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42篇
基础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喉鳞癌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喉鳞癌组织中HIF-1α与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同时用DNA末端标记法检测喉鳞癌原位细胞凋亡。结果:59例喉鳞癌组织标本中,HIF-1α阳性表达率为54.2%(32/59),显著高于喉部良性病变(P〈0.05),并与肿瘤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均显著相关(均P〈0.05),与组织学分级无显著相关(P〉0.05)。HIF-1α阳性表达组的增殖指数(55.50±16.37)显著高于阴性表达组(P〈0.05),凋亡指数(3.01±1.19)低于阴性表达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IF-1α在喉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一定的作用,并与肿瘤细胞的增殖有关,但与凋亡无关。  相似文献   
2.
内镜经鼻颅底手术新器械和设备的研发,对内镜颅底解剖的深入认识,以及手术技术本身的不断完善是内镜经鼻颅底外科得以飞跃发展的三大基石[1-2].随着内镜颅底外科的发展,内镜视频成像技术也在不断进步.虽然内镜成像技术已经开始应用多镜片摄像技术,高清技术.但是和开放以及显微镜下获得的三维(three-dimensional,3D)影像相比,目前的标准内镜系统仍然只能提供缺乏立体感的2D影像.有经验的术者可以通过视觉以及空间线索来判断复杂的颅底解剖结构之间的空间关系.但是2D成像是目前内镜系统无法回避的缺陷[3].国外开始了3D显示技术的开发,以及在颅底外科的相关基础和临床应用研究.本文简述3D显示技术的概况,并总结该技术在颅底外科领域的实验室以及临床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 回顾性分析中日友好医院颅底外科中心近5年的内镜经鼻颅底手术出现的严重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日友好医院颅底外科中心2016年8月1日~2021年8月1日间接受内镜经鼻颅底手术患者共225例,调阅纳入研究患者的病历和相关影像学资料,随访至2021年12月31日。结果  在225例内镜经鼻颅底手术患者中有6例(2.7%)出现严重并发症。其中大血管损伤3例(颈内动脉损伤2例,大脑前动脉损伤1例),爆发性颅内感染1例,颅内多发性肿瘤种植转移1例, 颅底重建移植物大面积坏死1例。结论 内镜经鼻颅底手术对于有经验的颅底外科团队而言是安全的,出现严重手术并发症的几率低,严重并发症的处理仍具有挑战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了气管切开术各种并发症的发病率,并对术中或术后并发症的病的病因、发病机理、治疗和预防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目的:进一步改进翼管神经切断术,探讨治疗常年变应性鼻炎的微创手术方法。方法:对1999年11月--2001年7月接受鼻后上神经、筛前神经及下鼻甲联合电灼术,并完成1--1.5a随访的常年变应性鼻炎患者38例的手术方法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自觉症状改善的总有效率为:喷嚏86.8%,流涕81.6%,鼻塞100%。无术中严重出血及术后眼干、视力下降及面部麻木等并发症。结论:联合应用鼻后上神经和筛前神经电灼术治疗常年变应性鼻炎简便、微创、疗效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成人急性会厌炎行气管切开3例韩军杨大章史冬雪杨丽华(耳鼻喉科)病例1男性24岁病案号9741371996年12月3日因咽痛和吞咽困难5h来我院急诊,无明显呼吸困难。行间接喉镜检查见会厌充血、肿胀如球,诊断为急性会厌炎。立即给予静脉滴注克林霉素、氢化可...  相似文献   
7.
泪囊恶性肿瘤罕见,而且早期容易误诊,其诊断和治疗及时与否对预后有明显影响,本文回顾性分析1980-2005年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和北京中日友好医院诊治的泪囊恶性肿瘤4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动脉性鼻出血的不同方法治疗及疗效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门诊及急诊工作中动脉性鼻出血的不同治疗方法及特点。方法:鼻内窥镜下以传统的前鼻孔填塞法及电热烧灼法、微波凝固法治疗动脉性鼻出血。结果:共治疗鼻腔浅部动脉出血患者693例,其中前鼻孔填塞法治疗230例,抽纱条时停止出血患者193例(83.9%),两周以内原部位又出血者35例(18.1%);电热烧灼法治疗328例患者,包括65例呈持续性血管搏动性出血,均治疗成功;微波烧灼法治疗135例,在出血点暂时闭合时施行手术成功者95例(70.4%),40例患者在活动性出血状态下以微波烧灼术治疗失败,改用电热烧灼法治疗后获成功。电热灼法和微波法治疗后2周以内,鼻出血患者原部位均无再次出血。结论:(1)传统前鼻孔填塞法为治疗动脉性鼻出血的一种有效方法,适宜于不易暴露的嗅裂区出血点治疗,但此法治疗时间长,患者痛苦较大,填塞术后再次出血的机会较多。(2)微波烧灼法对于活动性动脉出血点很难奏效,这与微波不能有效凝结快速流动血液有关。(3)电热灼法对静止性动脉出血点或活动性动脉出血点均能有效治疗,为最迅速和可靠的止血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免疫组织化学法在鼻窦真菌球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鼻窦真菌球的主要致病菌种 ,探索组织切片中快速鉴定主要条件致病真菌的组织病理学方法。方法  2 5例鼻窦真菌球患者接受鼻窦病变清除术 ,对其组织病理标本分别进行了碘酸雪夫染色 (paraaminosalicylic ,PAS)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并比较两种方法的敏感性。 结果鼻窦真菌球以上颌窦发病率最高 ,其次是蝶窦。致病真菌检测 :曲霉菌感染 2 3例 (92 % ) ,白色念珠菌感染2例 (8% )。鼠抗曲霉单克隆抗体、兔抗白色念珠菌多克隆抗体可以分别鉴定组织中的曲霉菌和白色念珠菌。免疫组化和PAS染色的敏感性差异无显著性 (χ2 =0 2 72 ,P >0 0 5 )。结论鼻窦真菌球感染以曲霉菌属多见 ,免疫组化技术具有抗原特异性强、诊断快速的特点 ,为确定鼻窦组织的真菌感染以及鉴定真菌菌属提供了新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0.
鼻内窥镜下颊粘膜移植治疗前鼻孔膜性闭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应用颊粘膜进行前鼻孔膜性闭锁瘢痕切除后的移植修复技术。方法:对6例前鼻孔膜性闭锁患者,在全身麻醉下取口腔颊粘膜瓣,鼻内窥镜下切除前鼻孔瘢痕组织,创面缝合固定颊粘膜瓣,置入硅胶扩张管,用丝线缝合固定于鼻翼。术后1周拆线,2周取出扩张管。结果:6例患者术后随诊0.5~1.5年,术腔愈合良好无狭窄。结论:鼻内窥镜下颊粘膜移植治疗前鼻孔膜性闭锁适用于鼻阈或鼻腔粘膜部分闭锁或狭窄,组织愈合良好,不需长期扩张管压迫,对面部美观无影响,是一种简便易行、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