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工瓣膜置换术后抗凝剂选择对妊娠和分娩过程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人工瓣膜置换术后妊娠、分娩的病例资料。4例生物瓣膜置换术后不需抗凝治疗,11例机械瓣膜置换术需长期进行抗凝治疗,其中8例始终服用华法林。11例中10例足月分娩,均37周左右住院,监测凝血酶原时间(APTT),术后24h恢复华法林抗凝治疗。结果11例患者妊娠14次,3例有流产史,其中1例因孕36周临产,入院阴道分娩外,余患者皆在预产期前2周入院待产,最终选择剖宫产术终止妊娠。1例阴道分娩患者来院后停用抗凝剂时间<12h,产时出血>500ml。余10例剖宫产患者中,7例于分娩前24~48h停用抗凝剂,无一例大出血。3例于分娩前12~24h停用抗凝剂,有2例产时出血>500ml。15例术后,未见心衰、梗塞等并发症,母婴均健康。结论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妊娠期口服小剂量华法林(<5mg/d)治疗是方便而且较安全的。在此剂量下并不增加胎儿畸形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脏换瓣术后妊娠分娩相关问题。方法回顾分析妊娠期肝素和华法林联合抗凝治疗,妊娠足月停药24h剖宫产终止妊娠3例患者资料。结果3例换瓣后妇女安全妊娠剖宫产分娩,母子平安。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持续抗凝下可妊娠分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妊娠分娩期的抗凝方法,以及对妊娠分娩及胎儿的影响。方法11例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患者术后口服华法林抗凝;妊娠期仍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例(INR)维持在1.5-2.0;分娩期停用华法林。结果12例次孕产如无栓塞及出血,胎儿无畸形。结论单纯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使INR维持在1.5-2.0,既防止栓塞及出血,又保障妊娠分娩期安全。  相似文献   

4.
心瓣膜置换术后孕产妇抗凝治疗(附183例临床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孕产妇抗凝治疗的经验.方法 回顾总结分析183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孕产妇抗凝治疗的方法 及其妊娠结局.结果 183例患者,共194次妊娠.22例患者(33次妊娠)于早孕期人流术终止妊娠,继续妊娠的161例中有72例选择持续低强度华法令口服抗凝治疗,89例患者选择肝素一华法令抗凝,孕12周前使用低分子肝素抗凝;华法令剂量为1.0~2.5 mg/d,轻微出血5例,无栓塞并发症.孕中期妊娠意外2例;无多胎,159新生儿中早产2例、先天畸形1例;剖宫产101例、阴道产58.结论 孕前12周改低分子肝素抗凝可安全应用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孕产妇的抗凝治疗,妊娠期间低强度华法令持续口服抗凝治疗实施更为方便,亦可应用于此类特殊人群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5.
陈蓉  杨剑秋 《中国医刊》2005,40(2):41-43
目的探讨心脏病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妊娠妇女的特殊处理.方法对本院收治的3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风湿性心脏病2例,1例因细菌性心内膜炎继发主动脉右冠瓣赘生物.置换瓣膜均为机械瓣.孕前均使用华法林抗凝,3例均妊娠至足月剖宫产.结论孕前应评估心功能是否适合妊娠;孕期抗凝选择尚无定论;分娩方式建议剖宫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行外科手术的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1996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12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因外科疾病行外科手术的临床资料,12例患者均口服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心功能Ⅰ-Ⅲ级。7例择期手术,5例急诊手术。择期手术者停用华法林2—3d,急诊手术者术前6—8h肌内注射维生素K15—10mg,术前凝血酶原时间(胛)平均值分别为15.1和15.3s,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分别为1.24和1.30。术中视创面渗血情况,予维生素K,5—10mg静脉滴注。结果12例患者手术时间20—160min,手术出血量5—280ml,未发生术中术后大出血、血栓、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患者应用维生素K1并将PT、INR控制在15s、1.30左右,结合术中细致操作,加强围手术期管理,进行外科手术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外科行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185例患者,术后3个月调查其华法林用药知识水平及服药依从性,并探讨华法林抗凝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果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依从性良好者占75.1%,依从性较差者占24.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越高、疾病严重程度越重、华法林用药知识水平越高的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依从性越高。结论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依从性欠佳,文化程度、疾病严重程度、华法林用药知识水平影响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行妇科手术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4月~2009年4月同济医院收治的1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因妇科疾病行妇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心功能Ⅰ~Ⅱ级。其中,9例择期手术,1例急诊手术,均口服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择期手术者术前停用华法林2~5d,急诊手术者术前2~4h静脉点滴维生素K110~20mg,术前凝血酶原时间(PT)平均值为13.2s,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平均值为1.19。结果10例患者手术时间8min~210min,术中出血量10~1000ml,其中1例术中出血1000ml,行输血治疗。术后未发生大出血、血栓、感染性心内膜炎,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患者术前停用华法林或应用维生素K1并将PT、INR分别控制在15s和1.20左右,结合术中细致操作,加强围手术期管理,进行妇科手术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9.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妊娠与分娩22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脏瓣膜置换术(mechanical heart valve replacement,MHVR)是治疗各种心脏瓣膜疾病的常用方法,目前临床上大多采用机械瓣膜,术后需要终身抗凝治疗。但是MHVR术后妊娠分娩和抗凝治疗是十分棘手而有争议的临床问题。本研究对229例MHVR术后妊娠患者心功能、分娩方式和妊娠分娩期抗凝情况与妊娠结局及母婴并发症的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MHVR术后患者妊娠时机、分娩方式和抗凝剂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护理干预下华法林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治疗疗效及依从性。方法①收集了36例长期服用华法林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数据,包括患者基本人口学数据、当前用药情况、合并用药情况、当次随访时INR检测结果和手术史等,所有患者均采用华法林抗凝治疗。②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提高治疗配合度和依从性,为临床治疗奠定基础。结果在经过华法林抗凝治疗及护理干预之后,12例心脏瓣膜病术后应用华法林患者中有5例患者出现轻微出血,在经过对症处理之后出血得到控制。未见大出血及消化道不良反应。华法林用量为每天(3.46±0.52)mg,INR平均值为(2.7±1.3)。结论华法林抗凝治疗心脏瓣膜病术后应用华法林抗凝的疗效确切,而在治疗的基础上加以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分娩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以新  苏醒  李斌  刘陶 《北京医学》2003,25(4):243-244
目的 探讨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分娩的临床处理措施。方法 对19例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手术后妊娠及分娩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忻。结果 19例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产妇均安全度过孕产期。分娩前后心功能Ⅰ~Ⅲ级,分娩时出血200~260m1,胎儿体重2950--3146g。无母婴死亡者,无胎儿出血以及畸形者。结论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心功能Ⅰ~Ⅲ级可安全度过孕产期。分娩采用剖宫产术为宜。妊娠期间口服抗凝剂(华法林)不增加分娩时母婴出血和新生儿畸形。  相似文献   

12.
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能否正常妊娠,迄今仍有争论,本文报告5例患者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妊娠,其中二尖瓣生物瓣置换术者2例,机械瓣置换术后1例,患者术后心功能Ⅰ级,由医生密切观察,直至分娩。妊娠期经过良好。2例剖腹产,1例阴道分娩,术前曾服用抗凝剂及维生素K。分娩过程及产后母婴无并发症,24小时后再予抗凝剂,产后正常。另2例为机械瓣置换术后,心功能Ⅱ级,其中1例曾患有严重并发症,她们不宜继续妊娠,均及时施行了手术终止妊娠。作者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妇女是否能妊娠、妊娠期的监护及抗凝药的应用等问题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利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47例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患者,术后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观察疗效、并发症等。结果本组发生脑梗死1例,死亡1例,皮下出血、鼻衄、牙龈出血9例,月经量增多7例(其中3例出现贫血),5例妇女安全妊娠、分娩,新生儿未出现华法林胚胎病。并发症发生率15.0%(22/147)。结论华法林抗凝治疗(INR值在1.5~2.5)是安全,有效的。对患者进行相关知识教育,制定个体化抗凝治疗方案,能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初步探讨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早期抗凝治疗中华法林对映体浓度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3例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手术患者,分别于给药前、给药后24 h、48 h、72 h、120 h、144 h同步测定血浆华法林总浓度(W总)、华法林S-对映体浓度(WS)、华法林R-对映体浓度(WR)、国际标准化值(INR)、凝血因子Ⅶ、Ⅱ(FⅦ、FⅡ)的动态变化,同时观察临床上出血、栓塞及死亡等事件. 结果 23例患者均无抗凝并发症发生.首次口服华法林后24 h其WS、WR即有明显增高,并于首剂量华法林后120~144 h基本达到稳态.在抗凝治疗144 h内,WS与FⅦ、FⅡ呈负相关性(P<0.01);WS与FⅦ、FⅡ的相关性大于W总和WR(P<0.01).服药后120 h内WS和W总均与INR值无相关(P>0.05),服药后120 h后与INR值正相关(P<0.01).结论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早期抗凝治疗中监测WS可较准确地反映华法林抗凝的强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治疗中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调查2002年1月~2010年2月,该院机械瓣膜置换术后行华法林抗凝治疗中,发生出血的临床病例,分析其原因,并探讨其诊治经验.结果 心脏机械瓣膜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出血患者共计22例,治愈20例,死亡2例.结论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出血应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6.
葛菲  程虹 《海南医学》2004,15(11):38-39
目的 探讨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妊娠及分娩的安全性及产科处理措施。方法 对我院 1996年 1月至 2 0 0 3年 12月期间 12例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的妊娠及分娩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分娩前的心功能 (按NYHA标准 )维持在Ⅰ级或Ⅱ级状态 ,均安全妊娠及分娩 ,无死亡病例。分娩后仅有 1例心功能有所减弱 ,11例不变。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距妊娠时间 2~ 8年 ,平均 ( 3 .3 9± 1.84)年。 12例全部选择剖宫产 ,术中出血量为 ( 2 89± 2 41)ml。新生儿体重 2 2 0 0~ 3 80 0g,平均 ( 2 916± 3 79)g ,未见畸形或出血。新生儿Apgar评分 :1.5min评 9~ 10分。结论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 ,心功能维持在Ⅰ~Ⅱ级状态时妊娠及分娩是比较安全的。单一服用较小剂量的华法令 ( <5mg d)抗凝治疗对孕妇及胎儿未见有害。心脏手术后 2年即可计划怀孕。加强高危监护 ,详细了解心脏瓣膜置换术前的心功能情况 ,有利于估计孕期、分娩期及产褥期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陈瑜  李德剑 《中外医疗》2009,28(13):74-75
目的 探讨对维持阶段予低抗凝剂量华法椿治疗的伴血栓栓塞危险因素的心房颤动患者,早期华法林抗凝强度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3年10月至2008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心房颤动患者149例,分为抗凝早期迭稳定抗凝强度组(抗凝剂量华法林组)与未达稳定抗凝强度组(低抗凝剂量华法林组),维持阶段均予低抗凝剂量华法林持续抗凝,作2组间出血,脑栓塞,死亡发生率的比较。结果 抗凝剂量年法林组与低抗凝剂量毕法椿组在出血与出血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但抗凝剂量华法林组栓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房颤动患者使用低抗凝剂量华法林抗凝,在抗最早期(1~2个月)使国际标准化比率(INR)维持在2.0以上能明显减少脑栓塞、死亡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重庆地区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治疗患者CYP2C9*1和*3基因型与华法林口服剂量及稳定华法林血药浓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PCR-RFLP 技术对100例重庆地区汉族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患者CYP2C9*1和*3基因突变位点进行检测,计算其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患者血浆中华法林浓度,同时记录患者相关临床指标.结果 100例重庆地区汉族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患者中筛选到2种基因型: CYP2C9*1/*1及CYP2C9*1/*3,基因型频率分别为95%和5%,未发现CYP2C9*2基因型及CYP2C9*3/*3型纯合子患者.在达到抗凝指标INR(1.5~2.0)后,CYP2C9*1/*3型患者需要的华法林维持剂量(2 67±0.95)mg与CYP2C9*3/*3型患者需要的华法林维持剂量(2 67±1.10)mg相比无明显差别(P>0.05),而前者稳定华法林血药浓度(1640.95±287.89) ng /ml与后者(805.50±329.77)ng/ml相比有明显差别 (P<0.01).结论 100例重庆地区汉族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患者CYP2C9*1和*3基因型与相应的患者的华法林口服剂量个体差别无相关.CYP2C9*1和*3基因型与术后抗凝治疗患者达到抗凝稳定状态后的华法林血药浓度个体差异相关,CYP2C9*1和*3基因型筛查对监测华法林药物抗凝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和分析我国心脏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出血原因。方法: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服用华法林患者102例,其中主动脉瓣置换术(AVR)28例,二尖瓣置换术(MVR)55例,双瓣置换术(DVR,主动脉瓣置换+二尖瓣置换术)19例。监测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中凝血酶原时间(PT)值及国际标准比值(INR),观察患者的出血和血栓栓塞事件。结果:术后25例发生32次一般性出血,PT出现不同程度延长,INR多数超过2.5。结论:出血是华法林抗凝治疗最主要的不良反应,而抗凝过度、饮食、药物联用等是出血事件的重要危险因素。换瓣术后抗凝治疗应在严密监测下进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早期抗凝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比较,以期优化术后早期抗凝方案。方法58例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按术后使用不同的抗凝方案分为三组:华法林1组:术后第1天开始口服华法林;华法林2组:术后第2天晚开始口服华法林;低分子肝素钙组:术后第1天予低分子肝素钙,术后第2天晚开始口服华法林。监测术前、术后当天、第3天和第5天的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D-二聚体(D-Dimer)、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并观察术后并发症及死亡情况。结果3组均术后第5天达到抗凝要求(INR1.5~2.5)且无出血、栓塞等并发症。华法林1组,PT、INR持续升高,术后第5天有10例患者>2.5与其他2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第2天开始单用维持量华法林抗凝治疗是安全可行的,不需增加其他辅助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