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正>子宫肉瘤(uterine sarcoma)可来源于子宫肌层、肌层内结缔组织、子宫内膜间质。在临床上较少见,仅占妇科恶性肿瘤的1%~3%,约占子宫恶性肿瘤的3%。虽然该肿瘤少见,但其中大多数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据Trope~([1])等报道,其5年生存率仅30%左右。其组织病理学类型较多,各种类型的子宫肉瘤在临床病理特征以及生物学行为方面  相似文献   

2.
子宫肉瘤较为少见,仅占所有子宫恶性肿瘤的1%~3%。子宫肉瘤起源于子宫间质、结缔组织或平滑肌组织,具有多种组织学形态,恶性程度高,手术治疗是其主要治疗手段,但因其具有局部复发率高和早期即发生远处转移的特征,预后较差,5年生存率仅为20%~30%。因此,术后辅助放疗、化疗及激素治疗等,以期延长患者生存期。子宫肉瘤组织学类型较  相似文献   

3.
子宫肉瘤是一类来源于子宫内膜间质、结缔组织或平滑肌的子宫恶性肿瘤,临床十分少见,约占妇科恶性肿瘤1%~3%,占子宫恶性肿瘤的8.4%。一项挪威的流行病学研究,估计其发病率约为1.7/10万,占子宫恶性肿瘤的9.7%。子宫肉瘤主要分为子宫平  相似文献   

4.
<正>子宫肉瘤(uterine sarcomas)临床较少见,仅占所有妇科恶性肿瘤的1%,约占子宫恶性肿瘤的3%。子宫肉瘤可来源于子宫平滑肌、子宫内膜间质以及子宫上皮和非上皮组织来源的混合肿瘤。主要病理组织学类型包括子宫平滑肌肉瘤(leiomyosarco-ma,LMS)、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ndometrial stromal  相似文献   

5.
子宫肉瘤治疗和预后影响因素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子宫肉瘤是少见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 ,在女性人群中发病率为 1.2 3~ 1.70 / 10 0 0 0 0 [1,2 ] ,约占子宫恶性肿瘤的3 .0 %~ 5 .0 %。常见的病理类型有 3种 :子宫平滑肌肉瘤 ,占 4 1.0 % ;子宫恶性中胚叶混合瘤 (子宫恶性苗勒管混合瘤 ) ,占 3 5 .0 %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占 16.0 % ;其他少见病理类型有 :子宫血管肉瘤 ,子宫横纹肌肉瘤等 ,占 2 .6% ;未分类者占 5 .4 % [1] 。由于子宫肉瘤病例少见 ,病理类型多样 ,对治疗的反应不一 ,因此 ,对子宫肉瘤的治疗存在较多争议。近年有的学者在子宫肉瘤的治疗方面 ,尤其是手术范围及化学治疗…  相似文献   

6.
<正>子宫肉瘤约占所有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1%,子宫体恶性肿瘤的3%~7%。因其罕见和组织病理学的多样性,目前仍缺乏最佳治疗方案和与不良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的共识。子宫肉瘤的亚型有:平滑肌肉瘤和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SS)、子宫腺肉瘤和癌肉瘤。肿瘤分期是子宫肉瘤最重要的预后因素。长期使用他莫昔芬可使子宫肉瘤的发病风险增加3倍。有因其他部位肿瘤的放射治疗引起继发肉瘤的病例报道。无论是超声检查还是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扫描,在术前都难以分辨平滑肌肿瘤的良恶性。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对肿瘤的部  相似文献   

7.
正卵巢恶性苗勒氏混合瘤(malignant mixed mullerian tumor,MMMT),即卵巢恶性中胚叶混合瘤、卵巢癌肉瘤,临床发病率低,约占卵巢恶性肿瘤的1%~2%~([1]),恶性度极高~([2]),预后差,死亡率高。子宫、卵巢、阴道、输卵管均可发生~([3]),以发生于子宫者相对多见,来源于卵巢者罕见。既往对此病报道相对较少,且缺乏特异性表现,容易造成术前误诊。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卵巢MMMT的病例分析报告如下,旨在探  相似文献   

8.
正子宫肉瘤约占所有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1%,占子宫体恶性肿瘤的3%~7%。其病因尚不明确,有研究表明长期使用他莫昔芬可使子宫肉瘤的发病风险增加3倍,盆腔接受放射治疗者远期可能继发子宫肉瘤。由于影像学检查难以在术前辨别子宫体部肿瘤的良恶性,许多患者就诊时常诊断为子宫良性疾病,手术后病理检查才得以确  相似文献   

9.
子宫肉瘤是来源于子宫间质、结缔组织或平滑肌的恶性肿瘤,具有多种不同的组织学形态和生物学行为。临床罕见,约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1%,占子宫恶性肿瘤的3%~7%,组织学上可分为子宫平滑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10~30岁年轻患者妇科恶性肿瘤发病情况及保留生育功能和卵巢功能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我院诊治的10~30岁年轻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年龄、发病年限、肿瘤的病理性质、分期、治疗等临床资料。结果:10年间在我院诊治的1251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中,年龄10~30岁者共64例(占5.2%),其中子宫内膜癌6例,子宫肉瘤3例,子宫绒毛膜癌5例,宫颈恶性肿瘤14例,卵巢恶性肿瘤36例。随年龄增长,妇科恶性肿瘤发生率增加。卵巢恶性肿瘤中,以生殖细胞肿瘤为主。结论:10~30岁年轻患者妇科恶性肿瘤中卵巢恶性肿瘤占首位,其次为宫颈恶性肿瘤和子宫内膜癌。各种力求保留年轻患者卵巢功能和生育功能的保守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子宫肉瘤(uterine sarcoma)是一种罕见的侵袭性肿瘤,约占女性生殖器官恶性肿瘤的不到1%~([1-2]),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预后较差。作为子宫肉瘤最常见的一种组织学类型,子宫平滑肌肉瘤(uLMS)恶性程度较高,具有早期易转移且复发率高的特点,虽然仅占子宫恶性疾病的1%,但在子宫肿瘤的死亡率中却占有相当大的比例~([3-4])。目前,uLMS的治疗以手术为主,但一半以上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分碎术用于子宫恶性肿瘤的机率以及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11月至2014年11月以子宫肌瘤为主诊断行腹腔镜或开腹次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1088例,按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腹腔镜组(312例)和开腹组(776例)。比较两组发生未预料子宫恶性肿瘤的机率,并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其预后。结果:腹腔镜组中有3例(0.96%)未预料子宫恶性肿瘤(肉瘤2例,内膜癌1例);开腹组中有6例(0.77%)未预料子宫恶性肿瘤(肉瘤4例,内膜癌2例)。两组发生未预料子宫恶性肿瘤的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2)。腹腔镜组在子宫肉瘤盆腔种植转移率(50%,1/2)及复发率(50%,1/2)方面均高于开腹组(0%,25%)。结论:分碎术在腹腔镜次全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可能有引起未预料子宫恶性肿瘤(尤其是子宫肉瘤)盆腹腔内种植转移及增加术后复发机会的风险,应引起临床医师重视。  相似文献   

13.
正子宫肉瘤约占所有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1%,子宫体恶性肿瘤的3%~7%。因其罕见和组织病理学的多样性,目前仍缺乏最佳治疗方案和与不良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的共识。子宫肉瘤的亚型有平滑肌肉瘤、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SS)和子宫腺肉瘤。目前,癌肉瘤被认为  相似文献   

14.
卵巢腺肉瘤     
子宫外苗勒氏腺肉瘤非常罕见,来源于卵巢、输卵管和腹膜间皮。文献中仅见13例卵巢和14例生殖道外的腺肉瘤的报道。本文报道1例卵巢腺肉瘤。患者32岁,日本妇女,G3P1,下腹疼痛7个月,无放射治疗史,盆腔检查发现右侧卵巢肿物并有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血清CA125 1 100 U/ml(正常为<35U/ml)。行右侧卵巢切除术。术中盆腹腔未见异常。术后10个月CT发现子宫直肠陷窝有肿瘤复发,血清CA125为950 U/ml。行全子宫、左侧附件、肿物、网膜及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术后4个月未发  相似文献   

15.
《中华妇产科杂志》2022,(5):352-360
目的探讨同时性双原发性妇科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收集2010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11年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进行初次治疗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共8 987例, 其中明确诊断为同时性双原发性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共23例, 查阅23例患者的电子病历并记录其年龄、临床表现、肿瘤分期、肿瘤类型、治疗方法和预后等临床病理资料;23例患者均随访至2021年12月31日或死亡时间, 记录复发及死亡情况。结果 (1)2010—2020年11年间收治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呈增多趋势。8 987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中, 子宫颈癌3 474例、子宫内膜癌3 484例、卵巢恶性肿瘤1 329例、输卵管癌171例、子宫肉瘤182例、阴道癌42例、外阴癌192例、滋养细胞肿瘤110例、其他妇科恶性肿瘤3例, 排名前3位的依次为子宫内膜癌、子宫颈癌和卵巢恶性肿瘤。(2)8 987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中, 同时性双原发性妇科恶性肿瘤患者23例, 占所有妇科恶性肿瘤的0.26%(23/8 987)。其中, 子宫颈癌合并子宫内膜癌3例, 子宫颈癌合并卵巢恶性肿瘤3例, 子...  相似文献   

16.
子宫肉瘤是一组来源于子宫平滑肌、子宫和内膜间质、结缔组织的女性生殖系统少见的恶性肿瘤,占子宫恶性肿瘤的3%~7%。近年来子宫肉瘤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子宫肉瘤发病率低,组织学类型多样,至今仍未建立针对子宫肉瘤某一组织学类型的标准治  相似文献   

17.
子宫肉瘤是一组来源于子宫平滑肌组织、内膜间质和肌层内结缔组织的恶性肿瘤,临床较少见,约占子宫恶性肿瘤的3%,恶性程度高,大多数预后极差。目前主要治疗方式是手术,其他包括化疗、放疗、激素治疗及靶向治疗等,但手术及术后辅助治疗尚无标准方案,存在争议。本文就子宫肉瘤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正>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ndometrial stromal sarcoma,ESS)属于子宫肉瘤的一种,起源于子宫内膜间质细胞,较为少见,约占全部子宫恶性肿瘤的0.2%,约占子宫肉瘤的10%~15%[1]。该肿瘤具有早期即可能发生局部浸润、远处转移及  相似文献   

19.
子宫肉瘤是一组源于子宫平滑肌组织、内膜间质和肌层内结缔组织的恶性肿瘤,临床少见,约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总量的1%,占子宫体恶性肿瘤的3% ~7%,病因不明.失去手术机会的子宫肉瘤患者预后差.综合充分运用放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激素治疗等手段,可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0.
作者自1958年10月1日至1979年4月1日共收集子宫内膜腺癌和子宫内膜腺棘皮癌193例,23例子宫肉瘤,其中有2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1%),本文进行了报道和讨论。子宫肉瘤占子宫恶性肿瘤2~3%,占所有生殖系恶性肿瘤1%,而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更罕见,仅占其中0.2%。可分2类:同源性成份的如癌肉瘤,内膜间质肉瘤和含有异源性成份的如中胚叶混合瘤。Taylor等认为不同的组织相均系原始的宫内膜间质细胞分化而来。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大多发生于40岁以上,更年期或以后,症状主要表现为阴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