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垂体腺瘤的中医证候特点。[方法]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对200例垂体腺瘤患者进行调查,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其证候特点。[结果]垂体腺瘤以痰湿内阻型最多见。在无功能型垂体瘤患者中,以痰湿内阻证患者为主(88.5%);泌乳素(PRL)型垂体腺瘤患者中,脾肾阳虚证患者为主(41.4%);生长激素(GH)型垂体腺瘤患者以痰湿内阻证为主(92.0%);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型垂体腺瘤为主(71.4%);促甲状腺激素(TSH)型垂体腺瘤患者主要表现为肝肾阴虚证,占100%。200例垂体腺瘤患者中,表现最多的临床症状为月经失调或性功能改变,占85.5%。[结论]垂体腺瘤以痰湿内阻型最多见,其主要病机为痰瘀互结。  相似文献   

2.
陈洁  张秋娟  汪涛  施扬  张怀璧 《河北医学》2016,(12):2090-2092
目的::观察“垂宁方”治疗泌乳素( PRL)型垂体腺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垂体泌乳素腺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予以“垂宁方”联合溴隐亭治疗;对照组予以溴隐亭治疗,治疗时间为期2年。观察两组在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清P RL水平变化及垂体MRI动态增强瘤体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清P RL水平、瘤体变化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垂宁方”能有效改善P RL型垂体腺瘤患者中医证候积分、降低血泌乳素水平、缩小瘤体、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化痰祛瘀法治疗泌乳素型垂体腺瘤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采用化痰祛瘀法治疗泌乳素型垂体腺瘤有效医案348例,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分析药物使用频次、关联规则和提取核心药物组合等。结果 348张初诊处方中涉及66味中药,以垂宁方为化痰祛瘀法基本方,通过辨证配伍分析产生潜在新处方7张。结论 通过TCMISS初步揭示了化痰祛瘀法为基本大法基础下,随证配伍治疗泌乳素型垂体腺瘤的处方用药规律,为总结课题组中医药临床用药经验提供客观方法,有助于为中医药治疗泌乳素型垂体腺瘤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垂体泌乳素腺瘤是最常见的垂体分泌性腺瘤,占分泌型垂体腺瘤的40%~60%,女性多于男性,其年龄分布较广,以20~50岁多见.50岁以后较为少见,约占总数的5%~18%,但近年来发现中老年人的发病率日益增高[1-2].现将我院手术治疗及药物治疗的中老年人垂体泌乳素腺瘤进行临床特点总结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垂体生长激素腺瘤合并泌乳素腺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经内分泌学及磁共振检查诊断的8例垂体生长激素腺瘤合并泌乳素腺瘤患者,男4例,女4例;平均年龄32.3岁;平均病程12个月;临床症状依次为头痛、面部改变、手足变大、身材高大、月经不调、闭经、泌乳、视力下降;所有患者均采取经口鼻蝶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结果经口鼻蝶显微术后患者生长激素泌乳素高分泌状态明显缓解,症状明显改善,头痛不同程度缓解,月经不调、闭经有5例恢复正常,4例视力下降及泌乳消失.结论垂体生长激素腺瘤合并泌乳素腺瘤的确诊依赖于临床、病理及实验室检查,该型腺瘤的内分泌特征与侵袭性相关;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慢性便秘患者中医证候特点及其分布规律,为中医临床辨证论治该病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15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慢性便秘患者的一般情况、中医四诊信息等资料,通过双人双机、背靠背式核对录入导出数据,分析患者中医证候总体分布、中医证候在不同年龄及性别中的分布以及中医证候在不同透析龄及原发病的分布等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鹤膝风发病特点及中医证型分布情况。方法 :收集143例鹤膝风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年龄、病程、病种、C反应蛋白(CRP)等,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为热毒蕴结型、痰瘀互结型、肝肾不足型、阳虚寒凝型四型。分析不同病种、年龄、病程及CRP水平各证型分布情况。结果:143例患者热毒蕴结型63例、痰瘀互结型38例、肝肾不足型36例、阳虚寒凝型6例。不同年龄、病程、病种及CRP水平各证型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鹤膝风常见证型为热毒蕴结型,其中医证型分布与发病年龄、病种、病程及CRP水平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采用放射免疫、免疫组化及电镜技术对94例垂体腺瘤进行检查,选择其中36例伴有血清GH和PRL同时增高者作为研究对象。结果显示:此类腺瘤可分为生长激素与泌乳素细胞混合型腺瘤、嗜酸性干细胞腺瘤、多激素腺瘤和生长激素细胞腺瘤四型。文中就各型腺瘤的病理和临床特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探讨其主要临床指标与中医辩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 2018年9月至2019年3月,于我科住院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500例,参照《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分为5个证型。根据年龄、病程、TSS评分、临床指标归纳中医证型分布特点。结果DPN各证出现频率为,气虚血瘀证寒凝血瘀证肝肾亏虚证痰瘀阻络证阴虚血瘀证。不同病程、TSS评分、C肽在各证频数分布上有差异(P0.05)。结论 DPN中医证型分布存在一定规律,且与临床指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中医证型分类特点,分析各证型的分布及其与病情轻重程度的关系。方法以横断面调查方式,制定统一调查表,收集200例PSS患者基本信息、中医症状体征及主要实验室指标,统计分析各证型的分布及各证型与病程、系统损害情况、中医症状体征评分、实验室指标的关系。评价各证型病情轻重程度。结果 200例中医证型中单证占32%;复合证型占53%。其中阴虚血瘀证34例(17%)最多、气虚证30例(15%)次之、气阴两虚证26例(13%)再次之。不同年龄和病程组证型复杂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症状体征评分和年龄、病程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13、0.168。中医症状体征评分和血沉、免疫球蛋白水平无相关性。结论 PSS以复合证型为主,阴虚血瘀证最多。PSS中医症状体征评分和年龄及病程呈正相关,气虚血瘀证最重。  相似文献   

11.
韦树德 《微创医学》2014,(3):321-323
目的探讨分析经蝶手术治疗泌乳素型垂体腺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在该院治疗的34例泌乳素型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结果治疗后,肿瘤直径小于10 mm,患者的全切率和缓解率均明显高于直径为10~30 mm的患者,也高于直径超过40 mm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侵袭性肿瘤患者的全切率和缓解率也均明显高于侵袭肿瘤患者,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蝶手术治疗可有效治疗小型泌乳素型垂体腺瘤,对于直径超过10 mm的大腺瘤和巨大腺瘤来说整体效果相对不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旋转伽玛刀治疗泌乳素型垂体腺瘤在控制肿瘤生长,改善内分泌症状方面的治疗效果。方法:从2000年6月~2004年5月,采用旋转伽玛刀治疗泌乳素型垂体腺瘤147例。随访84例,随访12~32个月,对其治疗后的临床症状、MRI、泌乳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临床症状恢复、改善、肿瘤消失、肿瘤缩小、无复发、增大、泌乳素恢复正常、下降占总例数的百分率分别为20.20%、88.09%、20.20%、57.14%、14.28%、3.57%、30.95%、58.33%。结论:伽玛刀治疗泌乳素型垂体腺瘤可使肿瘤得到有效控制,泌乳素分泌下降,改善了临床症状,保留了正常的垂体功能,并发症少,其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小儿手足口病中医证型的分布特点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98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中医四诊资料,分析其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其与性别、年龄、病程、主要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298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中医证型以湿热郁蒸证多见,其次是肺脾湿热证,毒热动风证最少。3种证型患儿的性别、病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毒热动风证多见于男性患儿,肺脾湿热证多见于发病后5~6 d,湿热郁蒸证多见于发病后5~7 d,毒热动风证多见于发病后7~8 d。3种证型患儿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证型患儿感染病原体的类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脾湿热证以感染CoxA16为主,而湿热郁蒸、毒热动风证以感染EV71为主。毒热动风证患儿白细胞计数、血糖、肌酸激酶-MB、血清白细胞介素-6、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肺脾湿热证和湿热郁蒸证患儿(P<0.05)。结论 小儿手足口病中医证型的分布具有一定的特点,其与性别、病程及主要实验室指标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泌乳素型垂体微腺瘤是一种以分泌泌乳素为主要特点的功能性垂体腺瘤病,其是一种垂体常见病。该病不但可引起闭经、泌乳、不育等,也可对患者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目前针对泌乳素型垂体微腺瘤的常用治疗方案包括应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的药物治疗、经蝶手术治疗以及放射治疗,该文对上述治疗方案的应用现状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因子分析与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在研究中医证候分类中的实际意义,为肝炎后肝硬化证候分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肝炎后肝硬化的临床特点及中医临床四诊信息采集的基本要求,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采集310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中医四诊信息;应用公因子分析、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转与系统聚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肝炎后肝硬化的中医证型分可为7个类别:湿热内蕴型55例,湿盛脾虚型74例,瘀血阻络、肝肾阴虚型73例,血瘀湿阻、气阴两虚型40例,气阴两虚型(单纯)16例,阴虚血热型6例及肝郁脾虚型23例.以上共计287例,占全部调查病例的92.58%.其余23例由于中医四诊信息量的限制(属"无症可辨")而难以进行证型分类.结论:公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统计方法的结合应用,能对中医四诊信息较好地进行证型的客观分类,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肝炎后肝硬化的中医证型特点,在中医证候研究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泌乳素分泌型垂体微腺瘤的MRI诊断吉林省人民医院MRI室姜春子,李凤霞泌乳素(ProlactinPRL)分泌型垂体微腺瘤是直径小于10mm以下的功能性垂体腺瘤。本文分析和讨论8例PRL分泌型微腺瘤的常导MR影像特征,并提出了年轻女性PRL分泌型垂体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青岛市口腔医院93例中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中医证型的分布特点。方法:根据中重度慢性牙周炎的临床表现和中医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四诊信息设计临床调查表,运用SPASS20.0统计学软件对93例门诊患者的数据进行系统聚类和主成分分析,然后结合中医学临床专业知识,采用辨证思维的分析方法,探讨本组牙周炎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结果:结果显示93例中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表现为两类证型特点:第一类为肝肾亏虚、脾气不足共50例;第二类为脾胃失和、肝肾亏虚共43例。两类都是虚实兼杂,以虚证为主兼见实证。结论:肝肾亏虚、脾气不足、脾胃失和为93例中重度慢性牙周炎的证型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18.
半乳凝素-3在侵袭性垂体泌乳素腺瘤中表达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观察半乳凝素-3(Gal-3)在垂体泌乳素腺瘤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16例侵袭性垂体泌乳素腺瘤和16例非侵袭性垂体泌乳素腺瘤中Gal-3的表达水平.结果在侵袭性垂体泌乳素腺瘤和非侵袭性垂体泌乳素腺瘤中均有Gal-3的表达,其中侵袭性垂体泌乳素腺瘤中Gal-3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侵袭性垂体泌乳素腺瘤(P<0.05).结论Gal-3增高可能与垂体泌乳素腺瘤的侵袭性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旋转伽玛刀治疗泌乳素型垂体腺瘤在控制肿瘤生长,改善内分泌症状方面的治疗效果。方法:从2000年6月-2004年5月,采用旋转伽玛刀治疗泌乳素型垂体腺瘤147例。随访84例,随访12-32个月。对其治疗后的临床症状、MRI、泌乳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临床症状恢复、改善、肿瘤消失、肿瘤缩小、无复发、增大、泌乳素恢复正常、下降占总例数的百分率分别为20.20%、88.09%、20.20%、57.14%、14.28%、3.57%、30.95%、58.33%。结论:伽玛刀治疗泌乳素型垂体腺瘤可使肿瘤得到有效控制,泌乳素分泌下降,改善了临床症状,保留了正常的垂体功能,并发症少,其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大样本临床前瞻性研究,探讨肝豆状核变性(Wilson disease,WD)的肝纤维化临床常见中医证型分布,以及与性别、发病年龄、病程关系,以期为以后合理的中医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设计《肝豆状核变性肝纤维化中医辨证表》,收集WD患者的中医证候资料,对WD患者运用中医八纲及脏腑气血辨证理论进行辨证分型;建立数据库,运用频数分析及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等统计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总结WD的临床常见中医证型分布,以及与性别、发病年龄、病程的关系。结果:在247例WD肝纤维化患者中,性别及病程在中医证型分布构成(P0.05)均无统计学意义。发病年龄在中医证型分布构成(P0.05)有统计学意义,且在湿热内蕴证与脾肾阳虚证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WD肝纤维化好发于儿童、青少年,其中医证型的分布在不同性别之间及病程表现无明显差异,在发病年龄上表现有明显差异。在不同发病年龄上,儿童多以肝肾不足、湿热内蕴为主,青少年以痰瘀互结、湿热内蕴为主,中年多以脾肾阳虚、湿热内蕴、肝肾不足为主。在病程上,湿热内蕴、痰瘀互结、肝肾不足始终贯穿在病程的不同时期,早中期尤以实证突出,晚期更是虚实夹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