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未经抗癫痫治疗的10例原发性癫痫小儿患者血清 Ca~(2+),Mg~(2+)的含量进行测定;通过动物实验观察家兔血液 Ca~(2+),Mg~(2+)浓度变化对青霉素引起的癫痫样放电的影响。结果是癫痫患儿组血清 Ca~(2+)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两组 Mg~(2+)含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当提高家兔血钙浓度时,能延长青霉素致痫的潜伏期,抑制癫痫发放的频率和振幅,而提高血镁浓度时无明显变化。动物实验结果证明了癫痫患儿血清 Ca~(2+)含量低的测定结果是合理的,当血液中 Ca~(2+)含量降低时,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增高,由此可诱发痫样放电或癫痫发作。  相似文献   

2.
我们以前的工作表明,针刺家兔足阳明胃经的穴位或在经非穴点,可使“足三里”穴处的Ca~(2+) 浓度升高,而使“足三里”向外旁开1.0cm处的Ca~(2+)浓度下降,但由于两测试点非同时监测,不能同步观察二点的Ca~(2+)浓度变化过程,故我们又使用Ca~(2+)选择性“针灸电极”,在“足三里”穴及其向外旁开0.5cm处同时监测,观察针刺对其处Ca~(2+)浓度的影响,现将实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二甲亚矾(DMSO)诱导近交系615小鼠肝癌腹水瘤细胞系Hca-F25/CL-16A_3,测定了细胞分化前后胞液磷酸化酶a活性和Ca~(2+)浓度。结果表明,经DMSO促分化后,胞液磷酸化酶a活性明显升高,而胞液Ca~(2+)浓度则显著下降。结果提示,磷酸化酶a在肿瘤细胞分化前后对Ca~(2+)的敏感性不同,不能反映肿瘤细胞胞液Ca~(2+)浓度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4.
测定了109例小儿肺炎、肺炎并心力衰竭(简称肺炎心衰)时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脂质过氧化物和血清钙离子浓度的改变。结果:肺炎组:88例、SOD:227.22±28.09μg/L,LPO:4.4±2.0nmol/L,Ca~(2+):2.23±0.21mmol/L;与正常对照组比较,SOD、LPO均增高,Ca~(2+)浓度降低均有显著性差异;肺炎心衰组21例,SOD:193.85±17.52μg/L,LPO:5.94±3.10nmol/L,Ca~(2+):2.07±0.15mmol/L;与正常对照组比较,LPO升高,SOD,Ca~(2+)降低,均有显著差异。提示:肺炎心衰时机体失代偿,产生SOD能力降低,自由基产生增加,过剩的自由基破坏细胞结构,形成脂质过氧化物,Ca~(2+)因细胞内外巨大浓度差内流,进一步造成细胞损害。  相似文献   

5.
用fura-2荧光染料测定了静息时的酶解分离心室肌细胞内游离Ca~(2+)浓度,40mMKCI和5mM咖啡因都能使心室肌细胞内游离Ca~(2+)浓度增加,但KCI增加游离Ca~(2+)浓度需要细胞外液中存在Ca~(2+),而咖啡因则否,提示KCl增加细胞内游离Ca~(2+)浓度可能是通过细胞外Ca~(2+)内流,咖啡因则使细胞内贮存Ca~(2+)释放。  相似文献   

6.
对51例老年人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表明,高粘血症组病人血清 Cu~(2+),Fe~(2+)含量高于正常组(P<0.05),血清 Ca~(2+)非常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血清 Zn~(2+),Sr~(2+),Mn~(2+),Mg~(2+),Cr~(3+)含量及 Ca~(2+)/Zn~(2+)比值均无显著差异(P>0.05)。血清 Cu~(2+),Fe~(2+),Ca~(2+)含量多少,反映了血液粘度的变化,对高粘血症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小板计数(PLT)、血清钙离子(Ca~(2+))与大量输血后患者凝血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5年3月本院输血治疗的104例大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输血量1000~2000 m L的50例大出血患者为输血组,输血量≥2000 m L的54例大出血患者为大量输血组,另选54例健康检查者为对照组。两组输血1 h后,分别检测各组的PLT和Ca~(2+)浓度的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输血组和大量输血组PLT和Ca~(2+)浓度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组和大量输血组PLT和Ca~(2+)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相关分析得出,在输血组和大量输血组中PLT和Ca~(2+)均无相关性(r=0.058,P=0.512;r=0.061,P=0.384)。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PLT、Ca~(2+)浓度与大量输血后患者出现凝血功能紊乱独立相关。(OR=0.134,P=0.019;OR=0.140,P=0.008)。与输血组相比,大量输血组的低血小板血症和低血钙血症的发生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字2=36.563,P=0.000;字2=35.884,P=0.000)。结论:PLT和Ca~(2+)浓度可作为大量输血后患者出现凝血功能紊乱的风险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用β-淀粉样蛋白(Aβ_(25-35))诱导PC-12细胞凋亡以建立阿尔茨海默病细胞模型。方法:体外培养大鼠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以不同浓度Aβ_(25-35)诱导并于不同时间收获细胞,应用MTT法观察细胞活力,Fura-2/AM荧光分析法检测细胞内游离Ca~(2+)浓度,Hoech-st33258及碘化丙啶复染分析细胞凋亡。结果:Aβ_(25-35)作用于PC-12细胞后,细胞活力逐渐下降,并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同时细胞内Ca~(2+)浓度显著上升;不同浓度Aβ_(25-35)作用后,PC-12细胞于不同时间出现凋亡的典型形态学特征,该时间比Ca~(2+)浓度上升约晚6-12 h。结论:Aβ_(25-35)诱导PC-12细胞活力下降、细胞内Ca~(2+)浓度上升及细胞凋亡,可作为较理想的阿尔茨海默病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热性惊厥患儿血清Ca~(2+)水平与神经损伤、心肌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热性惊厥患儿32例作为观察组,另取同期在本院进行疫苗接种的健康小儿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两组小儿血钙水平,根据观察组血钙水平中位数进一步分为高血Ca~(2+)组16例、低血Ca~(2+)组16例。对比观察组不同血钙患儿神经损伤、心肌损伤程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血清Ca~(2+)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低血Ca~(2+)组外周血兴奋性氨基酸Glu、Asp、Lys、Ser含量高于高血Ca~(2+)组,抑制性氨基酸Gly、GABA含量低于高血Ca~(2+)组(P<0.05);低血Ca~(2+)组患儿心功能参数SV、CI、Vpk水平低于高血Ca~(2+)组,SVR水平高于高血Ca~(2+)组(P<0.05);低血Ca~(2+)组外周血心肌酶谱指标CK-MB、LDH、α-HBDH含量高于高血Ca~(2+)组(P<0.05)。结论:热性惊厥患儿血清Ca~(2+)水平较低,且Ca~(2+)水平与神经损伤、心肌损伤程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观察ConA和IL-1刺激小鼠睥脏T细胞引起的胞内早期Ca~(2+)和环核苷酸含量的变化。ConA和IL-1单独作用使T细胞内Cu~(2+)浓度增大,cAMP含量升高,cGMP含量不变。ConA和,IL-1联合作用,T细胞内Ca~(2+)浓度在10分钟内先是下降而后上升,cGMP亦呈现先下降后恢复正常,二者似有依存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壳多糖对血管平滑肌细胞[Ca~(2+)]i和[H~+]i的影响.方法 采用荧光探针标记法观察小牛血清对血管平滑肌细胞[Ca~(2+)]i和[H~+]i的影响,以及壳多糖对其的干预作用.结果 当NBS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后[Ca~(2+)]i浓度和细胞内pH均明显增加;而壳多糖与NBS合用时,胞内[Ca~(2+)]i浓度和pH降低明显降低.结论 壳多糖抑制小牛血清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Ca~(2+)]i浓度增加和pH上升,说明壳多糖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可能与抑制Ca~(2+)动员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剂量~(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是否会对甲状旁腺功能造成损伤。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本科行~(131)I治疗的77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131)I剂量将患者分为小剂量组(≤200mCi)14例、中等剂量组(200mCi,≤400mCi)52例及大剂量组(400mCi)11例,比较各组治疗前后血清PTH及血清Ca~(2+)水平的变化,并根据治疗后的血清PTH、血清Ca~(2+)水平及临床症状综合评估甲状旁腺功能,比较各剂量组对甲状旁腺功能影响的差异。结果小剂量组治疗前后血清PTH(P=0.12)及血清Ca~(2+)(P=0.07)水平无明显的减低,中等剂量组及大剂量组治疗前后血清PTH及Ca~(2+)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但均值在正常范围内;不同剂量对甲状旁腺功能的影响无明显差异(P=0.70)。结论大剂量~(131)I清甲(清灶)治疗虽会引起血清PTH及Ca~(2+)水平一定程度的下降,但不会对甲状旁腺造成严重损伤。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高血压钙恒稳异常不仅表现在血管平滑肌,也见于其它组织细胞,尤其是血液的有形成分。本文观察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红细胞的某些钙恒稳指标,并与正常人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高血压患者红细胞总钙浓度较正常人明显增加,红细胞膜Ca~(2+)-ATP酶活性明显降低,胞浆钙调素含量显著降低。结果提示:高血压患者红细胞Ca~(2+)-ATP酶活性下降导致胞内Ca~(2+)浓度升高,从而增加外周血管阻力,而CaM可能是通过调节Ca~(2+)-ATP酶活性间接影响血压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不同的Ca~(2+)浓度(从3.69mmol~0.54 mmol)对急性局部缺血大鼠心室易颤性的影响及其与心肌组织cAMP、cGMP及ATP含量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冠脉前降支结扎后室颤阈(VFT)明显降低,细胞外Ca~(2+)浓度与缺血心脏VFT下降  相似文献   

15.
在人工生物膜—脂质体上观察了牛磺酸对Ca~(2+)引起的脂质体聚集的影响。结果表明,牛磺酸对Ca~(2+)引起的脂质体聚集的影响呈双向性,即低Ca~(2+)浓度(5μmol/L)时促进,而高Ca~(2+)浓度(5mmol/L)时抑制脂质体聚集。牛磺酸的上述作用受脂质体内Na~+和K~+浓度的影响。实验结果提示,牛磺酸具有缓冲Ca~(2+)效应的作用,这可能是牛磺酸能有效调节细胞钙稳态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6.
用电子显微镜X射线显微分析技术,结合用新鲜组织的快速冷冻固定及冷冻超薄切片技术,对新鲜大鼠心房细胞肌原纤维内Ca~(2+)进行定量分析。大鼠经30mg/kg异丙基肾上腺素(ISO)皮下注射后6G,发现肌原纤维Ca~(2+)浓度明显升高,达每kg(干重)361mmol/L,正常对照组的Ca~(2+)浓度小于1mmol/L,每kg(干重),而ISO与异搏定同时使用时Ca~(2+)浓度与对照组近似。结果证明,ISO引起的心肌细胞缺血损伤与肌原纤维内Ca~(2+)浓度升高有关,而异搏定能阻止Ca~(2+)内流,有对抗ISO的心肌毒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 1 引言最先发现的第二信使(ⅡM)是cAMP,近几年来又发现了新的第二信使系统一肌醇磷脂系统. 通常胞外界质中Ca~(2+)浓度约10~(-3)M,胞内Ca~(2+)总浓度也大约10~(-3)M,但大多数胞内游离Ca~(2+)浓度极低,仅有10~(-3)M.这是由于胞内Ca~(2+)一部分和蛋白质分子结合,另有一大部分贮存在细胞器内(内质网和线粒体为主).在相当多的细胞识别系统中,配体(基)和受体相互作用,首先  相似文献   

18.
以1,6.-二苯基-1,3,5-已三烯(DPH)为荧光探剂,用荧光偏振法测定了Ca~(2+)、Mg~(2+)对完整红细胞膜脂区流动性的影响。Ca~(2+)能降低红细胞膜的流动性,而Mg~(2+)则无显著影响,细胞膜流动性的大小与膜上结合的Ca~(2+)量有关,而细胞所处的介质中Ca~(2+)浓度可影响膜上Ca~(2+)结合量。胰岛素对膜的流动性影响可能与膜上结合Ca~(2+)和Mg~(2+)相对量有关。  相似文献   

19.
醋氨酚(AAP)引起大鼠肝细胞膜损伤发生在肝细胞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明显下降之后,提示GSH下降是AAP损伤肝细胞的原因之一。同步测定培养大鼠肝细胞GSH和胞浆自由钙离子浓度([Ca~(2+)f]c)的结果证明:加10mmol/L AAP培养2.5小时可引起GSH显著降低,[Ca~(2+)f]c明显升高。二巯基苏糖醇(DTT)5mmol/L可使加AAP后,细胞内GSH仍维持较高水平,[Ca~(2+)f]c升高几乎被完全拮抗。首次直接证明AAP所致的[Ca~(2+)f]c升高与GSH等巯基物质被消耗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尿毒症患者骨代谢和矿物质的影响,分析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尿毒症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血液透析治疗方法,试验组患者给予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方法,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甲状旁腺激素(iPTH)、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骨碱性磷酸酶(BALP)、骨保护素(OPG)、Ca~(2+)、P~(3+)等实验室指标,同时统计并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iPTH、FGF-23、BALP、OPG、Ca~(2+)、P~(3+)等实验室血清浓度物质清除率,分析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尿毒症患者骨代谢和矿物质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iPTH、FGF-23、BALP、OPG、Ca~(2+)、P~(3+)等实验室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iPTH、FGF-23、BALP、OPG、Ca~(2+)、P~(3+)等实验室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iPTH、FGF-23、BALP、OPG、Ca~(2+)、P~(3+)等实验室指标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iPTH、FGF-23、BALP、OPG、Ca~(2+)、P~(3+)等实验室指标血清浓度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可有效清除尿毒症患者血清iPTH、FGF-23、BALP、OPG、Ca~(2+)、P~(3+)等物质,利于改善骨代谢和矿物质异常,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