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观察清利活血汤配合三黄生肌纱条对糖尿病足溃疡大鼠肉芽组织中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的影响,探讨其促进溃疡愈合的作用机理。方法:3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正常组、治疗组、对照组4组,除正常组外,余组均用高脂饲料喂养4周后,腹腔注射STZ30mg/Kg制作2型糖尿病模型,成功后4组动物以10%水合氯醛1ml/100g体重腹腔注射麻醉下大鼠背部脊柱左侧相同部位制作直径2cm溃疡,分笼饲养。各组从术后第1天开始灌胃给药及溃疡换药,分别为:治疗组:清利活血汤14.5g/kg.d,三黄生肌纱条换药1次/d;对照组:盐酸二甲双胍片72.4mg/kg.d,凡士林纱条换药1次/d;模型组、正常组:生理盐水2ml/次.d;生理盐水纱条换药1次/d。用药15天后处死大鼠,切取溃疡面肉芽组织,放射免疫法测定ET-1含量,硝酸还原酶法测定NO含量,RT-PCR法测定VEGF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ET-1含量均明显升高(P〈0.01),NO、VEGF含量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对照组ET-1含量明显降低(P〈0.01),NO、VEGF含量明显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鼠ET-1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NO、VEGF含量明显升高(P〈0.05)。结论:清利活血汤配合三黄生肌纱条可下调糖尿病足溃疡大鼠肉芽组织ET-1含量,提高NO、VEGF含量从而加速溃疡愈合,其疗效优于二甲双胍+凡士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生肌玉红膏对大鼠糖尿病足溃疡组织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及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SD大鼠50只制备糖尿病足模型,造模成功后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5只。大鼠足部溃疡处对照组覆盖凡士林纱布,实验组覆盖生肌玉红膏油纱布,隔日更换1次;分别于造模后3、7、14天取大鼠足创面局部组织标本,运用免疫组化法分别观察bFGF、HIF-1α及VEGF表达水平。结果:干预后实验组大鼠足创面局部组织中bFGF、HIF-1α及VEGF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第3天,HIF-1α表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7天,VEGF表达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bFGF、HIF-1α表达呈逐渐下降趋势,VEGF表达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结论:生肌玉红膏能够促进创面局部组织中bFGF、HIF-1α及VEGF的表达,促进血管生成,改善糖尿病足溃疡缺血缺氧状态,缩短创面愈合时间,较凡士林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回阳生肌散促进糖尿病皮肤溃疡大鼠创面愈合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5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8只、模型组12只、全方组12只、温阳组12只和活血组12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激素干预-皮肤缺损-塑料环埋置"方法制备糖尿病皮肤溃疡动物模型。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黄凡士林纱条,全方组给予回阳生肌散全方药纱条,将回阳生肌散方拆方为温阳益气方和活血生肌方,温阳组给予温阳益气方药纱条,活血组给予活血生肌方药纱条。各组每天给药1次,15天后检测创面新生肉芽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肉芽组织中VEGF、VEGFR-2、eNOS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全方组VEGF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和活血组(P0.01),全方组VEGFR-2、eNOS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温阳组和活血组(P0.01)。结论回阳生肌散可能通过提高创面肉芽组织中VEGF、VEGFR-2、eNOS的表达水平,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4.
活血通脉汤联合生肌玉红膏治疗糖尿病足溃疡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平东 《新中医》2021,53(2):56-59
目的:观察活血通脉汤联合生肌玉红膏治疗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糖尿病足溃疡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活血通脉汤联合生肌玉红膏治疗,2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溃疡创面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溃疡面积均较治疗前减少(P0.05),且观察组溃疡面积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肉芽组织首次出现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无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恶心、呕吐各1例;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活血通脉汤联合生肌玉红膏治疗糖尿病足溃疡,可缩短创面愈合时间,促进肉芽组织生长,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清利活血汤配合三黄生肌纱条对糖尿病足溃疡大鼠血浆及肉芽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探讨其促进溃疡愈合的作用机理。方法:3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正常组、治疗组、对照组4组,除正常组外,余组均用高脂饲料喂养4周后,腹腔注射STZ 30mg/kg制作2型糖尿病模型,成功后4组动物以10%水合氯醛1ml/100g体重腹腔注射麻醉下大鼠背部脊柱左侧相同部位制作直径2cm溃疡,分笼饲养。各组从术后第1天开始灌胃给药及溃疡换药,分别为:治疗组:清利活血汤14.5g/kg.d,三黄生肌纱条换药1次/d;对照组:盐酸二甲双胍片72.4mg/kg.d,凡士林纱条换药1次/d;模型组、正常组:生理盐水2ml/次.d;生理盐水纱条换药1次/d。用药15天后股动脉放血处死大鼠,切取溃疡面肉芽组织,化学法检测血浆及肉芽组织SOD、MDA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浆及肉芽组织中MDA含量明显升高(P<0.01),SOD含量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对照组血浆及肉芽组织中MDA含量明显降低(P<0.01),SOD含量明显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鼠血浆及肉芽组织中MDA含量明显降低(P<0.01或P<0.05),SOD含量明显升高(P<0.01)。结论:清利活血汤配合三黄生肌纱条可下调糖尿病足溃疡大鼠血浆及肉芽组织MDA含量,提高SOD含量从而加速溃疡愈合,其疗效优于二甲双胍+凡士林。  相似文献   

6.
《河北中医》2012,34(2)
目的 观察清利活血汤配合三黄生肌纱条对糖尿病足大鼠溃疡肉芽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 -9)、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 -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的干预作用,探讨其促进溃疡愈合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3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正常对照组、清利活血汤治疗组及二甲双胍对照组4组,各8只.除正常对照组予正常饲料喂养外,其余各组均用高脂饲料喂养4周后,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 STZ) 30 mg/kg制作2型糖尿病模型,造模成功后4组动物以10%水合氯醛1mL/100 g体质量腹腔注射麻醉下大鼠背部脊柱左侧相同部位制作直径2 cm溃疡,分笼饲养.各组从术后第1d开始灌胃给药及溃疡换药,清利活血汤治疗组予清利活血汤2 mL[14.5 g/(kg·d)],三黄生肌纱条换药,每日1次;二甲双胍对照组予盐酸二甲双胍片混悬液2 mL[72.4 mg/(kg·d)],凡士林纱条换药,每日1次;模型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予0.9%氯化钠注射液2 mL/(次·d),0.9%氯化钠注射液纱条换药,每日1次.用药15 d后处死大鼠,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lc)、MMP -9、TIMP -1、SOD及MDA含量.结果 模型对照组HbAlc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清利活血汤治疗组、二甲双胍对照组HbAlc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清利活血汤治疗组HbAlc与二甲双胍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对照组大鼠创面肉芽组织MMP -9含量、MMP - 9/TIMP -1均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1);清利活血汤治疗组、二甲双胍对照组大鼠创面肉芽组织MMP -9含量均较模型对照组降低(P<0.01),且清利活血汤治疗组降低明显(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其余各组大鼠创面肉芽组织TIMP -1含量均升高,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清利活血汤治疗组、二甲双胍对照组MMP - 9/TIMP -1值均降低,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创面肉芽组织SOD含量明显降低(P<0.01),MDA含量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清利活血汤治疗组、二甲双胍对照组大鼠创面肉芽组织SOD含量均明显升高(P<0.01),MDA含量均明显降低(P<0.01),且清利活血汤治疗组大鼠创面肉芽组织SOD、MDA含量改善明显(P<0.05).结论 清利活血汤配合三黄生肌纱条可降低糖尿病足大鼠溃疡肉芽组织MMP -9、MDA含量,提高SOD含量,从而加速溃疡愈合,其疗效优于二甲双胍+凡士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活血生肌汤联合自体骨髓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糖尿病足分为常规内科治疗组(常规治疗组)、常规内科治疗组+干细胞移植(干细胞移植组)、干细胞移植+常规内科治疗+活血生肌汤联合治疗组(活血生肌汤组),治疗3个月后对各指标疗效进行评估。结果: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个月后血糖、血脂、静息疼、足冷感觉、间歇跛行、足趾皮温、踝肱指数、血压比较,干细胞移植组、活血生肌汤组较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活血生肌汤组较干细胞移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3个月后左侧患足溃疡面积/创面肉芽组织中毛细血管数量、愈合率比较,干细胞移植组、活血生肌汤组较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活血生肌汤组较干细胞移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3个月后血管显影比较,常规治疗组左膝下胫后动脉阻塞,干细胞移植组左胫后动脉畅通,活血生肌汤组血流直达左足部;治疗3个月后干细胞移植组、活血生肌汤组左下肢腘动脉管径、足背动脉管径及血流速度、左下肢正中、腓神经传导速度的效果优于常规治疗组,活血生肌汤组优于干细胞移植组。结论:活血生肌汤能明显提高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托毒生肌汤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10月就诊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口服托毒生肌汤治疗。2组均治疗4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创面疼痛、创面水肿、创面渗出、创面肉芽评分及WBC、IL-6、TNF-α、ES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bFGF、VEGF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托毒生肌汤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能够抑制机体炎症反应,减轻溃疡区疼痛、水肿及渗出,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及新生血管形成,加速溃疡创面愈合,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益气活血方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I)鼠心肌细胞CD34+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的影响,以探讨其对骨髓干细胞动员作用及血管新生作用机制。方法:大鼠12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IRI组;rh EPO动员组;益气活血方组;联合动员组,每组24只,制备心肌IRI模型后,各组再随机分为7d,14 d,28 d三个时间段亚组,每组8只。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CD34+及VEGF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rh EPO动员组和益气活血方组CD34+蛋白表达和VEGF蛋白表达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rh EPO动员组和益气活血方组比较,联合动员组CD34+蛋白表达和VEGF蛋白表达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益气活血方具有动员骨髓干细胞作用,益气活血方联合动员剂对骨髓干细胞动员和血管新生具有增强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补肾健脾中药复方对肾虚黄体抑制流产大鼠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以羟基脲和米非司酮建立肾虚黄体抑制流产大鼠模型;将大鼠分为正常妊娠组、模型对照组、黄体酮组、补肾健脾方组4组;于孕11 d处死大鼠,观察妊娠结局,用流式细胞仪分析方法检测4组大鼠外周血中CD3+、CD4+、CD8+细胞百分数,并计算CD4+/CD8+的比值。结果:补肾健脾方组体质量减轻程度较模型组轻微(P0.05)。而黄体酮组体重减轻程度与模型对照组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3组对比,模型对照组CD4+、CD4+/CD8+最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补肾健脾方组与模型对照组对比,CD4+、CD4+/CD8+明显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补肾健脾中药复方可以降低肾虚黄体抑制流产大鼠外周血中CD4+百分比和CD4+/CD8+比值,纠正T淋巴细胞亚群比率失调,使CD8+T淋巴细胞和CD4+T淋巴细胞在机体免疫应答过程中发挥免疫协调作用,而起到维持妊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段旭东  张雅兰  赵辉  高璇  王晓媛 《河北中医》2012,34(2):274-277,299
目的观察清利活血汤配合三黄生肌纱条对糖尿病足大鼠溃疡肉芽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的干预作用,探讨其促进溃疡愈合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正常对照组、清利活血汤治疗组及二甲双胍对照组4组,各8只。除正常对照组予正常饲料喂养外,其余各组均用高脂饲料喂养4周后,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30 mg/kg制作2型糖尿病模型,造模成功后4组动物以10%水合氯醛1mL/100 g体质量腹腔注射麻醉下大鼠背部脊柱左侧相同部位制作直径2 cm溃疡,分笼饲养。各组从术后第1 d开始灌胃给药及溃疡换药,清利活血汤治疗组予清利活血汤2 mL[14.5 g/(kg.d)],三黄生肌纱条换药,每日1次;二甲双胍对照组予盐酸二甲双胍片混悬液2 mL[72.4 mg/(kg.d)],凡士林纱条换药,每日1次;模型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予0.9%氯化钠注射液2 mL/(次.d),0.9%氯化钠注射液纱条换药,每日1次。用药15 d后处死大鼠,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lc)、MMP-9、TIMP-1、SOD及MDA含量。结果模型对照组HbAlc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清利活血汤治疗组、二甲双胍对照组HbAlc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清利活血汤治疗组HbAlc与二甲双胍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对照组大鼠创面肉芽组织MMP-9含量、MMP-9/TIMP-1均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1);清利活血汤治疗组、二甲双胍对照组大鼠创面肉芽组织MMP-9含量均较模型对照组降低(P<0.01),且清利活血汤治疗组降低明显(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其余各组大鼠创面肉芽组织TIMP-1含量均升高,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清利活血汤治疗组、二甲双胍对照组MMP-9/TIMP-1值均降低,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创面肉芽组织SOD含量明显降低(P<0.01),MDA含量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清利活血汤治疗组、二甲双胍对照组大鼠创面肉芽组织SOD含量均明显升高(P<0.01),MDA含量均明显降低(P<0.01),且清利活血汤治疗组大鼠创面肉芽组织SOD、MDA含量改善明显(P<0.05)。结论清利活血汤配合三黄生肌纱条可降低糖尿病足大鼠溃疡肉芽组织MMP-9、MDA含量,提高SOD含量,从而加速溃疡愈合,其疗效优于二甲双胍+凡士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肾脑复元汤联合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移植对脑缺血损伤的神经保护机制。方法制作雄性SPF级Sprague Dawley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108只,随机分为3组,即模型组36只、干细胞组36只、联合组36只,各组再根据处死时间分为3 d、7 d、14 d 3个亚组;观察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以及Western blot法检测脑缺血边缘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 1)干细胞组和联合组在第3天、7天、14天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同时段模型组(均P0.01);联合组在第7、14天神经功能缺损均低于同时段干细胞组(P0.05或P0.01),联合组和干细胞组在第3天的神经功能缺损无明显差异(P0.05);2)免疫组化法检测及Western blot法检测脑缺血边缘区VEGF的表达均提示:第3、7、14天干细胞组、联合组VEGF阳性表达均高于模型组(P0.01),联合组在第7、14天VEGF阳性表达高于干细胞组(P0.05),联合组和干细胞组在第3天VEGF的表达无差异(P0.05)。结论肾脑复元汤联合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能显著改善MCAO大鼠神经功能损伤,促进脑功能的恢复。其发挥对脑的保护作用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提高内源性VEGF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复元活血汤对骨折早期血管内皮生长细胞因子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复元活血汤对骨折早期局部血管内皮增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 60只雄性SD大鼠建立开放骨折髓内固定动物模型,分复元活血汤组、生理盐水组。分别在3,5,7,14,21 d取骨折区组织,通过RT-PCR方法进行半定量分析VEGF的表达。结果 VEGF在3 d时表达开始增强:试验组3 d时VEGF表达较生理盐水组弱(P>0.05),5,7,14,21 d复元活血汤组表达较生理盐水组强(P<0.05);5,7 d VEGF表达到峰值(P<0.01)。结论骨折早期复元活血汤促进VEGF表达增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低频电磁场对家兔缺血性足溃疡的影响。方法 60只家兔数字编号抽签随机分入6组:1)组,无缺血-无溃疡-无干预组;2)组,无缺血-溃疡-干预组;3)组,无缺血-溃疡-无干预组;4)组,缺血-溃疡-干预组;5)组,缺血-溃疡-无干预组;6)组,缺血-无溃疡-无干预组,每组10只实验家兔。缺血性足溃疡造模完成第12h进行实验,7 d结束获取标本。测定溃疡愈合面积、检测各组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血清值,观察皮肤和肌肉HIF-1α、VEGF及CD34表达强度。结果 溃疡愈合面积:缺血-溃疡-干预组较缺血-溃疡-无干预组增加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无缺血-溃疡-干预组较无缺血-溃疡-无干预组愈合增加有显著意义(P0.05)。HIF-1α、VEGF血清值:缺血-无溃疡-无干预组较无缺血-无溃疡-无干预组增高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缺血-溃疡-干预组较缺血-溃疡-无干预组增高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缺血-溃疡-无干预组与无缺血-溃疡-无干预组差异性无显著意义(P0.05)。MMP-9血清值:无缺血-溃疡-无干预组较无缺血-无溃疡-无干预组升高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无缺血-溃疡-干预组较无缺血-溃疡-无干预组降低有显著意义(P0.05);缺血-溃疡-无干预较无缺血-溃疡-无干预组增高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MMP-9对HIF-1α、VEGF增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缺血性足溃疡能明显增高MMP-9血清值,低频电磁场对缺血性足溃疡MMP-9血清值增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HIF-1α和VEGF的血清值增高和对皮肤肌肉表达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缺血性足溃疡愈合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成药》2017,(12)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汤(熟地黄、菟丝子、补骨脂,等)石油醚提取物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迁移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全骨髓贴壁法培养BMSCs,取第3代细胞用于实验,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抗原,细胞划痕、Transwell实验观察补肾活血汤石油醚提取物0、25、50、100、200μg/m L剂量组的细胞迁移能力,Western blot和RT-PCR检测Wnt5a、蛋白激酶C(PKC)表达情况。结果第3代BMSCs表面抗原CD29、CD90、CD44表达阳性,而CD45表达阴性;细胞划痕6 h及12 h后,药物各剂量组细胞迁移速度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P0.01);Transwell实验中100μg/m L补肾活血汤石油醚提取物为促细胞迁移最佳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T-PCR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药物各剂量组的Wnt5a mRNA水平均升高(P0.05,P0.01),而与空白对照组的PKC mRNA水平比较,药物只有100μg/m L剂量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1);Western blot结果表明药物组各剂量的Wnt5a、PKC蛋白表达较空白对照组都明显升高(P0.01),均且以100μg/m L剂量最高(P0.01)。结论补肾活血汤石油醚提取物可以促进BMSCs体外迁移,其作用机制可能与Wnt5a/PKC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1 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调节性T 细胞(Treg)/辅助性 T 细胞9(Th9)细胞平衡的调控作用。方法将40 只BALB/C 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人参皂苷 Rg1 组(200 mg·kg-1)及美沙拉嗪组(300 mg·kg-1),每组10 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小鼠采用3% DSS 自由 饮水7 d 建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给药组同时按照上述剂量灌胃给药,每日1 次,连续10 d。观察记录小鼠一 般情况及体质量;测量结肠长度及其质量,计算结肠质量指数;采用HE 染色法进行结肠组织病理学观察,并 进行病理损伤评分;采用ELISA 法检测结肠组织中IL-1β、IL-4、IL-15、IL-17A 表达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 检测小鼠外周血中CD4+ CD44+ Foxp3+、CD4+ CD44+ IL-9+、CD4+ CD44+ IL-10+、CD4+ CD25+ Foxp3+、CD4+ CD25+ PD-1+ 及CD4+ CD25+ PD-L1+ T 细胞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结肠黏膜充血、水肿,杯 状细胞减少,大量炎症细胞浸润,部分区域溃疡形成;小鼠体质量明显下降、结肠质量明显增加、结肠长度 明显缩短、结肠质量指数及病理评分明显升高(P<0.01);小鼠结肠组织中IL-1β、IL-15、IL-17A 表达水平显 著升高(P<0.01),IL-4 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小鼠外周血的CD4+ CD44+ Foxp3+、CD4+ CD25+ Foxp3+、CD4+ CD44+ IL-10+ T 细胞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而CD4+ CD44+ IL-9+、CD4+ CD25+ PD-1+、 CD4+ CD25+ PD-L1+ T 细胞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人参皂苷Rg1 组小鼠结肠黏膜充血、水肿 明显减轻,糜烂修复,炎症细胞浸润明显减少;体质量明显增加、结肠质量明显降低、结肠长度明显延长、 结肠质量指数及病理评分明显降低(P<0.05);小鼠结肠组织中IL-1β、IL-15、IL-17A 表达水平明显下降 (P<0.01),IL-4 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小鼠外周血的CD4+ CD44+ Foxp3+、CD4+ CD25+ Foxp3+、CD4+ CD44+ IL-10+ T 细胞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同时CD4+ CD44+ IL-9+、CD4+ CD25+ PD-1+、CD4+ CD25+ PDL1+ T 细胞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人参皂苷Rg1 可能通过调控Treg/Th9 细胞平衡治疗 DSS 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清利活血汤配合三黄生肌纱条对糖尿病足溃疡大鼠肉芽组织中Ⅲ型胶原(collagenⅢ)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含量的影响,探讨其促进溃疡愈合的作用机理。方法:3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正常组、治疗组、对照组4组,除正常组外,余组均用高脂饲料喂养4周后,腹腔注射STZ30mg/kg制作2型糖尿病模型,成功后4组动物以10%水合氯醛1ml/100g体重腹腔注射麻醉下大鼠背部脊柱左侧相同部位制作直径2cm溃疡,分笼饲养。各组从术后第1天开始灌胃给药及溃疡换药,分别为:治疗组:清利活血汤14.5g/kg.d,三黄生肌纱条换药1次/d;对照组:盐酸二甲双胍片72.4mg/kg.d,凡士林纱条换药1次/d;模型组、正常组:生理盐水2ml/次.d;生理盐水纱条换药1次/d。用药15天后处死大鼠,切取溃疡面肉芽组织,免疫组化法测定collagenⅢ、bFGF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collagenⅢ、bFGF含量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collagenⅢ、bFGF含量明显升高(P〈0.01);对照组collagenⅢ、bFGF含量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鼠collagenⅢ、bFGF含量明显升高(P〈0.01或P〈0.05)。结论:清利活血汤配合三黄生肌纱条可提高糖尿病足溃疡大鼠肉芽组织collagenⅢ、bFGF含量从而加速溃疡愈合,其疗效优于二甲双胍+凡士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象皮生肌膏对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1例,治疗组采用局部常规清创后用象皮生肌膏外敷,对照组采用局部常规清创处理后予无菌凡士林纱布外敷,治疗4周后比较2组的综合疗效、创面缩小面积比例。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24%,对照组为78.0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溃疡面积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2组创面愈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象皮生肌膏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从促进内皮祖细胞(EPCs)动员的角度,研究回阳生肌膏促进糖尿病足溃疡阴证创面愈合的可能机制。方法:BABL/c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回阳生肌膏组,采用链脲佐菌素-激素-创面-塑料环埋置方法建立糖尿病足溃疡阴证创面小鼠模型,空白组和模型组创面予凡士林纱条,回阳生肌膏组创面予回阳生肌膏纱条,每日换药1次。比较给药第7、14天各组创面形态、计算创面面积及愈合率,HE染色观察创面皮损组织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中EPCs(BMEPCs)及外周血中EPCs(PBEPCs)数量,硝酸还原酶法检测创面皮损组织中一氧化氮(NO)表达,ELISA法检测外周血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的表达,对创面愈合率、BMEPCs、PBEPCs、SDF-1α、VEGF、NO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空白组同期比较,模型组小鼠第7、14天创面面积显著增大(P<0.01),创面愈合率显著降低(P<0.01),创面皮损组织受炎性浸润程度重时间长、新生血管及肉芽组织出现缓慢,BMEPCs、PBEPCs数量均显著降低(P<0.01),NO、SDF...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归脾汤对苯中毒小鼠T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方法 72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西药组以及归脾汤大、中、小剂量组,每组12只。将小鼠置于人工模拟高苯浓度环境每天8 h,连续14天,复制苯中毒模型。造模后,归脾汤大、中、小剂量组分别给予归脾丸溶液8、4、2 mg/(kg·d)灌胃;西药组给予利血生1.5 mg/(kg·d)和鲨肝醇5 mg/(kg·d)混悬液灌胃;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均每天1次,连续3周。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小鼠外周血象、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和CD8计数的变化,并计算胸腺及脾脏指数。结果归脾汤大、小剂量组的胸腺重量、胸腺指数均增加,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归脾汤小剂量组的脾脏及脾脏指数均增加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归脾汤各组及西药组CD4+、CD8+和CD4/CD8的表达均上升,且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归脾汤可引起苯中毒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增加,从而使免疫功能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