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奔豚汤治疗神志病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奔豚汤由生葛根、李根白皮、淡黄芩、当归、白芍、川芎、半夏、甘草组成,专治下焦肝肾气结、冲气上逆所致的奔豚气病.临床所见不少神志疾病由痰火上扰或痰气上逆而致,由于"气有余便是火",降气有助于降火,以及痰可随气升降,降气有助于涤痰,因此可用具有清肝降气、镇冲化痰作用的奔豚汤加减治疗,临床实践证明有较好疗效.现就奔豚汤治疗神志病医案2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奔豚气病证治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卫平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8):1231-1232
奔豚气病是由于某些致病因素导致人体气机上逆的一种病理状态。张仲景和后世医家对奔豚气病机的论述可以概括为肝失疏泄和心肾不交而引起气机升降功能的失调。临床上,由于人们压力增大和过食肥甘厚腻,肝郁和湿热引起人体气机失常的奔豚气越来越多。治疗上当根据引起气机冲逆的病因,随证治之,以恢复气机的升降功能为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3.
陈松  白迎堂  徐重明 《光明中医》2010,25(2):184-185
张仲景是治疗奔豚的鼻祖。张仲景的奔豚气病源自《内经》,在症状、病因与治疗上完善与发展了《难经》奔豚,张仲景针对奔豚气病制定了治疗与预防方剂,体现了他重视疾病的早防、早治,对我们现今疾病的治疗同样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回顾性文献统计分析展现奔豚气病脉诊治概貌,最终试图揭示奔豚气病的本质。方法:对半个多世纪以来163篇现代个案报道文献中228例奔豚气病患者,运用频数统计方法,分析奔豚气病与情志性疾病、器质性疾病的相关性,并从奔豚气病所用治疗原则、方剂及其药物倒推出奔豚气病的临床特征。结果:奔豚气病患者具有器质性疾病较少,其脉证治离散程度很大,具有情志性相关疾病的特点;39.04%患者具有情志性疾病的临床表现、47.81%患者具有情志性发病因素、54.63%患者从情志性疾病角度治疗。结论:奔豚气病带有明显的情志性疾病的特征,本质上属于郁证范畴。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中医对癫痫病因病机的认识,探讨了痰瘀交结导致癫痫的病理机制,认为痰瘀交结是癫痫形成的主要病因病机,从而为临床上从痰瘀论治癫痫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人体疾病客观上需要从状态与病因病理两个方面去认识和治疗,两者在方法论和临床实践上互相不能取代。由于状态医学理论及其诊疗方法有其特殊的规律,从而决定了它在临床上的独立地位。1 状态与病因病理的关系状态与病因病理是整体综合反应与局部病灶的关系,它们在临床上有...  相似文献   

7.
奔豚气是临床上不常见的一种疾病,但是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有了相当的认识,如内经邪气藏府病形篇:“微急为沉厥奔豚”。在难经上也有奔豚为五积之一之说,如五十六难:“肾之积名曰奔豚”。到了汉代,张仲景根据内难二经的理论,又进一步发挥,从病因、证治作出了较详细的记述。他将此病列为一篇,即今之“金匮要  相似文献   

8.
奔豚气病因及病情发展复杂多变,现代医学对此尚没有完整的认识以及疗效明确的治疗方法,而中医药对奔豚气的记载及治疗已有千年的经验。笔者通过临床不断地学习及运用,发现从脏腑经络角度辨析奔豚气,并采取针药结合治疗的疗效良好,并附一则验案以共同论之。  相似文献   

9.
奔豚气属中医内科系统急症,针灸治疗在辨证选穴的基础上,同时利用穴位的近治作用局部取穴,采用合适的针刺方法,对奔豚气有较好的疗效。奔豚气的基本病机乃各种精神因素引起人体的气机升降功能失调,故治疗的关键在于疏肝解郁,平冲降逆。奔豚气在传统中医古籍中多采用中药治疗,两种治疗方法之间疗效是否存在差异以及针药并用是否可增强疗效,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0.
“奔豚气”始见于《金匮要略》,张仲景对奔豚气病的病因、病机均有具体论述,并提出了详细的辨证施治。人们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本病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笔者总结和整理了王耀光教授治疗4例奔豚气的有关临床资料,发现其疗效非常显著,现介绍如下。例1:张某,女,43岁,于2005年11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张仲景治疗奔豚病的思想,总结治疗奔豚病的临床经验与心得。方法:在笔者的临床资料中通过循证的方法,选取奔豚病的5个特殊类型进行分析总结。结果:6个案例有其代表性,足可说明奔豚病的特点、类型及其治法。结论:奔豚病从"惊发得之"者主要为肾气奔豚;肝气奔豚有复杂难治之证,李根白皮降奔豚气有独特疗效;肝火旺性躁之人可引发肝火肝气上冲之奔豚;奔豚病可与其他病并发,急跑致胸中瘀血可并发奔豚病,惊恐病亦可并发奔豚病。  相似文献   

12.
正奔豚气多采用中药治疗,如奔豚汤等,针灸治疗记载于《针灸甲乙经·卷十二》"奔豚泄气,上下引腰脊痛,气穴主之",针刺以调气为主。疏肝调神针法是名老中医单秋华教授结合多年临床经验总结提出的一套系统的治疗方法,临床应用范围广泛,常用治疗精神、神志类疾病~([1]),现应用疏肝调神针刺法与传统治疗方法相结合治疗奔豚气,取得较好的疗效。1病例介绍林×,男,67岁,因"腹痛伴气上冲胸感3 d",于2016年3  相似文献   

13.
胡金亮  李素云 《河南中医》2012,32(9):1215-1216
目的:探讨督灸疗法治疗4例疑似哮喘病例的疗效机理。方法:通过对督灸疗法治疗4例疑似哮喘病患者治疗过程的临床追踪观察及回访,结合《黄帝内经》、《难经》、《金匮要略》、《伤寒论》等有关哮喘、奔豚气条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4例疑似哮喘病人发病皆因气从下上顶胸咽,引起喉中有哮鸣音发作,但按哮喘病治疗无效,督灸疗法治愈3例,奔豚汤治愈1例,疑似哮喘病的病机总体归结为两点:一是肝热气逆,一是水寒之气上逆。结论:督灸疗法可用于治疗寒哮,控制奔豚气发作,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陈茜 《亚太传统医药》2013,(12):129-130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疗效。方法:分析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对其病因病机进行探讨,对分型进行归纳,从而达到辨证用药的目的。结果: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主要病机为气阴两伤,肺肾不足,且伴有瘀、痰。该病在临床上可划分为肺肾气虚、痰瘀互结、痰热郁肺三种类型,治疗方式包括补肺纳肾、活血通络、泻肺化痰。结论:中医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辅助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奔豚气是指患者自觉有气从少腹上冲至胸咽的一种病证,时发时止,时轻时重,多受情志影响,病发时不会出现典型症状,故给临床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陈泽林教授根据奔豚气的病因病机、证候特点,在中医针灸理论指导下,强调辨证论治,认为抓住病机是关键,临床灵活运用针刺、推拿罐、中药联合辨证治疗奔豚气,该文列举验案1则,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探讨了奔豚病的概念,肾积奔豚即奔豚气病,同病而异名,仲景强调奔豚气病是让医家认清该病为气病。奔豚的病因是惊恐,奔豚病的发生是因邪气循冲脉上逆,病机为惊则气乱,恐则伤肾,肾气不固,心阳不足,阳虚阴乘,肾脏阴寒、水湿邪气随肾间动气循冲脉上逆,或因肝气郁结,郁而化火,突受惊恐,气机逆乱,下焦肾间动气挟肝胆之相火上冲,发为奔豚。仲景降逆平冲治疗奔豚,因其病机不同,治疗法则差异颇大。方药有三,奔豚汤用于情志失调,肝气郁结,郁而化火,下焦肾间动气挟郁火上逆;桂枝加桂汤用于心阳不足,不能下温肾阳,外寒合内虚寒之气引肾间动气乘虚冲逆;苓桂甘枣汤用于心阳虚不能下温肾阳,下焦水饮引肾间动气上逆。  相似文献   

17.
奔豚为古病名,多认为其发病与情志关系密切。现代医家借鉴古人治疗奔豚的理、法、方、药,结合辨病论治、辨证论治的方法,治疗精神分裂症、神经官能症、抑郁症等当代情志病,效果显著。笔者从发病机理和症状二个方面对奔豚与情志病进行比较研究,发现有许多相近之处,认为奔豚与神志病都以脏腑功能失调为发病基础,与肝肾关系尤为密切,情志致心气内虚作为诱发因素,内外相引,而发奔豚上冲心,故而临床表现以气起自少腹,上冲胸咽,其状若奔豚为特征的情志病,即可按奔豚证辨冶。  相似文献   

18.
“奔豚气”虽非多发病,但临床并不少见。历代医家都有不同论述,现就个人见解略作如下分析: “奔豚气”究竟是一个病,还是一个证?要弄清这个问题,必须首先弄清奔豚气在临床中的主要表现。“奔豚”之名,始见于《内经》。《难经·五十六难》又把奔豚与肥气、伏梁、痞气、息贲作为五脏之积之名称,并对其主要症状作了具体描述,“肾之积名曰奔豚,发于少腹,上至心下,若豚状,或上或下无时”。张仲景则把奔豚气作为一个独立的疾病,列有专篇,篇中有“奔豚气,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至心”。从《难经》和《金匮》中对奔豚气的描述,各条经文叙证虽有不同,但都有一个共  相似文献   

19.
<正> 奔豚汤由生葛根、李根白皮、淡芩、当归、川芎、白芍、半夏、甘草组成,专治下焦肝肾气结,随冲逆之气上逆所致的奔豚气病,表现症状复杂多样,症状发作往往较重,病势较急,用本方加减以镇熄冲逆之气,则诸症渐平,其效若神。现就奔豚汤的应用介绍如下: 1 病例介绍 1.1 腹型癫痫 腹型癫痫又称内脏癫痫,发作频繁,治疗较为棘手。脑型癫痫易为医者所识,而本病往往易被误诊。小儿患此疾,由感冒诱发者颇为多见,所治10例,均有感冒诱因。其症状始觉头晕、呕吐呈喷射状,继则腹  相似文献   

20.
<正>奔豚气病因病气冲上如豚之奔状而得名,是指患者自觉有气从少腹上冲心胸咽喉,发作时有濒死感为主症的病证。本病的发病特点为发病之初自感有气从少腹上冲或冲胃冲心冲咽喉冲头或冲躯干,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张仲景把奔豚气病作为一个独立的疾病,列有专篇详细论述。奔豚气病在临床上不是很多见,并且患者症状有的典型,有的则不典型、表现复杂,诊断起来有一定难度。笔者在临床工作多年,曾诊治过2例奔豚气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