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分析甲状腺肿瘤患者采用甲状腺被膜解剖技术治疗后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93例甲状腺肿瘤患者分组,对照组46例予传统甲状腺切除术,观察组47例给予甲状腺被膜解剖技术,对比治疗后血清甲状旁腺素(PTH)、Ca~(2+)及喉返神经、甲状旁腺损伤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7d PTH、Ca~(2+)水平高于对照组,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低钙血症、甲状旁腺损伤及永久性甲状旁腺、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状腺被膜解剖技术能够有效避免损伤喉返神经,保护甲状旁腺血供,减少对甲状旁腺的实质损伤,治疗甲状腺肿瘤优势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采用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对河南省滑县人民医院2007年9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85例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患者,分析总结其疗效及并发症状况。结果:85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和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首次手术的病例中,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和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再次手术的患者,首次与再次手术病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结论:采用甲状旁腺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疾病,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
陈瑾  许昱  雷薇薇  毕红玲  陈霄 《疑难病杂志》2014,(11):1171-1175
目的系统评价甲状腺手术中显露喉返神经的安全性。方法根据预定纳入、排除标准,在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维普数据库(VIP)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等中文数据库中对甲状腺手术中显露喉返神经的文献进行检索。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3年12月。采用Rewman 5.1软件对资料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20篇(均为中文),共计25 435例患者,其中试验组10 592例,对照组14 843例,试验组为甲状腺手术术中显露喉返神经,对照组为甲状腺手术术中不显露喉返神经。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喉返神经损伤的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RR=0.40,95%CI 0.280.58,P<0.05);试验组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别(RR=0.75,95%CI 0.520.58,P<0.05);试验组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别(RR=0.75,95%CI 0.521.10,P>0.05);试验组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RR=0.19,95%CI0.111.10,P>0.05);试验组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RR=0.19,95%CI0.110.32,P<0.001),试验组甲状旁腺损伤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RR=1.01,95%CI0.650.32,P<0.001),试验组甲状旁腺损伤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RR=1.01,95%CI0.651.57,P>0.05)。结论与非显露喉返神经的甲状腺手术相比,显露喉返神经的甲状腺手术能有效地减少术中喉返神经的损伤,值得临床继续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甲状腺全切除术(TT)治疗甲状腺次全切除术(ST)治疗双侧甲状腺多发结节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85例双侧甲状腺多发结节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比较TT组与ST组患者的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2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喉返神经显露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T组手术切口及手术时间均长于ST组(P0.01),TT组甲状旁腺显露高于ST组(P0.01)。2组患者在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TT组患者未发现复发,ST组患者复发率为1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双侧甲状腺多发结节治疗方式中,TT与ST在手术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面差异无明显不同,但在术后复发率方面TT组优于ST组,TT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析对甲状腺癌患者行甲状腺全切手术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2012年2月我院治疗的50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其中26例患者行甲状腺全切手术为甲状腺全切组,其余24例患者行近全切除手术为近全切除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喉返神经与甲状旁腺的功能.结果甲状腺全切组26例患者中,甲状旁腺被损伤的有5例,有3例为暂时性的,2例为永久性的,喉返神经被损伤的有5例,其中2例为暂时性的损伤,3例为永久性的损伤;近全切除组24例患者中,甲状旁腺被损伤的有4例,有3例为暂时性的,1例为永久性的,喉返神经被损伤有5例,其中3例为暂时性的损伤,2例为永久性的损伤.两组间喉返神经与甲状旁腺损伤情况比较均无显著差异( P >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甲状腺癌患者行甲状腺全切手术不会增大喉返神经与甲状旁腺的损伤风险,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精细化被膜解剖结合环甲隙显露喉返神经对甲状旁腺及喉返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6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90例甲状腺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45例)与对照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式+甲状腺下动脉显露喉返神经法,观察组采用精细化被膜解剖+环甲隙显露喉返神经法,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水平以及喉返神经与甲状旁腺损伤情况。结果:两组围手术期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不同时间段观察组PTH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喉返神经、甲状旁腺暂时性损伤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细化被膜解剖结合环甲隙显露喉返神经有利于保护患者的甲状旁腺及喉返神经功能,能够很好地保留原位甲状旁腺与血供,更利于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喉返神经与甲状旁腺的识别与保护。方法:对收治的74例甲状腺手术患者进行随机数字分组,其中对照组34例患者采用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40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强对喉返神经与甲状旁腺的识别与保护,分析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喉返神经与甲状旁腺损伤率为2.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等方面,观察组分别为2.5%和(3.2±0.8)d,与对照组的14.7%和(5.1±1.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甲状腺手术患者的喉返神经与甲状旁腺的识别与保护,能够有效减少对喉返神经、甲状旁腺的损伤,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并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纳米碳在甲状腺再次手术中对喉返神经及甲状旁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08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175例甲状腺再次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92例注射纳米碳后手术患者为实验组,83例直接手术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喉返神经及甲状旁腺的损伤.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年龄、性别、初次手术方式、术后病理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次手术方式及术后病理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x 2=0.018,P=0.991;x2=1.672,P=0.433).两组患者喉返神经损伤率(暂时性,实验组为5.43%,对照组为14.46%;永久性,实验组为0.00%,对照组为8.43%)和甲状旁腺损伤率(暂时性,实验组为6.52%,对照组为18.07%;永久性,实验组为2.17%,对照组为10.84%)比较,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甲状腺再次手术中应用纳米碳可帮助术者更好辨别和保护喉返神经和甲状旁腺,从而降低喉返神经及甲状旁腺损伤率.  相似文献   

9.
郑义  李涛 《中原医刊》2009,(16):33-34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中常规解剖显露喉返神经与喉返神经损伤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991年1月至2004年12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780例甲状腺疾病患者。在780例患者中,510例术中显露喉返神经,270例术中未显露喉返神经,观察两组术后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和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率。结果14例患者发生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其中未显露喉返神经组和显露喉返神经组分别是11例(11/510,2.2%)和3例(3/27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下甲状腺手术常规显露喉返神经可以有效减少喉返神经永久性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甲状腺外科手术操作与手术并发症的相关性,探讨辨认及保护喉返神经、喉上神经外支、甲状旁腺的甲状腺切除术在治疗甲状腺肿物中的作用,以提高甲状腺肿物的手术治愈率,并减少手术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甲状腺良性肿瘤或甲状腺癌患者152例临床资料,甲状腺切除采用"精细化被膜解剖"技术,术中辨认及保护喉返神经、喉上神经外支、甲状旁腺。结果 152例患者中,行喉返神经探查262侧,均成功辨认及保护;行喉上神经外支探查231侧,174例成功辨认(75.3%)。原位解剖保护甲状旁腺150例,行甲状旁腺移植术2例。术后发生单侧暂时性喉返神经麻痹1例,在术后3个月内恢复;无喉上神经外支功能障碍。术后发生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症13例,术后1周恢复9例,4周后恢复3例,5个月后恢复1例。无发生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症、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和永久性喉上神经外支损伤病例。结论术中辨认及保护喉返神经、喉上神经外支、甲状旁腺技术行甲状腺肿物切除术是安全的甲状腺手术操作,有效避免了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症、喉返神经和喉上神经外支损伤并发症的发生。最大限度地保存了喉功能和甲状旁腺功能,提高了甲状腺肿物的手术治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精细化被膜解剖技术在甲状腺癌患者近全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的72例甲状腺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予传统甲状腺近全切除术治疗,观察组予精细被膜解剖技术的甲状腺近全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水平,喉返神经损伤、甲状旁腺损伤发生率,以及术前、术后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Ca2+水平。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24 h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及甲状旁腺损伤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及甲状旁腺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7 d、1个月的PTH、Ca2+水平均呈先下降后升高趋势,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PTH、Ca2+水平恢复至术前,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全甲状腺近全切除术中应用精细被膜解剖技术,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及引流量,有效降低对喉返神经、甲状腺旁腺功能损伤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精细化被膜解剖技术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7月在清华大学附属垂杨柳医院普通外科由同一手术团队应用精细化被膜解剖技术完成的89例甲状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围术期喉返神经损伤、甲状旁腺损伤的发生情况。结果 8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围术期发生喉返神经损伤3例(3.4%),均于3~5个月后恢复正常;未发生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围术期发生甲状旁腺损伤7例(7.8%),其中1例出现低钙血症,4个月后恢复正常;未发生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结论 在甲状腺手术中应用精细化被膜解剖技术可快速显露并保护喉返神经和甲状旁腺,有效避免喉返神经和甲状旁腺损伤,提高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滴水双极电凝镊在甲状腺全切术中对甲状旁腺和喉返神经的保护作用.方法:将70例择期行甲状腺全切手术治疗的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应用超声刀结合滴水双极电凝镊对研究组患者实施治疗,应用超声刀结合电刀及传统结扎方法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喉返神经损伤、术后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和血清钙值.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与对照组患者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研究组患者的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和暂时性喉返神经麻痹的发生率分别为2.8%和5.7%,低于对照组的14.3%和17.1%,P<0.05,均无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低和永久性喉返神经麻痹的发生.结论:滴水双极电凝在甲状腺手术中应用,能够有效降低组织周围温度,有利于保护甲状旁腺血运和喉返神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精细被膜解剖技术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1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普外科行甲状腺全切除术的147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91例患者给予精细被膜解剖技术;对照组56例患者给予传统解剖方法。比较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喉返神经及甲状旁腺损伤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30.2±3.5)mL,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56.3±7.9)mL,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暂时性喉返神经麻痹和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发生率分别为1.10%和2.20%,对照组患者暂时性喉返神经麻痹和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发生率分别为10.71%和12.50%,观察组患者暂时性喉返神经麻痹和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5.106、4.735,P<0.05)。观察组患者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0.00%)和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发生率(0.00%)与对照组(1.79%、1.79%)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61、0.061,P>0.05)。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行甲状腺全切手术中采用精细被膜解剖技术,能够减少术中出血量,并有效降低术后喉返神经、甲状旁腺损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7):980-982
目的:探讨甲状腺切除术中应用甲状腺被膜解剖技术对甲状腺肿瘤患者甲状旁腺功能及喉返神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在行全甲状腺切除术中应用精细化被膜解剖技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治疗;对比手术前后血清PTH、Ca~(2+)浓度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1d至术后1个月血清PTH、Ca~(2+)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血清PTH及Ca~(2+)均恢复至术前,且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暂时性甲状旁腺损伤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甲状腺肿瘤切除术中应用甲状腺精细化被膜解剖技术,能明显降低术中操作对甲状旁腺、喉返神经的损伤,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方红  姚永强  谢继平 《中外医疗》2012,31(32):11+13-11,13
目的探讨喉返神经定位在甲状腺患者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于2010年6月-2011年6月在该院进行手术治疗的56例甲状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28例)患者进行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28例)患者采用常规手术结合喉返神经定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喉返神经损伤率、甲状腺旁腺损失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喉返神经定位在甲状腺患者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减少了喉返神经及甲状旁腺损伤程度,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甲状腺癌手术中不同术式对减少喉返神经(RLN)损伤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至2008年216例甲状腺癌手术治疗资料,按手术方式不同分3组:解剖RLN甲状腺全切除组(解剖组)、精细化被膜解剖甲状腺全切除组(精细化被膜解剖组)和保留甲状腺后背膜甲状腺次全切除组(保留后背膜组)。结果解剖组83侧,1例出现永久性损伤,4例暂时性损伤;精细化被膜解剖组187侧,8例永久性损伤,1例暂时性损伤;保留后背膜组153侧,无永久性及暂时性RLN损伤。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差异,解剖组与精细化被膜解剖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解剖组与保留后被膜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全切术解剖喉返神经能减少喉返神经永久性损伤;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没必要解剖喉返神经,保留甲状腺后被膜是一种安全的术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常规显露喉返神经在甲状腺切除术中应用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选取87例甲状腺手术的病人,根据术中是否显露喉返神经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43例术中不予显露喉返神经,观察组44例术中均常规显露喉返神经,比较2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及喉返神经损伤情况。结果:2组病人手术操作时间和术后恢复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喉返神经暂时性损伤1例,无永久性损伤病人;对照组喉返神经暂时性损伤6例,永久性损伤1例;观察组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状腺切除手术中解剖显露喉返神经可降低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率及其损伤程度,且手术安全可行,不会影响病人术后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潘志洪 《吉林医学》2012,33(8):1592-1593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喉返神经定位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收治的甲状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进行分组,观察组(常规手术联合喉返神经定位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常规手术治疗组)20例。结果:观察组喉返神经损伤、甲状旁腺损伤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定位可以降低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率,提高临床疗效的同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在甲状腺再次手术中解剖显露喉返神经与神经损伤的关系。方法:对232例甲状腺再次手术患者分两组,未解剖显露组110例,其中甲状腺癌76例,良性甲状腺疾病54例;解剖显露组102例,其中甲状腺癌70例,良性甲状腺疾病32例。结果:在甲状腺癌中未解剖组喉返神经损伤16例,损伤率为21.1%;解剖组喉返神经损伤2例,损伤率为2.9%;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良性甲状腺病中,未解剖组喉返神经损伤6例,损伤率为11.1%;解剖组喉返神经损伤0例,损伤率为0;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再次手术中显露喉返神经可以降低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