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风险分级管理在上海市郊区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上海市某郊区120例住院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糖尿病足风险分级。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口头教育,实验组患者根据风险等级的不同进行分级管理。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糖尿病足部护理知识及行为水平均得以提升,但实验组提升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一年后,实验组患者踝肱指数(ABI)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对照组2例患者发生糖尿病足,发生率为4%,中高危足患者占26%;实验组无患者发生糖尿病足,中高危足患者占17.9%。结论 糖尿病足风险分级管理,可提高糖尿病患者足部护理知识及行为水平,降低糖尿病足风险等级及糖尿病足溃疡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糖尿病足简式联合评估与超前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将糖尿病足简式联合评估与超前护理实施前(2017年1月~11月)和实施后(2017年12月~2018年10月)收治于我院的各15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实施前后分别设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接受糖尿病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糖尿病足简式联合评估与超前护理干预。并对两组干预后的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糖尿病足风险主动评估率、足部护理知识及足部自护行为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一年内糖尿病足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糖尿病足简式联合评估与超前护理进行糖尿病足预防护理,可显著提升护理人员糖尿病足风险主动评估率,促进糖尿病患者足部自护知识及自护行为水平的提高,降低糖尿病足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微信群管理对糖尿病足患者血糖、足部保护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90例,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45例,观察组4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微信群管理。对比两组血糖指标、足部保护行为及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前,两组空腹血糖值及糖化血红蛋白值、实施足部保护行为人数、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空腹血糖值及糖化血红蛋白值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实施足部保护行为人数、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足部情况评价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信群管理应用于糖尿病足患者可优化血糖指标,提高实施足部保护行为人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以问题为导向(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育模式对糖尿病患者足部自护能力和行为的影响。方法方便性抽样选取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盐城医院内分泌科100例住院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例,入院次日采用自行设计的患者对糖尿病足的认识和足部预防护理知识及行为调查表进行评估,进行足部检查。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采用PBL教育模式。出院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干预管理6个月,了解两组患者对糖尿病足的认识、足部预防护理知识及行为测试评分、足部患病情况及遵医行为等。结果随访干预6个月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对糖尿病足的认识和足部防护知识及行为均有明显提高(均P<0.01);足部评估11项指标均明显改善(均P<0.05);遵医行为6项指标差异均有明显改善(均P<0.05)。结论 PBL模式健康教育有助于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降低糖尿病足患病风险和提高患者遵医行为,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焦点管理模式对2型糖尿病足高危患者护理知识及护理行为的效果。方法:将2型糖尿病高危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糖尿病足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行焦点解决模式进行指导。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进行对比,评价入院时和教育3个月末患者的足部护理知识、护理行为、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Hb Alc)水平的变化及足部损伤发生的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的足部护理知识和行为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血糖及Hb Alc的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足部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焦点解决模式能提高2型糖尿病足高危患者的护理知识与护理行为,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减少糖尿病足部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对Wagner 0级糖尿病足高危患者分级诊疗护理模式在糖尿病足高危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于上海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随访的200例Wagner 0级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实施分级诊疗护理模式。干预6个月后比较干预前后评估患者足部风险分级、足部护理相关知识与行为状况、自我管理能力及下肢动脉血供等指标变化。结果干预前后患者均未发生糖尿病足溃疡。干预后患者糖尿病足危险等级较干预前轻;干预后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血供的踝肱指数均高于干预前;干预后糖尿病高危足患者足部护理相关知识与行为状况得分高于干预前;干预后糖尿病高危足患者足部护理相关知识与行为状况得分高于干预前;干预后糖尿病高危足患者饮食控制、血糖监测、运动行为、用药行为和足部皮肤管理等自我管理行为评分均高于干预前,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分级诊疗护理联动体系下,分层诊疗护理模式可延缓Wagner 0级糖尿病足患者的进展,有效提升社区糖尿病足综合防治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集束化护理对预防糖尿病患者住院期间糖尿病足意外发生的效果。方法选取海南省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东湖内科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25例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2014年6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25例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给予预防糖尿病足健康知识宣教,观察组患者给予预防糖尿病足意外发生的集束化护理,对比2组患者在住院期间糖尿病足意外事件发生率及对糖尿病足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足烫伤、鞋子的摩擦伤、袜子的勒伤、指甲剪误伤、胼胝的挤压伤等糖尿病足意外发生率(0.0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1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糖尿病足护理知识考核评分(35.38±3.08)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糖尿病足护理知识评分(26.04±5.52)分,观察组患者足部护理操作评分(86.92±3.98)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足部护理操作评分(60.03±10.9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可以有效预防糖尿病足意外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对糖尿病足的认识及足部护理操作的能力,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部神经筛查和护理干预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行糖尿病饮食和降血糖治疗.观察组除对患者进行与对照组相同的治疗外,由取得糖尿病专科护士证书的护士行足部神经筛查,并对患者讲解足部护理知识、应保持的健康行为.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值;两组患者干预3个月后糖尿病足≥0级的发生率及对足部护理知识、健康行为的知晓率.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与干预3个月后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值变化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3个月后糖尿病足≥0级的发生率及对足部护理知识、健康行为的知晓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部神经筛查能早期发现糖尿病足高危因素,降低糖尿病足的发生率;护理干预可帮助患者更多地了解预防糖尿病足的健康知识,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运用"糖尿病足部护理"看图对话工具对2型糖尿病患者足部护理知识、血糖代谢指标、自护行为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6月—12月在本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98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98例患者在入院第1天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9例,干预组1例失访,有48例患者纳入研究;对照组3例失访,共46例患者纳入研究。干预组利用国际糖尿病联盟新推出的"糖尿病足部护理"看图对话工具进行教育,对照组利用PPT进行糖尿病足部护理知识教育,分别在第3个月和6个月进行随访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知识掌握度、血糖代谢指标和自护行为。结果干预组患者应用"糖尿病足部护理"看图对话教育工具后,健康教育知识掌握度和自护行为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6个月后,干预组的FPG、2 h PBG、HbA1c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看图对话工具开展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的足部知识掌握度,改变足部自护行为,有效改善血糖代谢指标。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3):3073-3074
选择以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千米以内的Ⅱ型糖尿病患者25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将纳入研究的患者分为分级管理组135例和常规管理组124例。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糖尿病健康知识掌握及糖尿病足危险因素转归情况。干预前两组患者糖尿病知识问卷调查结果无明显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结束后,两组患者糖尿病知识问卷得分均有提高,观察组提高更为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糖尿病患者开展糖尿病足社区分级管理,可以加深患者对糖尿病足相关知识的了解,提高足部自我护理能力,有效控制糖尿病足危险因素,减少糖尿病足溃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社区分级管理对糖尿病足危险因素的控制效果。方法选择社区内86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分别进行评估,根据危险程度分为低危、中危、高危组。观察组患者按照不同的危险程度分别纳入不同的管理级别。对照组统一采用常规糖尿病健康教育。结果干预、随访30个月,两组患者糖尿病足溃疡的发生率均为零;观察组中,中危、高危的下降率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踝肱指数(ABI)、神经传导速度较干预前有显著改善,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患者的糖尿病相关知识及足部自护能力较干预前显著提高,较对照组提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社区内糖尿病患者足部危险因素实施全方位、多学科协作的社区分级管理,可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改善患者的各项代谢指标,对糖尿病足溃疡的发生起到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行为改变模式(BCW)理论的健康教育模式在Wagner 3~4级糖尿病足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1日~2021年6月1日收治的80例糖尿病足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区组随机化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BCW理论的健康教育模式;比较两组干预3个月后足部变化情况(溃疡创面愈合面积、伤口疼痛下降程度),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足部功能(采用Maryland足功能评分)、自护行为(采用糖尿病足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糖尿病患者足部护理评估量表)及生存质量[采用糖尿病特异性生存质量量表(DSQL)]。结果: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溃疡创面愈合面积、伤口疼痛下降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1);干预3个月后,两组足部功能、自护行为、DSQL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BCW理论的健康教育模式能加快Wagner 3~4级糖尿病足患者足部病情和足部功能恢复,并提高患者自护行为,改善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病足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30例糖尿病足患者按照数字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干预前后足部症状改善情况以及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足背动脉搏动消失、疼痛、皮肤皴裂及麻木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足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临床有效率,明显改善患者足部症状,且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新增"糖尿病足部护理"看图对话工具对高危糖尿病足患者足部护理知识、行为改变及血糖代谢指标的效果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5~12月在我院内分泌科门诊规律就诊、治疗的2型糖尿病足高危患者(经踝肱指数测定筛选)6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名患者。实验组应用新增"糖尿病足部护理"看图对话工具对患者足部护理知识及行为改变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常规多媒体幻灯形式。观察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足部护理知识和行为改变的效果及血糖代谢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在足部护理知识及行为改变(糖尿病足理论知识、合适的足部保护措施、识别高危因素能力、足部情况检查和处理能力)及血糖代谢指标(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看图对话工具"开展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能帮助患者掌握足部护理知识,促进其足部护理行为持续性改变,能更有效改善血糖代谢指标,从而避免糖尿病足发生,提高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健康行为信念模式对糖尿病足高危人群疾病知识及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2016年6月—2017年6月选取收治的80例糖尿病高危足病人,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性护理干预,观察组应用健康行为信念模式实施干预,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疾病知识、健康行为及血糖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干预后饮食干预、运动干预、生活指导、血糖监护、用药干预及足部护理等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干预后健康行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干预后空腹血糖(FBP)、餐后2h血糖(2hFBP)、糖化血红蛋白(HAb1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行为信念模式能有效提高糖尿病高危足病人疾病知识水平及健康行为,有助于病人血糖水平控制,从而预防糖尿病足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回馈教学法对糖尿病高危足患者足部护理知识及足部自我护理行为的影响,为糖尿病高危足患者的健康教育提供循证依据。方法将114例糖尿病高危足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与试验组5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教育方法,试验组患者采用回馈教学法进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出院时足部护理知识得分和足部自我护理行为得分,及出院后1个月两组患者足部自我护理行为得分。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足部护理知识总分及6个维度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院时试验组患者足部护理知识总分和"足部日常护理""足部指甲修剪""足部问题治疗"3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入院时、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两组患者足部自我护理行为得分重复测量结果显示,总分和条目"检查鞋""洗脚""泡脚""擦干脚趾间隙"在组间和时间有交互效应(均P0.05),而且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试验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应用回馈教学法对糖尿病高危足患者行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提高患者足部护理知识,有效改善患者足部自我护理行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健康教育在老年0级糖尿病足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16年1~10月于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博爱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110例糖尿病足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给予相同的治疗、知识宣教,出院后对照组患者每月进行电话回访,答疑解惑,并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按照健康信念模式进行健康教育,组建多学科协作的健康信念模式护理小组,通过信念、知识、行为等方面进行干预。比较两组血糖、血脂控制情况,自护能力以及足部情况。结果干预1年后,观察组患者FPG、2 h PG、Hb A1c、TG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年后,观察组患者糖尿病自护行为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足部发生皮肤干燥/皲裂、畸形、溃疡/感染、水泡/胼胝、下肢疼痛/抽搐、感觉缺失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健康信念模式对老年0级糖尿病足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患者血糖、血脂控制效果更加稳定、持久,通过反复强化知识学习,纠正不良生活方式及习惯,患者糖尿病足自护能力提高,降低了向感染、溃疡、坏疽、截肢方向进一步发展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系统的个体化糖尿病足预防护理教育方法的建立、实施与效果评价,观察足部护理教育干预对糖尿病足预防的中远期效果.方法22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教育干预组86例(入组110例,失访24例)、对照组92例(入组110例,失访18例),评价教育前、教育干预后9个月时糖尿病足预防护理知识与行为、足部状况、足病发生情况.结果教育干预9个月后追踪观察发现:2组患者在基线人口学及足部病理改变相似的情况下,教育干预组患者对糖尿病足的认识、早期筛查知识、日常足部护理、合适鞋袜选择、修剪趾甲等知识显著提高、日常足部护理行为明显改善(P<0.05).教育干预组患者足部皮肤病理性损害明显减少:足部胼胝发生率、足部皮肤损伤率、足癣发生率、皮肤干燥、皲裂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足的预防护理教育干预在减少足病发生中有重要作用,个体化教育干预对足病预防的中远期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并分析焦点解决护理模式在糖尿病足高危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16年5月—2017年3月到本院内分泌科进行诊治的糖尿病患者中筛选出符合糖尿病足高危标准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入选所有患者均接受本科室糖尿病常规治疗和护理,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焦点解决模式护理,4个月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足部护理知识、足部护理行为和患者血糖控制情况。结果 4个月的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足部护理知识、足部护理行为得分明显提高,血糖控制情况得到明显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焦点解决模式对糖尿病足高危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患者的足部自我护理知识得分明显提高,其足部护理行为得到规范,从而提高了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了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和生活质量,节约了医疗资源,此模式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药熏洗对于合并脑卒中的2型糖尿病患者处于0级糖尿病足的延续护理的效果研究。方法:将2015年7月~2016年3月经本院治疗出院的60例合并脑卒中的且处于0级糖尿病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对足部进行中药熏洗,两组均随访至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疗效。结果:观察组的踝/肱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合并脑卒中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延续护理中采用中药熏洗进行足部护理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踝/肱指数,降低糖尿病足发生率,为预防糖尿病足提供了简单有效、经济实惠的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