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从生态价值观到生态伦理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生态价值观是生态自然观的引申;生态伦理学是生态价值观的表达形式;现代生态伦理学诸多流派的共性在于扩展伦理学的边界,尊重自然事物存在与发展的权利,调整人在自然界的角色,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微生态及其微生态制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方红宇  方鹤松 《现代实用医学》2003,15(12):734-736,750
1 微生态的形成1.1 细菌的演变 远古时代,地球曾一度是无氧的世界,五亿万年前当熔融的地球冷却时,各种气体从岩石中逸出,大气中有水蒸汽,CO2、CO、NH3、H2S和甲烷等,惟独没有游离氧。那段时间所有的微生物都只能进行无氧代  相似文献   

3.
一、概述刺五加为五加科(Araliaceae)刺五加(Eleutherococus senticosus Maxim)植物的根及茎(其根皮入药即为中药饮片五加皮)。近年各地对刺五加进行研究,证明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恢复心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以及治疗神经衰弱等方面有较好疗效,具有良好的扶正固本功能。目  相似文献   

4.
儒家思想富含"天人合一"、"仁人爱物"、"取物不尽物"等丰富的生态理念,为医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提供了宝贵的教育素材。一是,有助于医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自然观,不单关注患者的躯体和心理,还关注其健康需求、医疗和生活环境;二是,有助于医学生树立敬畏生命的生态价值观,关爱生物,善待生命,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三是,有助于医学生树立绿色的生态节用观,关注应用医学科技产生的生态后果,选择对生态有利的行为,拒绝对生态有害的行为。  相似文献   

5.
江门市住区以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Linaeus 1758)为优势种,其次为褐斑大蠊P.brunnea Burmeister 1838和澳洲大蠊P.australasiae (Fubricius1776),斑蠊Neostylopyga rhombifulia Stoll 1846和蔗蠊Pycnoscelus surina-mencis L.1767数量很少,轮船则以德国小蠊Blattella germanica(L.)1767为优势种。其密度每年从4月开始上升,持续至10月,11月开始下降。室内蜚镰以成虫、若虫和卵荚越冬。蜚蠊在室内主要栖息在厨房,其次为餐厅、卧室,杂物房等缝穴处。  相似文献   

6.
阴道微生态是人体四大生态系统中较为复杂的一个系统,同时也是一个非常灵敏的系统,在受到内源性和外源性因素影响时,很容易改变.随着微生态学的迅速发展,许多新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出现,为阴道微生态的研究提供了更多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加深了人们对阴道微生态的认识.我们主要阐述阴道微生态系统的一些新观念、微生物菌群、环境、影响因素以及一些评价方法、诊断指标和治疗等.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当前我国道德教育的审视,从社会学角度分析道德教育缺失的生态困境,中国道德教育要建构科学的道德教育生态系,必须树立道德教育生态理念,并致力于道德教育生态的理论建构与现实建设?  相似文献   

8.
从20世纪初至现今,随着微生态学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发展。微生态制剂(或称微生态调节剂microeclogial modulator)也随之迅速地发展起来。随着各种活菌微生态制剂相继研制成功并陆续投放市场,这些微生态制剂一经问世,便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和欢迎,并以惊人的速度、良好的效果被更多人群所接受。其主要原因是因为该制剂能纠正微生态失调.调节人体微生态平衡,起到有病辅治、未病防病、无病保健的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药材生态变异与生态型的分化和形成是物种种内对不同环境生态条件长期适应与自然选择,在形态、生理、生化上表现出差异的结果。这种种内变异是中药材品质优劣和疗效差异的实质。我国复杂多样的气候地理生态条件,形成了特有的多道地、多产地现象,即中药材生态型的多样性。中药材生态变异和生态型的分类已成为值得探索的重要科学问题。着重对生态型的定义、中药材生态变异、中药材生态型的划分等研究现状进行概述。认为中药材生态型可分为气候生态型、地理生态型、群落生态型、化学生态型、品种生态型;提出了当前中药材生态型研究面临的关键性问题,即科学把握中药材种内变异的分类学地位,中药材生态型的生态特征及影响生态型形成的决定因素,生态型与环境、品质、遗传基础的相关性及不同生态型之间的关系,并对研究思路和实施策略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肖波 《医学与社会》1996,9(2):54-56
老庄对自然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有独到的见解。主张人们崇尚自然,不要盲目毁伤自然。这是对文明社会的重要警告。值得今人注意,以重新审视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蚊虫自育的概念、意义,自育的类型、发生机理、判别方法及其影响因素等。并对自育发生机理的遗传、激素调节、营养与进化等学说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2.
道德教育是一个完整的?有机的形态,具有其生态本性?文章从此逻辑起点出发,提出道德教育研究本身具有其生态性,拘泥于某一特定学科视角局限的道德教育研究缺乏全局性的总体把握?因此,从道德教育的生态整体性出发,从伦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学科视角,从支持系统?操作系统?环境系统和转化系统建构方面,全面分析道德教育,建构起多学科研究视野中的道德教育生态体系,是解决当前道德危机和德育困境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常用的微生态制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合理的使用微生态制剂,方法:查阅、收集近年来国内相关微生态制剂的医药文献及药品说明书,将临床上常用的微生态制剂的应用及使用中注意事项进行综述.结果:微生态制剂能通过调整人体肠道菌群,治疗因肠道菌群失调所引起的肠内异常发醇、消化不良、腹泻、便秘等.结论:常用的微生态制剂有活菌与灭活菌两大类.在服用微生态活菌制剂时,要注意控制水温;与抗菌药物、吸附剂及收敛剂错开时间服,以免失效或疗效降低.  相似文献   

14.
从《黄帝内经》生态医学思想浅论生态病因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挖掘《黄帝内经》生态医学思想确立的大生态医学模式,整体上把握生命变化规律。对疾病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认为疾病的产生是天-地-人之间的大生态失衡以及人本身系统的小生态失调,体现在天人失宜、天地失宜、人地失宜和自身状态的阴阳失衡,提出生态病因学内涵。分析了两种生态因子,重新诠释了"正气"与"邪气",指出"正气"与"邪气"的斗争是永恒的,正胜邪即健康,邪胜正则疾病。疾病不仅是宿主正气强弱与致病因子侵袭力力量的对比,更是与环境之间多种因素的相关性失衡所致,是"生态病因所为"。  相似文献   

15.
“文明生态人”与“生态人”相比,是对“生态人”人格的升华,是一种具有与时俱进性的现实人格,是一种具有整体世界观的思维方式和有限理性的行为方式“始终”统一的文明生态人格。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文明生态人”,对其进行塑造,这不仅能够丰富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也能够促进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的现代化,更能够促进美丽中国的实现和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大家健康》2011,(11):44-44
在蜂胶进入21世纪的今天,影响人类寿命和健康的主要因素是人类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导致的细胞生态环境恶化。细菌、病毒这两大“外敌”通过各环节进入我们的身体,再渗透到人体细胞的外围,同我们体内产生的“过剩自由基”和“突变癌细胞”这些“内敌”共同构成了细胞病变的“敌人”。  相似文献   

17.
我国营养支持运用起步于上个世纪60年代,始有锁骨下静脉插管输注营养液的试探性肠外营养支持,七十年代初期有较规范的肠外营养支持,到中期已有比较正规的肠内营养支持,由于肠内营养具有有效、安全、经济的特点,近年来肠内营养发展迅速,肠内营养支持已经得到广泛运用,到2004年,估算  相似文献   

18.
张謇在兴办实业、规划城市的过程中高度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从其对南通城市空间布局的城乡相间;产业结构的生态化趋势;城市人居环境的优化;植树造林的特殊爱好等方面,可以看出他的田园城市、循环经济、宜人环境、自然生态的思想和理念。他的生态观吸取了东西方生态观的合理内核,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比较科学的内涵。  相似文献   

19.
《大家健康》2012,(4):46-46
在蜂胶进入21世纪的今天,影响人类寿命和健康的主要因素是人类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导致的细胞生态环境恶化。细菌、病毒这两大“外敌”通过各环节进入我们的身体,再渗透到人体细胞的外围,同我们体内产生的“过剩自由基”和“突变癌细胞”这些“内敌”共同构成了细胞病变的“敌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华按蚊自然状态下的动态变化。方法:于1994年~1995年在郑州地区,对中华按蚊自然种群第5、6、7、8世代的生命表进行了研究。结果:共建立了8个生命表,从中可以看出:进入雨季后,死亡关键因素K值中,K5最高,K9次之。用Valey的图解分析法和Podoler的回归分析法进行了关键因素分析。根据1995a的生命表资料绘制了当年5~8代的存活曲线。种群趋势指数I值均大于1,第5代的I值最高。结论:中华按蚊自然种群死亡的第1关键因素是大暴雨引起1~2龄幼虫的死亡,第2关键因素是捕食引起的3~4龄幼虫的死亡。最高死亡率出现在1~2龄幼虫阶段。存活曲线均属于SlobodkinⅣ型。在郑州地区6、7、8月份内,中华按蚊自然种群数量均是增加的,第5代增加的最高(I=34.454 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