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者收集 1998~ 2 0 0 0年医原性胆管损伤后期手术 34例 ,手术效果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 15例 ,女 19例 ,平均年龄 4 4(10~62 )岁。原发病均为结石性胆囊炎 ,择期行胆囊切除术。损伤部位按文献[1] 分类 :Ⅰ型 5例 ,Ⅱ型 2 0例 ,Ⅲ型 9例。损伤后再手术时间最短 3个月 ,最长 8年 ,已行 1次手术 2 3例 ,2次手术 9例 ,3次手术 2例。有黄疸、腹痛、畏寒发热者 2 7例 ,反复腹痛、畏寒发热 7例。合并胆汁性肝硬化 12例。 1例合并胆管残余结石 ,8例术中发现胆管损伤行局部修补或对端吻合 ,T管支撑引流 ,2例手术后行肝…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Caroli病合并肝内胆管结石的纤维胆道镜治疗经验.方法 收集2005~2011年该院收治的Caroli病合并肝内胆管结石且不能或不愿行根治性手术而经皮胆道镜取石治疗的15例患者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行经皮胆道镜手术,取尽结石、通畅引流后均未再出现发热、寒战.胆红素及肝功能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带T管观察2年后,无结石复发9例,拔除T管,肝内胆管结石临床治愈,结石复发6例,重复经皮胆道镜取石后持续带管观察,直至有条件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结论 经皮胆道镜取石技术治疗Caroli病合并肝内胆管结石是非常有效及必要治疗方式,尤其对中心型病变且不能或不愿行肝移植的患者则可能是经济且唯一的手段.它也是对外科方式治疗Caroli病合并肝内胆管结石方法的有机补充.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ERCP对医源性胆管损伤的诊疗价值.方法 通过对19例医源性胆管损伤行ERCP检查,分析判断胆管损伤部位、程度,根据需要进行内镜下引流或取石治疗.结果 胆管中断5例;胆囊管残端瘘8例(单纯6例,合并胆总管末段结石2例);胆管不同程度狭窄8例.有14例接受1~6次ERCP治疗.8例胆瘘患者经ENBD或ERBD引流,胆瘘治愈,但有2例半年后出现胆管狭窄.8例胆管狭窄患者,经扩张、支架置入治疗,7例治愈,1例需手术治疗.结论 ERCP对医源性胆管损伤具有重要的诊治价值.  相似文献   

4.
内镜下胆道支架引流术治疗难治性胆总管结石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目的观察内镜下胆道支架引流术(ERBD)治疗难治性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对9例反复腹痛、发热、黄疸、结石最大直径20mm以上、伴基础疾病或因乳头胆管解剖因素行EST或高风险手术的难治性胆总管结石病例行ERBD,并随访6~18个月。结果9例完成ERCP+ERBD,术后1周内腹痛发热消失,黄疸明显减轻。随访观察6例未再发生腹痛、发热、黄疸,3例偶尔出现畏寒发热,B超复查9例肝内外胆管扩张明显回缩,8例胆总管结石有不同程度缩小,1例结石大小无变化。结论ERBD治疗胆总管结石具有溶石碎石作用,对高龄、伴基础疾病、难治性胆总管结石行ERBD是明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胆管结石具有高发生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发生率等特点,因此再次手术率高,是肝胆外科有待解决的难题,而且胆管解剖部位的特殊性及生理功能的复杂性,使胆道再手术的复杂性和风险增加。作者总结本院2000~2007年收治的49例胆道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重点分析导致胆道再手术的发生原因,以期降低胆道再手术率,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本组病例男21例,女28例;年龄22~94岁,平均56.7岁;接受2次手术者12例,3次手术者4例。距前次手术时间8h~20年。胆道术后1个月内再次手术者12例,其中胆瘘2例(T管脱出后1例,拔T管后1例),膈下脓肿1例,胆总管损伤4例,胆道术后出血2例,胆总管残余结石2例,胆囊癌1例。手术方式:剖腹重新置T管引流2例;膈下脓肿行脓肿引流1例;胆管损伤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3例,行胆管断端吻合术1例;胆道术后出血再次手术止血2例,内镜十二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2例,胆囊癌根治性切除术1例。再次手术时间为胆道术后1个月~20年,共37例。包括:胆道残余或再生结石35例,其中单纯胆管结石28例;胆总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结石5例;胆囊切除术后残余胆囊并结石2例;首次因胆囊结石行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医源性胆管损伤的特点、处理方式及预防。方法 18例医源性胆管损伤患者中,行右肝管结扎后松解术1例,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5例,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7例,胆总管修补+T管引流术2例,胆管端端吻合+T管引流术1例,胆总管一次缝合术1例,1例胆总管下段腹膜后穿通伤患者行胆总管切开探查T管引流、腹膜后切开引流术。结果 18例患者中,Ⅰ型(距胆总管起始部向远端2 cm以外)4例,Ⅱ型(距胆总管起始部向远端2 cm以内)3例,Ⅲ型(左、右肝管汇合部)8例,Ⅳ型(左侧肝管或右侧肝管)3例。术后死亡1例,因术后2周诊断为胆管损伤,肝功能严重损害,经再次手术,1周后死亡。术后17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12年。1例术后3个月出现胆管吻合口狭窄,出现黄疸再次手术行胆肠内引流;2例术后一直有发热,轻微黄疸,考虑为反流性胆管炎,经保守治疗缓解;1例术后3年间反复出现畏寒、高热、黄疸(重度),经3次手术后有所好转;其余均恢复良好。结论胆囊切除术中应警惕损伤胆管的可能性,应仔细辨认胆囊动脉、胆囊管与胆总管的关系,是预防医源性胆管损伤的有效方法。医源性胆管损伤术中及时发现并处理最为理想,术后的早期诊断及合理的胆道重建和有效的引流是减少并发症及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陈明杰  杨于亮 《华西医学》2007,22(2):260-261
目的探讨医源性胆管损伤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3年来我院发生的医源性胆管损伤6例的手术治疗和长期随访结果;结果6例中术中诊断4例,术后诊断2例。损伤后1期行胆管端端吻合2例,胆管十二指肠吻合2例,腹腔引流1例及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1例。通过多年随访,胆管端端吻合2例情况一直良好,但胆管十二指肠吻合的2例因反复腹痛发烧后改行胆管空肠吻合后随防3年情况良好,但其中1例已并发胆汁性肝硬化。另1例胆囊切除术(第1次手术)后胆漏,经引流(第2次)后行胆肠吻合术(第3次),术后伴发结石及胆肠吻合口狭窄,再次手术切除狭窄的吻合口后再行胆肠吻合术(第4次)手术后随访3年,无腹痛发热与黄疸。结论胆管端端吻合和胆肠Roux-en-y吻合是医源性胆管损伤后修复的基本术式,妥善实施可达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2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的诊断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1例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年龄50岁以上,肝内胆管结石反复胆道感染病程在10年以上,合并乙肝或丙肝,肝硬化者发病率达14.6%.随访2~7年,6例手术切除者生存时间平均46月,内引流10例生存时间21月,单纯外引流5例生存时间18月.置外引流管局部灌注化疗药9例生存时间为39月,2例生存6年以上.结论 肝内胆管结石与胆管癌结石有一定关系,一经确诊应尽可能行根治性切除.姑息手术主张置外引流管,术后局部灌注化疗药.  相似文献   

9.
张联合  褚朝顺 《中国临床研究》2011,24(12):1102-1103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胆管损伤的原因并总结诊治体会。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17例LC中胆管损伤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行胆总管对端吻合术T管引流,2例电灼伤者行单纯修补T管引流,1例胆总管损伤行单纯修补,1例右侧副肝管损伤者予以结扎,5例行胆肠Roux-en-Y术。5例胆肠Roux-en-Y术中2例有胆漏,引流1~2周后自愈。经随访1~5年,2例行胆肠Roux-en-Y术发生胆漏者及1例胆总管侧壁损伤性缺损者术后反复出现胆道感染及黄疸而再次手术,其中1例因胆汁性肝硬化肝功能衰竭而死亡。结论术中发现胆管损伤者应立即行胆管端端吻合或修补并置T管引流或行胆肠Roux-en-Y术。术后发现者再手术易出现胆管狭窄。  相似文献   

10.
胆总管切开取石是肝胆外科常见的手术 ,传统均放置T管引流。本院自2001年7月~2002年10月间开展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51例 ,疗效良好 ,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51例 ,其中男19例 ,女32例。年龄21~73岁 ,平均50.2岁。42例为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 ,8例为二次胆道手术 ,1例为三次胆道手术 ,合并有急性胆管炎16例。术前均经B超或CT证实二级肝管无结石。术前行鼻胆管引流11例。术中见胆总管直径8~20mm43例 ,20~25mm8例。1.2手术方式合并胆囊结石病人均行胆囊切除 ,切开胆总管取石 ,取石后用胆道镜检查左右肝管、肝总管、胆…  相似文献   

11.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20例,女22例,年龄21~81岁,经B超、CT证实为胆总管结石,结石直径最大3.0 cm,最小1.3 cm,平均2.4 cm.胆总管充满结石1例,合并肝内胆管结石3例,合并胆囊结石5例,合并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4例,憩室旁乳头5例,憩室内乳头1例,高龄1例,曾2次行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常规将JIF-20型十二指肠纤维镜插到十二指肠降部,确认乳头后用KD-19Q型刀顺时针沿9~12时方向切一小于1.2 cm切口.换BML-3型碎石篮碎石,1次不能取净全部结石者放置引流.本组1次取净结石37例,治疗2次取净结石5例,6例术后淀粉酶轻度升高,但均不超过正常值的2倍,且不伴有腹痛、呕吐,2 d后复查降至正常.  相似文献   

12.
胆总管切开取石置管引流术后拔T管发生胆漏[1],处理不当,后果严重。本文回顾性总结我院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拔T管后发生胆漏、胆汁性腹膜炎7例的诊治经验,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共行胆总管切开置T管引流术148例。拔除T管后发生胆漏、胆汁性腹膜炎7例,发生率4.7%。其中男性4例,女性3例,年龄55~84岁,平均年龄70岁。该7例术前诊断为胆总管结石1例,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3例,糖尿病3例。1.2拔管时间术后2周夹闭胆管,4周行T管造影,显示胆总管下端通畅,无结石,造影后3d无腹痛、畏寒、发热、黄疸,拔除…  相似文献   

13.
腹腔镜辅助下小切口胆道探查术(附2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腹腔镜辅助下小切口胆道探查术治疗胆管结石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2月至2006年6月以腹腔镜辅助下小切口胆道探查术治疗27例胆管结石的临床资料.[结果]27例中经腹腔镜辅助下小切口完成胆道探查术26例,1例因Mirizzi综合征合并胆囊十二指肠内瘘将切口延长完成手术.行胆总管一期缝合者11例,置T管引流者16例,全部病例随访3~21个月,均无腹痛、发热、黄疸等症发生,1例结石残余,术后经胆道镜取尽.[结论]腹腔镜辅助下小切口胆道探查术是一种相对微创的直视下治疗胆管结石的方法,是腹腔镜治疗胆道结石术式的补充.  相似文献   

14.
医源性胆管损伤是胆道手术后果较严重的并发症 ,常常在手术后出现明显症状才发现 ,此时局部炎症水肿已较严重 ,处理非常困难。我院 1 980年 1月至 1 997年 1 2月收治 2 1例医源性胆管损伤患者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2 1例 ,男 1 2例 ,女 9例。年龄 2 4~ 72岁 ,平均 48岁。 3例发生于本院 ,其余 1 8例由外院转我院处理。行胆道手术的疾病是 :胆囊结石1 3例 ,慢性胆囊炎 5例 ,胆总管结石 3例。损伤胆道手术为 :单纯胆囊切除 1 8例 ,胆总管探查加T管引流 3例。损伤后术后 2 0d内诊断 5例 ,超过 2 0d 1 6例。患者术后主要表现为 :腹…  相似文献   

15.
对我科1996年以来胆囊切除胆管损伤61例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男24例,女37例,年龄24~68岁,平均50岁.胆总管侧壁损伤合并胆汁性腹膜炎11例,术后再次探查行胆管壁修补加T管引流,腹腔管引流.胆总管横断伤7例,导致术后黄疸,胆管扩张,再次开腹行胆肠Roux-y吻合加T管引流术.  相似文献   

16.
常城  余浩 《中国综合临床》2001,17(7):538-538
1990年 8月~ 2 0 0 0年 8月 ,我院对 115例患者的 T管持续引流改为间断引流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 37例 ,女 78例 ;年龄 19~ 83岁 ,平均5 8.5岁。其中 6 0岁以上 94例。胆总管结石 74例 ,化脓性胆管炎 2 3例 ,胆总管占位 6例 ,胆道外伤 5例 ,胆总管囊肿 3例 ,胆管损伤缝合修补术后 3例 ,胆管良性狭窄扩张术后 1例。既往有黄疸 72例 ,术前即有黄疸 5 8例。急诊手术 35例。1.2 方法 均行胆囊切除 ,胆总管探查 ,T管引流术。 2 0例行腹腔引流。所使用的 T管 2 2~ 2 4F 10 5例 ,2 0 F 8例 ,2 6 F2…  相似文献   

17.
肝内胆管结石所致的肝脏及肝内胆管系统的病理改变较复杂,手术治疗较困难,治疗效果不理想。我院1990年以来对95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施行手术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95例,男42例,女53例,年龄18~69岁。既往有胆管手术史2次者27例,3次者12例。左肝管结石21例次,右肝管结石9例次,合并尾叶结石23例。右肝中右肝管36例,右后支32例,右前下支25例;左肝中左肝管42例,左外叶支34例,矢状部22例,左内叶上段支11例;尾叶结石23例。合并肝内胆管狭窄42例,其中位于左侧20例,右侧6例,双侧9例,左右肝管汇合部7例。狭窄好发于1…  相似文献   

18.
我院从1973年1月~1995年12月共行单纯胆囊切除术2800例,术后近期出现黄疸9例,占0.32%,现就术后黄桓原因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全组9例,男3例,女6例。平均年龄425岁(24~59岁)。1.2胆囊切除术后黄殖原因:胆道蛔虫、胆总管结石各2例,胆总管侧壁损伤行缝合致狭窄、胆总管结扎、残留胆囊管过长伴结石、间质性肝炎和毛细胆管性肝炎各1例。全组均系术后第2天起病人巩膜和皮肤黄染,血清脸红素明显增高而确诊。1.3治疗方法:再次手术8例,即胆总管切开取结石、取蛔虫、拆开胆总管侧壁缝线,置T管引流共5例,切除残余…  相似文献   

19.
1990年以来我院对28例肝内胆管多发性结石患者行肝部分切除加胆肠内引流联合手术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12例,女16例,年龄26~66岁,平均45.7岁。既往病史10~25年不等,有1~3次手术史20例,其中胆囊切除术8例,胆囊切除加胆总管T型管引流14例,胆肠内引流术5例。本组病例术前均明确诊断,术后均证实肝内胆管多发性结石。左右肝内胆管结石并存19例,左肝内胆管结石7例,右肝内胆管结石2例,同时有胆总管结石26例。手术方式:左叶或左外叶肝切除26例,右后叶三例,右前叶不规则切除1例,均同时行肝门部空肠胆管端…  相似文献   

20.
腹腔镜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   总被引:7,自引:9,他引:7  
目的 :探讨腹腔镜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的方法。方法 :单纯的胆总管结石 ,结石直径≤ 5mm。采用经胆囊管途径胆道镜取石。单纯胆总管结石 ,结石直径 >5mm或经胆囊管途径取石失败 ,采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 ,胆总管一期缝合术。胆总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结石 ,胆道无狭窄 ,采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T型管引流术。单纯胆总管结石伴梗阻性黄疸 ,术前ERCP置鼻胆管引流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 ,结石取尽后 ,胆总管一期缝合。鼻胆管继续留置引流减压 ,3~ 5d黄疸消退 ,拔除鼻胆管。胆总管下端大结石嵌顿 ,腹腔镜下取石困难 ,辅以腹壁小切口 ,将结石取出。结果 :本组 52例 ,经胆囊管途径取石 4例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胆总管一期缝合 7例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T型管引流 2 8例 ,其中术后胆道残余结石 2 1例 ,1次胆道镜取尽结石 1 0例 ,2次胆道镜取尽结石 7例 ,3次胆道镜取尽结石 3例 ,4次胆道镜取尽结石 1例。需要碎石后取石 1 9例。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 ,鼻胆管引流 7例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辅助小切口取石 6例 ,手术全部取得成功。结论 :根据肝胆管结石的部位 ,选择不同的腹腔镜手术方式 ,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但术中取石仍是腹腔镜手术的难点所在 ,需要进一步探索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