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属于中医胸痹心痛范畴.胸痹与心痛的病因病机及临床治疗代有论述,每一种不同治法的确立均与特定的时代有关,芳香温通法是临床治疗冠心病的常用治法,这一治法导源于<内经>,形成于宋、金、元时期.本文从体质角度对芳香温通法的形成予以重新认识,并对其临床应用作出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2.
鲁明源 《中医药学刊》2005,23(9):1633-1634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属于中医胸痹心痛范畴。胸痹与心痛的病因病机及临床治疗代有论述.每一种不同治法的确立均与特定的时代有关,芳香温通法是临床治疗冠心病的常用治法,这一治法导源于《内经》,形成于宋、金、元时期。本文从体质角度对芳香温通法的形成予以重新认识,并对其临床应用作出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是老年人常见病,属于中医"胸痹"、"真心症"范畴.麝香保心丸具有芳香温通、益气强心之功能,临床广泛用于冠心病的防治.笔者2007年3月-2008年10月用麝香保心丸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宽胸气雾剂中止心绞痛发作速效作用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临床上由于很多冠心病心绞痛病人有"寒邪滞留经脉"、"胸阳不足"及"心阳不宣"的表现,所以,应用芳香温通治法足比较适宜的。宽胸气雾剂就是根据中医芳香温通这一治则制定的由细辛、良姜、荜拨、檀香、冰片等五味药组成的方剂,剂量比例为0.5:1.5:3.0:1.5:0.8,提取挥发油后制成气雾剂,以 F~(12)为抛射剂。心绞痛发作时,瓶体倒立,对准口腔,喷射  相似文献   

5.
浅谈郭士魁治疗胸痹的经验及学术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军 《河北中医》2009,31(3):325-326
郭士魁(1915-1981),曾任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副院长,心血管病研究室主任,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劳动模范,是著名的中医药学家、临床医学家。其从事心血管病临床治疗、研究工作几十年,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在上世纪60年代初就研究并取得了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及运用芳香温通中药速效缓解冠心病心绞痛的科研成果。这些对中医药治疗冠心病是一个重大突破,在国内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活血化瘀、芳香温通疗法至今仍在临床中被广为运用,并为中医学治疗冠心病的常用治法。  相似文献   

6.
介绍郭士魁学术思想。郭士魁先生在广泛研读历代中医古籍文献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认识,提出冠心病心绞痛的核心病机在于"气滞血瘀"与"胸阳不振",首次明确将"活血化瘀"、"芳香温通"等重要治则应用于冠心病的预防与治疗中,形成了一整套冠心病防治理论;强调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病,而中医应辨病辨证相结合;在长期的医学实践中,针对活血化瘀治法开展了大量的临床与基础研究,从现代医学的角度证明了活血化瘀治法的有效性,并开发了"冠心Ⅱ号""宽胸丸""宽胸气雾剂"等多种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有效药物,对近几十年的心血管疾病治疗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祖国医学认为寒凝气滞、心脉闭阻、血脉不通为冠心病心绞痛发作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应用芳香温通治则,对心绞痛的缓解有较好的疗效。我们用温通滴丸对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发作作了止痛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麝香保心丸是目前我国最常使用的一种芳香温通类中成药,其功能主治为"气滞血瘀所致的胸痹,症见心前区疼痛、固定不移;心肌缺血所致的心绞痛、心肌梗死见上述证候者"[1]。1981年在我国批准上市以后,最初主要用于即刻缓解冠心病心绞痛发作,进一步用于预防心绞痛发作。为正确使用麝香保心丸,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组织有关专家对其药理作用和迄今为止的临床有效性、安全性证据进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芳香通络饮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胸痹-心血瘀阻)的效果进行临床观察分析。方法将68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服用芳香通络饮来进行治疗,对照组服用复方丹蒌片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治愈总有效率为70.85%。结论对于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患者使用自拟芳香通络饮治疗,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广东省名中医罗陆一教授行医数十载,临床经验丰富,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有独到之处,而冠心病心绞痛更为其所擅长。现代医学冠心病心绞痛属中医胸痹心痛等范畴。中医学认为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生,主要是由七情内伤、饮食不节、年老体衰等引起。常先因胸中阳气不足,继则气滞、痰浊、血瘀乘之,导致经脉阻滞,血瘀不通,不通则痛,从而出现一系列冠心病心绞痛相关的证候。其内因是心、脾、肝、肾等脏腑亏损,再加之外因,如情绪波动、疲劳、受寒剌激等诱发。脏腑亏损为本虚;血瘀、痰浊、气滞为标实,故本病为本虚标实、虚实错杂之证。罗教授临床辨证论治,望闻问切,辨病位性质、辨邪正盛衰、辨轻重顺逆,辨别寒热虚实,分清进退先后,以活血化瘀、宣痹通阳、芳香温通、调理脾胃与补肾固本等治法为基础,灵活运用,立方施药独特精确,治疗每每高奏奇效。现将罗教授临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冠心病心绞痛是心血管系统的高发疾病。近年研究显示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显著。灸法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临床被运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并开展了相关研究,文章就各种灸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及基础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为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2.
冠心病心绞痛中医疗效评价标准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委托,基于多中心的800例经冠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采用多种统计方法,并结合两轮专家咨询的意见,确定了冠心病心绞痛中医疗效评价量表的条目。并采用M指数非线性量化等多方法对量表条目进行综合量化,形成了冠心病心绞痛中医疗效评价量表。本标准(量表)供中医内科、中西医结合内科医生临床使用,适合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中医临床疗效评价。  相似文献   

13.
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委托,严格按照国际患者报告的结局指标量表的研制指南,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国际患者报告结局(PRO)量表的理论框架,构建了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报告的临床结局评价量表的理论结构模型。基于多中心收集的319例经冠脉造影证实的患者及其847份量表,采用多种统计方法综合运用,确定了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报告的临床结局评价量表的条目,并在研究量表反应尺度的基础上,形成了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报告的临床结局评价量表。本量表主要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亦适用于中医属于胸痹、心痛等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  相似文献   

14.
通过探讨并分析中医药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发挥中医药的简、便、廉、验优势,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用中医药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可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益气活血药配合常规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药配合常规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83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3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常规西药+益气活血中药治疗,对照组仅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心电图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缓解、心电图改善与IL-6降低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户〈0.05),尤其对心悸、气短、胸闷改善作用显著(P〈0.05或P〈0.01)。结论益气活血药配合常规西药可有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相似文献   

16.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隶属于中医学中的"胸痹""心痛"等范畴。李德新教授从五行中脾与心的母子相生关系着手,火土互用,重在补脾以益心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收到了极佳疗效。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候进行了系统综述。本研究主要从传统医学文献研究、现代医学文献研究、现代医学对冠心病心绞痛的认识、中医证候的多方位研究等多个方面进行总结,为量化临床症状和体征,建立冠心病心绞痛计量诊断表,探讨常见中医证候的规范化和量化研究方法提供依据,为建立冠心病心绞痛常见中医证候诊断模型,实现冠心病心绞痛定量诊断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对冠心病心绞痛症状改善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1月—2019年1月就诊的7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接受临床常规治疗,包括心电监测、吸氧、口服西药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口服益气通脉汤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2组患者心绞痛症状改善情况(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每次持续时间)、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2周后心绞痛每周发作次数、每次持续时间、LVESD和LVEDD均呈下降趋势(P<0.05),2组患者的LVEF均呈上升趋势(P<0.05),且观察组变化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常规临床西药及益气通脉汤为基础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显著改善冠心病心绞痛症状以及心功能,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9.
现代中西药联合用药中,中医药一直有着其不可或缺的作用,对疾病有着不可替代的疗效,为了证明中药的精准定位,研究者应当采用多维度的设计,解决不同阶段不同需求的问题。本文以上市后药品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疗效评价精准定位为例,对四维度疗效评价及机制研究设计思路予以介绍,探索中医药在重大疾病治疗中不可或缺的治疗价值。首先,从HIS真实世界数据分析中发现了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常与阿司匹林联合使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然后使用系统评价对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常与阿司匹林联合使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进行了验证,进一步采用网络药理学探索其疗效机制,发现二者联合用药对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有着共同的信号通路,有疗效增强和相加作用。最后,在前期3个维度的研究基础上,采用PRCT优效性试验设计,以血栓弹力图的检测作为客观评价指标,以验证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与阿司匹林联合用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以期本范例为中药药品上市后疗效评价精准定位提供范例,供临床科研工作者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药联合硝酸甘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 010年8月~201 3年12月收治的14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组70例。两组给予硝酸甘油,观察组再给予中药治疗。结果:观察组临床证候总有效率85.71%,心电图总有效率78.57%;对照组证候总有效率74.29%,心电图总有效率68.5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硝酸甘油日用量及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联合硝酸甘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确切,且可有效减少硝酸甘油,提高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