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行择期手术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手术室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干预焦虑情绪、血压心率改变情况,调查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中血压升高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心率升高患者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焦虑情绪患者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能够改善手术室患者的焦虑情绪,减轻手术心理应激,提高护理满意度,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陶劫  戴丽 《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7):247-247,243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骨外科手术患者焦虑的影响。同时评估状态焦虑表(Special Air Service SAS)和自制焦虑评估表两种焦虑评测方法的相关性。方法:按照随机数字法将54例骨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27)和对照组(n=27),研究组实施全程心理干预,对照组进行一般护理。所有患者于术前一天、进入手术室即刻和入手术室后30min进行SAS和自制焦虑评估表评分并监测心率及血压比较。结果:(1)两组比较,干预组在入手术室后30min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干预组SAS评分和自制焦虑评估表评分入手术室后30min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3)两组患者SAS和自制焦虑评估表评分皆为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对术前患者采用系统连续性的护理干预,可有效地控制术前患者的应激反应,提高对手术耐受力;两种评测方法显著正相关,建议可以在外科手术患者中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对创伤骨折患者焦虑及疼痛的影响。方法:将60例创伤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行为干预。分别于入院时和手术前后SAS焦虑自评量表进行评分,手术后观察记录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焦虑和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实施心理干预可降低患者焦虑和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门诊手术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门诊手术患者12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一般门诊手术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对患者术前以及术后焦虑症状进行评分:疼痛按照语言等级评定量表法评定。结果①观察组心理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焦虑评分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焦虑评分显著降低,P〈0.05。②观察组Ⅰ级疼痛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Ⅱ级、Ⅲ级总的发生率为41.1%,对照组为70.0%,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门诊手术患者的焦虑和疼痛,有利于手术的进行,提高了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手术室实施急诊手术的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后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干预组和对照组的研究对象均为来我院就诊的手术患者。干预组59例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对照组59患者只进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的SAS、SDS评分,以及两组的并发症情况。结果:干预组59例患者术后出现伤口感染、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干预组患者的SAS评分及SDS评分干预后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迭100%,明显高于对照组[83.0%(49/59)]。结论:对手术患者实施围术期心理护理干预后能够明显改善其焦虑、抑郁状态,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子宫肌瘤切除术康复中的应用。方法:将60例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配合心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焦虑情绪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SAS评分及身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精神健康等SF-36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焦虑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黄慧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0):149-150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急诊患者心理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急诊患者81例,以上患者均为意外伤害急诊患者,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急诊科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方法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进入急诊室(干预前)和出急诊室(干预后)进行心理情绪评分;采用自编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焦虑、抑郁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显著缓解急诊患者焦虑抑郁不良情绪,有利于临床治疗,提高护理满意度。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干预对肺癌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改善情况。方法:将60例晚期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给予肺癌患者常规一级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针对焦虚、抑郁等负性情绪给予心理干预。结果:2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干预后均降低(P〈0.05),干预组较对照组明显(P〈0.05)。2组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活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MH)评分干预后升高(P〈0.05),干预组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改善肺癌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骨折患者心理状态和心理护理干预对骨折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护理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骨折患者80例,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骨折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焦虑抑郁情绪改变情况,对患者治疗依从性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焦虑和抑郁评分分别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依从性优良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改善骨折患者不良心理情绪,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死胎治疗性引产的心理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方法:将22例在我院行死胎治疗性引产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4例)和对照组(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疼痛程度及焦虑程度。结果:观察组术中VAS评分及HAM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死胎治疗性引产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术中痛感,缓解其焦虑情绪,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护理干预对普外科术前患者焦虑抑郁状况改善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89例普外科术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干预组(常规护理加心理护理干预),对研究对象进行焦虑状况测量,分析干预前后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干预后对照组SAS评分高于干预组(P〈0.05),干预组SAS评分显著下降(P〈0.05),干预组焦虑消除率(33.3%)高于对照组(4.9%)(P〈0.01)。结论:普外科开展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手术前患者住院期间的焦虑情况,有利于提高患者对手术治疗依从性,提高手术术后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300例需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对照组为常规护理,比较患者心理评分和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焦虑评分分别为(41.24±3.74)分、(53.68±4.26)分,抑郁评分分别为(36.73±4.26)分、(47.94±5.66)分,观察组的焦虑和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比较:观察组为96.7%,对照组为82.7%,两组差异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可以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药九华膏在肛瘘挂线术后换药中的作用。方法:按入组顺序将68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采取术后常规治疗和护理措施,观察组34例采用优质护理措施,并使用中药九华膏换药治疗。结果:观察组术后第3天和第7天VAS评分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非常满意率分别为85.29%、44.12%,总满意率分别为100%、97.06%;组间比较,总满意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常满意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九华膏换药联合优质护理有助于减轻肛瘘挂线术后创面疼痛,促进切口愈合,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探讨手术室实施人性化护理具体措施及其效果.方法:选择220例手术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1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手术室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人性化护理,并将其贯穿于整个手术过程.观察并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常规护理与人性化护理效果和质量,以及患者满意程度.结果:所试验组护理质量得分〉90分的比例以及患者对护理效果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患者在手术室实施人性化护理能够明显提高手术室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杨远惠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2):176-177
目的:探讨手术室整体护理在高龄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09年12月我院收治的高龄手术患者92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于术后均采用传统的一般手术室护理模式,而干预究组则在此基础上行全面系统的手术室整体护理,并分别采用发放问卷调查表和SCL-90测定的方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的焦虑评分值和抑郁评分值均明显增高,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干预组的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和焦虑4个分量均明显增高,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手术室整体护理干预对高龄手术患者心理状况的改善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价值,可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医护理干预对围手术期患者低体温的干预效果。方法:将129例围手术期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65例、对照组64例。对照组采用外科围手术期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增加围手术期中医护理干预措施。对比2组患者围手术期体温变化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入室前、手术开始时、手术结束60分钟时2组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30分钟时、手术60分钟时、手术90分钟时、手术结束时观察组体温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苏醒时间(36.7±9.4)分钟,并发症发生率18.46%;对照组平均苏醒时间(52.8±8.9)分钟,并发症发生率64.06%。苏醒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苏醒期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护理干预可减少术中低体温的发生及苏醒期并发症,缩短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抑郁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对负性心理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治疗的冠心病抑郁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联合心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口服复方丹参滴丸并给予心理护理,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效果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ST段压低持续时间和24 h压低次数均少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心理护理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抑郁患者疗效可靠,降低患者ST段压低持续时间和24h压低次数,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刘玲梅 《光明中医》2014,29(11):2423-2425
目的通过对比综合改良护理法和常规护理方法,分析探讨综合改良护理法用于先兆流产患者不安心理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100例先兆流产患者,分成两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综合改良护理法护理,对比两组针对患者不安心理的护理效果。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的SAS评分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入院第7天和入院第14天时,试验组患者的SAS评分平均值均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评分,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的阴道出血和腹痛缓解所需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保胎成功率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改良护理法用于先兆流产患者不安心理的护理效果明显好于常规护理方法,综合改良护理法值得在临床护理先兆流产患者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医实践干预在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本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医实践干预,比较两组出院前的血压控制情况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出院前的收缩压、舒张压以及体重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院前在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实践护理可显著控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综合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心理状态及康复效果等方面的影响。方法:将98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女性患者按照治疗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干预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干预组在一般护理基础上实施一对一综合心理干预。结果:干预组患者在干预后焦虑、抑郁状态明显改善,患者住院时间缩短,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患者满意度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SCL-90得分中躯体化、抑郁、焦虑、强迫、恐怖、人际关系及偏执因子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效的综合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乳腺癌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等,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