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预防医学   14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为了研究黑龙江地区密山、绥芬河、嘉荫、东宁、虎林、同江、逊克、萝北、牡丹江、黑河、饶河11口岸蜱类分布、携带及复合感染新发蜱传病原体的情况。方法 2014年4月到2015年10月,利用布旗法采集蜱类样本,通过建立斑点热群立克次体(spotted fever group Rickettsia,SFGR)及嗜吞噬细胞无形体(Anaplasma phagocytophilum,A.P.)特异性引物,利用PCR方法对所有样本进行特异性片段扩增,通过基因测序对五种新发蜱传疾病作进一步鉴定并分型。结果共采集1306只蜱标本,经分类鉴定分属于革蜱属的森林革蜱、硬蜱属的全沟硬蜱和血蜱属的嗜群血蜱和日本血蜱。共检测出528例(40.43%)斑点热群立克次体阳性样本和31例(2.37%)嗜吞噬细胞无形体阳性样本。并证实存在三种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分别为劳氏立克次体Rickettsia raoultii、新塔拉塞维奇立克次体Candidatus Rickettsia tarasevichiae、黑龙江立克次体Rickettsia heilongjiangensis。共检测到复合感染12例,复合感染率为0.92%(12/1306)。结论黑龙江口岸媒介蜱类存在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及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的复合感染现象,提示黑龙江地区蜱媒疾病的危险程度很高,急需加强黑龙江口岸地区蜱媒传染病及其复合感染的监测与防控技术研究,进而建立科学合理的新发蜱媒疾病预警监测和防控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2000年绥芬河口岸8212名出境人员,在传染病监测体检中发现的56例梅毒抗体阳性者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 表明,梅毒在出境人群分布和年龄组分布上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在性行为特征及临床表现上存在着极显著差异,P<0.01,并在梅毒感染的流行因素及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据WHO估计,到2000年年底,正遭受HIV/AIDS摧残的成人和儿童人数已达到3610万,仅2000年即有530万人感染HIV,其中包括60万15岁以下儿童.从HIV/AIDS流行到2000年年底,已有2180万人死于该病,而且死亡人数还在继续增加,仅2000年死于该病的人数就有300万[1].预防HIV的感染及发展成为AIDS是一个全球性迫切的公共健康性课题,在寻求预防和治疗方法的同时,从长远考虑,安全、可行、有效的抗HIV的疫苗是减少并消除该病的重要措施之一[2,3,4].美国前总统克林顿1997年发表了演说,号召全世界生物学及相关领域的科学家合作,用十年时间研制出HIV疫苗,这将是廿一世纪生物学的第一个胜利[5].现将HIV疫苗研究进展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绥芬河口岸出入境人员梅毒感染情况,探讨导致梅毒发病增加的因素。方法对绥芬河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2004-2008年65047名出入境人员梅毒血清学检测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检出梅毒感染者共176人次,年平均检出率0.27%,男性检出率为0.28%,女性检出率为0.26%;梅毒感染者中以31-40岁年龄组所占比例最高,为42.05%;梅毒患者中已婚者占大多数,占93.61%;职业构成以商务务人员为主,占84.09%。结论2004-2008年出入境人员梅毒检出率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应加强性健康教育,做好梅毒监测及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5.
绥芬河、东宁口岸出入境人员梅毒感染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出入境人群梅毒发生、发展及流行规律,为制订控制梅毒的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在出入境人员健康体检中发现的153例梅毒患者的情况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出国人员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主要表现为:发病率高,达到537/10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梅毒发病率(2.78/10万);梅毒感染者中性别差异不明显,男:女性别比为1.19:1;发病年龄以30.49岁为主,占73.9%;梅毒患者中已婚者占大多数;职业构成以个体经商者为主,占84.3%。[结论]应根据出入境人员中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从而有效控制梅毒的蔓延。由于梅毒与艾滋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控制梅毒的发病率对于控制艾滋病的流行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出入境人员性传播疾病感染情况,为口岸性病监测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实验室检测与体检相结合的方法,抽取2001年度8-10月间2000名出入境人员为样本,进行艾滋病及淋病、梅毒、尖锐湿疣三种性病检测.结果 共检出性传播疾病59例,总检出率为2.95%.淋病占33.90%,梅毒占32.20%,尖锐湿疣占33.90%,HIV抗体全部为阴性.结论 绥芬河口岸体检的出入境人群性传播疾病感染率远高于当地人群,加强这一人群的性病监测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黑龙江口岸地区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在人群、鼠类、蜱类中的分布特征,针对黑龙江省9个中俄边境口岸,采集出入境人群的血液样本215份、鼠类样本204份、蜱类样本188份,利用半巢式PCR方法对所有样本进行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特异性片段扩增,通过基因测序对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分型。结果在哈尔滨机场及嘉荫两个口岸的大仓鼠及小家鼠中检测到2例劳氏立克次体Rickettsia raoultii,为首次在黑龙江口岸鼠样本中检测出劳氏立克次体;在188份蜱样本中,检出斑点热群立克次体阳性样本101例,感染率达53.7%,其中劳氏立克次体89例,新塔拉塞维奇立克次体Candidatus Rickettsia tarasevichiae 11例,黑龙江立克次体Rickettsia heilongjiangii 1例,同样首次在黑龙江口岸全沟硬蜱中检测到新塔拉塞维奇立克次体。黑龙江中俄边境口岸开展SFGR的长期监测具有非常重要的公共卫生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6年来绥芬河口岸梅毒检测情况分析,了解出入境人员年度感染情况及导致梅毒检出率增加的因素,为今后的口岸传染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筛检用RPR及TRUST法、确证用TPHA法对绥芬河口岸1997年-2001年出入境人员进行梅毒检测.结果 从36 374名出入境人员中共检出186例梅毒感染者,呈逐年上升趋势,尤以2000年和2001年最为突出,患者年龄多在2049岁之间,以商务旅游者发病率最高.结论 1:加强宣传教育力度,普及性病防治知识;2:对重点人员实施有效的监测工作;3:加强实验室建设,提高监测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东北林区出入境人员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抗体水平。评估我国东北林区出入境人员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感染的潜在公共卫生危害,为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的防控提供流行病学资料。〔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方法对东北林区出入境体检人群血清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抗体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测243份血清,其中阳性8份,阳性率为3.29%,1份抗体滴度达到1:320。〔结论〕我国东北林区人群中可能存在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既往感染。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俄罗斯滨海边区从事劳务、商务人员的基本情况、艾滋病认知情况,为归国人员传染病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现场调查的方法。结果境外劳务人员居住条件较差且不具备就医条件,存在传染病传播的隐患。此次共发出艾滋病问卷1050份,收回1001份,回收率为95.33%,艾滋病认识情况,商务人员好于劳务人员。结论境外劳务人员居住条件较差,建议劳务公司尽量改善劳务人员的居住环境,在远离市内的劳务点,要配备有一定临床经验的随队医生,做好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境外劳务、商务人员文化程度较低,对艾滋病及有关疾病的认知情况较差,检验检疫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利用电视、广播、发放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教育,有效的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