穿脱上衣等评分与治疗前比较,2组均提高(P〈0.05),综合组各项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早期采用综合疗法可以明显促进日常生活能力的最大程度恢复,对患者预后有良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刺与运动疗法干预重型颅脑损伤后功能障碍的交互作用。方法120 例重型脑外伤急性期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为4 组:综合组(针刺配合运动疗法)、康复组、针刺组、对照组。治疗前后采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Fugl-Meyer评定法(FMA)、改良Brathel 指数(MBI)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MESSS)进行评定。结果治疗2 个月后,综合组GCS、FMA、MBI 及MESSS 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针刺组、康复组MESSS 及GCS 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综合组MESSS 评分明显优于康复组(P<0.01)。结论针刺腧穴和运动疗法对重型颅脑损伤均有促醒和减轻神经缺损的作用,相互间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益气通络汤对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脑血流动力学、运动、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 将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我院90例气虚血瘀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以常规西药进行治疗,观察组联合益气通络汤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脑血流动力学指标、运动、神经功能及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