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微型营养评价法与主观全面评价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评估老年恶性肿瘤患者营养状态:微型营养评价法(mini-nutritional assessment,MNA)及主观全面评价法(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SGA)对老年恶性肿瘤患者营养状态的评价作用,并比较MNA和SGA。方法对102例老年恶性肿瘤患者进行MNA、SGA评价和传统营养评价指标测量。结果(1)根据MNA评价结果,营养正常者、潜在营养不良者、营养不良者分别为27.4%、35.3%、37.3%;根据SGA评价结果,营养正常者、轻中度营养不良者、重度营养不良者分别为43.1%、21.6%、35.3%。(2)根据MNA评价,营养正常组、潜在营养不良组和营养不良组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riceps skin-fold thickness,TSF)、上臂肌围(arm muscle circumference,ACMC)、腓肠肌围(calf circumference,CC)、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总蛋白(totalprotein,TP)、白蛋白(albumin,Alb)、前白蛋白(prealbumin,PA)、总淋巴细胞计数(total lymphocyte count,TLC)等指标,3组之间相互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根据SGA评价,营养正常组和轻中度、重度营养不良组比较,其BMI、ACMC、CC、Hb、TP、Alb、PA、TLC等指标差异有显著性(P〈0.05)。轻中度营养不良组和重度营养不良组比较,其TP、Alb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1)恶性肿瘤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高;(2)MNA和SGA皆是评价老年恶性肿瘤患者营养状态的简单有效方法,在评价老年恶性肿瘤营养状态与传统营养评价指标上总体趋势一致,在某些方面,MNA优于SGA。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经管喂养老年住院患者的营养状况,观察不同的营养管理模式对经管喂养患者营养转归有无影响。方法:采用微型营养评价法MNA对经管喂养老年住院患者进行观察前后营养评价,分析不同的营养管理模式对患者营养状况有何影响。结果:两组患者观察后营养状况的MNA评分情况:集中喂养组89例,营养不良36例(40.4%),有营养不良风险26例(29.2%),营养正常27例(30.4%)。家庭喂养组86例,营养不良52例(60.5%),有营养不良风险19例(22.0%),营养正常15例(17.4%)。两组患者观察后营养状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集中喂养能够为经管喂养老年患者提供合理营养支持,规范的集中管理模式更趋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328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营养状况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前瞻性评价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探析营养不良的相关因素。方法应用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价法(SGA)、血清前白蛋白和白蛋白水平评价328例初诊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分析影响其营养状况的因素。结果①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为64.43%,其中各部位肿瘤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分别为:结肠癌75.81%、食管癌63.24%、胃癌62.40%、直肠癌60.27%;②营养状况改变的主要表现为:67.39%患者有不同程度体质量丢失,24.1%的患者血清前白蛋白水平<200g/L、31.7%的患者白蛋白水平<35g/L,且不同营养状况患者的体质量丢失量、血清前白蛋白和白蛋白水平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0);③影响营养状况的因素:肿瘤部位和TNM分期、宿主年龄、食欲和消化道症状等。结论消化道恶性肿瘤部位和肿瘤对宿主造成的代谢改变等因素易致患者营养不良,临床应重视对住院恶性肿瘤患者营养状况的筛选、评价和早期营养干预。  相似文献   

4.
328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营养状况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前瞻性评价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探析营养不良的相关因素.方法 应用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价法(SGA)、血清前白蛋白和白蛋白水平评价328例初诊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分析影响其营养状况的因素.结果 ①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为64.43%,其中各部位肿瘤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分别为:结肠癌75.81%、食管癌63.24%、胃癌62.40%、直肠癌60.27%;②营养状况改变的主要表现为:67.39%患者有不同程度体质量丢失,24.1%的患者血清前白蛋白水平<200 g/L、31.7%的患者白蛋白水平<35 g/L,且不同营养状况患者的体质量丢失量、血清前白蛋白和白蛋白水平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0);③影响营养状况的因素:肿瘤部位和TNM分期、宿主年龄、食欲和消化道症状等.结论 消化道恶性肿瘤部位和肿瘤对宿主造成的代谢改变等因素易致患者营养不良,临床应重视对住院恶性肿瘤患者营养状况的筛选、评价和早期营养干预.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65岁以上老年胃肠道肿瘤患者化疗前后营养状况的变化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主观综合营养评定法(SGA)调查54例资料完整的老年胃肠肿瘤患者化疗前后的营养状况,并分别在化疗前后采用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测定量表(EORTCQLQ-C30)对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调查.结果 化疗前营养状况良好22例,营养不良32例(59.26%);化疗后营养状况良好11例,营养不良43例(79.62%);化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前后躯体功能、角色功能、疲乏、食欲减退及整体健康状况/生活质量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老年胃肠肿瘤患者化疗后容易出现营养不良,需要医务人员在治疗其疾病的同时更加的关注并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恶性肿瘤病人营养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运用MNA法对恶性肿瘤病人进行营养评价,了解恶性肿瘤病人营养不良发生情况.为临床营养不良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根据简易营养评价法(mini nutritional assessment,MNA)评分将200例肿瘤患者分为3组:营养不良组(MNA评分〈17分)、营养不良危险组(MNA评分介于17~23.5分)、营养良好组(MNA评分≥24分),并进行MNA评分、体格测量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营养不良者占29.5%,营养不良危险者占31.5%.营养良好者占39%。MNA总分与体质指数(BMI)、前白蛋白(prealbumin.PA)、白蛋白(albumin,ALB)值呈显著相关(r=0.451~0.655,P=0.000)。结论:肿瘤病人营养不良发生率高,MNA与实验室检查有较好的符合程度,适用于肿瘤病人营养状况评价。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卡文注射液治疗老年恶性肿瘤患者营养不良的临床分析。方法 选择我院32例评定为营养不良的老年恶性肿瘤患者,在化疗治疗的同时,给予卡文注射液营养支持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体重指数、血清白蛋白、主观全面评定(SGA)及化疗相关感染情况等状况。结果 经过给予卡文注射液营养支持治疗,患者的营养状况有所改善,相关指标改善。结论 卡文注射液治疗老年恶性肿瘤患者营养不良效果较好,能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化疗治疗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外科住院患者营养状况与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项营养评价指标测定321例普外科非急诊住院患者营养状况,分析患者营养状况与死亡率、并发症关系。结果各项营养指标检测的营养不良发生率分别是:体重指数21.3%,三头肌皮褶厚度50.6%,上臂围20.5%,上臂肌围21.2%,主观全面评价法38.0%,微型营养评价法20.8%,ALB24.2%,PA35.4%,TLC55.8%。60岁组老年患者、消化道疾病患者及恶性肿瘤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分别高于≤60岁、消化道外疾病及良性疾病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不良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明显高于营养状况良好者(P0.01),而且住院时间明显延长(P0.05)。结论营养不良患者的手术后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均高于营养状况良好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外科住院患者营养状况与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项营养评价指标测定321例普外科非急诊住院患者营养状况,分析患者营养状况与死亡率、并发症关系。结果各项营养指标检测的营养不良发生率分别是:体重指数21.3%,三头肌皮褶厚度50.6%,上臂围20.5%,上臂肌围21.2%,主观全面评价法38.0%,微型营养评价法20.8%,ALB24.2%,PA35.4%,TLC55.8%。60岁组老年患者、消化道疾病患者及恶性肿瘤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分别高于≤60岁、消化道外疾病及良性疾病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不良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明显高于营养状况良好者(P0.01),而且住院时间明显延长(P0.05)。结论营养不良患者的手术后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均高于营养状况良好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微型营养评价法(MNA)在老年心血管疾病(CVD)住院患者营养不良风险评价中的应用。方法运用 MNA 法测定316例老年 CVD 住院患者的 MNA 总分,根据 MNA 总分 评 估 患 者 营 养 状 况。结果营养不良组52例(16.46%),营养不良风险组60例(18.99%),营养状况良好组204例(64.56%);女性老年患者营养风险及营养不良发生率均高于男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高龄患者(≥80岁)营养风险及营养不良发生率均高于低龄患者(60~<80岁),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农村患者营养风险及营养不良发生率均高于城镇居住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老年 CVD 患者营养不良风险发生率较高,可在老年 CVD 住院患者中应用 MNA 进行营养状况监测和营养不良风险的早期筛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前营养状态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对拟初次接受手术治疗的108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前应用主观全面评价法进行营养状况评估,并应用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核心问卷表进行生活质量评价。结果营养状态良好的患者为61例,占56.48%;轻一中度营养不良的患者为40例,占37.04%;重度营养不良的患者为7例,占6.48%。营养状态与癌症分期具有相关性(r=0.240,P〈0.05)。不同营养状态患者比较,整体生存质量、躯体、角色、认知功能、疲乏、恶心呕吐、食欲丧失症状、社会功能、呼吸困难、睡眠障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情绪功能、疼痛、便秘、腹泻、经济困难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整体生存质量、躯体、角色、认知功能、疲乏、恶心呕吐、食欲丧失症状、情绪功能、呼吸困难、睡眠障碍、便秘、经济困难与术前营养状态有相关性(P〈0.05);而社会功能、疼痛、腹泻症状与术前营养状态无相关性(P〉0.05)。结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高而且生活质量差,癌症分期越高营养状态越差,营养状态影响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陈占军  郭会敏  马文晨  孔明  周莉 《北京医学》2014,36(12):1022-1025
目的 应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 2002,NRS-2002)量表评估老年肝硬化住院患者的营养风险.制定相应干预策略。方法 选取北京佑安医院人工肝中心2012年4~12月住院的肝硬化患者216例,其中观察组为老年人(A组),年龄≥65岁37例,对照组(B组)年龄≤64岁179例。采用上臂肌围(AMC)、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评价患者营养状况。NRS-2002评估患者营养风险。记录患者的体质指数(BMI)、握力、白蛋白、前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人院时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和出院转归。结果 入院时A组有营养风险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B组(51.4%VS.33.0%.P=0.034)。以TSF及AMC评价患者营养状况.A组和B组营养不良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入院时有营养风险的患者中Child—Pugh分级C级的比例高于无营养风险的患者(29.5%VS.19.6%,P〈0.001),而A组和B组Child—Pugh分级的构成比无明显差异。有营养风险者的BMI及握力、入院时的白蛋白及前白蛋白均低于无营养风险者,死亡比例高于无营养风险者(11.5%VS.2.9%。P=0.016)。结论 肝硬化住院患者营养不良风险较高。有营养风险的老年肝硬化患者临床转归较差.生活质量下降,需要积极进行营养干预。  相似文献   

13.
背景 在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的社会背景之下,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减弱,机构养老成为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据报道,很多养老机构的老年人营养不合理,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与生活质量。目的 通过调查北京市养老机构老年人营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全科医师营养教育及老年人生活质量提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4年10月-2015年12月,采用方便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了北京市7家养老机构,对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人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微型营养评定量表(MN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指数(BI)、老年人抑郁量表(GDS)。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养老机构老年人营养状况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发放问卷258份,回收有效问卷258份,有效回收率为100%。被调查的258例老年人中,存在营养不良及存在营养不良发生风险的老年人共计75例(29.1%)。不同年龄、性别、婚姻状况、体质指数(BMI)、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生活自理能力及精神状态的老年人营养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95%CI)=2.349(1.070,5.156)〕、BMI〔OR(95%CI)=0.092(0.036,0.239)〕、医疗费用支付方式〔OR(95%CI)=0.208(0.083,0.522)〕、日常活动能力〔OR(95%CI)=10.214(3.099,33.669)〕、患病种数〔OR(95%CI)=2.682(1.248,5.763)〕及精神状态〔OR(95%CI)=4.822(2.005,11.600)〕是老年人营养状况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北京地区养老机构的老年人面临着营养不良及营养不良发生风险的健康威胁,高龄、低BMI、抑郁、合并多种疾病、日常活动能力低下及无医保是其独立危险因素,需要对老年人加强个性化营养教育和营养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病因素及其与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关系,为临床中干预急性脑卒中合并营养不良的老年患者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03-2013-03收治的106例老年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分析患者基本资料,入院1周后测量体重指数(BMI)、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并计算上臂肌肉周径(MAMC);检测血红蛋白、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根据结果将患者分为营养正常组及营养不良组,观察其是否发生相关性肺炎。对观察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6例脑卒中患者存在营养不良的为41例,发生率约为38.6%,其中有22例于观察期间发生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53.6%;65例营养状况在正常范围内的患者中仅有15例发生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23.1%,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脑卒中患者合并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较高,而合并营养不良的患者其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也较高,营养不良是老年脑卒中患者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何艳梅  杨婉恩  孙强  李怡 《中国病案》2010,11(10):30-31
目的了解≥60岁老年恶性肿瘤患者就医状况。方法分析某院1989年-2008年收治的老年恶性肿瘤病例资料。结果共收治恶性肿瘤36112例,≥60岁老年人恶性肿瘤12209例(33.81%),其中男性8504例,女性4155例,男女之比为2.05:1;前10位恶性肿瘤9305例(76.21%),依次为食管癌1980例、大肠癌1869例、肺癌1556例、胃癌889例、贲门癌782例、鼻咽癌625例、肝癌609例、皮肤癌408例、膀胱癌311例、恶性淋巴瘤277例;前10位恶性肿瘤年龄以60岁~69岁高发,占63.03%;前10年收治老年恶性肿瘤3744例,后10年8465例,前、后10年相比,增长126.10%。结论老年恶性肿瘤病例呈逐年增长趋势,以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为主,应加强恶性肿瘤防治工作,提高"三早"和治疗后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杨中菊  胡乃中 《安徽医学》2011,32(12):1998-2000
目的探讨老年肝硬化患者营养状况及与各临床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SGA(主观全面评估)、NRS-2002(营养风险筛查)对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200例住院肝硬化患者进行营养评估和营养风险筛查,分析不同年龄组肝硬化患者营养状况及风险与并发症、住院时间、Child分级及临床各相关因素的关系。结果住院肝硬化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营养风险发生率老年组(≥60岁)均高于非老年组(〈60岁),老年组肝硬化中有营养不良、营养风险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长(P〈0.05);老年肝硬化患者Child分级、并发症发生率在有营养不良、营养风险与无营养不良、无营养风险患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肝硬化患者营养不良和营养风险发生率明显增加,住院时间明显延长;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应对他们给予合理的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肝胆外科住院患者的营养风险、营养不足发生率以及营养支持应用状况。方法采用定点连续抽样,对1 172例老年肝胆外科住院患者(≥65岁)入院后第2天早晨和住院2周或出院时采用欧洲营养不良风险排查表(NRS)进行营养不良风险和全面营养状况评估,统计总体营养不良及存在营养不良风险发生率。结果 NRS2002的适用率为90.19%。入院时NRS 2002筛查结果显示,患者总的营养风险发生率为39.27%,营养不足的发生率为27.72%;入院2周或出院时NRS 2002的评估结果显示,患者总的营养风险发生率为28.29%,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住院患者因疾病及其严重程度不同,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和特点亦不同,NRS可评估住院患者的营养不良和营养不良风险。  相似文献   

18.
刘晓辉 《实用全科医学》2011,9(6):928-928,931
目的提高社区恶性肿瘤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观察心理干预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促进患者身心康复。方法选择社区门诊恶性肿瘤老年患者52例,在常规治疗的同时,主要采取教育性干预、认知疗法、行为放松疗法、心理支持以及亲情关怀及家庭支持等形式的为期6周的心理干预方法,每周一次,心理干预前和干预6周后采用健康状况问卷(SF-36)对患者生存质量进行评定。结果心理干预前后患者SF-36评分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社区恶性肿瘤老年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心理状态有着密切的联系,及时采取教育性干预、认知疗法、行为放松疗法、心理支持以及亲情关怀及家庭支持等心理干预方法,对社区恶性肿瘤老年患者的常规治疗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够彻底消除老年患者对恶性肿瘤的恐惧,使老年患者对战胜病魔具有了足够的信心和意志,可以显著提高其生活质量,有效地促进患者的身心康复。  相似文献   

19.
微型营养评定法在住院老年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利用微型营养评定法筛选老年营养不良住院患者并进行早期营养干预,评价其临床实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150例住院患者进行MNA问巷调查、人体测量、生化检测。结果老年住院患者营养不良和可能营养不良出现率分别为20.6%、55.4%。营养良好者占24%。实验室检查血浆白蛋白水平和淋巴细胞计数显示老年住院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分别为40%、69%,MNA与体质指数、上臂肌围、三头肌皮褶厚度与血浆白蛋白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451、0.195、0.282、0.32)。结论老年住院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高,建议应用MNA问卷进行营养筛查,及早进行营养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