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腰椎管减压后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均采用腰椎椎板潜行减压及棘突椎板复合体原位回植椎管成形术治疗,标记为治疗组,另选取之前采用传统方法治疗的30例患者,标记为对照组。结果两种术式在500N载荷时应力强度值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术式0.6度/cm时的扭转强度和刚度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椎板潜行减压及棘突椎板复合体原位回植椎管成形术后,脊柱的稳定性较好,在实践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探讨腰椎管成形术对腰椎管狭窄患者的远期疗效。方法233例腰椎管狭窄患者行经棘突、椎板截骨腰椎管成形术。观察手术对脊柱稳定性和手术彻底性的影响。结果233例患者均获得6个月至3年的随访,截骨区愈合良好。按照Nakai标准评定,术后功能恢复水平达到优136例,良78例,可15例,差4例,优良率91.8%,无腰椎不稳。结论经棘突、椎板截骨腰椎管成形术创伤小,安全可靠,操作方便,经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介绍一种治疗腰椎管狭窄,预防下腰椎不稳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18例腰椎管狭窄患者行改良全椎板减压加髂骨块椎板成形术,术中保留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对椎管彻底减压,注意 保持椎管有效容积,术后注意早期进行下肢直腿抬高和伸屈活动。结果 平均随访3.2年,18例中,优14例,良3例,优良率94%。结论 该手术方法由于保留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重建椎板,有效解除腰椎管的压迫因素,达到既能彻底减压又能预防下腰椎不稳发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不同手术方式的疗效,并且对其选择进行探讨。方法将本院2009年10月~2011年10月43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根据其病情和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其中A组20例,主要采用椎板间隙开窗、椎管潜行扩大术;B组23例,主要采用全推板或半推板切除减压、髓核摘除加植骨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术中的并发症率和术后的优良率。结果 B组的优良率为78.26%略高于A组的75.00%,但通过χ2检验后,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1.7%,显著高于A组并发症发生率的11.5%,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椎板间隙开窗、椎管潜行扩大术创伤小、花费少、术后效果优良,且能不破坏脊柱稳定性,但是不适合多阶段狭窄及腰椎存在不稳者;而全推板或半推板切除减压、髓核摘除加植骨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术虽然有较高的并发症率,但是能够治疗多阶段狭窄及腰椎存在不稳者。因此,在选择术式时,应该坚持在术前进行仔细的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资料的评估,确定狭窄的程度,以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椎板开窗潜挖式椎管扩大治疗腰椎管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 分析我院采用椎板开窗潜挖式椎管扩大治疗腰椎管狭窄的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35例患者术后随访3~25个月,无椎间隙感染、脊柱不稳及临床症状复发,根据Nakal评分标准对患者术后疗效进行评分,优良率达94.3%.结论 采用椎板开窗潜挖式椎管扩大治疗腰椎管狭窄是安全、有效的,既解除了神经压迫症状,又保留了腰椎的稳定性和活动度,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扩大开窗椎管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3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行扩大开窗减压手术,B组行传统全椎板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术后采用VAS和JOA下腰痛评分系统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随访6~12个月,平均7个月.A、B组手术前后VSA、JO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总优良率为86.67%,B组总优良率为73.33%.结论 扩大开窗椎管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在保证减压彻底有效的前提下,术后近期疗效满意,优于全椎板切除加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为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价值。方法 58例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其中A组25例老年患者均给予全椎板切除术治疗,B组18例老年患者均给予半椎板切除术治疗,C组15例老年患者均给予椎间孔或者侧隐窝开窗术治疗。结果 A组25例老年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00%,B组18例老年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3.33%,C组15例老年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0.00%,A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C两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手术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其中全椎板切除术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可取得满意的疗效,值得在临床医疗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别采用有限椎板减压术与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比较两种术式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腰椎管狭窄症患者60例(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根据术式不同分为A组与B组,A组行有限椎板减压术治疗,B组行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对比两组下腰痛评分。结果 A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与B组差异不明显,P>0.05,A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12个月下腰痛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但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2个月A组优良率与B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有限椎板减压与全椎板切除减压用于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均可获得明显手术效果,但有限椎板减压术对脊柱稳定性的破坏更小。  相似文献   

9.
手术治疗伴有腰椎不稳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伴有腰椎不稳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对36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不稳的患者采用全椎板减压、神经根管松解加内固定、横突间植骨术.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4年,JOA评分优良率为91.7%.结论 全椎板切除减压 横突间植骨融合 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伴有腰椎不稳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可以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本文报告腰椎管内径扩大成形术的方法及结果。方法  5 9例腰椎管狭窄术前均有腰痛和单 /双侧下肢痛。 38例有间歇性跛行 ,鞍区感觉减退 2 9例。CT/MRI检查 5 3例 ,均提示有腰椎管狭窄。手术方法 于椎板两侧向内倾斜 30°切开椎板 ,于狭窄下位椎板下方切断棘上、棘间韧带 ,向上翻转所需扩大减压的椎板节段 ,扩大侧隐窝 ,切除黄韧带等 ,使椎管内径充分扩大 ,然后回植椎板。结果 随访 5 3例 ,优良率为 88.6 8%。结论 该术式减压彻底 ,能重建腰椎的稳定 ,且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1.
腰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项家陆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187-189,I0003
目的探讨经腰椎间孔入路腰椎间植骨融合(TLIF)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TLIF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28例患者临床资料,随访JOA评分评价患者满意度和功能。结果所有患者术后3~5d下床活动,手术优良率为75%,术后腰腿痛症状、体征及功能较术前均明显改善。结论TLIF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获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系统评价后外侧植骨融合(PLF)与后路椎体间融合(PLIF)两种术式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MEDLINE,CBM,CNKI;手工检索JBJS,Spine,Euro Spine及中国脊柱脊髓杂志、中华骨科学杂志等相关杂志;全面收集PLF与PLIF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RCT或非RCT,用Rev Man 5.0.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1项临床研究,Meta分析结果表明:PLIF组治疗腰椎滑脱症术后总体临床疗效和术后骨性融合率显著优于PLF组[OR=0.50,95%CI(0.28,0.88),P=0.02;OR=0.32,95%CI(0.18,0.57),P<0.000 1]。PLIF组治疗腰椎滑脱症背部疼痛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再次手术率显著低于PLF组[MD=0.76,95%CI(0.48,1.04),P<0.00001;OR=2.41,95%CI(1.09,5.34),P=20.03;OR=6.06,95%CI(2.00,18.33),P=0.001]。术中手术出血量和手术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55.25,95%CI(-427.84,317.34),P=0.77;MD=-19.32,95%CI(-64.98,26.51),P=0.41]。结论:与PLF相比,PLF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和骨性融合率,减少背部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再次手术率,出血量及手术时间两者无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TLIF手术在腰椎退行性滑脱治疗中应用价值。方法应用TLIF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滑脱12例。结果术后随访3-12个月,所有椎间融合器未见移位、松动,内固定无断裂、滑脱等并发症。术后JOA评分22-29分,平均28.2分,满意率91.7%。结论TLIF手术入路在椎管外,椎管内干扰小,避免术后椎管内瘢痕形成,具有固定牢固、卧床时间短、融合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腰椎间盘突出症引发腰腿痛的几率很高,采用中医药治疗具有较好疗效。引起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原因:(1)外伤;(2)劳损;(3)缺乏肾气、筋脉失养;(4)风、湿之邪流至经络,使得经络瘀阻,不通则痛。作者根据国家级名老中医介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验方腰间盘汤基础上加减,自拟腰间盘汤,方药组成:桂枝15 g、白芍15 g、当归15 g、细辛5 g、威灵仙15 g、防风10 g、防己10 g、木瓜20、川牛膝20 g、续断20 g、红花15 g、土鳖虫15 g、泽兰20 g、鸡血藤30 g、老鹳草15 g、枳壳30 g。腰间盘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5例腰椎滑脱的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用Megerding分度,I:滑脱8例,Ⅱ;滑脱18例,Ⅲ:滑脱9例。其中真性滑脱20例,假性滑脱15例。术中根据病变的分类及影像学特点采取不同的减压和复位内固定、椎间植入骨块或cage。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8个月。比较手术前后临床症状和X线片及CT片,30例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优良率85.7%。X线片及CT片显示,27例完全复位,8例由Ⅲ。恢复到I并无一例发生感染及神经根损伤。临床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由术前(33.8±4.5)分将至术后1年为(17.8±4.2)分,术后2年为(10.6±4.7)分,表明临床疗效显著。结论手术治疗腰椎滑脱是恢复腰椎正常序列的有效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加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2年12月来本院治疗的腰椎管狭窄患者42例作为观察对象,其中行PLIF治疗20例,设为观察组,余22例行常规术式,设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及术前与术后3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达95.00%,对照组的有效率达81.82%,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VAS、ODI分别较术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术后较对照组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LIF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有良好的早期疗效,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腰椎骶化(LS)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自然病程的影响。方法:按纳入标准选取2014年在我院就诊的LDH的患者382例,根据X光片分为LS组和非LS组。在接受相同非手术治疗后随访1年,分别在6个月和1年时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腰椎稳定性、椎间盘退变程度、下腰痛及下肢放射痛等临床症状的差异。结果:完成随访患者共262例,其中LS组患者72例,非LSTV组患者190例,年龄、性别、LDH发生节段、腰椎不稳无统计学差异。与非LS组患者相比,LS组患者能够促进腰椎不稳,且腰椎间盘退变的时间更早、程度更重,下腰痛及下肢放射痛等临床症状也更早出现,程度更重。结论:LS能够在LDH自然病程中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
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原位复发性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原位复发的原因和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PLIF)的临床疗效.方法 11例原位复发性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初次行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8例,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2例,臭氧消融术1例;再次手术采用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采用Oswestry评分进行术前和随访时的评分.结果 11例全部为原手术节段间盘脱出,再次手术平均历时3.2 h,术中出血平均450 ml,平均住院时间为13.3 d.患者再次手术前Oswcstry评分平均52.3分,术后随访时评20.3分,72.7% 的患者对手术疗效满意.结论 原位复发性椎间盘突出症采用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手术治疗,同时解决腰椎减压和稳定,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一种镇痛、肌松效果好,不良反应少,适用于腰椎间盘摘除、腰椎管减压术,椎管内麻醉用药的最佳浓度。方法选择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患者60例,ASA Ⅰ~Ⅱ级,随机分成3组,每组20例,均选择硬膜外麻醉。A组:硬膜外用0.4%罗哌卡因;B组:硬膜外用0.5%罗哌卡因;C组:硬膜外用0.75%罗哌卡因。对麻醉效果欠佳者,静脉滴注芬太尼0.05mg。结果A组患者镇痛效果欠佳,应用芬太尼例数较多;B组患者镇痛效果好,肌松效果满意,不良反应少;C组患者镇痛、肌松效果较强,不良反应多。结论B组药物浓度是腰椎间盘摘除、腰椎管减压术最佳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