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后无复流现象的影响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385例,根据治疗后TIMI血流情况分为无复流组(TIMIO~2级)及TIMI3级组,记录2组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分析无复流现象的影响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本组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无复流发生率为40%;应激性高血糖、高尿酸血症、高敏C反应蛋白〉3mg/L是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无复流现象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无复流现象可增加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及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结论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后无复流现象发生率高,无复流现象可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狄红彦  陈欣  卢成志  徐建强 《新医学》2012,43(10):722-725
目的:研究血栓抽吸联合冠状动脉内替罗非班对接受急诊PCI术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接受急诊PCI术的急性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比较支架植入前行血栓抽吸后冠状动脉内注入替罗非班(A组,53例)与常规PCI后静脉应用替罗非班(B组,36例)两组的冠状动脉造影、UCG及心电图结果.结果:两组PCI术后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的TIMI 3级血流、UCG所示的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LVEF、术前及术后1h心电图所示的总ST段回落≥50%比率、梗死相关血管(IRA)无复流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急性STEMI明显血栓负荷的患者,血栓抽吸联合冠状动脉内替罗非班后PCI术的治疗方案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对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术后应用盐酸替罗非班的效果、安全性及相关护理问题。方法:选择50例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应用盐酸替罗非班(除有禁忌证),为盐酸替罗非班组。对照组为50例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未应用盐酸替罗非班,两组进行对照研究。观察两组患者心电图ST段下降幅度及出血情况,观察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包括死亡、非致命性再梗死、靶血管再血管化治疗)的发生。结果:STEMI患者行PCI术应用盐酸替罗非班安全有效,能够较早改善STEMI患者直接PCI术后冠脉微循环灌注状态,但增加出血倾向,未增加大出血发生率,临床工作中应严密观察用药后穿刺部位和全身出血情况,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结论:对STEMI行直接PCI治疗护理者,除充分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肝素外,还应联合应用盐酸替罗非班,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有助于减少急诊PCI的STEMI患者血栓栓塞和无复流、慢复流现象发生,降低术后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改善患者症状和预后,使早期行介入治疗的ACS患者明显受益。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血清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 RF),胱抑素-C(cystatin C, Cys-C)水平与老年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术后无复流的关系。方法 选取邯郸市中心医院于2018 年12 月~ 2019 年12 月收治的232 例行直接PCI 术的老年STEMI 患者,术后根据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将患者分为无复流组(47 例)和正常血流组(185 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血清RF 和Cys-C 水平及一般临床资料的差异,分析老年STEMI 患者直接PCI 术后无复流的危险因素,分析RF 和Cys-C 对患者无复流的预测价值。结果 无复流组患者的血清RF(18.34±7.65 IU/ml vs8.47±4.16 IU/ml),Cys C(1.58±0.54mg/L vs 0.87±0.32mg/L)及支架置入数目(3.15±1.43 个 vs 2.02±1.12 个),多支血管病变比例[30(63.83%) vs 66(35.68%)],糖尿病比例[33(70.21%) vs 77(41.62%)] 明显高于正常血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t=11.954~111.607,均P <0.05)。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RF 和Cys-C 是老年STEMI 患者直接PCI 术后无复流的危险因素(OR=1.893~3.025,均P< 0.05)。RF 和Cys-C 预测行直接PCI 术的老年STEMI 患者术后无复流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64 和0.821,二者联合检测的AUC 为0.918,高于RF 和Cys-C 任一单项指标。结论 老年STEMI 直接PCI 术后无复流患者血清RF 和Cys-C 水平升高,且二者均是无复流发生的危险因素,有助于早期识别无复流。  相似文献   

5.
孙伟 《临床荟萃》2020,35(9):792-795
目的 本研究旨在验证CHA2DS2 VASc评分对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无复流现象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 将我院收治接受原发性PCI治疗的300例STEMI患者分为两组:将27例无复流患者作为第一组,将其余27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计算每例患者CHA2DS2 VASc风险评分。结果 CHA2DS2 VASc评分与无复流相关性的多变量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A2DS2 VASc评分中各个成分对无复流预测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接受PCI治疗的STEMI患者中,较高的CA2DS2 VASc评分与无复流现象风险和住院病死率相关。  相似文献   

6.
<正>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是目前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治疗STEMI的最有效措施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1]。开通罪犯血管后,再灌注治疗的效果与受损微血管的再灌注密切相关。开通罪犯血管后,缺血心肌缺乏充分的血液灌注又被称为无复流现象。在急诊PCI术中,无复流现象的发生直接影响手术成功率及患者预后,而目前尚缺乏能够逆转已发生的无复流现象的有效药物[2-4]。近期研究发现,内皮细胞功能障碍与无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经两种不同途径冠状内应用异博定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中无复流现象的疗效。方法:2009年1月—2012年12月于急诊PCI术中出现无复流现象后接受冠脉内应用异搏定的STEMI患者141例,根据异搏定给药途径的不同分为指引导管组(n=67)和选择性导管组(n=74),比较两组术后冠脉血流灌注水平、心电图ST段回落幅度、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以及术后30 d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冠脉内用药剂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选择性导管组用药后校正的TIMI血流帧数(cTFC)明显低于指引导管组(P0.05);选择性导管组恢复TIMI-3级血流患者比例明显高于指引导管组(P0.05);选择性导管组获得ST段完全回落比例明显高于指引导管组(P0.05);两组LVEF和术后30 d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选择性导管冠脉内应用异搏定治疗STEMI患者急诊PCI术中无复流现象的疗效明显优于经指引导管给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术中无复流的护理配合。方法选择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74例作为研究对象,PCI术中36例(20.7%)患者发生无复流现象,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护理,包括充分的术前准备、保持静脉输液通畅、精确给药、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观察左心和右心功能不全、观察出血、心理护理等。结果行PCI术后成功172例,死亡2例,病死率为1.15%。死亡2例均发生无复流现象,在36例无复流患者中死亡比例为5.56%。其中1例患者死于反复恶性心律失常发作,1例死于心源性休克。结论对于PCI术中无复流患者,护理要点在于及时发现、及时有效处理,要求护士有较高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超敏肌钙蛋白的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有着密切关联。本研究拟通过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冠脉介入术前的超敏肌钙蛋白T(cTnT)水平,探索其对无复流现象的影响,并对术前不同cTnT水平亚组患者的无复流发生进行风险预测。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2月期间,因急性STEMI至我院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通过分层分析,明确术前cTnT不同水平与无复流的关联,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术前cTnT不同水平亚组无复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 本研究共回顾性分析677例符合研究要求的STEMI患者,分为术前cTnT<5倍正常参考值上限(URL)组(n=337)、 cTnT 5-20 URL组(n=141)、cTnT >20 URL组(n=199)。三组患者冠脉支架植入即刻TIMI血流0级或1级的比例分别为15.4%,19.1%,18.6%,P=0.499。多因素Logistic分析提示,在术前cTnT <5 URL组,前降支靶血管和年龄>65岁是无复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在术前cTnT=5-20 URL组和术前cTnT >20 URL组,无复流发生分别与近段血管闭塞、就诊时间延误相关。 结论:急诊冠脉介入术前肌钙蛋白水平不同的STEMI患者,发生无复流的风险相当。但在不同术前肌钙蛋白水平亚组预测无复流发生的危险因素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术前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platelet-leukocyte aggregates, PLA)、肾功能与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后发生无复流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既往急诊PCI治疗术后出现心肌无复流患者68例作为无复流组,同期急诊PCI治疗术后心肌灌注恢复正常的患者130例作为对照组;查阅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合并疾病、PCI介入治疗相关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探讨术前PLA值、肾功能与急诊PCI术后无复流的关系。结果:无复流组和对照组的血清三酰甘油(TG)、收缩压(SBP)、起病至PCI时间、病变血管支数、植入支架数、植入支架长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复流组的术前PLA测定值为(68.21±9.42)%,高于对照组的(54.50±8.77)%,无复流组患者的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为(94.51±15.20) mL/(...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PCI术中出现无复流时,冠脉内推注血小板GP 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和硝普钠的疗效.方法 替罗非班组为2009年2月至2012年10月STEMI患者行PCI术中出现无复流现象后给予冠状动脉内注入替罗非班的患者54例;以同期急性STEMI患者行PCI术中出现无复流现象后给予冠状动脉内注入硝普钠患者(硝普钠组)52例为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注射药物后冠状动脉造影图像,测定PCI时梗死相关动脉TIMI血流,计算校正TIMI计帧数(cTFC),观察术后30 d心绞痛、主要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率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冠状动脉内注射药物后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替罗非班组TIMI 3级血流比例明显高于硝普纳组(62.96% vs 42.31%,P<0.05);替罗非班组cTFC明显少于硝普钠组[(38.6±7.2)vs(49.4±9.5),P<0.01];替罗非班组术后30 d心绞痛发生率(5.56% vs 21.15%,P<0.05)、MACE的发生率(7.41% vs 23.08%,P<0.05)低于硝普钠组,LVEF高于硝普钠组[(58.2±6.3)% vs (50.4±9.7)%,P<0.05].结论 对于急诊PCI治疗术中出现无复流,应用替罗非班优于硝普钠,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可以增加STEMI患者PCI术中发生无复流现象后冠状动脉血流和心肌组织灌注,减少术后心绞痛及MACE的发生率,改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在老年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中,Diver CE血栓抽吸导管与替罗非班对心肌再灌注水平的作用、安全性和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76例接受急诊PCI术的老年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造影证实病变处有明显血栓负荷,将患者随机分组,抽吸组39例患者应用Diver CE血栓抽吸导管抽吸血栓后行PCI治疗,替罗非班组37例患者造影后给予替罗非班+PCI治疗。比较两组心肌灌注水平、并发症发生率和随访6个月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抽吸组和替罗非班组术后无复流现象发生率、罪犯血管TIMI血流帧数(TFC)、心肌呈色分级、2h内ST段回落率分别是2.6%vs.16.2%、48.1±10.3vs.63.2±14.3、2.59±0.48vs.1.68±0.43,84.6%(33例)vs.62.2%(23例),抽吸组心肌灌注水平明显优于替罗非班组(均P<0.05)。替罗非班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抽吸组。随访6个月,两组心血管事件(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因性死亡)发生率分别为14.7%和3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接受急诊PCI术的老年患者中,对血栓负荷重的病变应用Diver CE血栓抽吸导管,与替罗非班相比更安全,并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心肌再灌注和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Ⅲ级缺血的预测因素和预后价值。方法入选急诊PCI的STEMI患者312例,发病时间均在12 h以内,根据入院时心电图表现分为Ⅱ级缺血组(A组,n=198)和Ⅲ级缺血组(B组,n=114),住院期间记录一般临床资料、TIMI危险评分、ST段回降率(STR)和院内死亡率。结果与A组相比,B组患者年龄较大、左心室射血分数(EF)值低、而TIMI危险评分〉3、Killip分级〉1和前壁心肌梗死的比例大(P〈0.05);A组患者PCI术后STR〉50%较B组显著增加(53.54%和30.70%,P〈0.05)。2组院内死亡率分别为1.52%vs.6.1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院内死亡率与Ⅲ级缺血呈正相关,有统计学意义(r=1.189,P〈0.05)。结论年龄大、低EF值、TIMI危险评分〉3、Killip分级〉1和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易出现入院时心电图Ⅲ级缺血,且Ⅲ级缺血对患者心肌灌注不良和院内死亡率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南京地区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 ST 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基线特征及治疗现状。方法回顾性分析610例南京市鼓楼医院因STEMI行急诊PCI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平均年龄(64.2±12.3)岁,发病后“症状-进门时间”中位数为180 min,“进门-球囊扩张时间”中位数为100 min。冠状动脉病变以多支病变居多,主要累及左前降支和右冠状动脉。住院期间药物使用率: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应用率均为100%,低分子肝素/磺达肝癸钠为97.4%、调脂药为92.6%、β-受体阻滞剂为83.8%、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CEI/ARB)为82.2%。住院期间死亡率为3.6%,多因素分析表明年龄(OR=1.05,P=0.049)、室性心律失常(OR=5.21,P=0.007)、心源性休克(OR=14.54,P=0.000)及术后TIMI血流分级(OR=0.28,P=0.000)与住院期间死亡率有独立的联系。结论南京地区STEMI发病具有年轻化的特点,院前延迟率较高,住院药物治疗与国内外大型研究结果接近,但仍有较大的改善空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中性粒细胞水平与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后无复流现象的关系。方法入选接受急诊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50例,检测入院时中性粒细胞水平。依据入院时中性粒细胞水平结果将患者分为中性粒细胞未升高组(≤6.4×109/L)和中性粒细胞升高组(>6.4×109/L),根据PCI后冠脉造影血流速度分级,将患者分为冠脉血流正常组(TIMI分级=3)和无复流组(TIMI分级≤2),进一步比较组间临床特征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入院中性粒细胞水平与无复流发生关系,以ROC曲线评估中性粒细胞计数预测无复流发生的诊断价值。结果中性粒细胞升高组患者中无复流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中性粒细胞未升高组(33.3%vs.17.2%,P<0.05)。无复流组患者入院中性粒细胞水平明显高于冠脉血流正常组[(7.9±4.3)×109/L vs.(6.2±3.0)×109/L,P=0.01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发现入院中性粒细胞水平是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冠脉造影无复流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2.40,95%CI为1.18~5.15,P=0.023),但是ROC曲线分析表明入院中性粒细胞水平不能作为诊断无复流的单项检验指标。结论入院时中性粒细胞水平是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冠脉造影无复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但是不能作为单一生物标记物用于预测无复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不同的治疗方法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9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l)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组(PCI组)22例,早期药物溶栓治疗组14例,普通药物治疗组33例,分析不同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管再通率、住院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平均住院时间急诊PCI组和溶栓治疗组明显短于常规治疗组;急诊PCI组血管再通率显著高于溶栓治疗组;急诊PCI组手术后获得前向血流TIMI3级100%,急诊PCI组住院死亡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分别为0.0%,7.1%,12.1%。急诊PCI组治疗后ST段回落50%时间、胸痛缓解时间、CKMB达峰时间与溶栓治疗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STEMI行急诊PCI治疗优于溶栓和常规治疗。急诊PCI可以显著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住院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陈珂  高传玉  王巍  牛振民 《临床荟萃》2009,24(21):1844-1848
目的比较易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facilitated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FPCI) 与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PCI) 治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arction,STEMI)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连续收集158倒首次STEMI患者,其中80例患者为基层卫生院给予静脉全量尿激酶溶栓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 治疗即FPCI组,78例患者为由基层卫生院直接转运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即PPCI组。观察两组患者梗死相关血管(infarction related artery,IRA) 再通情况及主要出血并发症,并分别于PCI术后第30天和第180天行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价心功能改善情况,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IRA再闭塞、心力衰竭、脑卒中及心源性猝死等的发生情况。结果首次冠状动脉造影显示FPCI组PCI术前心肌梗死试验性溶栓治疗(TIMI)3级血流率明显高于PPCI组(P=0.001),术后TIMI3级血流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2);住院期问主要出血并发症FPCI组高于PPCI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1);两组患者术后30天、术后180天左心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为(51.3±4.2)%VS(50.7±5.2)%,(52.8±6.7)%VS(54.8±6.3)%。两组患者IRA再闭塞、心力衰竭、脑卒中及心源性猝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PCI是安全有效的,对于基层卫生院首诊的STEMI患者,如果发病时间未超过2小时且转运时间可能超过3小时,可以先行溶栓后转运至三甲医院行PCI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