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方伟  郑兆华  邓家秀 《医学综述》2013,19(12):2292-2294
目的探讨外伤性颅内血肿后脑梗死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8月至2011年5月在深圳市宝安区西乡人民医院就治的50例外伤性颅内血肿后脑梗死患者的CT表现等临床资料,总结外伤性颅内血肿后脑梗死的CT表现。结果 50例患者入院后首次CT检查除4例阴性外,均出现不同性质及程度的颅内血肿;24 h内复查CT,颅内血肿范围不同程度增大,13例出现脑梗死,36例行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或血肿清除术;72 h复查,37例出现脑梗死。结论外伤性颅内血肿后脑梗死CT表现有一定特点,螺旋CT检查方便、快捷,分辨率高,对外伤性颅内血肿后脑梗死的诊断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清除的术中及术后,如及时发现迟发血肿并治疗可提高疗效。方法:在术中发生急性脑肿胀时应考虑再开颅探查或术后病人恶化时行CT检查。结果:治疗42例迟发血肿病人其中死亡14例,死亡率33.3%。结论:在清除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时发生急性脑肿胀或术后病情恶化时应想到可能是迟发血肿形成,宜尽早开颅探查或复查CT,早诊早治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的临床特征与术后迟发性脑出血发生的相关性,寻找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58例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开颅血肿清除术后再出血的临床资料,其中23例患者术后发生迟发性脑出血(DTIH组),35例未发生(NDTIH)组。对2组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总结归纳,分析寻找再出血原因,对迟发性脑出血患者行再次手术治疗,并随访行GOS评分。结果:与NDTIH组比较DTIH组有如下特征:术前GCS评分<8分(p<0.05);术前头颅CT提示多有多发脑挫伤,对冲伤,合并颅骨骨折等,并予及时再次手术治疗,术后随访行GOS评估≥4分18例。结论:根据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开颅术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时发现迟发性脑出血,并清除迟发性颅内血肿,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清除术后再次手术的原因、预防及处理措施.方法:2008年3月至2009年3月我科共对70例颅脑损伤病人急诊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术后6例发生迟发性血肿行再次手术治疗.结果:本组6例再次手术后恢复良好2例,中残1例,重残1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1例.结论: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清除术后继发血肿包括:①原血肿手术部位再出血;②多发性血肿的非手术部位血肿形成.临床应采取相应的有效预防措施,并强调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复查CT,以便及时发现并再次手术清除继发性血肿、缓解颅内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术中CT检查对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的诊治价值。方法10例颅内血肿患者均在第一次开颅术后带气管插管行颅脑CT检查,发现对侧迟发性颅内血肿,立即行迟发性颅内血肿清除术。结果术后恢复良好9例,死亡1例。结论在清除一侧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时,若患者出现脑膨出,对侧瞳孔散大,术前对侧有脑挫裂伤或小血肿应带气管插管行颅脑CT检查,尽早发现对侧迟发性颅内血肿,尽早手术,以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符之刚 《海南医学》2011,22(7):106-107
目的探讨CT结合颅骨平片在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0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32例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患者,均行多次CT结合颅骨平片扫描。结果 7例患者入院30min内首次CT有明显血肿,25例患者入院后30min内首次CT均未发现明显血肿;对无明显血肿的患者按12h、24h进行CT检查,18例患者12h再次复查时发现脑血肿存在,5例患者24hCT复查又出现其他部位出血,2例患者24h内CT检查均未发现明显血肿。颅骨平片发现线性骨折16例,粉碎性骨折7例,多发性骨折7例,正常2例。结论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多出现在外伤后24h内,早期CT检查可以出现预警的征象,要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时复查CT,及时治疗,而颅骨平片检查骨折程度可作为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预警征象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7.
支文勇 《西部医学》2005,17(2):120-121
目的探讨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清除术后对侧颅内血肿再手术的临床处理举措。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清除术后对侧出血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2例中治愈15例,重残10例,死亡7例,死亡率21.8%。结论在清除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时发生脑肿胀,对侧瞳孔扩大或术后GCS评分下降,对侧瞳孔扩大应想到对侧血肿形成,及时复查CT,发现血肿及早处理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王盛  王安 《海南医学》2008,19(10):107-108
目的 探讨一侧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术中及术后,如何及时发现对侧迟发性血肿并积极治疗的意义.方法 在术中清除颅内血肿后颅内压无下降反而发生急性脑肿胀时应在对侧钻颅探查或复查CT检查及术后病人恶化时随时行CT检查.结果 发现治疗96例对侧迟发颅内血肿病人,其中13例死亡,手术死亡率为13.5%.结论 在一侧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术中发生急性脑肿胀,对侧瞳孔扩大或术后病情恶化,应想到对侧可能是迟发性血肿形成,应尽早钻颅探查或复查CT,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可提高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清除术中及术后继发对侧迟发性血肿的发生及早期诊治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清除术中、术后继发对侧颅内血肿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17例迟发性血肿病人,其中4人死亡,手术病死率23.5%.结论:在清除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时发生脑肿胀或术后病情恶化应想到对侧迟发血肿形成,及早钻颅探查或复查CT,发现血肿及时处理,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手术治疗外伤性颅内异物1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吉意 《广西医学》2011,33(6):791-792
目的总结外伤性颅内异物的手术治疗体会。方法回顾分析12例外伤性颅内异物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总结其手术治疗体会。结果 12例患者均进行开颅手术,其中采用CT定位进行颅内异物摘除4例,采用CT定位联合术中C形臂X线机定位进行异物钳夹术8例。12例患者共进行15次手术,摘除异物19块。其中1例患者颅内异物术中出血移位1例,首次手术未能全部摘除,进行二次手术后全部摘除。术后并发脑水肿、颅内血肿2例,经二次开颅行血肿清除术并扩大骨窗。术后脑衰竭死亡1例,重度残疾1例,中度残疾1例,术后良好共9例。结论术前CT定位或X线定位下颅内异物摘除术对于外伤性颅内异物患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特重型颅脑损伤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志勇  刘建平 《当代医学》2009,15(18):55-56
目的总结特重型颅脑损伤的CT表现特征;利用CT影像评估患者钻孔开颅术后预后及其临床转归。方法回顾分析119例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CT表现与钻孔开颅术后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CT表现脑挫裂伤88例,脑肿胀100例,硬膜下血肿78例,硬膜外血肿45例,硬膜外/下混合血肿9例,脑内血肿21例,颅骨骨折5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89例,脑梗塞9例,大脑镰下疝22例,枕骨大孔疝2例,小脑幕裂孔疝64例,脑干损伤28例,小脑幕裂孔疝合并脑干损伤13例。经钻孔开颅术后患者存活61例,其中完全治愈22例,均为单纯急性硬膜外血肿术后,死亡58例,主要死因为CT表现小脑幕裂孔疝合并脑干损伤、合并脑梗塞和全身其它多脏器损伤。结论CT能正确诊断特重型颅脑损伤及其合并症,及时发现脑疝及脑干损伤可为临床及时抢救提供依据。一  相似文献   

12.
    
胡凌  崔明 《安徽医学》2009,30(6):661-662
目的探讨自发性小脑出血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月-2008年6月手术治疗自发性小脑出血27例。结果18例行后颅窝开颅清除血肿,9例行后颅窝开颅清除血肿和侧脑室外引流术。治愈16例,好转6例,死亡5例。结论手术治疗自发性小脑出血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在发病超早期行改良小骨窗入路显微镜下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78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采用超早期改良小骨窗入路显微镜下手术清除血肿的临床资料。结果 78例患者中,血肿全部清除62例,大部分清除16例;术后再出血4例,其中2次手术2例。术后死亡11例。67例随访1年,按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分级,Ⅰ级11例,Ⅱ级29例,Ⅲ级19例,Ⅳ级5例,Ⅴ级3例。结论超早期改良小骨窗入路显微镜下手术清除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创伤小,时间短,易操作,适用于大部分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能改善高血压脑出血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高血压性脑出血碎吸与开颅治疗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高血压性脑出血采用钻颅碎吸与开两种治疗方法的近期与远期疗效比较。方法:97例随机分组,采用CT定位,颅内碎吸与传统开颅清除血肿。术后随访3-12个月。结果;碎吸组与开颅组在降低病死率和提高远期生存质量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首选碎吸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不一定要行开颅术。  相似文献   

15.
开颅术后颅内血肿发生的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开颅术后颅内血肿的发病率、发病原因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1283例开颅手术后经过证实的术后颅内血肿1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颅内血肿患者分别占术前肝功能不良和天幕疝伴急性脑肿胀患者的 43%和 38%;急诊手术和择期手术的术后血肿发生率分别为1.3%和0.8%。结论:术后颅内血肿的发生与术前肝功能不良、天幕疝、急性脑肿胀等因素有关,急诊开颅术后血肿的发病率高于择期手术,术后颅内血肿发病时间在术后6h以内发病率最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外伤性肾上腺血肿的螺旋CT影像学表现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对14例外伤性肾上腺血肿的螺旋CT影像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例患者中螺旋CT检查发现15个肾上腺血肿,其中右侧13例,双侧1例;局限型4例,弥漫型10例;急性期呈类圆形、椭圆形高密度,随时间推移肾上腺血肿密度逐渐减低、血肿缩小吸收;增强扫描呈无强化或边缘条弧形强化。结论:肾上腺血肿有特征性CT影像学表现,螺旋CT对肾上腺血肿诊断价值高,CT动态复查及增强扫描有助于肾上腺血肿定性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性颅内血肿的临床特点,早期及时有效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神经外科2002—2007年收治的386例重型颅脑损伤颅内多发性血肿资料。对其血肿部位分类,双侧多发血肿所致中心性脑疝及术中急性脑膨出的病因、治疗原则进行分析。结果保守治疗36例,手术治疗350例(其中单侧开颅213例,双侧开颅137例)。恢复良好127例,轻、中残73例,重残61例,术后死亡125例。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性颅内血肿病情急危,病程演变快,意识障碍较深,应作为制定治疗方案的首要因素。血肿位置、大小、特别是环池受压的程度等是决定早期手术时机的重要因素。广泛脑挫裂伤、脑受压、脑水肿肿胀的程度是充分减压的病理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应用微创穿刺抽吸技术治病不同病因的颅内血肿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颅内血肿穿刺针、针形血肿粉碎器、血块液化技术治疗不同病因引起的颅内血肿35例,其中高血压脑出血21例,外伤性脑出血16例。结果 本组35例,死亡2例,均为高血压脑出血,死亡率5.7%。出院随1-6个月,以生活能力(ADL)分级法:ADL115例,ADL210例,ADL36例,ADL42例,ADL50例。结论 此方法清除颅内血肿容易学会,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费用低,效果好,是治疗颅内血肿的有效方法,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Endoscope assistedkeyholeoperation (EAKO)isatypeofminimallyinvasiveneurosurgery Withthedevelopmentoftheendoscope,moreandmoreintracranialaneurysms,meningiomas,deepbraincysts,andthelikeareperformedusingkeyholesurgery 1 However,therehavebeenfewreportsofendosc…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骨瓣开颅术治疗骑跨横窦硬膜外血肿的手术指征、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2011年3月我院神经外科骨瓣开颅术治疗24例骑跨横窦硬膜外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4例患者术后3 d复查头部CT示血肿基本清除干净,术区无继发性出血,骨瓣均解剖复位;术后3月进行GOS评分,其中,5分18例,4分4例,3分2例,无死亡及植物生存病例。结论对血肿总量〉30 mL、幕下血肿〉10 mL或血肿量不大但有脑积水、环池受压及四脑室消失的患者应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应用跨过横窦的骨瓣开颅术方法安全可靠,疗效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