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观察分析不同心肌损伤生化标志物检验的临床价值和意义。方法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接受的65例心肌损伤患者(即为观察组)以及同期接收的65例正常体健个体(即为对照组)为本次研究对象,两组患者均行Mb、CK-MB、Hcy、c Tnl、BNP等五项心肌损伤生化标志物检验。结果观察组患五项心肌损伤生化标志物检验结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五项心肌损伤生化标志物检验其中cTnl、BNP检出率灵敏度最高,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项心肌损伤生化标志物检验可直接反应个体心肌损伤程度,为心肌损伤临床诊断提供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不同心肌损伤生化标志物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本院诊治的185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临床常见5种心肌损伤生化标志物检测,对比5种心肌损伤生化标志物诊断结果及特异性。结果 pro-BNP对心肌损伤疾病的诊断灵敏度高达100.00%高于Mb、CK-MB、c Tn I、Hcy(P<0.05);Mb出现时间、达峰时间均短于CK-MB、c Tn I(P<0.05);c Tn I恢复时间短于Mb、CK-MB(P<0.05)。结论 5种临床常见心肌损伤生化标志物参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且与其治疗效果密切相关,临床可同时检测互补,以提高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不同心肌损伤生化标志物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4月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220例,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确诊为心肌损伤,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分析五种常见生化标志物检验心肌损伤灵敏度及CK-MB、Mb、cTnI标志物特异性。结果在五种常见心肌损伤生化标志物灵敏度对比中,其检测灵敏度存在一定不同,其中以pro-BNP的诊断灵敏度为100%,远高于CK-MB、Mb、cTnI和Hcy,相比于其他四种生化标志物检验灵敏度来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K-MB、Mb、cTnI标志物特异性对比中,Mb首次出现时间、峰值时间均明显高于CK-MB和cTnI,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cTnI恢复时间明显低于Mb和CK-MB,经统计学对比分析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种生化标志物在检验心肌损伤患者中,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均起到重要作用,与治疗效果之间存在较强的关联性,只有在检测过程中有效互补,才能够最大程度上提高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胡益飞  章武战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2):1832-1834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etion,AMI)一直是临床关注的重症疾患之一,它的死亡率很高,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根椐WHO诊断标准,典型病例不难诊断,但遇到一些不典型病例时,心肌损伤标志物的检测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其早期诊断至关重要.血清生化标志物凭借其特异性及敏感性,在AMI的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随着心脏介入技术和溶栓技术的应用,早期诊断AMI变得至关重要,而早期诊断的关键是心肌生化标志物的检测.在临床研究和应用发展的同时,除了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等已应用于临床的标志物外,出现了许多新的生化标志物,对AMI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现就国内外有关方面的实验研究报道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HFABP)是急性心肌损伤较新的生化标志物,可作为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心肌损伤早期检测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王亚婷 《黑龙江医药》2001,14(4):332-333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动脉粥样斑块脱落、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心肌缺血、心肌坏死等一系列病理现象引起的临床症状。临床表现为症状不明显的隐性心绞痛、不稳定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AMI)导致死亡。多年来,临床化学家们一直致力于寻找诊断心肌损伤的各种生化标志物。理想的生化标志物应具备的特点主要有:高度心脏专一性;心肌损伤后很快增高;增高后持续较长时间;容易检测;可很快得到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7.
在对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心肌损伤标志物是比较重要的参考依据。熟悉心肌损伤标志物的概念,对治疗心血管疾病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的研究进展及在心脏外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脏手术过程中,机体处于非生理状态,心肌缺血缺氧、缺血再灌注损伤等因素可导致不同程度的心肌损伤.心肌细胞受损时,多种大量的心肌特异性蛋白由细胞内释放入血液,其变化可用于判定有无心肌损伤及其程度.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fatry acid-binding protein,H-FABP)作为急性心肌损伤早期监测的生化标志物在近年受到广泛关注.笔者就H-FABP的临床研究进展及其在心脏外科的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既往研究显示,精神病患者在无抽搐电痉挛治疗(modified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MECT)后心血管系统会出现一系列的变化[1],其中标志心肌损伤的心肌酶变化很小,无临床意义[2-4].随着检测手段的进步,发现心脏肌钙蛋白(cTnT,cTnI)是诊断心肌损伤更为特异和敏感的生化标志物[5].  相似文献   

10.
既往研究显示,精神病患者在无抽搐电痉挛治疗(modified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MECT)后心血管系统会出现一系列的变化[1],其中标志心肌损伤的心肌酶变化很小,无临床意义[2-4].随着检测手段的进步,发现心脏肌钙蛋白(cTnT,cTnI)是诊断心肌损伤更为特异和敏感的生化标志物[5].  相似文献   

11.
心肌肌钙蛋白I(cTnI)作为心肌损伤标志物具有高灵敏性和特异性。BNP和NT-proBNP都是较好的心脏损伤标志物,在临床诊断工作中合理应用,对于提高心血管病的诊断水平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心肌损伤是衍生于心肌梗死的一个广泛而模糊的概念,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肌缺血、炎性细胞浸润、中毒等均可引起。儿童的心肌结构和功能尚未成熟,心肌的代偿能力较成人差,故心肌损伤的发病率较高。心肌损伤常见原因有细菌、病毒、缺氧、川崎病和心律失常等。心肌损伤导致心肌细胞充血水肿、变性甚至细胞凋亡,从而引起相关生物标志物的血清水平改变。部分患儿心肌损伤发生时不会表现出明显的症状和体征,相对而言心肌损伤生物标志物易于检测;磷酸肌酸钠、维生素C、复合辅酶、左卡尼汀等通过抗氧化抗炎营养保护心肌;中医药如苦参、丹参、茯苓等心脏保护剂为儿科医师增加治疗心肌损伤提供了新的选择,对于临床上心肌损伤的诊疗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综述儿童心肌损伤及其临床药物治疗的文献资料,并对其临床治疗的研究进展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心肌肌钙蛋白与心肌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邴圣春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9):1374-1375
心肌肌钙蛋白(Cardiac Troponin,CTn)是目前反应心肌损伤的较理想标志物,其特异性、敏感性、诊断时间均优于肌酸激酶同工酶.本文就心肌肌钙蛋白用于诊断心肌损伤的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心肌损伤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心肌损伤的程度、鉴别诊断、疗效评价、预后估计等方面 ,心肌损伤标志物分析的临床价值已被公认 ,且在心肌的非侵入性监测、对于辅助临床诊断和指导治疗起重要作用。现对特异性和敏感性高的心肌损伤标志物的最新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心肌肌钙蛋白I(cTnI)当心肌缺血性损伤发生后 ,细胞膜的通透性增高 ,细胞内小分子物质如cTnI及其复合体很快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间质 ,从而在外周血中出现。出现在外周血中的主要是cTnI-TnC复合体 ,游离的cTnI、cTnI-cTnT及cTnI-cTnT-TnC复合体极少[1]。人cTnI含有五个螺旋区…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是否存在心肌和肝功能的损伤及损伤程度如何。方法分别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心肌标志物cTn-I、MYO;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CK、CK-MB、ALT、AST、ALP、r-GT、ALB、TBil、DBil。比较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与对照组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cTn-I、MYO、ALT、ALB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CK、CK-MB、AST、r-GT、ALP等指标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的心肌及肝功能有一定程度异常,但心肌和肝脏实质性损伤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最新公布的心肌梗死统一定义将心肌梗死按病因分为5型,心肌生化标志物(优选肌钙蛋白I)作为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必备指标。2型心肌梗死与1型心肌梗死表现非常相似.治疗却截然不同;很多其他疾病可以导致心肌生化标志物升高.也会伴有胸痛及心电图变化,非常容易误诊为1型心肌梗死。现将我院心肌生化标志物升高非1型心肌梗死11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肌钙蛋白与心肌损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启  吴志昊 《淮海医药》2009,27(4):F0003-F0004
心肌肌钙蛋白(Cardiac troponin,CTn)是目前反应心肌损伤的较理想的标志物,其特异性、敏感性、诊断时间窗均优于肌酸激酶同工酶,本文就肌钙蛋白用于诊断心肌损伤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心肌损伤生物标志物的检测在心脏疾病临床诊断上被广泛应用,但是在新药的非临床安全评价方面,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应用相对滞后。目前中国、美国、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的新药安全评价指导原则推荐的检测心脏功能的指标为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激酶(CK)。但是上述指标敏感性差(如AST)以及存在同工酶(如LDH和CK),所以不能特异灵敏地反映心脏的功能。目前国际上高度推崇采用敏感效应生物标志物来监测心脏的靶器官毒性。近年来肌红蛋白(Mb)、脑型钠尿肽(BNP)、心肌肌钙蛋白(cTn)对心肌损伤的检测展现了良好的应用价值,本文将对上述3项国内外研究最热点的心肌损伤生物标志物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9.
探讨贝伐珠单抗联合紫杉类药物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反应和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影响。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本院就诊并接受贝伐珠单抗联合紫杉类药物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共56例。记录患者治疗后发生高血压、血栓事件、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通过心电图、心脏彩超和心肌损伤标志物评估心肌损伤情况。研究发现,接受贝伐珠单抗联合紫杉醇治疗期间发生心肌损伤17例,未发生心肌损伤39例。其中心肌损伤组患者高血压、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发生率较非心肌损伤组患者中的发生率均有明显增加(P<0.05)。心脏彩超发现心肌损伤组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较非心肌损伤组患者明显增大,而左室射血分数较非心肌损伤组患者明显减少(P<0.05)。心肌损伤组患者心肌损伤标志物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和B型脑钠肽水平较非心肌损伤组患者均有明显升高。本研究结果提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贝伐珠单抗联合紫杉类药物治疗可发生多种心血管不良反应和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纳美芬联合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患者心肌保护作用。方法选取急诊96例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纳美芬联合丹参多酚酸盐组)和对照组(纳美芬组),每组48例。测定2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肌生化标志物( cTnI、CK、CK-MB)。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肌生化标志物有明显变化,治疗后心肌生化标志物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肌生化标志物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治疗前心肌生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治疗后心肌生化指标,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纳美芬联合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对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患者心肌损害有明显保护作用,且使用方便,见效快,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