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动物药材粉末是制备中成药的组成部分。为了提供鉴别中成药中动物药的科学依据,本文研究报道犀角、水牛角、羚羊角、鹿茸、穿山甲、麝香、珍珠、珍珠母、地龙、全蝎、蜈蚣、僵蚕、海马、蛤蚧、乌梢蛇、蕲蛇等16种动物药粉末的主要显微特征,并附显微特征图。  相似文献   

2.
偏光显微镜用于观察具有偏光特性的中药粉末,具有快速准确并能排除干扰的作用,因此成为显微鉴定的常用方法。综合有关文献资料并结合作者工作经验,归纳了近年来偏光显微镜在中药显微鉴定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胖大海的性状及显微鉴别进行系统研究,为其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从形状、大小、不同部位颜色、表面特征、质地、断面特征、气味等方面对胖大海药材外种皮、中种皮、内种皮、胚乳、子叶及水试等进行系统的性状鉴别,并分别于普通显微镜和偏振光显微镜下进行正常光明场与偏振光暗场对比观察,采用实时景深拓展拍摄技术获取药材性状及显微全息影像数据。结果:性状鉴别显示,水试的膨大部位为中种皮,并采集了外种皮、中种皮、内种皮、胚乳、子叶的数码影像资料,确认子叶基出脉数目为3。显微鉴别获取了正常光和偏振光的对比彩色影像数据,可见平轴式气孔保卫细胞常下陷,副卫细胞周围的表皮薄壁细胞多呈环状排列,中种皮处有浅棕色颗粒物,吸水后呈不规则棕黄色半透明膨大囊状细胞。结论:获取的性状和显微特征可用于鉴别胖大海药材及粉末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中药见血清的显微鉴别,以完善药材标准。方法:制备见血清根、茎、叶、果实横切面装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其结构并记录。结果:详细描述了见血清根、茎、叶、果实的横切面显微鉴别特征。结论:见血清的根、茎、叶、果实的横切面显微鉴别特征可作为鉴别见血清药材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对不同基源的溪黄草药材进行显微鉴定。【方法】分别取不同基源的溪黄草——溪黄草、狭基线纹香茶菜、细花线纹香茶菜、线纹香茶莱的成熟叶片、叶片中部及中上部干燥叶,采用不同的方法制片后,显微镜下观察比较叶表皮、叶横切面和叶粉末的结构特征。【结果】4种溪黄草标本的叶表皮在表皮细胞、气孔分布、非腺毛、小腺毛、腺鳞等部位, 叶横切面在表皮细胞、表皮细胞垂周壁外切向壁、腺毛、非腺毛、腺鳞、气孔、叶肉、主脉、维管组织等部位,叶粉末在表皮细胞、气孔、腺鳞、腺毛、非腺毛、导管等部分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结论】不同基源的溪黄草药材在叶表皮结构、叶组织结构和叶粉末几方面均具有不同的显微鉴别特征。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显微硬度计和偏光显微镜法评价了不同钙磷比(Ca/P)牙膏的抗龋与对龋齿再矿化的作用。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酸胶中钙磷比值大者,有加强釉面抗酸溶解的作用;以钙磷比为1.92的含氟牙膏处理正常釉面,能增强釉面的抗龋力,并能使早期龋再矿化。  相似文献   

7.
海马补肾丸的显微鉴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显微分析方法鉴定海马补肾丸20个主要组成药物,其中动物药10个,植物药10个,找出了每个药的主要显微鉴别特征,为保证其真实性及制订鉴别标准提供科学依据。全文附20种组成药物的主要显微特征照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控基磷灰石(HA)涂层牙种植体在骨内的生物整合现象。方法:对种植于狗股骨内9周的HA涂层牙种植体做硬组织切片,进行软X线、偏光显微镜及光镜等组织学观察。结果:发现种植牙周围骨界面存在着明显的吸收和增生现象,新骨生长良好,HA涂层与股骨结合紧密。结论:骨内种植的近期观察表明,HA涂层种植体与骨有良好的生物相溶性。  相似文献   

9.
邱晓旭 《求医问药》2014,(3X):261-262
本次研究是通过使用X射线粉晶衍射仪对矿物药花蕊石进行全谱扫描和使用显微镜对花蕊石进行镜下观察来了解花蕊石的性状特征、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以便为临床上合理使用此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找出4种黄精地上部分的主要鉴别特征。方法采用性状鉴定与显微鉴定的方法对4种黄精地上部分进行形态解剖学研究。结果4种黄精地上部分在性状特征和叶横切面、茎横切面、叶表皮和粉末的显微特征方面均存在差异。结论性状和显微方面的主要鉴别特征可作为4种黄精地上部分的鉴定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中药荜澄茄的性状、微性状及显微鉴别特征进行系统研究,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5年版)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性状鉴别法、微性状鉴别法、正常光与偏振光对比显微观察法,借助实时景深扩展成像技术及大图影像拼接技术获取全息彩色显微影像数据,对荜澄茄药材进行系统的性状及显微鉴别研究。结果:微性状鉴别方面,获取了荜澄茄外果皮、内果皮、种子、种皮等的微细特征图。显微组织鉴别方面,获取了荜澄茄果实及其各部位横切面的全息彩色影像特征图;显微粉末鉴别方面,获取了角质层、外果皮细胞、草酸钙针晶、油细胞、中果皮石细胞、石细胞群、内果皮栅状细胞等全息彩色影像特征图。结论:获取的性状和显微特征可用于荜澄茄药材及粉末的鉴别。  相似文献   

12.
商品中药材蒲黄的真伪优劣鉴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商品中药材蒲黄的真伪鉴别及质量优劣评价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国9个不同地区生产的蒲黄药材,从外观、颜色、触感、气味、水试等方面比较受试药材与对照药材的性状特征差异;采用明场正常光与暗场偏振光对比观察各批次药材的显微特征,利用实时景深拓展技术进行拍摄以获取清晰的显微影像;以异鼠李素-3-O-新橙皮苷和香蒲新苷为对照品,对受试药材和对照药材进行薄层色谱鉴别,并结合薄层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鉴定可能的掺杂物。结果:9个批次的商品蒲黄药材中仅有44%符合《药典》标准,22%有掺杂品或染色,33%为纯伪品。其中,编号2、3、7、10的受试药材性状特征及显微特征与对照药材相符,薄层色谱中与对照药材和对照品在相应位置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可鉴定为蒲黄正品;编号5的受试药材颜色和触感均与对照药材不符,显微鉴别显示大量纤维、晶体等非药用部位,推测为掺伪蒲黄;编号9的受试药材在色谱鉴别中检出染料金胺O斑点,推测为染色蒲黄;编号4、6、8的受试药材性状鉴别、显微鉴别、薄层色谱鉴别的结果均与《药典》标准不符,且质谱鉴定含有染料金胺O,故为纯伪品。结论:市售的商品蒲黄药材掺伪、造假及染色情况严重。偏振光显微影像拍摄技术、高效薄层色谱技术及薄层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够快速、高效地实现蒲黄药材的真伪鉴别及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观察益气养阴活血方对大鼠肝脏组织miRNA-126的含量的影响,探讨其改善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IR)的作用机制。[方法]12周龄Wistar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组,其中空白组10只,实验组50只。采用高脂饮食加小剂量链尿佐菌素(STZ)诱导形成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50只糖尿病组大鼠随机分5组,空白组10只、模型组10只予生理盐水,津力达组10只予津力达颗粒、益气养阴活血方大、中、小剂量组各10只,予相应剂量中药灌服,干预4周,常规取血测定血糖、糖化血清蛋白GSP、空腹胰岛素水平等生化指标,取大鼠肝脏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病理改变;再取一部分肝脏组织,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技术,进行miRNA-126含量的测定。[结果]益气养阴活血方中、高剂量组和津力达组的大鼠体质量明显降低;益气养阴活血方各剂量和津力达颗粒均可降低大鼠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BG)、GSP;其中益气养阴活血方中剂量效果优于津力达颗粒;益气养阴活血方各剂量组和津力达颗粒均可减轻大鼠肝脏组织病理损害,其中中剂量组效果最为明显。益气养阴活血方各剂量和津力达颗粒均可降低肝脏组织miRNA-126的表达,其中中剂量组效果更明显,优于津力达组。[结论]益气养阴活血方能够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代谢紊乱,可改善肝脏的病理损害,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肝脏中miRNA-126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解毒祛瘀滋阴方对MRL/lpr狼疮鼠CD4~+T细胞DNA甲基化敏感基因白介素10(IL-10)、蛋白磷酸酶2Ac(protein phosphatase 2Ac,PP2Ac)、CD70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40只MRL/lpr狼疮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解毒祛瘀滋阴方中药组,分别予解毒祛瘀滋阴方中药和生理盐水灌胃8周。干预结束后,观察小鼠皮损及血清抗ds DNA抗体、C3浓度、尿蛋白水平变化;HE染色及荧光染色后观察肾脏病理改变;荧光定量PCR检测小鼠脾脏CD4~+T细胞甲基化敏感基因CD70、PP2Ac、IL-10 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中药组小鼠血清抗ds DNA抗体、C3浓度和肾脏病理损伤明显改善,CD70、PP2Ac和IL-10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解毒祛瘀滋阴方具有对MRL/lpr狼疮鼠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下游甲基化敏感基因CD70、PP2Ac、IL-10的过度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健脾为主的中药复方对女性晚期胃癌预后的影响。方法:多中心采集女性晚期胃癌患者,采用回顾性非随机同期对照研究方法,以总生存期(OS)作为主要的观察指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计算中位OS,各因素组间用Log-rank进行显著性检验生存分布差异,并用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进行预后多因素的分析。结果:依据病例选择标准共收集初治女性晚期胃癌患者457例,单因素分析提示,中药(P=0.00)、姑息化疗(P=0.02)是影响女性晚期胃癌生存的预后因素,而原发部位(P=0.71)、组织学分型(P=0.07)、腹膜转移(P=0.17)、靶向治疗(P=0.71)、放疗(P=0.54)则不是。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亦提示,中药(P=0.00,相对危险度为0.62,95%CI:0.48~0.78)、姑息化疗(P=0.01,相对危险度为0.72,95%CI:0.57~0.92)为影响女性晚期胃癌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而发病年龄(P=0.58)、原发部位(P=0.63)、组织学分型(P=0.18)、腹膜转移(P=0.16)、放疗(P=0.98)、靶向治疗(P=0.58)则为非影响因素。中药组中位生存期为17.6个月、非中药组为11.4个月,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0);中药组的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72%、36%、19%、14%,而非中药组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48%、23%、15%、10%。结论:健脾为主的中药复方可改善女性晚期胃癌的预后,联合姑息化疗是目前我国治疗女性晚期胃癌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ight propagation along the Pericardium Meridian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s at human wrist by using optical experiment and Monte Carlo method.Methods:An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to obtain the distribution of diffuse light on Pericardium Meridian line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s at the wrist,and then a simplified model based on the anatomical structure was proposed to simulate the light transportation within the same area by using Monte Carlo method.Results: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strong accordance with the Monte Carlo simulation that the light propagation along the Pericardium Meridian had an advantage over its surrounding areas at the wrist.Conclusion:The advantage of light transport along Pericardium Merdian line was related to components and structure of tissue,also the anatomical structure of the area that the Pericardium Meridian line runs.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中医药治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生存率的疗效,探索影响晚期NSCLC预后的相关因素,为中西医结合个体化治疗晚期NSCLC的诊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整理连续性住院的609例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从人口学资料、肿瘤特征、治疗方法三个方面进行影响因素的采集。运用寿命表法统计患者的1年、2年及3年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期(MST);运用Kaplan-Meier计算进行单因素分析,经Log-rank法检验将有意义的因素纳入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筛选出晚期NSCLC的预后相关因素。结果:609例晚期NSCLC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25.1个月,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71.7%、50.0%及32.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吸烟指数、病理类型、中医辨证分型、PS评分、艾灸治疗、中药静脉疗程、靶向治疗时机、综合治疗方式为预后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吸烟指数、病理类型、PS评分、中药静脉疗程、综合治疗方式是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长期辨证中医药治疗能有效延长晚期NSCLC的生存期;多疗程的中药静脉制剂、艾灸治疗能使患者获益,延长生存期;晚期NSCLC的最佳治疗模式是以中医药贯穿始终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晚期NSCLC患者中不吸烟是预后的保护因素;晚期NSCLC病理类型中以腺癌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技术从脂质组学的角度探讨四氯化碳(CCl_4)致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取Wistar大鼠12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每组6只。模型组大鼠单次腹腔注射50%CCl_4诱导急性肝损伤,给药剂量为1 ml/kg;正常组大鼠腹腔注射等体积橄榄油。给药24 h后,采集血清样本,分离肝大叶。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ALT、AST、TG、HDL和LDL水平;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LC-MS检测血清样本,采用多元统计分析(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比较两组间脂质代谢谱差异,并筛选差异性脂质代谢物。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ALT和AST水平显著升高(P0.01),TG含量明显降低(P0.05)。HE染色可见模型组大鼠的肝细胞肿大、坏死,伴有明显的炎症浸润。脂质组学分析显示,两组间脂质代谢谱差异明显,共找出80个差异性脂类成分;进一步经S-plot图比对,筛选出34个差异最为显著的脂质代谢物,其中15个属于磷脂酰胆碱类,6个属于三酰甘油类,4个属于磷脂酰乙醇胺类,2个属于溶血磷脂酰胆碱类,2个属于鞘氨醇类,5个属于血小板激活因子。结论:脂质组学研究揭示CCl_4诱导急性肝损伤的机制与磷脂及三酰甘油代谢紊乱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规范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体质分型,以期达成专家共识。方法:运用德尔菲法,在文献研究基础上编制两轮问卷,发送全国30余位中医儿科专家征询意见,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次调查显示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88.6%与94.3%,且对其中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特禀质及内热质8种体质类型认识较一致,对新增的阳盛质有分歧。结论:参与专家积极性高、地域性广,有代表性;复感儿体质分型基本得到专家认可,仅个别指标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