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建立裸鼠原位肝癌耐药模型。方法培养肝癌细胞系 HepG2,建立裸鼠的皮下肿瘤,形成“供瘤鼠”。开腹直视下将瘤块种植于裸鼠的肝包膜下建立原位肝癌模型,通过表阿霉素间歇腹腔化疗,建立裸鼠原位肝癌耐药模型。用体检、B 超、CT、剖腹探查监测肝内瘤块生长情况。用逆转录聚和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肿瘤耐药基因 mdrl-mRNA 和 p-gp 蛋白的表达。结果 (1)模型建立无手术死亡(0/25),种植成瘤率为88%(22/25),补种3例全部成功,耐药诱导成功率为80%(16/20);(2)诱导组 mdrl-mRNA 和 P-gp 蛋白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约是对照组的23倍和13倍。结论成功地建立了与临床肝癌相似的裸鼠原位肝癌耐药模型,为进一步研究肝癌多药耐药基因的诊断和逆转提供了良好的动物平台。  相似文献   

2.
人肝癌移植瘤多药耐药模型的建立及耐药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Zhai BJ  Wu F  Shao ZY  Hu K  Zhao CL  Wang ZB 《癌症》2004,23(8):905-909
背景与目的肿瘤多药耐药是肿瘤化疗的主要障碍和研究热点,本研究拟建立人肝癌裸小鼠皮下及肝原位移植多药耐药模型,探讨其生物学特性和耐药机制的异同,为研究体内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方法人肝癌细胞系HepG2裸鼠肝原位、皮下移植后,用阿霉素腹腔注射诱导耐药。MTT法检测耐药细胞对抗肿瘤药的敏感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癌细胞膜蛋白P-糖蛋白(P-g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肺耐药蛋白(LRP)的表达和细胞对罗丹明(R123)的外排作用,逆转录PCR检测耐药细胞中三种膜蛋白mRNA的表达。结果肝原位和皮下移植瘤耐药细胞形态及生物学行为符合人肝癌特征;对多种药物产生较明显的耐药性,其中对阿霉素的耐药倍数分别为26.4和24.6;肝皮下移植和原位移植组耐药细胞膜蛋白P-gp、MRP和LRP的阳性率均增高,分别为(77.3±2.1)%和(78.1±1.9)%,(72.1±4.3)%和(72.7±5.1)%,(31.1±1.0)%和(32.2±1.4)%。多药耐药基因的阳性率也明显增高,细胞对R123的外排作用增强;肝原位移植瘤组与皮下移植瘤组比较,多药耐药性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所建立的裸鼠肝原位及皮下移植瘤多药耐药模型符合人肿瘤多药耐药特征,为研究体内逆转多药耐药提供了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3.
龚承友  初曙光  陈陵际 《肿瘤》2000,20(3):171-173
目的 为了观察蓖麻蛋白在介入治疗肝癌中的疗效,比较蓖麻蛋白与丝裂霉素对骨髓抑制的差别。方法 用LC-412移植瘤瘤块,植入实验裸鼠肝内建立裸鼠原位肝癌模型,以瘤体内注入生理盐水和碘油水乳剂作用对照,比较蓖麻蛋白、碘油乳化蓖麻蛋白、丝裂霉素、在肝癌瘤体内注射后的疗效,观察肿瘤生长抑制率、甲胎、血像及骨髓抑制。结果 蓖麻蛋白、磺油乳化蓖麻蛋白、丝裂霉素组肿瘤生长受到显著抑制(P〈0.05),肿瘤组织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 使用α-氰基丙烯酸烷基酯建立人肝癌-裸鼠皮下肝原位移植瘤模型。方法 将BEL-7402人肝癌细胞接种于裸鼠皮下,建立皮下模型 。形成皮下移植瘤后再移植于裸鼠肝内,利用α-氰基丙烯酸烷基酯建立肝原位移植瘤模型(间接肝原位移植瘤模型)。结果 成功的利用α-氰基丙烯酸烷基酯建立了间接肝原位移植瘤模型。移植瘤存活率达95.8 %。结论 与传统的肝原位移植瘤模型比较,利用α-氰基丙烯酸烷基酯建立间接肝原位移植瘤模型方法简便,成功率高,便于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抑制剂(YC-1)对人肝癌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用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建立人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待肿瘤生长至约(100~150)mm3时,将荷瘤裸鼠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YC-1和二甲基亚砜,观察两组裸鼠肿瘤生长情况;应用RT-PCR、Western 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移植瘤组织HIF-1α和VEGF表达。结果YC-1治疗组各时点肿瘤体积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移植瘤组织HIF-1α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HIF-1α蛋白的表达显著降低 (P<0. 05 );移植瘤组织VEGF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 05 )。结论YC-1可能通过下调HIF-1α和VEGF的表达来抑制肝癌的生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mda-7/IL-24对裸鼠肝癌细胞移植瘤的生长抑制和促凋亡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构建携带mda-7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Ad.mda-7.以HepG2细胞皮下接种建立裸鼠肝癌移植瘤模型,采用瘤内单点注射的方法分别给予Ad.GFP、Ad.mda-7和ALLN(毒胡萝卜素,N-Ac-L-L-norleucinal)+Ad.mda-7,观察瘤质量和瘤体积的变化,通过免疫组化和TUNEL法检测肿瘤组织内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活化、细胞增殖相关抗原ki-67和微血管密度、细胞凋亡率,并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caspase-12、caspase-3和Bax的表达.结果:Ad.mda-7治疗组和Ad.GFP对照组肿瘤体积分别为(312.6±30.2)mm3和(520.6±30.0)mm3(P<0.01),两组的肿瘤质量分别为(0.321±0.031)g和(0.534±0.030)g(P<0.01);Ad.mda-7治疗后瘤细胞的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Ad.mda-7可抑制肝癌组织ki-67表达、微血管密度和促进caspase-3的表达. 经 ALLN 处理的裸鼠,明显抑制Ad.mda-7对肝癌细胞的致凋亡作用(P<0.05),并且下调Ad.mda-7诱导的caspase-12、caspase-3和Bax的表达.结论:Ad.mda-7可显著抑制裸鼠肝癌移植瘤的生长和新生血管的形成,并通过内质网应激通路显著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两种方法建立胃癌裸鼠原位移植模型,并对两种模型进行评价。[方法]将胃癌肿瘤细胞悬液、胃癌裸鼠皮下瘤块采用OB胶粘贴法种植于裸鼠胃壁,形成原位移植瘤,观察和比较两种方法所建立的模型肿瘤移植成功率和自发转移的发生率。常规HE染色,观察胃癌原位移植瘤、胃癌淋巴结转移和肝转移的病理切片。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癌原位移植瘤的MVD和VEGF的表达。[结果]细胞悬液种植的原位胃癌成瘤率为60%,淋巴结转移率和肝转移发生率仅为55.6%和33.3%;皮下组织块移植OB胶粘贴法的原位成瘤率100%,淋巴结转移率和肝转移发生率为93.3%和80%。皮下瘤块的原位移植瘤中MVD值和VEGF的表达高于细胞悬液法鼠移植瘤中MVD和VEGF的表达。[结论]两种原位移植和转移模型均具有人胃癌自然生长过程的特点,以胃癌裸鼠皮下组织块OB胶粘贴法为优,且肿瘤血管新生的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Fa Du喉咽癌原位种植瘤模型并对其CT及病理诊断进行分析。方法 Fa Du肿瘤细胞株复苏培养传代建立荷瘤裸鼠,在裸鼠喉咽部注入,建立Fa Du喉咽癌原位种植瘤模型。结果裸鼠喉咽部接种Fa Du肿瘤细胞悬液,2周后可成功建立裸鼠喉咽肿瘤模型,成瘤率100%(30/30),动物CT检查能明确发现肿瘤占位,HE染色证实肿瘤组织为中至高分化鳞状细胞癌。结论 Fa Du细胞悬液喉咽癌接种建立的裸鼠头颈部肿瘤模型具有建模周期短,稳定性好、易于重复、移植瘤成功率高、操作简单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人胃癌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的建立及其活体荧光成像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可动态实时监测的人胃癌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方法:将稳定表达荧光素酶的人胃癌细胞SGC-7901fLuc+注入裸鼠后肢根部皮下形成皮下移植瘤.待皮下移植瘤瘤块长至直径0.5 cm时,剥取肿瘤组织,应用叠合法将瘤块原位移植于裸鼠胃小弯处,形成原位移植瘤模型.利用小动物活体荧光成像系统,每4日监测移植瘤的进展情况.荷瘤3周后,解剖荧光成像阳性小鼠,利用H-E染色、光镜下观察移植瘤的形态.结果:应用小动物活体荧光成像系统,可在荷瘤裸鼠胃部检测到逐渐增强的荧光信号.荷瘤裸鼠胃部存在肿瘤包块贴附于胃壁,包块直径为0.5 ~1.0 cm,包块周围与相邻组织器官边界清晰,未见粘连,检查腹腔未见转移,未见腹水形成.应用叠合法构建人胃癌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成功率为95%(19/20).对荷瘤胃组织H-E染色后,可见异常肿瘤细胞,肿瘤包膜完整,符合胃癌组织学特征.结论:成功建立了操作简便、成瘤率高的可动态监测的人胃癌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为研究胃癌发生机制、研发抗癌药物提供了理想的实验工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AFP对肝癌移植瘤生长及血管生成调节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pEGFP-N1-AFP和pEGFP-N1质粒分别转染SMMC-7721细胞构建SMMC-7721/AFP和SMMC-7721/CON细胞,将裸鼠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于裸鼠皮下接种SMMC-7721/AFP和SMMC-7721/CON,从而建立人肝癌移植瘤模型,动态观测裸鼠肿瘤体积和质量变化;取肿瘤组织用实时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组织中的HOXA7、eIF4E、VEGFA和FGF2表达。结果:构建SMMC-7721/AFP和SMMC-7721/CON细胞,并将其接种到裸鼠皮下成功建立肝癌移植瘤模型。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移植瘤体积与质量显著增高,成瘤后第12天,实验组移植瘤体积和质量分别为(307.71±47.63)mm3和(20.243±0.411)g,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2,P=0.04)。实时定量RT-PCR结果显示AFP过表达提高了肝癌移植瘤细胞HOXA7、eIF4E和FGF2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2.488±1.155、23.828±2.465和4.407±1.164,与对照组相比增高程度具有显著性差异,但VEGFA mRNA表达未见显著增强。Western blot结果显示:SMMC-7721/AFP较SMMC-7721/CON细胞显著提高HOXA7蛋白表达水平,但对FGF2和VEGFA无显著影响。结论:AFP基因转染可明显促进裸鼠肝癌移植瘤的生长,该作用可能与其促进肿瘤血管形成因子在mRNA水平的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11.
采用OB胶粘贴法建立人胃癌裸鼠原位种植转移模型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Chen YL  Wei PK  Xu L  Su XM 《癌症》2005,24(2):246-248
背景与目的建立理想的动物肿瘤移植模型是进行肿瘤防治研究的重要前提,目前公认的胃癌造模的方法为采用完整组织块的“皮下移植法”、“胃囊法”,但传统的造模方法目前尚存在操作复杂、成活率低等缺点,本研究拟采用“OB胶粘贴法”更简便地建立人胃癌裸鼠原位移植模型。方法以反复接种传代于裸鼠皮下的SGC鄄7901人胃癌细胞株建立的移植瘤组织块为材料,将其用生物吻合“OB胶”原位粘贴于裸鼠胃壁,并与传统“胃囊法”、“皮下移植法”比较观察移植肿瘤的生长情况、移植成功率和自发转移的发生率。结果“OB胶粘贴法”组原位移植成功率为100%,局部淋巴结转移率为100%,肺转移发生率为62.5%,肝转移发生率为87.5%,腹膜转移发生率为87.5%,较之胃囊法(分别为100%、100%、50.0%、50.0%和33.3%),除腹膜转移率升高外,远处脏器转移差异无显著性,但成活率高。皮下移植组未发生局部浸润及远处转移。结论“OB胶粘贴法"能更简便地建立人胃癌高转移模型,重现临床转移过程。  相似文献   

12.
背景与目的:肾细胞癌是最常见的肾脏恶性肿瘤,起病隐匿,恶性程度高.研究旨在建立成功率高、稳定的人肾细胞癌原位动物造模方法.方法:采用人肾细胞癌细胞(786-0、ACHN)进行细胞悬液原位注射法、皮下成瘤后引瘤原代细胞悬液原位注射法、皮下成瘤后引瘤组织块原位移植肾包膜下法及皮下成瘤后引瘤组织块原位移植肾周筋膜内法建立原位移植裸鼠模型,采用PET/CT、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血清生化检测等手段观察成瘤率及肿瘤生长情况,评估4种方法的建模效果.结果:人肾细胞癌皮下移植瘤裸鼠模型,ACHN组成瘤率(90%)高于786-0组(30%);人肾细胞癌原位移植裸鼠模型,786-0原位注射组、ACHN原位注射组、ACHN皮下移植瘤引瘤后原代细胞原位注射组、ACHN组织块肾包膜下包埋组和ACHN组织块肾周筋膜内包埋组的成瘤率分别为33%、80%、90%、100%和20%,其中以ACHN皮下成瘤后引瘤组织块原位移植肾包膜下法成瘤率最高,影像学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符合低分化肾细胞癌.结论:成功建立4种人肾细胞癌原位移植裸鼠模型,其中以ACHN皮下成瘤后引瘤组织块原位移植肾包膜下法成瘤效果最佳,为肾细胞癌发病机制及靶向治疗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3.
Li J  Xing H  Gao QL  Lu YP  Wang SX  Zhang AL  Xi L  Ma D 《癌症》2002,21(9):949-953
背景与目的:肿瘤原位移植模型已成为肿瘤实验动物学的主要载体。但目前尚缺乏方便可靠的方法监测模型体内肿瘤的生长变化,本文评价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β-HCG)系统对肿瘤原位模型内肿瘤生长的监测作用。方法:将pclone-β-HCG质粒稳定转染的人卵巢癌细胞系A2780-CG制成裸小鼠原位移植模型。通过连续检测鼠尿中β-HCG/肌酐值,绘制曲线,间接了解小鼠体内肿瘤生长规律,以及顺铂腹腔化疗后,该比值对顺铂抗瘤效果的监测。作用。结果:β-HCG系统转染瘤细胞A2780-CG的成瘤时间和母代相同,小鼠尿中β-HCG/肌肝值与体内瘤重量呈正相关(r=0.98);顺铂腹腔化疗后,β-HCG/肌酐值呈进行性下降。结论:β-HCG系统可无创,敏感地监测卵巢癌原位移植模型中肿瘤生长规律。为该模型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提供简便的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T24-多柔比星(ADM)模拟人类原位膀胱癌多药耐药模型并行耐药性检测。方法 采用细胞移植法将T24-ADM耐药株及T24细胞敏感株移植到两组裸鼠膀胱后定期观察其一般情况。28 d后处死裸鼠,称成瘤膀胱质量、测体积,行组织病理学和细胞学检测,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多药耐药基因-1(MDR-1)的表达,MTT法测瘤组织制成的细胞悬液耐药性。结果 T24-ADM组及T24组裸鼠膀胱的成瘤率分别为80 %(8/10)和90 %(9/10),成瘤膀胱平均体质量和体积分别为 (0.8±0.3)g、(1.0±0.5)g、(875±158)mm3、(903±192)mm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332和t=1.215,P>0.05)。组织病理学:T24-ADM组4只出现右肾增大,T24组2只出现右肾增大,1.0 cm×1.8 cm,色暗灰到暗红。膀胱肿瘤组织切片细胞结构排列较乱,形态不规则,向肌层不同深度浸润,未突破浆膜层,两组间差异不明显。RT-PCR测MDR-1表达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12,P<0.01)。MTT检测T24-ADM组裸鼠肿瘤细胞较T24组对ADM有明显的耐药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2.107,P<0.01),且对其他几种药物也有耐药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细胞移植法成功建立了T24-ADM原位膀胱癌耐药模型,并具有多药耐药特性。  相似文献   

15.
Multidrug resistance(MDR)is one of the importantfactors,limiting the chemotherapeutic efficacy[l].Thereare various resistance related-proteins overexpression inthe tissue of breast carcinoma[2].MDR phenotype isassociated with overexpression of mdr-1gene andP-glycoprotein,encoding product of mdr-1,which is oneof the major mechanisms of MDR in breast carcinoma[3].We have had partly understanding about the mechanismof breast carcinoma associated with P-gp expression bystudying the mdr-1gene,t…  相似文献   

16.
Huang SG  Kong BH  Yang RF  Jiang S 《癌症》2002,21(4):401-404
背景与目的:三氧化二砷(arsenictrioxide,As2O3)已成功地应用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化疗,并已用于治疗肝癌、结肠癌、胃癌等的实验研究。本研究探讨As2O3对人卵巢癌细胞株3AO细胞裸鼠腹腔种植转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ethylthiazolyltetrazolium,MTT)法检测不同浓度As2O3作用48h对人卵巢癌细胞株3AO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并与顺铂(cisplatin,cDDP)进行比较。取4×106个3AO细胞接种于裸鼠腹腔,96h后随机分为5组,分别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3mg/kg顺铂及0.8、1.2、2.4mg/kgAs2O3,观察3AO细胞在各组裸鼠的成瘤率、裸鼠的死亡率及生存期;采用流式细胞术观察As2O3作用后3AO细胞中Fas、FasL、nm23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As2O3能明显抑制3AO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与顺铂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As2O3能明显降低3AO细胞的裸鼠成瘤率及荷瘤鼠的死亡率,延长荷瘤鼠的生存期,与顺铂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As2O3使裸鼠腹腔种植瘤Fas基因及nm23基因的表达水平升高(P<0.05),而对FasL基因的表达无影响(P>0.05)。结论:As2O3对人卵巢癌裸鼠腹腔种植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Fas基因及nm23基因的过度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赵方  胡明道  陈鹏 《现代肿瘤医学》2017,(18):2883-2885
目的:建立小鼠的肝癌原位移植模型,为研究肝癌的侵袭转移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体外培养小鼠肝癌细胞株H22细胞并进行传代,调整细胞浓度为1×107/ml,接种到小鼠腹腔,进行腹腔传代培养,腹腔传代3次后,收集腹水瘤细胞,用生理盐水洗涤2遍,调整细胞浓度为2×107/ml,用50 μl的微量注射器无菌开腹直视下向小鼠肝脏左叶注入50 μl的H22细胞,术后常规饲养,14天后人道主义处死小鼠,解剖观察小鼠肝脏肿瘤形成情况,病理组织学方法鉴定肿瘤组织.结果:肉眼可见肿瘤结节形成良好,成瘤率高,病理鉴定为肝癌.结论:成功建立了小鼠的肝癌原位移植模型,为后续研究肝癌的免疫逃逸和侵袭转移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