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观察微创小切口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12月~2009年4月,采用髋部后外侧小切口对32例患者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统计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伤口引流量、下地活动时间、髋部疼痛评估等。结果切口长度在8~12cm,平均9.4cm;手术时间120~180min,平均156min;术中伤口出血量在400~800ml,平均530ml;术后引流时间72h,引流量290~540ml,平均370ml;术后开始下地活动时间3~14d,平均7.6d;Harris评分:术前平均35分,术后平均94分。结论应用髋部后外侧入路微创小切口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创伤小、康复快、髋部稳定性好、患者对于手术更易接受等优点,该方式只是适用于常规全髋关节(股骨头坏死、股骨颈骨折等)的初次置换术,不适于特殊髋关节(如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等)的全髋关节置换术。  相似文献   

2.
微创小切口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微创小切口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优越性。方法 自2001年5月~2005年3月,采用小切口微创技术对109例患者116髋进行人工髋关节初次置换术。采取后外侧入路,切口长约7~9cm。结果全髋关节置换平均手术时间65min,术中、术后出血量平均为200mL,术后平均10d出院,平均住院日14d。术后未发现并发症。随访3~52个月,复查时患者能负重行走,照片未见人工关节松动。Harri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54分(45~60分)提高到末次随访平均92分(85~96分)。结论 采用微创小切口技术行全髋关置换,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损伤组织少,感染机会低、康复时间快、降低住院费用住院日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张运生 《中外医疗》2010,29(13):89-89,91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切口在人工全髓关节置换中的应用。方法对我院自2002年1月至2009年1月采用徽创小切口,使用钛合金实施人工全髓关节置换术79例回顾性分析。结果 79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手术时间平均80min,手术切口长约7.5cm,术中出血量减少平均350mL,所有患者术后经过X线摄片示下肢长度等长。无塌陷或松动、无大腿疼痛、无切口感染和假体周围骨折。结论微创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能减少组织损伤,缩短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关节可早期负重活动,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报告后外侧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可行性和初步疗效。方法:自2002年8月至2005年8月,采用后外侧入路微创技术完成21例全髋置换术。结果:手术切口7.5cm~12cm,平均8cm;手术时间50分钟~90分钟,平均65分钟;术中出血量200ml~500ml,平均270ml;术后均放负压引流,24小时平均引流量100ml~350ml,(平均150ml)。平均随访时间2.5年(1年~4年),未发生全身及局部并发症。结论:后外侧入路单切口微创行全髋关节置换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是值得推荐的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技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和评价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6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均采用微创全髋关节置换。通过手术切口大小,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卧床时间、再手术率、术后X线评价、Harris功能评价等对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进行评价。结果手术切口长7~10cm,平均8cm,手术时间50~100min,平均80min,术后早期X线片示股骨假体位置良好。随访6~24个月,无感染、脱位、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Harris评分为优45例、良13例、中2例、差0例,优良率96.7%。结论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切口小、手术时间短、再手术率低,是临床上一种有效的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8例髋臼发育不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采用前外侧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前外侧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对8例(10髋)髋臼发育不良患者进行了治疗.5例(6髋)髋臼进行了植骨。结果:手术切口长9~11cm,手术时间90~120min。术中出血200~400ml,平均312ml,Harris评分由术前38.40分恢复到术后92.80分。随访6个月~2年,平均1年2个月,无一例神经损伤,人工关节无松动.髋关节功能良好。结论:采用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可以选择性地治疗部分髋臼发育不良患者,出血少,创伤小.术后功能恢复快。  相似文献   

7.
微创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64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涛  历强  王润辉  董红  郭启 《陕西医学杂志》2009,38(11):1502-1503
目的:探讨微创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后外侧小切口对64例老年股骨颈骨折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观察围手术期的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Harris评分及并发症。结果:本组64髋,手术切口平均9.5cm,平均手术时间为97min,术中平均出血375ml,术后24h引流量260ml,术后12月Harris评分平均91.3分。结论: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创伤小、出血少,术后功能恢复快,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微创切口行人工全髋置换术的适应证,技术要点及临床初步结果。方法2004年4月到2005年5月,采用微创切口行人工全髋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病18例,同期随机抽取25例采用常规后外侧入路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两组年龄、性别及疾病谱相似。对两组病例的围手术期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早中期功能恢复情况及假体位置进行比较。结果微创切口组切口长度为7.8~9cm,平均8.2cm;较常规组短,围手术期出血量(286±150)ml、引流量(116±20)ml,微创手术均较常规组少,平均手术时间两组无统计学意义,微创组术后早期功能恢复较常规组快,而3个月后结果相似。术后随访,两组假体位置均良好。结论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具有创伤小,围手术期出血少,切口小,不影响假体位置,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应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微创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颈骨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04年10月~2008年11月,对于68例老年新鲜移位及陈旧性的股骨颈骨折患者。平均年龄78.6岁。采用髋关节后外侧小切口。结果手术切口5~8cm,手术时间60~90min,术中出血量100~300ml,术后48h负压引流量100~300ml,恢复时间短,减少并发症。随访3~16个月,患者均可进行正常生活。结论髋关节后外侧微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曾伟清  潘焕生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4):195-195,197
目的探讨分析微创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安全性、可行性及其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07年4月~2009年3月在我院住院并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49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析患者手术时间、围手术期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Harri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本组49例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平均(9.4±1.2)cm,手术平均时间为(81.6±12.4)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214.6±23.1)mL,术后24h平均引流量为(150.5±13.8)mL。全部患者均获得12~24个月的随访,Harris评分:优46例、良2例、差1例,优良率达97.96%。结论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具有出血少、创伤小,术后功能恢复快,临床效果满意,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介绍微创髋关节外侧斜切口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方法:2004年9月至今21例患者采用微创髋关节外侧斜切口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测量术中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以及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患者手术切口平均长度5.7cm,术中出血平均为117ml,术后第一次下地时间平均为5天,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均为92分。结论:微创髋关节外侧斜切口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下地时间早,术后髋关节功能良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李福良  兰彬  郑直 《西部医学》2010,22(8):1408-1410
目的探讨经后外侧入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移位骨折的经验体会。方法 2008年1月至2009年5月采用该方法治疗老年股骨颈移位骨折18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12例,年龄67-79岁,平均76.6岁。新鲜骨折17例,陈旧性骨折1例,双动股骨头置换5例,全髋13例。观察切口所需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并发症,X线片观察假体位置,术后功能恢复及Harris评分。结果本组1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6月,平均10.5月。切口长度7-10cm;手术时间60-110min;术中出血量150-250ml;术后引流量300-450ml,其中9例术后引流量超过450ml,予输血400-800ml。术后切口无感染、坐骨神经损伤、脱位、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X片假体位置好,Harris评分,优良率83.3%。结论后外侧入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移位骨折是可行的,具有切口小,组织损伤小,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50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前外侧小切口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价值。方法:5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其中Garden Ⅲ型29例,Garden Ⅳ型21例。均采用前外侧小切口行微创全髋关节置换。结果:手术切口平均长9cm(7~11cm)。手术时间60~100min,平均80min。随访6~28个月,无感染、脱位、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术后早期X线片显示骨水泥型假体周围骨水泥分布均匀;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标准评价:优35例、良13例、中1例。所有病例无下肢深静脉栓塞及术后感染发生,无明显双下肢不等长。结论:采用小切口人工髋关节置换切实可行,手术操作无明显困难,有创伤小、愈合快、失血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Background 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 is widely applied for the treatment of end-stage painful hip arthrosis. Traditional THA needed a long incision and caused significant soft tissue trauma. Patients usually required long recovery time after the operation. In this research we aimed to study the feasibility and clinical outcomes of minimally invasive two-incision THA. Methods From February 2004 to March 2005, 27 patients, 12 males and 15 females with a mean age of 71 years (55–76), underwent minimally invasive two-incision THA in our department. The patients included 9 cases of osteoarthritis, 10 cases of osteonecrosis, and 8 cases of femoral neck fracture. The operations were done with VerSys cementless prosthesis and minimally invasive instruments from Zimmer China. Operation time, blood loss, length of incision, postoperative hospital stay, and complications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mean operation time was 90 minutes (80–170 min). The mean blood loss was 260 ml (170–450 ml) and blood transfusion was carried out in 4 cases of femoral neck fracture (average 400 ml). The average length of the anterior incision was 5.0 cm (4.6–6.5 cm) and of the posterior incision 3.7 cm (3.0–4.2 cm). All of the patients were ambulant the day after surgery. Nineteen patients were discharged 5 days post-operatively and 8 patients 7 days post-operatively.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for 18 months (13–25 months). One patient was complicated by a proximal femoral fracture intraoperatively. No other complications, including infections, dislocations, and vascular injuries, occurred. The mean Harris score was 94.5 (92–96). Conclusions Two-incision THA has the advantage of being muscle sparing and minimally invasive with less blood loss and rapid recovery. However, this technique is time consuming, technically demanding, and requires fluoroscopy.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后外侧入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技巧和临床效果。方法:选用2006年12月至2008年12月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病例共94例98髋,随机分为两组,后外侧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组(A组)和常规后外侧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组(B组)。A组采用后外侧小切口人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49例50髋,男26例,女23例,年龄37.0~95.0(平均68.9)岁;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0.3~29.7(平均25.4)kg/m2。B组采用常规后外侧切口人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45例48髋,男27例,女18例,年龄45.0~92.0(平均69.7)岁;BMI18.7~34.1(平均26.9)kg/m2。对两组病例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引流量、手术时间、术后Harris评分等进行比较。结果:A组手术切口长6.0~10.5(平均7.4)cm;平均术中出血量387.6(140.0~1000.0)mL,平均术后引流量143.1(60.0~375.0)mL,平均输血量77.6(0~400.0)mL,手术平均时间84.6(63.0~130.0)min,术后影像学髋臼杯外展角平均41.6°(38.0°-57.0°)。B组手术切口长15.0~23.0(平均20.0)cm,平均术中出血513.1(210.0~1350.0)mL,平均术后引流量152.3(70.0~520.0)mL,平均输血量142.2(0~800.0)mL,手术平均时间84.0(71.0~115.0)min,术后影像学髋臼杯外展角平均42.3°(37.0°-54.0°)。术后及随访两组假体位置良好,Harris评分均显著提高,两组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后外侧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技术在正确选择适应证、手术技巧娴熟等情况下,具有对软组织损伤小、皮肤瘢痕小等优点,在术后影像学评价、Harris评分等方面与常规后外侧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无明显差异,患者对关节功能以及术后恢复情况满意。  相似文献   

16.
外侧入路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临床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外侧入路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效果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观察分析外侧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实施的效果。结果:手术切口平均8cm,手术时间均为68min,术中出血量平均380m L。随访16个月后得知,本组患者实施手术治疗一年后Harris评分平均为(95.1±2.4)分,同时本组患者术后没有出现神经经脉血栓、切开感染以及神经血管损伤和假体松动以及髋关节脱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临床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外侧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不仅效果显著,而且手术切口小、创伤小、瘢痕少、术后功能恢复快,是一种非常理想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改良的后外侧小切口入路和传统的后外侧入路人工全髋置换术的疗效,并研究后外侧小切口入路在临床应用上的优缺点。方法:自2007年4月-2009年4月,所有全髋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分入两组,采用改良后外侧入路小切口进行人工全髋置换术20例,采用传统后外侧入路20例。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切口长度、术中术后骨折、术后开始功能锻炼时间、术后Harris评分、术后髋关节脱位、术后其他并发症等,随访时间为3至11个月,平均12个月。结果:小切口组病例在术中术后失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术后开始功能锻炼时间显著低于传统切口组,在术中术后骨折、术后髋关节脱位、术后Harris评分、术后并发症等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采用改良后外侧入路小切口进行人工全髋置换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和降低术后并发症及假体位置不当的风险。在术后早期阶段具有手术创伤小、失血量少、可以早期进行关节功能锻炼等优点。但在后期的随访中未发现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微创腹膜外入路技术应用在腰椎前路手术中.方法 采用微创腹膜外入路对52例患者进行腰椎前路手术,术前诊断有腰椎退变性失稳23例,腰椎间盘源性疼痛25例,腰骶部椎体先天畸形2例,腰椎后路髓核摘除术后翻修2例.手术方式包括前路椎间Cage融合32例,人工腰椎间盘置换20例.手术间隙均为L4-5或L5-S1间隙,单间隙47例,两间隙5例.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术后下地时间、切口长度、腹部切口疼痛情况、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没有因显露不充分而延长切口的.手术时间平均85 min,失血量平均155 ml,术后下地时间平均3 d,切口长度平均6.5 cm,术后切口部仅有轻度疼痛,术后住院时间7~10 d.1例术中出现腔静脉分叉处撕裂,2例出现腹膜撕裂,3例出现术后腹胀,5例出现术后低热,男性病例没有出现逆行射精.结论 微创腹膜外入路能很好的显露椎体和椎间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脊柱周围组织损伤很小,利于患者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