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67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体检的36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血压、Hcy、hs-CRP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按照1999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标准将研究组患者分为高血压1级组(n=41)、高血压2级组(n=64)、高血压3级组(n=62)。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结果,将老年高血压患者分为颈动脉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正常组(n=40)、颈动脉IMT增厚组(n=62)、颈动脉斑块形成组(n=65),并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进行分级(0~4级)。结果老年高血压患者的Hcy和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2级组和高血压3级组患者的Hcy和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高血压1级组(P0.05),高血压3级组患者的Hcy和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高血压2级组(P0.05);颈动脉IMT增厚组和颈动脉斑块形成组患者的Hcy和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颈动脉IMT正常组(P0.05),颈动脉斑块形成组患者的Hcy和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颈动脉IMT增厚组(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分级越高,患者的Hcy和hs-CRP水平越高。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越高,血浆Hcy、hs-CRP水平越高,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越重,这提示Hcy及hs-CRP升高可能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颈动脉硬化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差异,以及三者之间关系。方法选择彩超提示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14 C尿素呼气检验结果分为Hp感染组和Hp阴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双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有无粥样斑块形成及斑块类型,同时测定血清Hcy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Hp感染组IMT及血清Hcy水平均高于Hp阴性组(P0.05);Hp感染组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及不稳定性斑块发生率均高于Hp阴性组(P0.05);Hp感染组不稳定性斑块患者血清Hcy水平明显高于Hp阴性组(P0.05);Hp感染组患血清Hcy与IMT呈正相关性(r=0.558,P=0.001)。结论 Hp感染可能会加速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升高血清Hcy浓度,并促进斑块不稳定性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对90例冠脉造影的患者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超声检查,比较有无冠脉病变及不同冠脉病变之间与IMT程度的关系。结果:冠心病患者的颈动脉IMT、斑块指数及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非冠心病患者(P〈0.05),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组颈动脉IMT明显高与单支冠状动脉病变组。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对冠心病有一定的预测价值,颈动脉IMT可作为间接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取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206例,根据14 C尿素呼气试验分为Hp感染组和非Hp感染组。同时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将Hp感染组又分为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组、稳定性斑块组和不稳定性斑块组。采用循环酶法测定血清Hcy水平,分析Hp感染和血清Hcy水平的相关性以及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关系。结果 Hp感染组血清Hcy水平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非Hp感染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p感染组和非Hp感染组颈动脉粥样硬化类型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939,P=0.000 3)。在Hp感染组中,不稳定性斑块组、稳定性斑块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组血清Hcy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直线相关分析显示,Hp感染组血清Hcy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呈正相关(r=0.731,P<0.01)。结论 Hp感染可能通过影响血液Hcy水平使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并导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增加,从而促进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73例脑梗死患者和10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超声检测其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回声类型。结果脑梗死组IMT高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84.9%)高于对照组(16.0%)(P<0.05);脑梗死组低回声斑块及混合性斑块多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病、糖尿病、颈动脉IMT增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为低回声或混合性斑块是脑梗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颈动脉IMT增厚和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发病密切相关,颈动脉超声检查能为临床预防和治疗脑梗死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自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的7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病例组以及6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受试者Hcy、血糖(FBS)、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及尿酸(UA)的水平;对比两组受试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检测结果;对比病例组不同颈动脉斑块数量、性质患者Hcy水平;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IMT、颈动脉斑块数量与Hcy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的Hcy、TC、TG、LDL、FBS、UA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HDL-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的IMT为(1.37±0.15)mm,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Hcy升高患者颈动脉斑块检出率显著高于Hcy正常患者(P0.05);颈动脉内膜斑块形成患者的Hcy水平显著高于颈动脉内膜增厚和正常的患者(P0.05);颈动脉内膜增厚患者的Hcy水平显著高于颈动脉内膜正常的患者(P0.05);多发斑块患者的Hcy水平显著高于单发斑块及无斑块患者(P0.05);单发斑块患者的Hcy水平显著高于无斑块患者(P0.05);不稳定型斑块患者的Hcy水平显著高于稳定型斑块患者(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IMT、颈动脉斑块数量均与Hcy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清Hcy水平显著升高,且Hcy的升高程度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胱抑素C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9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30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根据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观察组(IMT≥1.2 mm或IMT>周围正常值50%以上,动脉硬化,n=193)和对照组(IMT<1.2 mm,非动脉硬化,n=113)。比较两组的各项实验室指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尿酸及胱抑素C)水平及双侧颈内动脉、颈总动脉的IMT。比较观察组中不同斑块严重程度、不同斑块性质患者的胱抑素C水平。结果观察组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尿酸及胱抑素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严重斑块患者的胱抑素C水平高于轻、中度斑块患者(P<0.05)。经Spearman相关性水平分析,脑缺血患者斑块严重程度与胱抑素C水平呈正相关(r=0.3145,P<0.05)。观察组硬斑、软斑、混合斑患者的胱抑素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双侧颈内动脉、颈总动脉的IMT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时颈动脉IMT会明显增大,检测血清胱抑素C水平可用于预判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及严重程度,以便及时治疗,防止产生不可逆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关系。方法测定95例老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和间接胆红素(IBIL)胆红素水平,同时行颈部彩色多普勒血管超声检测,根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形态分为无斑块组、动脉硬化组以及斑块形成组,观察三组间血清胆红素是否有差异。结果动脉硬化组的TBIL、DBIL和IBIL水平分别为(10.26±3.79)mmol/L、(2.76±1.97)mmol/L和(7.90±3.39)mmol/L,斑块形成组的TBIL、DBIL和IBIL水平分别为(10.87±2.55)mmol/L、(2.35±1.13)mmol/L和(8.53±1.99)mmol/L,无斑块组的TBIL、DBIL和IBIL水平分别为(13.69±4.62)mmol/L、(2.67±1.01)mmol/L和(11.03±4.05)mmol/L,动脉硬化组、斑块形成组的TBIL和IBIL水平均低于无斑块组(P<0.05),而动脉硬化组与斑块形成组间TIBL、IBIL及DBIL水平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示,颈动脉IMT值与TBIL(r=-0.272,P=0.008)和IBIL(r=-0.277,P=0.007)水平存在负相关。结论低水平胆红素可能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危因素,增加缺血性卒中的发生风险,但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严重程度可能与胆红素的降低水平无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载脂蛋白E(ApoE)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评价ApoE在颈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9年2-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体检中心行颈动脉超声的体检者3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体检结果分为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异常组(182例,包括IMT增厚组65例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117例)和双侧颈动脉正常的对照组(118例)。所有受试者均收集基本资料,检测空腹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ApoE水平。结果 IMT异常组与对照组的性别构成、体质量指数(BMI)及部分既往史(吸烟、饮酒、运动、高血压和冠心病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MT异常组患者的年龄、糖尿病患病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IMT增厚组与对照组的性别构成、BMI、部分既往史(吸烟、饮酒、运动、高血压和冠心病患病率)比较,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和IMT增厚组的年龄高于对照组(P0.01)。IMT增厚组的糖尿病患病率高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和对照组(P0.01),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与对照组糖尿病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DL-C水平在IMT异常组高于对照组[(3.13±0.77)mmol/L vs.(2.89±0.75)mmol/L,P0.05],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IMT增厚组与对照组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oE水平在IMT异常组低于对照组[40.69±11.38)mg/Lvs.(46.84±13.46)mg/L,P0.05];ApoE水平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38.82±14.82)mg/L]低于IMT增厚组[(44.93±10.24)mg/L]和对照组(P0.05)。结论 ApoE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相关,ApoE水平不仅在IMT异常与健康者之间有差别,且随着斑块严重程度的发展可进一步识别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氧化应激的关系。方法 选取接受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设为试验组,并依照患者是否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将其分为非颈动脉粥样硬化组(44例)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组(72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的健康志愿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各组入选者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血清MDA、SOD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试验组血清MD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SO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中颈动脉粥样硬化组MDA水平显著高于非颈动脉粥样硬化组,SOD水平显著低于非颈动脉粥样硬化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MDA水平与IMT呈正相关(r=0.607,P0.05),SOD与IMT呈负相关(r=-0.547,P0.05)。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并发颈动脉粥样硬化后应激反应增强,与血清中MDA、SOD水平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对高血压患者的MDA、SOD水平进行监测,对判断患者是否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胆红素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对218例脑梗死患者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根据斑块的有无分为斑块组和无斑块组。检测两组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以及其他传统危险因素,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颈动脉斑块组血清胆红素水平均明显低于无斑块组(P〈0.05)。结论血清胆红素是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与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的相关性,了解IMT在预测冠心病方面的价值。方法:对162例疑似冠心病的患者同时作颈动脉超声和冠脉造影检查,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结果:随着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增加,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斑块发生率增加,斑块的严重程度也增加。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对预防和治疗冠心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e)患者认知功能状况及其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变化和其对认知功能损害的预测价值。方法严格选择122例住院脑动脉硬化症患者,应用彩超检查颈动脉粥样斑块及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检测血清NSE、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评估其认知功能。根据Hcy水平分为两组:正常水平组和高Hcy组。结果 (1)与正常Hcy组比较,高Hcy患者IMT明显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正常Hcy组比较,高Hcy患者血清NSE水平明显升高[(16.93±5.33)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正常Hcy组比较,高Hcy患者即刻记忆功能和延迟回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血浆Hcy与左侧IMT、颈动脉粥样斑块呈正相关(r=0.671,P=0.009;r=0.632,P=0.025);血清NSE与血浆Hcy和左侧IMT呈正相关(r=0.602,P=0.032;r=0.621,P=0.028);血清NSE与即刻记忆功能、延迟回忆呈负相关(r=-0.589,P=0.021;r=-0.563,P=0.015);(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NSE的最佳诊断界点为15.21μg/L,敏感性88.23%,特异性85.70%。结论高Hcy可能通过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及神经细胞毒性作用参与神经元损害,从而引起认知损害。血清NSE对预测其认知功能损害,可能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4.
高敏C反应蛋白与代谢综合征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代谢综合征(MS)及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88例研究对象MS诊断标准分为MS组44例、亚MS组23例以及对照组21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hs-CRP水平,多普勒超声测定受试者颈总动脉(CCA)内膜-中层厚度(IMT),并观察颈动脉斑块的有无。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MS组血清hs-CRP水平显著升高(P<0.01)。随着MS代谢组分的增多,血清hs-CRP水平逐渐升高;(2)与对照组及MS亚组比较,MS组CCA-IMT明显增厚(P<0.05);(3)血清hs-CRP与体质量指数、腰臀比以及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呈显著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显著负相关(P<0.05);(4)颈动脉IMT增厚组(IMT≥0.9mm)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颈动脉IMT正常组(IMT<0.9mm)(P<0.05),有颈动脉粥样斑块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无斑块组(P<0.05)。(5)hs-CRP是IMT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血清hs-CRP水平与MS代谢组分及其数量密切相关,血清hs-CRP水平增高是MS发病的危险因素。血清CRP水平升高可能参与了MS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对老年女性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方法 年龄≥60岁拟诊冠心病女性患者100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67例和非冠心病组33例,冠心病组再分为单支病变组33例,2支病变组26例和多支病变组8例,比较各组血浆Hcy水平、颈动脉IMT及Crouse积分差异;计算IMT预测老年女性冠心病的特异性,敏感性及阳性预测值。结果 冠心病组血浆Hcy((17.24±7.86)μmol/L)、颈动脉IMT((0.96±0.32)mm)、颈动脉Crouse积分(12.59±1.83)均高于非冠心病组((12.92±3.30)μmol/L、(0.75±0.07)mm、4.90±4.50)(P〈0.05);冠心病各亚组血浆Hcy水平、颈动脉IMT及Crouse积分为多支病变组〉2支病变组〉单支病变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IMT=0.96mm为诊断界点,IMT预测冠心病的特异性、敏感性、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8.8%(26/33)、70.1%(47/67)、87.0%(47/54)。结论 血浆Hcy水平及颈动脉IMT与老年女性冠心病发生及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血浆Hcy水平联合颈动脉IMT可预测老年女性是否发生冠心病及其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选取于我院确诊的91例CHD患者为CHD组,另外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27例为健康组,给予两组研究对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组不同测量位点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及不同冠状动脉支数的CHD组患者与健康组患者的造影图像参数,并分析CHD患者的颈总动脉IMT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CHD组LCCA、LICA、LECA、LB、RCCA、RICA、RECA、RB测量位点的IMT均大于健康组(P<0.05)。CHD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总发生率高于健康组,且两组的斑块分型有显著差异(P<0.05)。单支冠脉异常组、多支冠脉异常组及健康组的TTP、IMAX%、AUC均有显著差异(P<0.05)。91例CHD患者的平均Gensini评分与IMT呈正相关(r=0.617,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CHD相关,且CHD可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准确判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采用超声检测159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0.8 mm≤IMT1.0 mm为内膜正常组;1.0 mm≤IMT1.2 mm为内膜增厚组;IMT≥1.2 mm为斑块形成组。比较三组间多项临床资料及生化指标水平,并进一步分析颈动脉斑块特点。通过分析各指标与IMT的相关性,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相关因素。结果三组间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高血压病程、血尿酸(UA)、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酰甘油(TG)在斑块形成组高于内膜正常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在内膜增厚组和斑块形成组均低于内膜正常组(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s-CRP、HbA1c水平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斑块组三个指标均最高,内膜正常组最低(P0.01);IMT与LDL-C(r=0.57,P0.01)、hs-CRP(r=0.55,P0.01)、HbA1c(r=0.53,P0.01)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r=-0.35,P0.01),与病程、UA、FPG、TC、TG无相关性;hs-CRP、HbA1c、IMT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hs-CRP及HbA1c水平不稳定斑块患者明显高于稳定斑块患者(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hs-CRP、HbA1c水平升高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对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89例患者和正常对照组的80例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对比观察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有无斑块及斑块类型;对冠心病组不同支病变间IMT、颈动脉斑块积分及斑块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①冠心病组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为87.64%,显著高于对照组(33.75%,P〈0.01)。②两组颈动脉斑块以软斑最多见,冠心病组软斑占37.12%,扁平斑占16.59%,混合斑占25.76%,硬斑块占20.53%;对照组软斑占34.09%,扁平斑占22.73%,混合斑占25.00%,硬斑占18.18%。③不同支数冠状动脉病变者之间IMT、颈动脉斑块积分和斑块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超声了解颈动脉病变可间接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检测人血清中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的水平,探讨其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86例为观察组,其中稳定斑块组40例,不稳定斑块组46例,同时选取同等年龄段的健康体检者82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同时采用免疫增强比浊法检测血清中Lp-PLA2水平,采用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IMT,比较分析血清Lp-PLA2水平与颈动脉IMT、粥样斑块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经检测,观察组血清Lp-PLA2水平、IMT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斑块组血清Lp-PLA2水平、IMT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Lp-PLA2水平与IMT厚度、斑块稳定性呈正相关,可以通过监测血清LP-PLA2水平间接了解动脉粥样斑块的稳定性,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伴高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血症患者在叶酸(folic acid,FA)、维生素B12(vitamin b12,VitB12 )治疗前后血清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HIF-1α),P-选择素((P-selection,CD62p)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表达变化。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3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收治的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伴高Hcy血症患者140例,以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70例)和对照组(70例),两组在相同常规治疗基础上,只对观察组给予口服叶酸5 mg/天和VitB12 500 μg/天进行干预治疗。在入院治疗4周后检测患者血清Hcy,叶酸,VitB12 浓度和血清HIF-1α,CD62p,hsCRP表达水平; 并应用超声仪测量其两组患者颈动脉斑块在治疗前后的积分状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血清Hcy,HIF-1α,CD62p,hsCRP水平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847,7.847,23.96,20.104,均P<0.05); 患者血清HIF-1α,CD62p和hsCRP表达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为r=0.683,0.588,0.501,P<0.05,HIF-1α与hs-CRP表达水平相关性为r=0.606,P<0.05,CD62p与hsCRP表达水平相关性为r=0.615,P<0.05,均呈正相关; 患者血清HIF-1α与CD62p的表达水平无相关性(r=0.112,P>0.05)。结论 叶酸和VitB12联合治疗可降低血清Hcy,HIF-1α,CD62p和hsCRP的表达水平,对相关患者进行叶酸,VitB12,Hcy,HIF-1α,CD62p和hsCRP等项目检测,对预防治疗和评估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