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38(6):1143-1148
【目的】观察关节肿痛散熏洗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气滞血瘀型跖腱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气滞血瘀型跖腱膜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体外冲击波治疗,观察组给予体外冲击波联合关节肿痛散熏洗治疗,疗程为4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足跟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患侧足部功能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后足评分系统(AOFAS-AH)评分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4周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3%(28/30),对照组为80.0%(24/30);组间比较,观察组的总体疗效(秩和检验)和总有效率(卡方检验)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对VAS评分的降低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患者AOFAS-AH各维度评分及其总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对AOFAS-AH各维度评分及其总分的提高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肿痛散熏洗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跖腱膜炎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足跟疼痛症状和改善患侧足部功能,其疗效优于单纯体外冲击波治疗。  相似文献   

2.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38(10):2127-2131
【目的】观察四藤外洗方外洗联合冲击波治疗足底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足底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冲击波治疗,治疗组给予四藤外洗方外洗联合冲击波治疗,疗程为4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踝-后足功能评分系统(AOFAS)评分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1)治疗4周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4.9%(37/39),对照组为69.2%(27/39),组间比较,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ADL评分和AOF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对VAS评分的降低作用及对ADL评分和AOFAS评分的升高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过程中,2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患者的血、尿、大便常规和肝肾功能等安全性指标也均无异常变化。【结论】四藤外洗方外洗联合冲击波治疗足底筋膜炎疗效显著,有利于减轻疼痛,改善足踝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联合正骨手法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疗效。方法将60例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患者随机分成联合组(n=30)、对照(n=30)。联合组采用体外冲击波联合正骨手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体外冲击波治疗。比较治疗前、治疗后2周、4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scale,VAS)和拇长屈肌腱厚度。结果治疗及随访期间2组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2组组间总体比较VAS评分、拇长屈肌腱厚度的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AS评分:F=21.637,P=0.018;拇长屈肌腱厚度:F=14.287,P=0.006)。2组组内各时间点比较,治疗后VAS评分、拇长屈肌腱厚度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联合组:VAS评分F=173.539,P0.01;拇长屈肌腱厚度F=69.301,P0.01;对照组:VAS评分F=152.389,P0.01;拇长屈肌腱厚度F=33.067,P0.01)。2组组间比较,治疗后2周、4周VA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周:t=9.066,P0.01;治疗后4周:VAS评分t=5.908,P0.05);治疗后4周拇长屈肌腱厚度(t=4.516,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体外冲击波联合正骨手法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针刀配合臭氧合用与封闭治疗跖腱膜炎、跟骨骨刺综合征(PF/HSS)的效应差异.方法 将PF/HSS患者随机分为针刀臭氧合用治疗组168例及对照封闭组30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针刀臭氧合用组总有效率为98.2%,封闭组为76.7%,针刀臭氧合用组疗效明显优于封闭组(P<0.01).结论 针刀配合臭氧治疗PF/HSS的疗效优于封闭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小针刀治疗跖筋膜炎的临床研究.方法 特选取跖筋膜炎患者50例,按照医学分组中常用的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针刀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超声引导下小针刀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在接受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压痛评分、V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接受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压痛评分、VAS评分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超声引导下小针刀法应用于跖筋膜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压痛评分、VAS评分,提高患着的临床治疗效果,因此,值得在临床实践中进行大范围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对比局部封闭结合针刀治疗闭孔神经卡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32例闭孔神经卡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分别为16例和16例。其中治疗组16例采用局麻后针刀治疗;对照组16例采用局部封闭治疗。两组治疗2周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功能活动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拟定进行综合疗效评估。结果 (1)两组治疗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99±0.38)分,6.98±0.36)分]。治疗一个疗程后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31±0.17)分,(2.73±0.39)分]。治疗组治疗前后VAS评分结果为,t=1.612,P0.01(α=0.05)。对照组治疗前后VAS评分结果为,t=7.99,P0.01(α=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治愈16例,封闭组显效9例,有效7例。经秩和检验,Z=-5.25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局部封闭治疗结合针刀治疗闭孔神经卡压综合征效果优于单纯局部封闭治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水针刀疗法治疗臀肌筋膜炎的疗效。方法将108例臀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4例采用体外冲击波治疗,研究组54例采用水针刀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预后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5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07%,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0);研究组治疗前的VDS、NRS、VAS评分分别为(15.26±4.79)分、(58.16±21.26)分、(3.58±1.09)分;研究组治疗后的PRI、VAS及PPI评分分别为(9.35±3.62)分、(39.76±12.51)分、(2.29±0.61)分;对照组治疗前的PRI、VAS及PPI评分分别为(15.17±4.66)分、(56.82±20.78)分、(3.36±1.05)分;对照组治疗后的PRI、VAS及PPI评分分别为(11.65±3.97)分、(47.59±17.22)分、(2.89±0.76)分;两组治疗后PRI、VAS及PPI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降低幅度更大;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中日常生活、物质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较治疗前提高,研究组提高幅度更显著(P0.01)。结论水针刀疗法治疗臀肌筋膜炎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减轻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求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效果。方法:86例CS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刀组45例、针灸组41例。治疗2个疗程后通过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SACS)、疼痛程度标尺法(VAS)、经颅多普勒(TCD)评价治疗结果。结果:针刀组和针灸组CSAC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针刀组对于CSACS评分的改善优于针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与治疗后CSAC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针刀组对于VAS评分的改善优于针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与治疗后VAS评分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 0.05)。针刀组TCD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SPV)值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灸组VS值较治疗前无显著变化。针刀组TCD平均血流速度(VM)中的基底动脉(BA)值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组及针刀组均能改善其CSACS评分、VAS评分及TCD指标,针刀组疗效优于针灸组,TCD可以作为评价CSA疗效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掌骨锁定钢板在拇外翻第一跖趾关节融合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瑞金市人民医院2019年5月—2021年5月收治的30例中重度拇外翻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手术方案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15例。对照组应用传统跖趾关节融合钢板治疗,研究组应用掌骨锁定钢板治疗。比较两组术前及末次随访的拇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跖骨间角(inter metatarsal angle,IMA)、美国矫形足踝协会前足功能评分(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VAS评分、AOFAS评分、HVA及IMA均优于术前(P<0.05);研究组术后VAS、AOFAS评分及HVA、IMA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虽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45,P>0.05)。结论:在中重度拇外翻患者行第一跖趾关节融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尚元疏筋通络洗剂外洗结合功能锻炼对Denis-Weber B型踝关节骨折术后功能康复的治疗效果。【方法】将56例住院接受手术治疗的Denis-Weber B型踝关节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例。观察组患者术后给予尚元疏筋通络洗剂外洗结合功能锻炼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后单纯给予功能锻炼。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踝关节背伸、跖屈活动度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的变化情况,并根据AOFAS评分评价疗效。【结果】(1)术后第1天,2组患者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60天,2组患者VAS疼痛评分均较术后第1天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对VAS评分的降低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术后2组患者踝关节主动活动度明显降低,术后第1天,2组患者踝关节背伸、跖屈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第60天,2组患者踝关节背伸、跖屈活动度均较术后第1天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对关节活动度的改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术后第90天,观察组的AOF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根据AOFAS评分表评定疗效,观察组优良率为82.1%,对照组为53.6%;观察组的优良率和总体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均未出现皮肤过敏、药疹等不良反应。【结论】应用尚元疏筋通络洗剂外洗结合功能锻炼治疗Denis-Weber B型踝关节骨折术后患者,其疗效优于单纯功能锻炼,能有效缓解疼痛,恢复关节屈伸活动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缩短康复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改良跗骨窦入路结合微型钢板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7月-2018年7月在本院就诊的72例患者,对照组36例采用传统跗骨窦入路术治疗,观察组36例采用改良跗骨窦入路结合微型钢板治疗。治疗后随访6个月,记录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并发症(皮质坏死,关节僵硬,切口感染)发生率,并根据最终的踝关节功能AOFAS评分率和VAS判断患者的术后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1.35±7.75)min vs (82.87±10.79)min,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7.53±2.72)d,骨折愈合时间(80.13±9.35)d均短于对照组(10.65±3.33)d、(95.93±14.17)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切口感染、关节僵硬和皮质坏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后,观察组的AOFAS评分(87.29±12.7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71.53±10.19)分,VAS评分(1.53±0.88)分低于对照组(2.82±1.16)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跗骨窦入路结合微型钢线入路远优于传统骨入路,该疗法具有显著效果并且并发症的可能性很小。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刀疗法结合艾灸治疗跟痛症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跟痛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针刀疗法结合艾灸治疗;对照组:单纯针刀疗法。结果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VAS评分(2.24±4.15)明显低于对照组(3.11±5.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结合艾灸治疗跟痛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1):146-149
目的探讨冲击波联合针刺对老年性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19年1月在医院诊断治疗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均采用针刺疗法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冲击波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VAS评分、压顶试验评分、正中神经与尺神经F波传导速度。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压顶试验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压顶试验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正中神经与尺神经F波传导速度均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正中神经与尺神经F波传导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冲击波联合针刺治疗老年性神经根型颈椎病能够显著改善临床疗效,缓解疼痛,尺神经F波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分析腔镜下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甲状腺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5月~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进行甲状腺切除术的病例152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6例患者,研究组用腔镜下手术甲状腺切除术,对照组用传统手术甲状腺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费用及疼痛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130.8±21.3)min]与对照组[(122.5±20.9)min]比较稍长,出血量[(25.2±5.6)m L]与对照组[(96.1±17.2)m L]比较较少,术后恢复时间[(3.6±0.5)d]与对照组[(6.2±1.3)d]比较较短,费用[(10 142.3±385.1)元]与对照组[(7938.7±212.6)元]比较较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1、7.10、3.68、12.72,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12 h的VAS评分[(3.2±0.5)分、(6.0±1.1)分]均高于术后4 h[(2.4±0.3)分、(4.1±0.7)分],术后24 h的VAS评分[(1.7±0.2)分、(2.9±0.5)分]低于术后12 h,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4、4.69,P0.05)。研究组术后4 h、术后12 h、术后24 h的VAS评分与相同时间点的对照组比较明显较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3、5.28、3.06,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21.05%)低于对照组(32.8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8,P0.05)。结论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可减少出血量,术后疼痛程度轻,患者在短期内快速康复,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分析跖跗关节损伤内侧柱坚强固定与弹性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5年1月42例闭合性跖跗关节损伤患者资料,根据Chiodo和Myerson提出的三柱理论分类: 内侧柱、中间柱合并损伤26例,三柱合并损伤16例,所有病例均无明显的内侧柱脱位和不稳定。根据内侧柱固定方式分为内侧柱坚强固定组(22例)和弹性固定组(2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和术后随访的相关指标,包括临床查体和影像学资料、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中足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进行临床分析和统计学对比。结果 坚强固定组手术时间[(100.5±11.0)min]长于弹性固定组的[(92.8±10.3)min],术后外形情况坚强固定组优于弹性固定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住院时间、随访时间、术后一年的AOFAS中足评分、VA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侧柱坚强固定和弹性固定术后早期功能无显著差异。内侧柱坚强固定可有效维持复位,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6.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38(10):2158-2162
【目的】观察经筋恢刺法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陈旧性踝关节扭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经筋结点恢刺法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针刺法治疗。治疗5 d为1个疗程,休息2 d进入下一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若未达到2个疗程但已治愈者,则终止治疗。治疗后,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踝-后足(AOFAS)评分及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的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起效时间。【结果】(1)治疗后,2组患者的AOFAS评分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AOFAS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VAS评分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VAS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29/30),对照组为86.67%(26/30)。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观察组的起效时间为(2.17±1.05)d,对照组为(6.30±1.82)d,观察组的起效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筋恢刺法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能够明显地减轻患者肿胀、疼痛等临床症状,显著改善患者的关节活动度,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刀整体松解术配合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VAS评分和血清6-酮-前列腺素F1α(6-K-PGF1α)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针刀整体松解术配合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患者VAS评分指数均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6-K-PGF1α均呈升高趋势(P0.05),治疗组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针刀整体松解术配合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能明显缓解患者疼痛症状,且可明显改善患者血清6-酮-前列腺素F1α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治疗跟腱腱病的方法及近期疗效。方法以2012年12月1日至2013年12月1日,该院关节外科门诊诊治的跟腱腱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主要症状是行走时后踝区域疼痛,休息时可缓解,治疗前常规行踝关节X片正侧位和M RI检查,明确诊断和排除其他引起疼痛的病因。冲击波治疗,2000脉冲/次,1次/周,共4次。治疗期间避免跑跳剧烈运动,治疗当晚口服1次止痛药。采用VAS评分,患者在治疗前、治疗4次后和治疗3个月时,这3个时间点进行VAS评分和踝‐后足AOFAS评分。记录治疗并发症,随访并进行统计学分析VAS和AOFAS评分。结果32例跟腱肌腱病患者全部均获得随访,其中跟腱止点性腱病22例,非止点性腱病10例。8例双侧病变,24例为单侧病变。5例患者在治疗后出现局部红斑,休息后缓解,1例患者在4次治疗后局部疼痛缓解,但在治疗5个月后下楼时摔伤致跟腱断裂;患者在治疗前、治疗4次后和治疗3个月时,这3个时间点进行VAS评分分别为(8.2±1.5)分、(2.1±0.8)分、(1.3±0.6)分(前两组数据 P<0.01,后两组数据 P>0.05),AOFAS评分分别为(72.2±5.1)分、(86.3±5.2)分、(91.3±3.5)分(3组数据间 P<0.01)。结论在治疗跟腱腱病时,采用体外冲击波治疗后能够改善局部症状,患者满意程度高,该技术具有创伤小、疗效可靠的优势,使部分患者免去或者推迟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针灸配合康复训练在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92例SHSⅠ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采取康复训练。B组患者采取康复训练配合针灸治疗。观察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评分、VAS评分。结果治疗后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治疗后上肢运动功能评分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VAS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配合康复训练在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中的临床效果较好,能有效改善患者上肢功能评分和VAS评分,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针刀"C"形松解术治疗僵硬期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僵硬期肩周炎诊断的住院患者共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针刀治疗组,n=25)和对照组(普通针刺组,n=25)。两组均进行手法抬肩术治疗以及术后每天进行肩关节主动功能锻炼,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针刀"C"形松解治疗,每隔5 d 1次,3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每日1次,14次为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分别在1个疗程结束后、疗程结束后1周、疗程结束后4周比较两组的NRS疼痛评分情况、Constan-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法,比较两组治疗结束时的治愈率及显效率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的NRS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治疗结束时、1个疗程结束后、疗程结束后1周、疗程结束后4周,观察组的NRS疼痛评分(分别为0.76±0.77、1.30±0.95、1.13±1.07)明显优于对照组(分别为1.93±1.78、2.01±1.55、2.26±1.53),P值分别为0.001、0.044与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的Constan-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95.00±0.94、95.16±0.81及95.64±0.72)明显优于对照组(分别为79.52±1.71、79.48±1.68及78.84±1.66),P值均为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观察组的治愈率为72.0%,显效率为92.0%,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治愈率(44.0%)和显效率(68.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C"形松解术治疗僵硬期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普通针刺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