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研究布拉氏酵母菌(S.boulardii)联合标准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与价值。方法选取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120例。随机分为A组及B组。各60例,A组使用标准三联疗法进行治疗;B组患者在A组基础上联用布拉氏酵母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等指标。结果 B组患者总有效率及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分别是98.3%,90.3%,显著优于A组患者90.0%,81.70%;不良反应人数比较显示B组显著少于A组患者(P0.05)。结论布拉氏酵母菌联合标准三联疗法有效提高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胃复春联合三联疗法(枸橼酸铋雷尼替丁片、阿莫西林分散片、克拉霉素缓释片)对幽门螺杆菌(Hp)阳性胃溃疡的临床疗效,及对Hp根除率、胃泌素(GAS)、胃动素(MTL)的影响.[方法]将Hp阳性的胃溃疡患者17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2例、对照组84例.对照组使用三联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胃复春;服药10天后,对照组单独口服枸橼酸铋雷尼替丁片4周;治疗组在服用枸橼酸铋雷尼替丁片基础上加服胃复春片4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Hp根除率、胃泌素、胃动素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65 %,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Hp根除率91.30%,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胃泌素水平低于治疗前水平,亦低于对照组治疗后水平,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复春联合三联疗法抗Hp治疗方案能有效根除幽门螺杆菌,降低胃泌素水平,对幽门螺杆菌阳性胃溃疡能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以质子泵抑制剂(PPI)为基础的三联疗法联合布拉氏酵母菌对儿童幽门螺杆菌(Hp)的根除率以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自2012年6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240例确诊为Hp感染的儿童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120例。对照组采用三联疗法治疗,给予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的础上加用布拉氏酵母菌。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溃疡愈合的有效率,Hp根除率以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0.8%,高于对照组7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Hp根除率为85.8%,高于对照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腹泻、腹痛、恶性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PPI为基础的三联疗法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治疗儿童Hp感染,不仅能提高溃疡愈合的有效率。Hp根除率,还能降低治疗使用抗生素带来的腹泻、腹痛、恶心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患儿的依从性和耐受性,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布拉氏酵母菌在根除幽门螺杆菌(Helicobater pylori,Hp)过程中的辅助作用及对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纳入确诊为Hp阳性患者180例,按治疗不同分成A组、B组及C组,每组60例。A组采用标准三联疗法,B组采用含铋剂四联疗法,C组采用布拉氏酵母菌联合含铋剂四联疗法,每组疗程均为14d。[结果]A组、B组、C组Hp根除率分别为78.3%、90%、91.7%,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3.9%、40.4%、10.3%;B组、C组Hp根除率高于A组(P0.05),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B组(P0.05)。[结论]布拉氏酵母菌不但能提高Hp根除率,而且可以减少抗Hp过程中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布拉氏酵母菌散联合传统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68例HP感染者随机数表法分组,各34例。对照组予以传统四联疗法,研究组予以布拉氏酵母菌和传统四联疗法,疗程14 d。统计临床效果,对比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2、6(IL-2、6)、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4.12%(32/34)高于对照组64.71%(22/34)(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无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IL-6、CRP水平低于对照组,IL-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布拉氏酵母菌散联合传统四联疗法可有效根除HP,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采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三联疗法治疗耐药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耐药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铋剂四联方案(铋剂+质子泵抑制剂+四环素+甲硝唑)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三联疗法(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四环素)治疗,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血清胃蛋白酶原I(PGI)、胃蛋白酶原Ⅱ(PGⅡ)、胃泌素17(G-17)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溃疡愈合率和症状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清除率(91.7%)明显高于对照组(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血清PGI、PGⅡ、G17水平均明显降低,观察组患者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5.0%)显著低于对照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耐药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能显著提高幽门螺杆菌清除率,降低血清胃蛋白酶原与胃泌素水平,治疗安全性好,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背景:近年来,由于菌株变异、耐药、不同菌株交叉感染等诸多因素,标准三联疗法的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已降至80%以下。随着初次根除失败病例的增加,探索新的补救方案已成为临床工作的重点。目的:探讨布拉酵母菌联合含莫西沙星三联疗法在Hp感染补救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经铋剂四联疗法初次根除治疗失败的慢性胃炎患者4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200)接受埃索美拉唑+阿莫西林+莫西沙星三联补救治疗,试验组(n=200)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布拉酵母菌散,疗程均为14 d。停药4周后以13C/14C-尿素呼气试验判断Hp根除情况,治疗期间随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和试验组Hp根除率按方案(PP)分析分别为80.1%(121/151)和90.4%(142/157),按意向治疗(ITT)分析分别为60.5%(121/200)和71.0%(142/200),试验组PP和ITT根除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9.6%对17.9%,P0.05)。结论:布拉酵母菌联合含莫西沙星三联补救疗法可显著提高Hp感染补救治疗的根除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康复新液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胃炎的临床研究。[方法]将收集的160例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80例,给予克拉霉素加阿莫西林及雷贝拉唑的三联疗法治疗;治疗组8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康复新液,疗程均为4周。结束后,观察两组临床症状,复查胃镜并检测幽门螺杆菌。[结果]治疗组症状改善总有效率(92.5%)高于对照组(78.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新治疗组幽门螺杆菌转阴率(91.25%)明显高于对照组(66.25%)(P0.05);胃镜下胃黏膜改善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χ2=9.489,P0.05)。[结论]表明康复新液对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胃炎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分析标准三联疗法、布拉酵母菌联合标准三联疗法、布拉酵母菌及荆花胃康联合标准三联疗法对于老年患心脑血管疾病需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物(NSAIDs)、检测幽门螺杆菌(H. pylori)阳性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50例需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且伴有H. pylori阳性老年患者,随机分为标准三联组(A组)、布拉酵母菌联合三联组(B组)、布拉酵母菌及荆花胃康联合三联组(C组),每组各50例。其中A组给予(雷贝拉唑钠肠溶片,10 mg,2次/d+阿莫西林分散片,1 000 mg,2次/d+克拉霉素分散片,500 mg,2次/d),B组在A组的基础上加布拉酵母菌散(布拉酵母菌散,1袋,2次/d),C组在B组基础上加荆花胃康胶丸(荆花胃康胶丸,2粒,3次/d),各组疗程均为14 d。对比各组治疗结束4 w后的H. pylori根除情况及消化不良症状(腹痛、腹胀、早饱及嗳气)缓解情况;对比各组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B、C组H. pylori根除率分别为56%、76%、80%,A组与B组、A组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而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A、B、C组消化不良症状(腹痛、腹胀、早饱及嗳气)缓解率分别为46%、60%、76%,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各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A组52%、B组30%、C组26%,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布拉酵母菌及荆花胃康联合标准三联疗法不仅在根除H. pylori、改善患者症状方面疗效显著,尤其可显著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特别是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老年患者更易耐受。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研究序贯疗法与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将100例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成序贯疗法组与三联疗法组,每组50例,治疗10d后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2组治疗前后及复查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序贯疗法组Hp根除率高于三联疗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不良反应、患者的经济承担能力及依从性等方面比较,序贯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优于三联疗法。  相似文献   

11.
背景:对于胶体果胶铋干混悬剂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是否优于胶体果胶铋胶囊,目前尚无相关的临床研究。目的:比较胶体果胶铋干混悬剂与胶体果胶铋胶囊对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4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门诊初治的126例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胶体果胶铋干混悬剂+标准三联方案以及胶体果胶铋胶囊+标准三联方案,评估比较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内镜下溃疡愈合情况以及Hp根除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胃溃疡(84.6%对55.6%)、十二指肠溃疡(84.8%对62.1%)2周末症状消失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4周末症状消失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的溃疡治疗总有效率(98.2%对84.0%)、总体Hp的PP根除率(89.5%对72.7%)和ITT根除率(81.0%对63.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胶体果胶铋干混悬剂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优于胶体果胶铋胶囊。  相似文献   

12.
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Hp对抗生素耐药率的升高,标准三联疗法根除印的疗效逐年下降。目的:评价布拉氏酵母菌(S.boulardii)联合标准三联疗法根除却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135例经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活动性胃炎并经^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证实坳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口服克拉霉素500mgbid+阿莫西林1gbid+雷贝拉唑10mgbid+S.boulardii散剂250mgbid,疗程7d;B组:前7d口服S.boulardii散剂250mgbid,后7d口服克拉霉素500mgbid+阿莫西林1gbid+雷贝拉唑10mgbid+S.boulardii散剂250mgbid;C组:口服克拉霉素500mgbid+阿莫西林1gbid+雷贝拉唑10mgbid,疗程7d。治疗结束后4周复查^13C—UBT以评估根除疗效。结果:128例患者按方案完成治疗。A、B、C组按意向治疗(ITT)分析坳根除率分别为75.6%、80.0%、62.2%,按方案(PP)分析印根除率分别为82.9%、83.7%、63.6%,A、B组PP根除率显著高于C组(P〈0.05),ITT根除率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I.IT和PP根除率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39.0%、18.6%对63.6%,P〈0.05),B组显著低于A组(P〈0.05)。A、B组对药物的耐受程度显著高于C组(P〈0.05),B组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S.boulardii联合标准三联疗法可提高印根除率,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艾普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老年消化性溃疡的疗效。 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在广元市中心医院确诊的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78例,其中39例采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呋喃唑酮治疗(对照组),余39例采用艾普拉唑+阿莫西林+呋喃唑酮治疗(观察组),均持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幽门螺旋杆菌(Hp)清除率,以及治疗前后血管生长因子、炎症因子、胃肠动力学水平,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 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Hp清除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5.186、4.337,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水平升高更加显著(t=5.189、5.306,P<0.01);IL-17、IL-10、一氧化氮水平下降更加显著(t=5.207、3.190、5.643,P<0.01);胃泌素、生长抑素、胃动素水平改善更加显著(t=6.370、4.510、3.195,P<0.0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57,P>0.05)。 结论艾普拉唑治疗老年消化性溃疡的疗效优于奥美拉唑,可提高Hp清除率和血管生长因子水平,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胃动力,促进损坏黏膜修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地佐辛对于老年患者肠道术后胃肠运动功能的影响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行肠道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10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吗啡镇痛,观察组给予地佐辛镇痛,观察2组患者术后胃肠道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d胃动素浓度、胃泌素浓度提高幅度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地佐辛应用在老年肠道手术患者中可以缩短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有效提升患者胃动素和胃泌素浓度水平,不增加患者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10d序贯疗法对根除幽门螺杆菌疗效的随访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背景:幽门螺杆菌(H.pylori)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密切相关,但标准三联疗法的根除率逐年下降。目的:比较10 d序贯疗法和三联疗法根除H.pylori的疗效。方法:将经快速尿素酶试验(RUT)和~(14)C-尿素呼气试验(UBT)证实为H.pylori阳性的106例消化性溃疡、慢性糜烂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以雷贝拉唑为基础的10 d序贯疗法组(n=56)和三联疗法组(n=50)。治疗结束4周后复查RUT和,~(14)C-UBT,评估H.pylori根除情况;随访1年后再复查~(14)C-UBT评估H.pylori复发情况。结果:共93例患者按方案完成治疗。10 d序贯疗法组H.pylori根除率按意向治疗(ITT)和按方案(PP)分析均显著高于三联疗法组(ITF:89.3%对62.0%,P0.01;PP:94.3%对77.5%,P0.05);10 d序贯疗法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1%对30.0%,P0.01)和随访1年后的H.pylori复发率(6.0%对25.8%,P0.01)均显著低于三联疗法组。结论:以雷贝拉唑为基础的10 d序贯疗法可明显提高H.pylori根除率,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6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26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60例应用雷贝拉唑10mg qd,疗程4周;治疗组66例应用雷贝拉唑10mg qd,疗程4周,阿莫西林0.75g tid、克托霉素0.5g bid,疗程1周。两组溃疡愈合率均达100%;治疗组H.pylori清除率95.5%,对照组25%;随诊所有患者2月、1年溃疡复发率,治疗组分别为6.7%、9.1%,对照组分别为33.3%、58.3%;无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表明雷贝拉唑三联疗法疗程短、高效、依从性好,无药物副作用,使用方便,溃疡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质子泵抑制剂(PPI)或铋剂三联疗法作为初治方案以及序贯疗法或四联疗法作为补救方案根除老年人消化性溃疡(PUA)合并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2009年7月至2010年7月间261例胃镜下尿素酶法诊断的PUA合并Hp感染患者,随机采用PPI三联疗法、铋剂三联1周疗法进行根除,观察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PUA患者经上述抗Hp治疗后继续4周抗溃疡治疗,停药1月后复查胃镜并比较两种方法对Hp根除率及溃疡愈合率的疗效差异。对于首次三联疗法根除Hp失败者,随机应用10日序贯疗法和PPI、铋剂四联1周疗法再次行Hp根除。观察疗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停药1个月后采用”C呼气试验观察Hp根除率。统计分析采用符合方案(PP)群组分析和意向治疗(ITT)群组分析。结果相比于铋剂三联疗法,PPI三联疗法Hp根除率(ITT:77.7%vs62.6%;PP:79.5%v564.1%;P〈0.05)及溃疡愈合率(ITT:78.5%vs64.9%;PP:80.3%vs66.4%;P〈0.05)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1TT:10.8%vs16.8%:PP:11.0%vs17.2%;P〉0.05)。对于首次三联疗法失败者以10日序贯疗法补救,Hp根除率较高(ITT:84.6%vJ61.5%;PP:86.8%v563.2%;P〈0.05),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四联疗法低(ITT:12.8%VS35.9%;PP:13.2%VS36.8%;P〈0.05)。结论PPI三联1周疗法进行Hp感染根除可作为PUA患者首选,有较高的溃疡愈合率和Hp根除率;首次根除失败者可优先改用10日序贯疗法进行补救。  相似文献   

18.
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淋巴瘤和胃癌等疾病的发生有关。有研究显示,联合使用嗜酸乳杆菌能提高Hp根除率,并降低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目的:探讨复方嗜酸乳杆菌片联合含铋剂四联疗法对首次根除失败的Hp感染的疗效。方法:将180例经标准三联疗法首次根除失败的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者给予复方嗜酸乳杆菌片1 g tid,餐后服用,疗程14 d,然后给予雷贝拉唑10 mg bid+阿莫西林1 000 mg bid+呋喃唑酮100 mg bid+枸橼酸铋钾300 mg qid,疗程10 d。对照组患者给予雷贝拉唑10 mg bid+阿莫西林1 000 mg bid+呋喃唑酮100 mg bid+枸橼酸铋钾300 mg qid,疗程10 d。治疗结束至少4周后行~(13)C-尿素呼气试验,评估Hp根除率和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PP根除率和ITT根除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P:81.2%对78.2%,χ~2=0.241,P=0.623;ITT:76.7%对75.6%,χ~2=0.031,P=0.861)。试验组恶心呕吐(2.4%对11.5%)、腹泻(0对9.2%)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嗜酸乳杆菌片联合含铋剂四联疗法对首次标准三联疗法根除失败的Hp患者疗效较好,同时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含四环素三联方案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随着幽门螺杆菌(Hp)耐药率的上升,标准三联疗法的Hp根除率明显降低。目的:评价含四环素三联方案根除Hp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36例2012年11月~2013年4月于冠县人民医院诊断为慢性活动性胃炎或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组织快速尿素酶试验(RUT)阳性患者纳入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每日VI服奥美拉唑20mgbid+阿莫西林1000mgbid十四环素750mgbid和奥美拉唑20mgbid+阿莫西林1000mgbid+克拉霉素500mgbid,疗程10d。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疗程结束后4~6周复查胃黏膜组织RUT和”C一尿素呼气试验,两者均阴性判定为Hp根除成功。结果:134例患者按方案完成治疗并接受复查。按ITT分析,试验组和对照组Hp根除率分别为90.0%(63/70)和74.2%(49/66);按PP分析,两组根除率分别为91.3%(63/69)和75.4%(49/65)。试验组Ir兀1和PP根除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消化性溃疡愈合率亦显著高于对照组(90.9%对70.0%,P〈0.05)。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12.9%对10.6%,P〉0.05)。结论:含四环素三联方案可有效根除Hp感染,促进消化性溃疡愈合,安全性高,依从性好,价格低廉,适合在基层医疗单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背景: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然而其致病性存在个体差异,可能与宿主遗传易感性和先天性免疫机制有关。Toll样受体(TLR)在机体的先天性抗感染免疫中起重要作用。目的:探讨浙江汉族人群TLR4基因Asp299Gly多态性与H.pylori相关消化性溃疡的关系。方法:以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118例浙江汉族消化性溃疡患者和210名健康对照者的TLR4基因Asp299Gly等位基因和基因型;行快速尿素酶试验和血清H.pyloriIgG检测判断H.pylori感染情况。结果:本组浙江汉族人群TLR4基因Asp299Gly均为AA纯合子基因型,未见突变基因型AG和GG。消化性溃疡组H.pylori感染率为94.9%,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62.4%(P=0.000);两组Asp299Gly基因型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浙江汉族人群TLR4基因Asp299Gly多态性与H.pylori相关消化性溃疡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