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房颤动(AF)的危险因素、近期预后及护理对策。[方法] 对137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颤动11例病人发生心力衰竭、心室颤动及行气管插管、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事件发生情况进行相关因素研究。[结果] AMI并发AF的病人年龄大、气管插管率高、病死率高,与非AF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龄AMI并发AF病人气管插管率高、病死率高,预后不良,应做好预见性护理。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急性呼吸衰竭 ( acute respiratoryfailure,ARF)的发生将显著增加急性心肌梗死 ( AMI)患者的救治难度和 AMI患者急性期病死率。我们对 1996年 3月~ 2 0 0 0年 5月 AMI合并 ARF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 :AMI患者 5 79例 ;其中在就诊后 2 4~ 48小时内出现 ARF6 8例 ,发生率 11.7%。男 49例 ,女 19例 ;年龄 31~ 83岁。呼吸衰竭类型 : 型呼吸衰竭31例 , 型呼吸衰竭 37例。诊断参照文献〔1〕。 AMI合并 ARF患者血气特点及临床表现见表 1。1.2 发生 ARF的明确原因 (某 1病例具备 2种以上原因时 ,…  相似文献   

3.
不同病因的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不同病因、疗法、伴多系统器官衰竭(MSOF)的机体高低分解代谢对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病死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两家医院多年来收治ARF患者的发病率,比较不同病因及高低分解型ARF患者MSOF发生率,肾功能恢复率及病死率,并比较用不同疗法治疗ARF其肾功能恢复率及病死率。结果 各科病因及高低分解型患者MSOF发生率、肾功能恢复率及病死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各科病死率分别与其MSOF发生率、合并脏器衰竭的数目显著正相关,不同疗法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死率有显著性差异,手术治疗病列率最低。结论 临床上对不同科各种病因的ARF合理地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可降低病死率。高分解型ARF患者应积极寻找并去除导致高分解代谢的原发病因,以期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中急性肾衰竭(ARF)的病死率、死亡危险因素及有效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694例MODS患者,其中发生ARF者44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MODS中ARF者发生率为63.5%,病死率达59.7%。本研究的单因素分析显示,MODS中ARF组与非ARF组比较,年龄、呼吸次数、血钠、血糖、心输出量较高,血压、CVP、pH、BE、外周血管阻力值较低,血液净化技术、胃肠内营养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经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血BUN、收缩压、CVP、氧合指数、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是主要死亡危险因素,血液净化技术、胃肠内营养是保护性因素。结论MODS中ARF者病死率较高,胃肠内营养、血液净化技术能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高原地区住院的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患者病因、临床特点以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西藏军区总医院2001年5月至2006年4月收治的ARF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共收治ARF患者148例,其中男性85例,女性63例,年龄(42.4±18.1)岁;其中医院获得性ARF占52.7%,5年来其所占比率有逐渐增加的趋势。肾前性ARF48例(32.4%),以急性高原病最常见,占20例。肾性ARF90例(60.8%),其中小球及微血管病变24例,急性肾小管坏死53例,急性间质性肾炎12例,单肾肾挫伤1例。由药物导致的肾损害39例,占肾性ARF的43.3%。肾后性10例(6.8%),病因主要为结石。患者总病死率为42.6%,其中的医院获得性ARF患者病死率(55.1%)明显高于社区获得性ARF患者(28.6%)(P〈0.01);透析治疗与未透析治疗患者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少尿或无尿、血尿、血红蛋白和器官衰竭数是影响预后的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器官衰竭数和血红蛋白是影响病死率的因素。结论急性高原病和肾毒性药物导致的ARF在高原ARF患者中多见。医院获得性ARF发病率和病死率明显增加。预防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的发生是降低ARF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急性肾功能衰竭预后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影响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患者肾功能恢复率、病死率的危险因素,以指导诊疗,改善预后。方法 通过Logistic回归等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ARF患者的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MSOF)发生率,比较高、低分解代谢、伴否MSOF的ARF患者其肾功能恢复率及病死率。结果 高、低分解代谢型ARF患者肾功能恢复率、病死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P〈0.05)。伴否MSOF的ARF患者问其肾功能恢复率,病死率差异均有显著性(均为P〈0.01)。脏器衰竭数目与肾功能恢复率呈显著负相关(r=-0.517,P〈0.01),与病死率呈显著正相关(r=0.78,P〈0.01)。低分解代谢型ARF患者肾功能恢复率是高分解代谢型的13.7倍,不伴MSOF的ARF患者肾功能恢复率是伴MSOF者的27倍,伴MSOF的ARF患者其病死率是不伴MSOF者的68.7倍。结论 对ARF患者应积极寻找并去除导致高分解代谢的原发病因,治疗选药时避免使用损害肾外脏器药物,力争不伴发或少伴发MSOF,这对改善ARF预后有利。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健康指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急性心肌梗死(AMI)患的病死率与心理因素、就诊时机、健康知识水平、生活护理质量密切相关。加强对AMI患的健康指导,对提高治愈率、预防并发症、提高患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2002年1月~2004年9月,我院共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36例,经健康教育指导,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随机森林模型预测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并发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 AKI)。方法:使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东阳医院大数据平台,筛选出1 363例患AMI的病例,确定30个变量后,统计分析样本临床特点,将样本划分为75%的训练集建立随机森林模型,以及25%的测试集进行验证,使用R语言进行数据的筛选及模型的建立。最后根据特异性、敏感性、准确性、受试者特征工作特征曲线(relativ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曲线)等来评估模型性能,同时与其他三种常用的机器学习算法(神经网络,朴素贝叶斯,支持向量机)的模型性能进行比较。结果:AMI合并AKI的患者的人口学信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入院时的生命体征、实验室检查等与未合并急性肾损伤的患者存在差异性。模型评估后得出测试集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3,特异度为0.791,灵敏度为0.866,其中入院首次肌酐、首次尿素、D-二聚体、年龄、机械通气是其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在本研究中,多种机器学习算法比较后,随机森林模型较有优势。结论:建立的随机森林模型具有帮助预测AMI并发AKI的潜力。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是冠心病的主要危然因素之一,糖尿病患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AMI)病死率高。有研究表明糖尿病并发AMI病死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倍。因此,研究二者的相互关系对降低病死率有重要意义。本组选择32例糖尿病并发AMI患者,并以32例非糖尿病AMI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二组临床特征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脑卒中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脑卒中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相关因素方法。方法 多中心前瞻性研究583例脑卒中患者,有关临床资料。结果 ①583例脑卒中患者并发ARF94例(16.12%),其中少尿型ARF占34例,非少尿ARF占60例。94例中死亡41例(43.62%),少尿16例,非少尿25例;②脑出血或脑梗死的程度;性别、年龄、合并错迷、感染、消化道出血、心功能损害;甘露醇及肾毒性抗生素应用等与脑卒中患者发生ARF密切相关。结论 多因素参与脑卒中并发ARF;脑卒中并发ARF时病死率明显增加;注意对其中可变因素的干预,可有效防治ARF。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征。方法研究性别、吸烟、高血压、血脂紊乱、梗死前有无心绞痛、是否行溶栓治疗、梗死范同、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和病死率的比较。结果糖尿病组25例和非糖尿病组70例,男性分别为76%、87.14%,女性分别为24%、12.86%;高血压发生率分别为60%、34.29%,吸烟发生率分别为40%、62.86%(均P〈0.05);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44%、21.43%,病死率分别为36%、12.86%(均P〈0.05),心力衰竭发生率分别为52%、24.29%(P〈0.01)。结论糖尿病组AMI女性患病率有增高的趋势;糖尿病组AMI的主要危险因素为高血压,非糖尿病组AMI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吸烟;糖尿病组AMI患者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高、病死率高、预后差。  相似文献   

12.
程莉  石春凤 《护士进修杂志》2009,24(21):1969-1971
肝移植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有早期和晚期之分,早期ARF通常指发生在移植术后30d以内。肝移植术后早期ARF一般表现为:进行性的少尿、氮质血症、低钠血症、高钾血症、败血症、腹水及水肿等,酸碱平衡发生紊乱,最常见为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上述症状在移植肝功能不佳时往往更加明显,非常类似于肝肾综合征的表现。因此,正确地判断出肝移植术后并发ARF的相关危险因素十分重要。现对我院2007年1月~2008年12月肝移植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肝移植后并发ARF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方法连续收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13年10月至2014年5月符合 AMI 诊断标准病例,排除包括年龄<18岁、住院时间<2 d、临床资料不完备、住院期间发生感染中毒性休克等并发症及终末期肾脏病或已行透析患者,从基线资料、心肌梗死病情、实验室检查、药物以及器械辅助等治疗等方面收集资料,并进行回顾性研究,分为有 AKI 及无 AKI 两组,利用 SPSS 19软件进行组间差异比较,以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从而获得 AKI 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共入选病例565例,发现 AKI的发病率为16.1%,其中 AKI 组患者病死率为19.8%,非 AKI 组病死率为0.4%(P <0.01)。单因素组间比较筛选出的危险因素包括:(1)基本病史年龄、高血压史、陈旧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史、慢性肾脏病史、脑梗死史、周围血管病史;(2)心肌梗死病情心室纤颤、心率、Killip分级≥3级、左心室射血分数;(3)实验室资料血肌酐、eGFR、血红蛋白、尿素氮、肌钙蛋白I、B 型脑钠肽、C 反应蛋白、空腹血糖、白蛋白;(4)药物及器械辅助等治疗呋塞米最大日剂量、未使用 ACEI /ARB 类药物及他汀类药物、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安置临时起搏器、实施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进行机械通气治疗(P <0.05)。结论本研究通过对AMI 后 AKI 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有助于识别高危患者,早期采取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4.
心脏直视术后并发急性肾衰竭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曾嵘  覃铁和  杨小慧 《新医学》2002,33(3):154-155
目的:探讨心脏直视术后并发急性肾衰竭(ARF)的危险因素及其防治措施。方法:分析心脏直视术后并发ARF 2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严重心血管疾病,高龄,婴幼儿术后均易并发ARF,手术时体外循环时间,升主动脉阻断时间延长,原基础疾病的严重程度均影响预后,23例经药物,透析等综合治疗痊愈7例,死亡6例。结论:心脏直视术后并发ARF的危险因素较多,病死率高,必须认真防治。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在ICU住院期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病死率及死亡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1998年至2002年住北京六家医院ICU的MODS患者共413例,采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其中合并ARF患者死亡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413例MODS患者中,135例发生ARF,死亡77例,病死率57.03%。患者入院第一天平均APACHEⅡ评分(17.15±6.67)分。合并1个肾外器官功能衰竭者病死率28.00%,2个肾外器官功能衰竭者为58.62%,3个肾外器官功能衰竭者为61.29%,并发4个肾外器官功能衰竭者病死率达77.78%。单因素分析显示,机械通气、昏迷、低血压、少尿和器官衰竭的数目及血肌酐(Cr)峰值等因素均与ARF死亡关系显著(P<0.05)。对上述死亡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术后、昏迷、严重代谢性酸中毒、应用肝素、制酸剂、机械通气等对死亡的影响有显著意义。结论在ICU的MODS患者中,出现ARF的死亡率很高,且与肾外器官衰竭的数目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分析AMI合并Ⅲ度AVB10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①AMI并发Ⅲ度AVB以下壁多见,为85例(85/106),治愈73例(73/85),死亡12例(12/85);前壁及广泛前壁21例,治愈10例(10/21),死亡11例(11/21);两者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74例下壁AMI经保守治疗死亡12例(12/74),11例经介入治疗均治愈,但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1例前壁AMI经保守治疗均死亡,而10例经介入治疗均治愈,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壁AMI合并Ⅲ度AVB患者病死率高,介入治疗降低病死率,尤以前壁明显。  相似文献   

17.
左室功能是心源性猝死的独立危险因素,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率变异性(HRV)降低直接影响AMI的预后,血管紧张素Ⅰ受体拮抗剂(ARB)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的毒性,其效果好、不良反应少,且易耐受。近期发表的AMI后ARB氯沙坦最佳治疗实验(0PTIMMAL)、AMI后患者研究实验(VALIANT)证实,氯沙坦、缬沙坦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对于AMI合并心力衰竭(心衰)或收缩功能不全患者在减少病死率和心血管事件方面同样有效。  相似文献   

18.
邢攸红  李海燕  杨小泉  张小倩 《护理研究》2006,20(16):1454-145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房颤动(AF)的危险因素、近期预后及护理对策。[方法]对137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颤动11例病人发生心力衰竭、心室颤动及行气管插管、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事件发生情况进行相关因素研究。[结果]AMI并发AF的病人年龄大、气管插管率高、病死率高,与非AF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AMI并发AF病人气管插管率高、病死率高,预后不良,应做好预见性护理。  相似文献   

19.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急性肾衰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急性肾衰竭(acuterenalfailure,ARF)的发生率、危险因素以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86例allo—HSCT患者的资料进行了分析。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研究了ARF发生的危险因素。使用Cox回归法分析了ARF与allo—HSCT患者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ARF发生率为31.40%,发病中位时间为allo—HSCT后59.5天。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发现,移植前肾脏疾病、败血症或感染中毒性休克、高胆红素血症为allo—HSCT后ARF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ARF是影响allo—HSCT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llo—HSCT后ARF发生率高;败血症或感染中毒性休克、高胆红素血症、既往肾脏病史是allo—HSCT后ARF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ARF是影响allo—HSCT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并急性肾功能衰竭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彭玉声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0):1221-1222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rtitis,SAP)病情凶险,发病迅速,并发症多,SAP伴发。肾功能障碍又称胰性肾病,发生率14%~43%,病死率71%~84%。近5年我院收治老年SAP中有9例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现结合有关文献,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