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12篇
妇产科学   3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110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2.
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难治性疾病,属于中医学"崩漏"的范畴.自1992年以来,运用自拟益肾固崩汤治疗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124例,收到了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依据<妇产科学>[1]诊断标准确诊.124例患者中,11~16岁58例,17~20岁66例.其中学生96例,工人12例,农民6例,其他10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同步加量调强放射治疗(SMART)与常规三维适形放疗(3DCRT)治疗子宫颈癌术后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剂量学特点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2例子宫颈癌术后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接受全程SMART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肿瘤靶区(GTV)2.2~2.4 Gy/次,计划靶区(PTV)1.8~2.0 Gy/次。同时设计该32例患者的3DCRT计划,拟给予相同的处方剂量,比较危险器官受照射剂量。随机选取36例行3DCRT治疗的子宫颈癌术后复发患者,比较SMART和3DCRT的靶区剂量、治疗时间、近期疗效和急性毒副作用。结果:32例患者均完成全程SMART,照射靶区内GTV剂量为(64.5±4.4)Gy,PTV剂量为(50.0±2.0)Gy,95%的等剂量曲线可以覆盖99%的PTV体积,SMART与拟行3DCRT计划比较,SMART组小肠(t=5.045,P=0.000)、膀胱(t=16.76,P=0.000)、直肠(t=10.432,P=0.000)、股骨头(t=3.654,P=0.002)受照射剂量明显降低。SMART组与3DCRT组比较,治疗时间明显缩短,t=3.654,P=0.002;靶区剂量明显提高,GTV:t=13.997,P=0.000,PTV:t=6.785,P=0.000。SMART组的消化道反应(χ2=9.999,P=0.019)、泌尿系统(χ2=10.705,P=0.013)、骨髓抑制(χ2=9.321,P=0.025)的急性毒副作用均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完全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59,P=0.093;但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77,P=0.011;1、2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9,P=0.035。结论:SMART对子宫颈癌术后腹膜后转移淋巴结可获得理想的剂量分布,靶区无需缩野可获得根治性剂量,缩短了治疗时间,邻近危险器官得到保护,临床近期疗效满意,毒副作用轻。  相似文献   
4.
正宫颈癌是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第2位的肿瘤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每年有新增病例53万,约25万女性因宫颈癌死亡,其中发展中国家占全球的80%。西方发达国家由于宫颈癌筛查的普及,宫颈癌发病率缓慢下降。在中国,每年新增宫颈癌病例约14万,死亡约3.7万。  相似文献   
5.
6.
Ⅱ,Ⅲ期子宫颈癌放疗后2年内267例死因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盛修贵  王忠漳 《肿瘤》2000,20(1):48-50
目的 探讨Ⅱ、Ⅲ期子宫颈癌患者放疗后2年内死亡的首发原因及改进治疗的对策。方法 对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妇瘤科自1985年初至1996年6月经单纯放射治疗后2年内死亡的267例子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 全部患者均采用规范、全量盆腔体外照射+后装治疗,患者年龄30~75岁,中位年龄52.7岁。治疗后2年内死亡的首发原因为局部未探及复发者122例,占45.7%;盆腔未控及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宫颈癌中染色体空间重组因子(Rsf-1/HBXAP)的表达及临床意义,为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机制和靶向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2008年12月31日至2014年1月1日在山东省肿瘤医院妇瘤科治疗的患者宫颈组织标本共234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Rsf-1/HBXAP蛋白在17例正常宫颈组织、3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织和182例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并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揭示其与宫颈癌临床病理以及患者预后的关系。应用Real-time PCR技术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Rsf-1/HBXAP基因在不同宫颈细胞系中的表达,分析不同细胞系中Rsf-1/HBXAP表达水平差异。结果:正常宫颈组织、CIN组织及宫颈癌组织中Rsf-1/HBXAP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8%(1/17)、37.14%(13/35)及79.12%(144/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织中,Rsf-1/HBXAP蛋白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肿瘤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但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无关(P0.05)。He La及Siha细胞系中Rsf-1/HBXAP mRNA、蛋白表达显著高于293T细胞系。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宫颈癌患者中Rsf-1/HBXAP蛋白高表达组其总体生存率显著低于低表达组(P0.05)。结论:Rsf-1/HBXAP在宫颈癌组织及其细胞系中高度表达,预示其可能参与了宫颈癌的发生和进展,为其作为诊断及判断预后的新的肿瘤标志物以及作为宫颈癌个体化治疗的新靶点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应用Buchler(西德)和FOL-10A型(上海)高剂量率遥控后装腔内治疗机,配合~((?)0)Co体外照射治疗宫颈癌866例。后装腔内治疗采用A点计算肿瘤剂量。A点分次剂量5~6Gy/周,总量50~60Gy。体外照射采用~((?)0)Co远距离治疗机,宫旁组织量为45~55Gy。后装腔内治疗与体外照射同期交替进行。随访1~4年,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一体化后装治疗系统的开发及在宫颈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基于CT定位的三维一体化后装治疗系统的开发及在中晚期宫颈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该系统以我院目前成熟的二维一体化后装治疗系统为构建基础,将基于CT的三维成像系统、影像传输系统、治疗计划系统、后装治疗系统有机结合,从而实现施源器置放、三维成像、靶区勾画、治疗计划制定及后装治疗的精确、迅速完成,对于中晚期宫颈癌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