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2 毫秒
1.
目的 总结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019年3~12月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的28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CT检查示血肿清除率达90%。术后2例出现大量再出血,其中1例行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恢复良好;另1例因家属不同意手术治疗。3例术后出现肺部严重感染,其中2例放弃治疗。无颅内感染病例。术前GCS评分8.1分,出院时为11.1分。结论 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导航辅助内镜下手术治疗高血压性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9月采用神经导航辅助内镜下手术治疗的32例高血压性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3 h复查CT示,血肿完全清除17例,近全清除10例,大部分清除3例,部分清除2例。术后发生再出血1例,颅内感染1例,死亡2例。术后3个月GOS评分:5分9例,4分13例,3分6,2分2例,1分2例。结论导航辅助内镜下手术治疗高血压性丘脑出血破入脑室,创伤小,时间短,清除血肿迅速、彻底,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一种简单实施、有效的、标准的经冠状缝-额中回入路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标准化流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按统一标准实施的经冠状缝-额中回入路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的48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临床资料。术中未使用神经导航及3D-slicer等软件辅助定位。结果 术后24 h内复查头CT显示残余血肿量中位数为2.4(1.1~3.9)ml;血肿清除率中位数为94.0%(90.0%~98.0%)。无术后再出血。出院时GCS评分中位数为13(11~14)分。术后随访6~30个月(中位数15个月),mRS评分0~2分35例,3~4分10例,5~6分3例。结论 神经内镜下经冠状缝-额中回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手术方式,无需神经导航及3D-slicer等软件辅助定位,可以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3D-Slicer联合Sina软件在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内镜手术术前定位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应用3D-Slicer联合Sina软件辅助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病例资料,运用3D-Slicer软件对颅内血肿和头颅轮廓进行虚拟重建,运用手机Sina软件准确勾画出颅内血肿体表投影,设计合适穿刺路径,进而在神经内镜辅助下行颅内血肿清除术,并评估术后疗效。结果 18例病人均实现血肿体表定位,工作鞘均能穿刺至预设的血肿位置,经神经内镜观察证实,并完成颅内血肿清除。术后第1天血肿清除率90%13例,80%~90%3例,70%~80%2例,平均血肿清除率为90.3%。无术后再出血、颅内感染,发生肺部感染2例。根据术后3个月随访GOS评价预后:恢复良好5例,轻度残疾11例,重度残疾2例。结论3D-Slicer联合Sina软件可为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内镜手术治疗提供快速、简便、准确、可靠的术前定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下经额下回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神经内镜辅助下经额下回入路手术治疗18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复查头部CT示血肿近完全清除16例,大部清除2例。术后随访6个月,GOS评分5分6例,4分8例,3分4例。结论神经内镜辅助下经额下回入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具有微创、直视、并发症少等优点,为外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提供了一个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3D-Slicer软件辅助神经内镜手术与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符合标准的高血压性脑出血120例,依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3D-Slicer软件辅助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小骨窗开颅术治疗。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而血肿完全清除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术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和GOS 评分较术前均显著改善(P<0.05),而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小骨窗开颅术相比,3D-Slicer软件辅助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分析3D-Slicer软件辅助下神经内镜与传统开颅治疗高血压基底核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高血压基底核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内镜组(n=39)和开颅组(n=50)。两组病人术前采用3D-Slicer软件计算血肿体积,内镜组病人采用3D-Slicer软件规划手术路径,内镜下清除血肿。开颅组行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结果与开颅组比较,内镜组的手术时间显著缩短,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血肿清除率升高,术后1周GCS评分升高,住院时间缩短,术后6个月GOS评分升高,肺部感染率低(P0.05)。两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镜具有创伤小、血肿清除程度高、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势,是治疗高血压基底核出血的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辅助下小骨窗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神经内镜辅助下小骨窗手术治疗的2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48 h内复查头颅CT,显示15例血肿清除彻底、完全消失,5例残留少量血肿(10~20 ml,经引流后消失);20例均无术后再出血。术后行气管切开术5例,发生呼吸道感染10例、消化道出血3例。术后随访3~12个月,GOS评分5分11例,4分6例,3分3例。结论 神经内镜辅助下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视野清晰,深部血肿显示良好,止血更加方便彻底,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神经内镜下与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疗效。方法 2015年10月至2017年12月前瞻性收集重症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78例,应用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40例(内镜组),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38例(显微镜组)。结果 内镜组手术时间和住院天数明显少于显微镜组(P<0.01)。两组血肿清除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个月,根据日常生活能力分级评估预后,内镜组预后良好率(75.0%)明显高于显微镜组(52.6%;P<0.05)。结论 与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相比,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重症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血肿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恢复较快,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3D-slicer软件辅助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2015年5月至2017年1月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60例,其中30例采用3D-slicer软件辅助神经内镜手术(A组),30例小骨窗开颅在显微镜下清除血肿(B组)。结果 A组手术时间、血肿消失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B组(P<0.05);A组血肿清除率明显高于B组(P<0.05)。A组术后发生肺部感染1例、急性肾损伤1例;B组术后发生再出血4例、消化道出血1例、肺部感染4例、急性肾损伤3例、颅内感染2例。A组并发症总发生率(6.7%,2/30)明显低于B组(33.3%,10/30;P<0.05)。结论 在3D-slicer软件辅助下,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定位精确,可提高血肿清除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钻孔引流术联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4月至2017年3月收治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87例,利用CT辅助定位血肿中心,采用钻孔引流术治疗,术后注入rt-PA。术后随访3~6个月。结果 颅内血肿均于术后2~4 d清除;术后发生再出血4例、颅内感染6例。术后3~6个月GOS评分1分1例,2分5例,3分21例,4分32例,5分28例。结论 钻孔引流术联合rt-PA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效果良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3D-Slicer软件简易导航下神经内镜经kocher点额中回入路微创手术治疗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使用3D-Slicer软件简易导航精准定位,应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丘脑出血破入脑室8例患者资料,评价该手术方法的可行性和疗效。结果术后24 h复查头CT显示血肿清除率平均为95.65%,术后意识障碍程度明显减轻并有统计学意义(T=28,P0.05)。8例患者均接受持续随访,随访时间大于6个月,7例存活,1例死亡。1人因脑积水需要进行脑室-腹腔分流手术。结论通过3D-Slicer软件简易导航下神经内镜经kocher点额中回入路微创手术治疗丘脑血肿破入脑室是可行的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神经内镜下和显微镜下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61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临床资料。神经内镜下手术26例(内镜组),显微镜下手术35例(显微镜组)。结果 与显微镜组相比,内镜组手术间、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但是两组血肿清除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7 d GCS评分、术后6个月GO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于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神经内镜下手术较显微镜下手术,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但两种手术方法的预后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下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Ⅲ~Ⅳ级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效果。方法 2010年7月至2014年6月收治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47例,采用神经内镜辅助下行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18例(内镜组),显微镜下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29例(对照组)。结果内镜组血肿清除时间[(43±16)min]显著低于对照组[(58±23)min;P0.05],而血肿清除率[(92.6±6.2)%]则显著高于对照组[(83.2±9.6)%;P0.05]。术后7 d,内镜组GCS评分[(8.9±2.4)分]显著高于对照组[(7.9±2.7)分;P0.05]。术后6个月,两组GO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大骨瓣开颅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清除术中,神经内镜也可作为很好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经额部和经颞部入路导航辅助下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6月导航辅助下内镜手术治疗的60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临床资料,28例采用经额入路(经额组),32例采用经颞入路(经颞组)。术后3个月采用GOS评分评估预后。结果经额组手术时间[(83±27)min]和经颞组手术时间[(81±30)min]无显著差异(P0.05)。经额组血肿清除率[(88±11)%]明显高于经颞组[(79±19)%;P0.05]。经额组预后良好率(67.86%;GOS评分4~5分)明显高于经颞组(40.63%;P0.05)。结论神经导航辅助下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时,经额入路相对于经颞入路可以提高血肿清除率,改善预后,是较优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立体定向辅助下神经内镜手术清除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血肿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立体定向辅助下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的1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血肿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总结。结果 术后1 d复查头部CT示血肿清除彻底。术后肢体肌力明显改善,语言及神志恢复正常。结论 立体定向辅助下神经内镜手术清除深部脑内血肿,定位精确,创伤小,早期彻底清除血肿,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比神经内镜手术与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疗效。方法 2012年5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符合标准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28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内镜手术组(140例,采用神经内镜手术清除血肿)和显微手术组(140例,采用显微手术清除血肿)。结果 内镜手术组血肿完全清除率(74.3%)明显高于显微手术组(60.0%,P<0.05)。内镜手术组再出血发生率(1.4%,2/140)明显低于显微手术组(6.4%,9/140;P<0.05)。出院时,内镜手术组GOS评分明显优于显微手术组(P<0.05)。术后1年,内镜手术组mRS评分明显优于显微手术组(P<0.05)。结论 相较于显微手术,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血肿清除效果较好,再发出血较少,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8.
高血压性小脑出血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高血压性小脑出血的神经内镜治疗经验。方法采用神经内镜及微创脑手术套管对15例高血压小脑出血病人行微创手术治疗,观察、分析手术疗效。结果手术失血量30~40 ml,平均血肿清除率为(92.9±4.3)%。术后家属放弃治疗死亡1例。术后随访14例,时间3个月,GOS评分:5分(恢复良好)7例,4分(轻度残疾)4例,3分(重度残疾)2例,2分(植物状态)1例。结论神经内镜高血压小脑出血微创手术是一种具有安全、微创、高效、快速、出血少等特点的高血压小脑出血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导航辅助下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小脑出血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使用导航辅助下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的33例高血压性小脑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 手术时间(198±20) min,术中出血量(92±15)ml,血肿清除率(89±5)%。术后1月内死亡3例。2例术后再次手术(颅后窝减压术)。术后3个月,按GOS评分:恢复良好7例,中残13例,重残6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5例;平均(3.8±1.1)分。结论 导航辅助下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小脑出血,手术时间短,血肿清除率高,能迅速解除脑干受压,是治疗小脑出血较好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辅助下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又出血的效果。方法神经导航辅助下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患者33例,术中经额叶沿基底节区血肿长轴穿刺,术后将尿激酶注入血肿腔溶解引流残余血肿。结果导航系统误差为(1.12±0.34)mm。手术血肿清除率为(52±21)%,使用尿激酶后24h血肿清除率为(70±11)%、48h血肿清除率为(78±9)%。术后再出血率为3%(1/33)。术后随访3月,良好13例,中残12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2例。结论神经导航引导下经额叶沿血肿长轴穿刺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能够明显提高血肿清除率、缩短留管时间、减少手术副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