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2 毫秒
1.
老年患者经皮肾镜取石术期间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硬膜外麻醉下行经皮肾镜取石术期间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观察20例接受经皮肾镜取石术的老年患者,监测时点为麻醉前(T0)、俯卧位10min(T1)、手术60min(T2)、手术120min(T3)、术毕前最高值(T4)、术毕后30min(T5),监测项目为动脉平均压(MAP)、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结果:该组患者的MAP在俯卧位10min时明显下降,与术前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毕前MAP最高值明显高于麻醉前和手术60min时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R在俯卧位10min时明显下降,与术前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VP逐渐增高,术毕前最高值与术前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经皮肾镜取石术由于体位改变、灌洗液的吸收和长时间的手术等因素,引起血流动力学的明显改变,应加强监护和及时对症处理,尽量缩短手术时间以保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变温水毯在经皮肾镜超声弹道碎石(PCNL)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择期行PCNL术的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均在翻身俯卧位时铺设变温水毯,观察组随后启动水循环,水温设定41℃,对照组则不启动。在俯卧位后(T1)、碎石开始(T2)、碎石30 min(T3)等时间点,分别记录温度、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术后观察患者低体温发生率。结果在体温方面,观察组在T1、T2、T3时间点相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P0.05),对照组患者T1、T2、T3时点相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在T1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2、T3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压方面,观察组在T1、T2、T3时点相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在T1、T2、T3时点相互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患者在T1时点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T2、T3时点收缩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率方面,观察组在T1、T2、T3时点相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T1、T2、T3时点相互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在T1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2、T3时点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观察组术后发生低体温3例,发生率为7.5%;对照组术后发生低体温12例,发生率30.0%。两组低体温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变温水毯用于PCNL术的保温效果明显,可减少热量的散失,有利于温度的恢复与恒定,减轻心脏负荷,值得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3.
王平均  李兵 《河北医学》2014,(11):1882-1885
观察评价腹腔镜手术期间镇静剂量的丙泊酚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时不同体位和CO 2气腹对患者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总结不同体位和气腹的临床效果及丙泊酚辅助麻醉的应用经验和心得。方法:选择ASAⅠ-Ⅱ期的女性患者200例,年龄18-58岁。按手术类型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头高足低体位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的患者100例;B组,术中采用头低足高截石位实施腹腔镜妇科手术组的患者100例,其中不易摆放截石位的患者采取头低足高仰卧位。入室后,常规开放静脉,监测呼吸、血压、脉搏、心电图等基本体征。麻醉前预先输入平衡溶液或代血浆补充血容量。丙泊酚负荷剂量2mg/kg,连接微量泵注丙泊酚3-5mg· kg-1· h-1维持术中镇静,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循环和呼吸的变化,包括气腹前(T0)、气腹后10min(T1)、体位改变后15min(T2)、体位改变后30min(T3)和撤除气腹恢复体位后10min(T4)各时点的MAP、HR、PETCO2气道峰压(Ppeak)。监测患者是否出现麻醉后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果:术中麻醉效果良好,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差异无显著性,术中各时点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腹后5min心率(HR)增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O2变化幅度不显著(P>0.05),T1、T2、T3时点的MAP、HR、P ET CO2和Ppeak 明显高于T0时点( P<0.05);20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镇痛总有效率为97.50%,11例患者术后肩部疼痛,所有患者无恶心呕吐,无气腹导致的麻醉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结论:在加强麻醉管理和监测的前提下使用诱导剂量的丙泊酚,麻醉效果满意,可有效抑制患者术中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气腹和体位均可以影响患者的呼吸和循环功能,头低足高位的影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哮喘病患者硬膜外麻醉联合无阿片类镇痛药全身麻醉能否有效预防术中哮喘的发作。 方法 选取年龄30 ~ 60 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Ⅱ、Ⅲ级并有支气管哮喘的肺部病变患者50 例,随机分 为采用常规气管插管的对照组和采用硬膜外麻醉联合无阿片类镇痛药全身麻醉的实验组。麻醉后采集患者麻 醉前(T0)、诱导后插管前(T1)、气管插管即刻(T2)、插管后5 min(T3)、清醒准备拔管时(T4)及拔管后 5 min(T5)各时点的生命体征,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在不同时点的SpO2、BIS 比较有差异(P <0.05); 两组患者Ppeak 比较有差异(P <0.05),实验组Ppeak 比对照组低,两组的Ppeak 变化趋势有差异(P <0.05)。 对照组术中哮喘发作、清醒后耐受气管导管及清醒后切口疼痛患者较实验组多(P <0.05)。两组患者术后挣 扎躁动、术中知晓人数及术后咽喉部疼痛不适等指标比较无差异(P >0.05)。结论 硬膜外麻醉联合无阿片 类镇痛药全身麻醉能获得较好的麻醉效果,可降低术中哮喘的发生率,并能安全地应用于哮喘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心排监测目标靶向液体治疗在经皮肾镜手术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择期行经皮肾镜取石术ASA Ⅰ-Ⅱ级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使用CVP及ABP指导输液30例,B组监测心排指导输液30例。分别记录A、B两组患者诱导后3 min (T1)、俯卧位后3 min (T2)、冲水30 min(T3)、冲水60 min (T4)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术前和术后的血乳酸值(lac)以及总输液量。结果与A组比较,B组在T2、T3、T4各时点MAP数值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B组的输液量比A组明显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A组相比,B组术后乳酸值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患者俯卧位后各时间点HR均未发生显著改变(P> 0.05)。A、B两组患者俯卧位后各时点MAP数值均下降,与俯卧位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更多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低潮气量加低水平呼气末正压通气在慢性肺部疾病患者全麻手术中对肺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慢性肺部疾病拟行非肺部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保护性通气组和常规通气组,每组各50例。保护性通气组(A组),通气模式采用低潮气量加低水平呼气末正压(PEEP)机械通气;常规通气组(B组),采用常规方法通气。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机械通气1h(T1)、拔管后15min(T2)、术后6h(T3)采动脉血行血气分析,并记录各时点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平均动脉压(MAP)。结果:T1、T2、T3时A组PaO2水平高于B组,T1时A组Ppeak、eplat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时点PaCO2、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肺部疾病患者全麻手术中,低潮气量加低水平呼气末正压通气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肺的呼吸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适合于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的麻醉方法。方法196例择期行PCNL的住院患者均行腰-硬联合麻醉,分别记录麻醉前、麻醉后10min(截石位)、俯卧位后10min、30min、60min及术毕的MBP、HR、SpO2,并与基础值比较。结果与麻醉前比较,平均动脉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在俯卧位30min前均有无显著改变。但MBP和SpO2在俯卧60min后明显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R在改变体位为俯卧位时有显著下降(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安全、方便、稳定、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是PCNL的合适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8.
甘丽霞  刘刚  刘燕洁  梁宁 《广西医学》2010,32(8):917-918
目的观察硬膜外麻醉下施行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对老年患者血气分析和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施行经皮肾镜取石术的老年患者25例,监测时点为麻醉前(T0)、术中1 h(T1)、术中2 h(T2)术中3 h(T3),监测项目为PH、BE、PCO2、K^+、Na^+、MAP、HR、CVP。结果 25例患者的pH、BE、K^+在术后2 h、3 h时呈下降趋势,PCO2、CVP呈上升趋势,与麻醉前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Na^+浓度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AP呈下降趋势,HR呈上升趋势,但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机能减退,代偿能力低,经皮肾镜取石术时由于体位的改变、灌洗液的吸收和手术时间延长等因素,引起血气分析和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出现代谢性酸中毒,应加强监护和及时纠正酸中毒,尽量缩短手术时间,保障患者手术期间的安全。  相似文献   

9.
张磊 《实用全科医学》2014,(9):1405-1407
目的观察和分析容许性高碳酸血症(PHC)在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0例接受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2组患者均采用气管内插管全麻。对照组患者术中采用小潮气量快频率通气,使患者术中二氧化碳分压(PaCO2)≤45 mmHg;观察组患者术中采用小潮气量联合间断呼吸暂停的通气模式,使患者处于45 mmHg0.05),均控制在临床上的安全范围;2组患者的血液pH、PaCO2、PaCO2的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PaO2在各时点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2至T6时点,观察组患者的血液pH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PaCO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在T1和T7时点的上述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等术后麻醉复苏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麻醉中使患者维持PHC状态,不会引起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血氧水平的明显波动,在减弱呼吸强度、确保手术效果的同时可保证患者术中安全,对患者术后麻醉复苏情况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人行经皮肾镜弹道碎石术(PCNL)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年龄60~75岁、择期行PCNL的病人60例,其中30例为Ⅰ组,均采用两点法硬腰联合麻醉。另外30例为Ⅱ组行静吸复合麻醉。记录麻醉前、麻醉后20min、截石位后、俯卧位后、术中1h、术中2h、术毕各时点的血压和心率变化并与基础值比较。结果:两组均镇痛满意。麻醉平面固定后、体位变动前两组病人血压均有下降(与麻醉前比较、组间均无明显差异)。转俯卧位后两组病人血压均有明显下降与麻醉前比较Ⅰ组(P〈0.01)、Ⅱ组(P〈0.05),Ⅰ组较Ⅱ组血压下降更为明显(P〈0.05)。术中1h及术毕血压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心率两组均在俯卧位后稍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麻醉方法对老年人经皮肾镜弹道碎石术血液动力学都有影响,静吸复合麻醉少于硬腰联合麻醉。静吸复合麻醉是老年人经皮肾镜弹道碎石术的较佳选择。  相似文献   

11.
闫韬  王烁  刘金虎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0):30-32,37
目的研究俯卧位通气对犬急性肺损伤(ALI)模型肺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健康杂种犬28只,充分麻醉后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气管插管内注入盐酸建立ALI后,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常规仰卧位通气组与俯卧位通气组,每组各14只。分别采取仰卧位及俯卧位通气240 min,余通气条件相同。测定心率(HR)、气道峰压(PIP)、气道平台压(Pplat)、呼吸系统动态顺应性(Cdyn)、体循环平均压(ABPM)、中心静脉压(CVP)、肺动脉平均压(PAPM)、肺动脉楔压(PAWP)和心输出量(CO)。取外周动脉和肺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计算肺血分流率(Qs/Qt)。结果①建模成功后,各组pH、PaO2/FiO2、SvO2、HR、ABPM、CO、PIP、Pplat、Cdyn均较健康状态显著下降,Qs/Qt、PAPM、CVP、PAWP均较健康状态显著升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②60 min时间点时俯卧位通气组PaO2/FiO2、SvO2、Qs/Qt、Cdyn、PAPM等指标优于常规仰卧位通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120 min时间点时俯卧位通气组pH、PaO2/FiO2、SvO2、Qs/Qt、PIP、Pplat、Cdyn、ABPM、PAPM、PAWP、CVP、CO等指标优于常规仰卧位通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240 min时间点时俯卧位通气组pH、PaO2/FiO2、SvO2、Qs/Qt、PIP、Pplat、Cdyn、ABPM、PAPM、PAWP、CVP、CO等指标优于常规仰卧位通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俯卧位通气能够明显改善ALI动物的氧合状况,对呼吸力学参数以及血流动力学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应用于输尿管软镜手术中的通气效果。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级拟在输尿管软镜下行钬激光碎石手术的患者30例,用丙泊酚、舒芬太尼、顺式阿曲库铵麻醉诱导,手控辅助呼吸直到患者自主呼吸消失,BestFitTM呼吸面罩连接呼吸机行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记录麻醉前(T1)、面罩通气5 min(T2)、手术结束(T3)和去除面罩自主呼吸5 min(T4)4个时间点的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并作血气分析,记录T2和T3时点的气道峰压(Ppeak)、分钟通气量(MV)、肺顺应性(Cdyn)、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数值。结果 4个时间点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pH值和SpO2都在正常范围,T2和T3的PaO2明显高于T1和T4(P<0.05),术中面罩BiPAP时T2和T3的Ppeak、MV、Cdyn和PET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下行输尿管软镜术能保持良好通气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静脉镇静用于俯卧位经皮肾镜取石术硬膜外麻醉患者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4-8月在北京航天总医院40例行硬膜外麻醉下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俯卧位后10min D组缓慢泵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的负荷剂量,并以起始剂量0.2μg/(kg·h)泵注维持。每10分钟进行1次RASS评分,根据评分,右美托咪定的剂量每次相应增减0.1μg/(kg·h)以维持RASS评分为-2分。 C组患者不给予静脉镇静用药。术中记录两组患者各时间点的RASS评分、呼吸频率和一般生命体征。麻醉平面确定后10min(T1)、俯卧位后10min(T2)、镇静开始10min(T3)时采集动脉血行血气分析,患者术中舒适满意度于术后24h评定。记录术后24h内并发症。结果手术期间各时点患者RASS评分D组显著低于C组(P〈0.01);D组患者呼吸频率较同时点C组显著增加(P〈0.01);两组患者各时点血氧饱和度、动脉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静开始后,D组患者血压逐渐下降,心率减慢,D组平均动脉压、心率均低于C组(P〈0.01);D组患者术中满意度显著高于C组(P〈0.05),术后并发症显著低于C组(P〈0.01)。结论右美托咪定可安全用于俯卧位经皮肾镜取石术硬膜外麻醉患者的静脉镇静,血流动力学较平稳,无呼吸抑制,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SLIPA^TM喉罩用于全麻内窥镜下行单纯胆囊切除术中建立通气道维持通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40例符合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诊断标准的Ⅰ或Ⅱ级患者,择期全麻在腹腔镜下行单纯胆囊切除术,随机均分为气管导管组(T)和SLIPAⅢ组(S),观察患者入室后5min(T1),插管前(T2),插管后1min(T3),插管后5rain(T4),气腹后(T5),拔管时(T6)的心率(Hr)、血压(Bp)、心电图(ECG)、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和中心静脉压(CVP)的变化及两组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应用SLIPA^TM喉罩通气和气管导管内通气在6个要素评估其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Hr、Bp、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气道峰压(Ppeak)的变化(图1所示),T组较S组在Hr、Bp、SPO2波动大(P〈0.05),且拔管时呛咳发生率高(P〈0.01),术后咽痛的发生率高(P〈0.05),而两组在术中Hr、Bp、SPO2、PetCO2、气道峰压(Ppeak)等比较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SLIPA^TM喉罩安全、可靠、操作简便、对咽喉损伤较小,是又一种切实可行的维持机械通气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腰椎手术患者俯卧位应用ProSeal喉罩进行气道管理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2~9月解放军总医院单间隙椎间盘突出或腰椎滑脱患者40例,均为美国麻醉师协会(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喉罩组(P组,20例)和气管内插管组(T组,20例).记录患者翻身前后气道压峰值变化,手术开始时及手术结束缝皮前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及二氧化碳分压(PaCO2),术中血氧饱和度,以及与喉罩置入或气管内插管相关咽喉部不良反应.结果 所有患者仰卧位均成功完成气管内插管或喉罩置入,改俯卧位后均成功完成麻醉与预期手术操作.与仰卧位IT组:(16.5±3.6)mm Hg,P组:(18.9±4.5)mm Hg]相比,俯卧位P组及T组患者气道压峰值明显升高[T组:(15.0±2.0)mm Hg,P组:(17.3±2.2)mm Hg],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手术开始及手术结束缝皮前PaCO2均明显高于PetCO2,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0.01),但手术前后及两组间PetCO2及Pa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有3例在翻身后出现轻度漏气,术中有3例出现轻度漏气,经位置调整及麻醉深度调节后机械通气效果改善.术后恢复期间P组有3例、T组有7例出现轻度以上躁动.P组和T组各有2例和4例发生术后咽疼.结论 ProSeal喉罩用于短时间(<4 h)俯卧位气道管理是可行的.与气管内插管相比,喉罩通气具有相似的通气效果,且相关咽喉部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肺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T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择期肺癌根治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2组:静脉丙泊酚复合硬膜外麻醉组(A组)和全凭静脉麻醉组(B组),每组15例。2组患者入室前30 min肌肉注射阿托品0.5 mg及咪达唑仑0.05 mg/kg,麻醉诱导方法相同。A组术中靶控输注丙泊酚维持镇静,硬膜外间断推注0.375%罗哌卡因维持镇痛;B组术中靶控输注丙泊酚维持镇静,靶控输注瑞芬太尼维持镇痛;2组均采用曲马多术后镇痛。分别于麻醉前(T_0)、手术开始后1 h(T_1)、术毕(T_2)、术后1 d(T_3)、术后3d(T_4)抽取外周静脉血5 ml,1 ml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FCM)检测T细胞亚群,4 ml离心取血清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白介素-2(IL-2)及干扰素-γ(INF-γ)的浓度。结果2组CD_3~+、CD_4~+均于T_1开始下降,A组于T_3降至最低(P<0.01),B组于T_2降至最低(P<0.01)。T_4 2组有所恢复,但仍低于T_0(P<0.05)。与A组比较,B组T_1、T_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CD_8~+各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D_4~+/CD_8~+ A组于T_2、T_3下降,B组于T_1、T_2、T_3下降(P<0.05,P<0.01)。2组血清IL-2浓度变化,与T_0比较,B组T_2、T_3、T_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T_3、T_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组T_2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INF-γ浓度T_2、T_3降低,与T_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A组比较,B组T_2时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丙泊酚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肺癌根治术患者T细胞亚群及IL-2、INF-γ浓度的影响较小,利于维持机体免疫平衡。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胸腺五肽(TP-5)对重度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54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对照组(n=6)、重度创伤失血性休克模型组(模型组,n=24)、TP-5复苏组(TP-5组,n=24),在复苏后12h(T_1)、24h(T_2)、48h(T_3)、72h(T_4)各时间窗抽取静脉血,应用流式细胞仪测量T淋巴细胞亚群含量,并应用ELISA法测量肠道黏液内分泌性免疫球蛋白A(SIgA)含量。结果 模型组与TP-5组病死率均为4.17%(1/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T_(14)的CD_44)的CD_4+、CD_4+、CD_4+/CD_8+/CD_8+、SIgA含量均明显下降,CD_8+、SIgA含量均明显下降,CD_8+明显升高(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TP-5组随复苏时间延长,各项指标逐渐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 早期联合应用TP-5复苏治疗对重度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免疫功能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俯卧位对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全麻患者眼内压(intraocular pressure,IOP)的影响。方法择期行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患者48例,男32例,女1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俯卧位组和斜卧位组(n=24/组)。两组均采用静脉复合全身麻醉,麻醉诱导及维持用药均相同,术中调整呼吸参数维持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end-tidal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ETCO2)在30~35 mmHg(1 mmHg=0.133 kPa)。记录麻醉前(T0)、改俯卧或斜卧位前(T1)、手术结束改平卧位即刻(T2)时的IOP、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y pressure,MAP)、气道压(pulmonary arterywedge,PAW)和术中IOP>21 mmHg的发生情况。结果与斜卧组比较,俯卧位组T2时PAW、IOP显著升高(P<0.01),俯卧位组高眼压发生率高(P<0.01)。结论俯卧位下行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可使全麻患者眼内压显著增高,存在发生术后视损害的风险,应加以预防。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丙泊酚与七氟烷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诱导期及气管插管时的影响。方法将84例心脏病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丙泊酚组和七氟烷组,每组42例,丙泊酚组采用丙泊酚麻醉,七氟烷组采用七氟烷麻醉,比较2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经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丙泊酚组患者各指标与七氟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两两比较其结果显示,丙泊酚组患者T2、T3、T4、T5时的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均高于七氟烷组(P<0.05),T3、T4、T5时的平均动脉血压(MAP)高于七氟烷组(P<0.05),T3、T4时的心脏指数(CI)高于七氟烷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T2、T3、T4、T5时的HR、MAP均低于治疗前,丙泊酚组患者T3、T4、T5时的CVP,T4时的CI高于治疗前,七氟烷组患者T3、T4、T5时的CVP,T1时的CI也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和七氟烷对心脏病患者全身麻醉气管引起的心血管反应均有抑制作用,丙泊酚使诱导期血流动力学更平稳。  相似文献   

20.
季蒙  陶军  王庆利  黎笔熙 《西部医学》2013,25(6):906-909
目的比较局部浸润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62例行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患者随机分成硬膜外麻醉组和局部浸润麻醉组各31例,分别测定麻醉前(T0)及麻醉后30min(T1)、60min(T2)及90min(T3)的血清T细胞亚群自然杀伤细胞、免疫蛋白浓度以及细胞因子浓度,并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硬膜外麻醉组在T1时的lgG、lgA及lgM水平均较T0明显降低(P<0.05),且在T1时硬膜外麻醉组的lgG、lgA及lgM水平也均较局部浸润麻醉组明显降低(P<0.05);硬膜外麻醉组的lgA在T2和T3时点均较T0时点明显降低(P<0.05)。在T1和T2时点,硬膜外麻醉组的CD4+(%)和NK细胞(%)与同组T0时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3时点,局部浸润麻醉组的IL-12、IFN-γ及TNF-α水平均较同组T0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2时点,局部浸润麻醉组的TNF-α水平与同组T0时点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浸润麻醉对乳腺良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的免疫功能影响较小,是乳腺良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较好的一种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