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广州市梅毒流行病学十年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31,自引:3,他引:28  
目的:分析广州市十年来(1991-2000)梅毒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影响梅毒流行的诸多因素。方法:对过去十年梅毒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十年来梅毒发病率增加75.7倍,绝对人数增加85倍,女性高于男性,达98.4倍,二期梅毒增加最快,为270.5倍,隐性梅毒增加115.9倍。胎传梅毒呈稳定增长10年内发病率增长18.9倍,婚外传播为梅毒传播的主要因素。高达79.88%,发病年龄以20-39岁年龄组居多,占梅毒发病人数74.5%。结论:梅毒在广州在区仍处于稳定增长期,应针对流行特征,采取综合预防措施,充分发挥和加强全市性病防治网络的作用,提高工作效率,提高防治水平,全面控制梅毒的进一步流行。  相似文献   

2.
绥芬河、东宁口岸出入境人员梅毒感染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出入境人群梅毒发生、发展及流行规律,为制订控制梅毒的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在出入境人员健康体检中发现的153例梅毒患者的情况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出国人员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主要表现为:发病率高,达到537/10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梅毒发病率(2.78/10万);梅毒感染者中性别差异不明显,男:女性别比为1.19:1;发病年龄以30.49岁为主,占73.9%;梅毒患者中已婚者占大多数;职业构成以个体经商者为主,占84.3%。[结论]应根据出入境人员中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从而有效控制梅毒的蔓延。由于梅毒与艾滋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控制梅毒的发病率对于控制艾滋病的流行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孕产妇梅毒患者212例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预防与控制梅毒母婴传播项目检出的孕产妇梅毒阳性患者流行病学现况。方法收集4年来我院进行产前保健及分娩的全部孕产妇梅毒阳性患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共检出孕产妇梅毒阳性患者212例。年龄以25~35岁为主,最小19岁,最大39岁:职业以无业或待业为主,其次为工人;文化程度以小学/初中为主,其次为高中/中等专业;户籍类别以流动人口和暂住人口为主,常住人口较少;各孕周均有孕妇检出梅毒阳性。结论孕产妇梅毒的疾病筛查工作意义重大,应加强妊娠各期梅毒的筛查,可以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并预防与控制梅毒的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4.
摘 要:目的:了解成都市金牛区梅毒流行趋势,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分析 2013—2022 年全区梅毒报告病例资料。结果:共报告梅毒病例 4 296 例,年均发病率 35.79/10 万,报告发病率总体呈上升 趋势 (χ2 =64.960,P<0.01)。以隐性梅毒为主 (74.37%),Ⅰ期梅毒、Ⅱ期梅毒和胎传梅毒报告发病率呈下降趋势。男性 发病率年均增长速度 (4.63%) 高于女性 (1.41%),年龄主要集中在 25~49 岁 (46.11%)、≥65 岁 (22.21%),15~24 岁、 50~64 岁、≥65 岁组构成比总体呈上升趋势;职业以家务及待业 (30.68%)、离退休人员 (19.20%) 和商业及服务业人员 (11.34%) 为主。结论:成都市金牛区梅毒报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以隐性梅毒为主,早期梅毒发病呈下降趋势,青年学 生和中老年人群疫情高发,应加强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和干预检测服务。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了解乌鲁木齐市2006--2013年梅毒的流行特点和发病趋势,为制定梅毒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对乌鲁木齐市2006--2013年梅毒发病年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6--2013年乌鲁木齐市共报告梅毒病例12187例,总发病率为55.77/10万;以隐性梅毒为主,占66.06%(8051/12187);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报告梅毒病例男女之比为0.98:1;大于60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为119.04/10万;其次是20—39岁的性活跃人群。结论乌鲁木齐市需加强梅毒防治的宣传和干预工作,规范梅毒诊疗,有效遏制梅毒的传播和流行。  相似文献   

6.
柳州市1990~2004年梅毒流行特点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俸卫东 《现代预防医学》2006,33(7):1224-1226
目的:分析柳州市1990-2004年梅毒流行的特点,为今后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了15年来各区、县每月梅毒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柳州市梅毒1990年以前未发现梅毒流行,从1990~2004年发病数为9177例,发病率从1990-2004年0.06/10万-44.48/10万之间。年均增长率为130.4%,梅毒患者以早期梅毒为主,占97.06%,各年梅毒分期与性别之间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5),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0~29岁占总数的43.50%,各年龄组的梅毒发病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患者的文化程度以中学为多;传染来源主要是非婚性接触,占65.44%。结论:加强性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提倡安全性行为,加强对高危和重点人群的监测,进一步规范梅毒的防治综合措施,以控制梅毒的流行。  相似文献   

7.
林平 《现代预防医学》2005,32(11):1519-1520
目的:通过对梅毒患者的资料分析,了解梅毒人群流行特点。方法:梅毒初筛采用梅毒螺旋体抗体酶联免疫法(双抗夹心法),梅毒确诊试验采用梅毒螺旋体抗体血球凝集试验(TPPA),并对确诊的梅毒病人进行详细病史调查,作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本组梅毒患者男女之比趋于1:1;年龄以20-40岁青壮年为主;传播途径以非婚性接触感染为主(占93.5%);结论:应加强对性活跃人群的性病知识宣传教育,增加自我保护意识,同时要加强对疑似性传播者梅毒的检测,以控制梅毒的蔓延。  相似文献   

8.
某市性病流行特征及数学模型在发病趋势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广州市近5年性病疫情流行特征,为政府部门制订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近5年性病疫情报告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并对近5年性病报告发病率进行曲线拟合,运用线性模型预测未来3年广州市性病发病率。结果:广州市近五年性病报告发病率逐年下降,但AIDS/HIV、胎传梅毒及三期梅毒发病数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性病人群中老年患者人数增加。拟合的4种数学模型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以直线模型为佳。经预测,未来3年性病发病率仍保持下降势态。结论:根据近几年性病流行特征及未来几年发病趋势,该市应及时调整性病工作防治策略及控制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9.
刘振江  江秀梅 《现代预防医学》2004,31(5):777-777,780
目的:了解梅毒人群的流行特点。方法:梅毒初筛试验用RPR,确认试验用TPPA。收集2000-2003年本性病门诊收治的梅毒患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男女之比为1:2.6;年龄集中在20-40岁之间,占78.7%;职业以服务人员、个体业主、农民为主,占81.3%;传染来源以婚外及非婚性接触为主,占86.7%;梅毒分期以早期隐性梅毒为主,占50.7%。结论:加强性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加强人群自我防护意识,重视梅毒血清学检测,加强婚前、产前梅毒检测,可减少性病传播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江阴市梅毒的流行特征。方法:收集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资料,对江阴市2006-2010年的梅毒疫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6-2009年江阴市梅毒发病率快速增长,梅毒病例年均增长33.52%,但2010年梅毒发病率较2009年有所下降(-7.06%),提示梅毒大幅度增长的势头得到了初步遏制。病例分期以早期显性(一、二期)梅毒为主,占76.60%。男女性别比为1∶1.01,女性比例逐年增加。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0~39岁年龄组,占55.51%。全市报告梅毒病例呈地区性高发态势。结论:江阴市梅毒流行形势仍然严峻,应当采取有效的检测、治疗和干预措施,以遏制梅毒疫情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1994~1998年梅毒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50,自引:3,他引:47  
通过5年来北京市梅毒流行特性的分析,探讨导致梅毒发病大幅增加的因素,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近5年来北京市梅毒毒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年来北京市梅毒的发病率呈大幅度上升趋势,年平均增长速度高达387.68%,年平均发病专率3.81/10万。  相似文献   

12.
深圳市宝安区2002~2004年6081例孕产妇梅毒/HIV监测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分析与探讨深圳市宝安区孕产妇梅毒/HIV监测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为预防与控制梅毒/HIV的母婴传播项目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每例初产检的孕产妇免费筛查梅毒/HIV, 并进行详细资料登记; 发现阳性病人进一步确诊,并进行追踪治疗。结果: 2002年7月~2004年6月共监测6 081例孕产妇, 发现梅毒阳性孕产妇25例, 阳性率为411. 12 /10万,HIV阳性孕产妇1例, 阳性率为16. 44 /10万。年龄分布以20~30岁为主, 最小19岁, 最大41岁; 职业分布以无业、待业和工人为主; 文化程度以高中/中专为主; 户籍以暂住和流动人口为主; 梅毒阳性孕产妇所生的8例新生儿均梅毒阳性, 目前都在医生指导下接受规范治疗。HIV阳性孕产妇和11例梅毒阳性孕产妇已终止妊娠, 另6例梅毒阳性孕产妇在医生的指导治疗下继续妊娠。结论: 对孕产妇进行产前梅毒/HIV筛查和咨询并采取一系列干预性预防措施, 可有效降低梅毒/HIV母婴传播的发生率。深圳市孕产妇梅毒阳性率较高, 应针对重点人群开展妊娠梅毒/HIV的普查及综合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13.
张家港口岸梅毒和艾滋病血清学检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张家港口岸7282名重点人群进行梅毒和艾滋病血清学检验,结果显示:梅毒抗体阳性2.6例,检出率为0.36%;艾滋病抗体阳性2例,检出率为0.027%。提示应加强对重点人群性病和艾滋病的监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深圳某社区性病的流行特征,为性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3年深圳观澜社区性病报告卡资料。结果深圳观澜社区2003年性病报告病例总数232例,其中男性发病数162例、女性发病数70例,男性发病数为女性的2.56倍;5种性病构成比中,淋病最高,占44.83%,不同性别构成比不同,男性淋病最高,占64.20%,女性梅毒最高,占48.57%;5种性病的传染来源以非婚性接触为主,占69.83%,不同性病传染来源性别方面也存在不同。结论性病发病数占当年社区传染病总数的77.08%(232/301)、主要传播途径为非婚性接触、先天性梅毒形势不容乐观,提示应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大力宣传洁身自爱,尽可能多的使用安全套,大力加强对孕产妇的产前性传播疾病体检工作。  相似文献   

15.
刘文东  吴莹  艾静  胡建利  梁祁  李媛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9):4933-4935,4940
目的 深入分析江苏省梅毒流行特征,对未来发病趋势进行定量预测,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描述江苏省2005~2010年梅毒流行特征基础上对2011~2013年流行趋势进行预测.结果 2005~2010年江苏省累计报告梅毒108 788例,年均发病率为23.90/10万;2005~2009年发病率逐年增长,但涨幅逐渐下降,2010年较2009年已略有降低.病例以Ⅰ期、Ⅱ期为主,分别占梅毒病例总数的33.87%、34.69%.根据月发病数据拟合了ARIMA(3,1,1)(0,1,1) 12模型,模型预测结果显示2011~2013年梅毒发病水平呈逐年增长趋势.结论 近几年来江苏省梅毒防治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目前梅毒仍是全省重要的传染病负担之一,未来3年梅毒发病将缓慢增长,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大性病综合防治力度,并根据流行特征适度调整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6.
1996年上半年应用血清学方法对珠海口岸涉外人群梅毒血清抗体进行了检测。检测涉外人员15440人。检出梅毒感染者17例。阳性率为11.01/万;出国劳务人员梅毒感染阳性率为12.15/万,公务人员为8.99/万。两者无显著性差异;男性梅毒阳性率为5.83/万。女性为15.16/万,两者无显著性差异;17例梅毒感染者中有15例集中在20~40年龄组。据此检测结果,作者指出了梅毒监测的重要性。并对以后的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深圳市孕产妇梅毒感染状况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对所有首次到医院进行孕期保健的孕妇实行免费筛查;采用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方法进行初筛,阳性血清送至市性病防治中心,采用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等方法进行确认。结果2003-2005年深圳市共筛查418871名孕妇,筛查率为94.7%,确诊梅毒阳性孕妇2019例,平均感染率为0.48%。梅毒阳性孕妇94.2%集中在20-35岁年龄段;孕妇文化程度93.6%为高中以下,初中显著高于其他学历(OR=9.515);孕妇中63.4%的职业为商业服务和无业,显著高于其他职业(OR=8.628);孕妇中89.5%为外来人员,高于本地户籍者(OR=8.733);孕妇首诊孕周越大感染率越高。结论深圳市孕妇人群梅毒感染率仍处于较高水平,与职业、学历、户籍、首诊孕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2004-2012年北京市梅毒和淋病的流行特征,为预防控制性传播疾病提供数据参考。方法收集北京市2004-2012年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上报的梅毒和淋病病例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4-2012年北京市共报告梅毒33 363例,年报告发病率范围为12.26/10万~25.13/10万;淋病23 983例,年报告发病率范围为5.52/10万~35.53/10万,呈逐年下降趋势(χ2趋势=48.53,P<0.01)。除隐性梅毒外,其他各期梅毒和淋病男性病例均多于女性。梅毒和淋病报告病例主要集中在20~49岁性活跃年龄组,分别占全部报告病例的64.59%和88.43%。梅毒报告病例以隐性梅毒为主,占所有报告病例的53.76%。梅毒和淋病报告病例较多的区县均为丰台区、海淀区和朝阳区,以家政、家务及待业人员为主。结论梅毒已成为北京市发病率最高的性病,应重点针对流动人口集中区域加强梅毒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以有效控制性传播疾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 分析深圳市福田区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福田区2006-2014年所有报告的食物中毒事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14年深圳市福田区共报告食物中毒事件51起,中毒533人,无死亡,中毒规模平均10.45人/起。各街道办均有食物中毒事件报告,存在明显地区差异,福田街道办报告事件数最多,福报街道办报告中毒人数最多。第三季度高发,共报告21起,占总起数的41.18%。以食堂和餐饮服务也报告事件数最多,占总起数的86.28%。微生物,特别是副溶血性弧菌是主要的致病因素,占总起数的50.98%。结论 福田区食物中毒事件具有明显的流行病学特征,应基于流行特征采取相应措施预防和减少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OBJECTIVES: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define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the epidemic spread, elimination, and reintroduction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yphilis in King County, Washington, from 1987 through 1998. METHODS: Reports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yphilis in King County from 1987 through 1998 were review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S: During the epidemic spread of syphilis, only 15.8% of cases were imported. A total of 24.0% of patients reported cocaine use, and 18.3% of female patients reported having commercial sex. During the elimination of syphilis, significantly higher percentages of cases were imported and lower percentages of patients reported cocaine use or female commercial sex. During the reintroduction of syphilis in 1997-1998, 68% of patients were men who reported sex with men; of this 68%, 66% were sero-positive for HIV. Most men reporting sex with men were 30 years or older and recruited many anonymous partners. CONCLUSIONS: As syphilis wanes, local control must focus on outbreaks following its reintroduction. Resurgence of syphilis among men reporting sex with men recapitulates the epidemiology of syphilis before the historical advent of AIDS, warranting immediate attention to this probl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