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与路易体痴呆(DLB)的相关性。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以及CNKI数据库截止至2018年4月发表的相关文献,确定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并采用Newcastle-Ottawa(NOS)进行文献质量评估,提取高质量文献的有用部分,应用Rev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21篇文献,包括DLB患者1 178例,健康对照6 27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APOE ε4是DLB的危险因素,其中ε4 vs.ε3(OR=2.51,95%CI:1.87~3.38,P<0.001)、ε4 vs.ε2(OR=2.71,95%CI:1.73~4.26,P=0.007),APOE ε2与DLB无显著相关性(P>0.05)。在高加索人群的亚组分析中,也得出一致结果。结论 APOE基因多态性与DLB具有相关性,APOE ε4是DLB发病的危险因素,APOE ε2与DLB易感性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位点多态性与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关系。方法 166例自发性SAH患者按照是否合并CVS分为CVS组72例和对照组94例,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ACE水平,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检测ACE基因I/D位点多态性。结果 SAH后13 d内血清ACE水平无显著变化(均P>0.05)。CVS组患者入院时血清ACE基线水平高于对照组(t=2.136,P=0.048)。ACE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ACE基因I/D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086,P=0.029;χ2=6.080,P=0.014)。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结果显示对于自发性SAH患者,携带ACE基因I/D位点D等位基因是发生CVS的危险因素(OR=1.473,95%CI:1.068~2.610,P=0.021)。结论 对于自发性SAH患者,ACE基因I/D位点多态性可能与CVS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3.
成人癫痫复杂部分性发作SPECT显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成人CPS的发作间期的SPECT特点与分型。方法  对 6 4例成人CPS进行发作间期 99m[TC] -ECD的SPECT显像与CT/MRI、EEG对比。结果 SPECT异常 81.2 5 % (5 2 /6 4 ) ,正常 18.75 % (12 /6 4 )。四个类型 :颞叶型 2 8.12 % (18/6 4 ) ,颞外型 18.75 % (12 /6 4 ) ,联合型 34.37% (2 2 /6 4 ) ,正常型 18.75(12 /6 4 )。单侧 71.15 % (37/5 2 ) ,双侧 2 8.84 % (15 /5 2 )。CT/MRI异常 6 7.18% (43/6 4 )。颞叶病变 76 .74 % (33/43) ,颞外病变 13.95 (6 /43) ,联合病变 9.3% (4/43)。结论 成人CPS的SPECT显像分 4个类型 ,CT/MRI结构异常相对集中颞叶  相似文献   

4.
目的 系统评价伴与不伴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RBD)帕金森病(PD)患者之间临床特征的差异。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等外文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MB)、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等中文数据库关于PD与RBD相关性分析的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18年09月01日。对入选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了17项符合标准的病例对照研究,共计PD患者300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不伴RBD的PD患者相比,伴RBD的PD患者年龄更大(SMD=0.26;95%CI 0.19~0.34;P<0.00 001)、病程更长(SMD=0.29;95%CI 0.21~0.37;P<0.00 001)、Hoehn-Yahr分级更高(SMD=0.22;95%CI 0.11~0.33;P<0.00 001)、UPDRS-Ⅲ评分更高(SMD=0.25;95%CI 0.15~0.36;P<0.00 001)、左旋多巴剂量更大(SMD=0.17;95%CI 0.08~0.26;P<0.00 001),更易出现症状波动(OR=1.65;95%CI1.34~2.03;P<0.00 001)、异动症(OR=2.24;95%CI 1.74~2.88;P<0.00 001),MMSE评分更低(SMD=-0.23;95%CI-0.40~-0.06;P=0.008),幻觉(OR=3.15;95%CI 2.06~4.80;P<0.00 001)更多见,而性别(OR=1.15;95%CI 0.99~1.35;P=0.07)、发病年龄(SMD=0.09;95%CI-0.01~0.19;P=0.08)组间差异不明显。结论 PD患者中RBD的发生与患者年龄、病程有关,且伴RBD的PD患者需要更高的左旋多巴剂量、更易出现运动并发症,非运动症状更明显,提示伴RBD的PD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程度更严重、损害范围更广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联合血栓弹力图(TEG)血栓最大振幅(MA)值预测急性颅脑损伤预后的价值。方法对9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脑损伤组)和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血小板(PLT)、白细胞计数、凝血功能和血栓弹力图(TEG)检查。脑损伤组患者伤后6个月时采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评估其预后。PLR、MA值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PLR和MA值预测预后的效能用ROC曲线分析。结果脑损伤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Fib)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PT=0.000,PAPTT=0.000,PFib=0.000);脑损伤组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NLR)、PLR、凝血反应时间(R值)、凝血形成时间(K值)、凝血指数(C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LT计数、凝固角(α角)、MA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R值=0.000,PNLR=0.000,PPLR=0.012,PK值=0.000,PPLT=0.000,Pα=0.000,PMA值=0.000,PCI=0.025)。脑损伤组患者中预后不良患者的NLR、PLR、R值、K值、CI均显著高于预后良好患者,PLT计数、α、MA值均显著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R值=0.000,PNLR=0.000,PPLR=0.000,PK值=0.000,PPLT=0.002,Pα=0.000,PMA值=0.000,PCI=0.000)。脑损伤组患者的PLR、CI、R值、K值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和GOS评分均呈负相关(GCS:rPLR=-0.304,PPLR=0.006,rR=-0.452,PR=0.004,rK=-0.241,PK=0.033,rCI=-0.416,PCI=0.010;GOS:rPLR=-0.421,PPLR=0.008,rR=-0.504,PR=0.023,rK=-0.316,PK=0.009,rCI=-0.486,PCI=0.011),MA值、α与GCS和GOS评分均呈正相关(GCS:rMA=0.341,PMA=0.016,rα=0.358,Pα=0.007;GOS:rMA=0.467,PMA=0.012,rα=0.411,Pα=0.003)。MA值、PLR预测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1、0.937,而两者联合预测的AUC为0.979。结论PLR和TEG各指标可反映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凝血功能及炎症状态;PLR联合MA值可预测患者的预后,对指导颅脑损伤的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探讨症状性双侧椎动脉闭塞患者侧支代偿与临床表现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连续纳入2006年9月~2011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收住的双侧椎动脉闭塞患者共10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侧支代偿分级及预后情况,分析侧支代偿与预后的关系。
结果 双侧椎动脉闭塞患者脑梗死发生比例高(6/10),病情重,预后差(mRS≥3,5/10)。闭塞病变多位于椎动脉V1段起始处(13/20),其次是V4段(6/20),V3段(1/20)。侧支代偿不充分组入院时及随访结束时脑梗死所占比例较侧支代偿充分组均较高(2/4 vs 4/6;2/4 vs 5/6),差异无显著性(P=0.43,P=0.30)。侧支代偿不充分组较代偿充分组入院病情重(mRS≥3者分别为1/4 vs 4/6;NIHSS评分≥4者分别为0/4 vs 1/6;P=0.24,P=0.60),预后差(mRS≥3者分别为1/4 vs 4/6),差异无显著性(P=0.24)。
结论 双侧椎动脉闭塞患者发生脑梗死比例高,病情重,预后差。侧支代偿程度可能影响双侧椎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海马中血管紧张素肽酶活性与行为偏侧间的相关性.方法 海马中的血管紧张素肽酶包括可溶性丙氨酰氨基肽酶/半胱氨酸氨基肽酶(soluble bound alanyl-aminopeptidase/ cystinyl- aminopeptidase,SOL-AlaAP / CysAP)和膜性丙氨酰氨基肽酶/半胱氨酸氨基肽酶(membrane bound alanyl- aminopeptidase/ cystinyl- aminopeptidase,MEM-AlaAP / CysAP).根据用爪偏好实验(左爪、双爪、右爪)的结果,选择60只Wistar鼠并分成3组,检测双侧海马区SOL-AlaAP / CysAP和MEM-AlaAP / CysAP的活性.结果 左侧海马的SOL-AlaAP / CysAP和MEM-AlaAP / CysAP比右侧海马活性更高( P<0.05).在用爪偏好实验中,Wistar鼠的偏侧选择行为明显表现出依赖于海马内SOL-AlaAP / CysAP和MEM-AlaAP / CysAP 的活性差异.3组大鼠的右利支配率[%R/T =右半球/(右脑半球+左脑半球)×100%]及SOL-AlaAP/CysAP和MEM-AlaAP/CysAP的活性显著不同,用双爪的大鼠R/T最高,用右爪的大鼠次之,用左爪的大鼠最低.个体%R/T与海马区内的SOL-AlaAP/CysAP和MEM-AlaAP/CysAP的活性与用爪偏好的分数成负相关(r=-0.500,P<0.05).被动逃避行为测试证实了3组Wistar鼠长期记忆存在差异.结论 大鼠海马区内的非对称血管紧张肽酶活性可能与行为偏侧的方向和强度都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β-148C/T、-249C/T、-455G/A、448G/A、1689T/G基因多态性在上海汉族人群的分布特征及连锁不平衡关系。方法:运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对342例正常老年组和132例脑梗死组进行纤维蛋白原基因多态性分析。结果:脑梗死组的Fg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老年组。经Kappa一致性检验,-148C/T与-455G/A、448G/A、1689T/G之间存在松散连锁不平衡,-455G/A与448G/A、1689T/G以及448G/A与1689T/G之间存在强连锁不平衡,而-249C/T与-148C/T、-455G/A、448G/A、1689T/G之间为随机组合。结论:血浆纤维蛋白原与脑梗死的发生相关;连锁不平衡关系存在着种族、地域或环境的差异;提供了上海汉族人群β-Fg5种基因多态性的群体遗传学资料。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天津市部分老年高知人群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现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问卷(MoCA),对天津市某三甲医院体检中心来院体检的2105名老年高知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并应用单因素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结果 2105名天津老年高知人群平均MoCA得分为26.81±1.85,MCI检出402人,检出率为19.1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χ2=21.23,P<0.01)和甘油三酯异常(χ2=5.84,P<0.05)对老年人MCI的检出均有影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0.29,95%CI:0.42~0.70)、未饮用葡萄酒(OR=0.63,95%CI:0.40~0.99)、甘油三酯异常(OR=1.34,95%CI:1.09~1.71)进入回归模型(P<0.05)。结论 影响天津市老年高知人群MCI检出的因素中女性、未饮用葡萄酒是保护因素,甘油三酯异常是危险因素,可针对影响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  相似文献   

10.
本文目的是介绍χ2分布及相关内容,包括χ2分布和非中心χ2分布。着重展示了两种χ2分布的定义、概率密度函数的图形和主要性质,其中,两个最重要的性质分别是:①χ2分布的极限分布为正态分布;②(n-1)s2σ2服从自由度为n-1的χ2分布。除此之外,还阐释了χ2分布与正态分布、χ2检验统计量与Z检验统计量之间的关系。最后,基于SAS软件中的两个SAS函数呈现了χ2分布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估多模态磁共振鉴别胶质母细胞瘤治疗后复发的性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2022年5月46例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高级别神经胶质瘤患者;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证实为肿瘤复发(Tumor recurrence, TR)(n=22)或放射性坏死(Radiation necrosis, RN)(n=24);进行多模态磁共振扫描,扫描方法包括横向T1加权图像(T1-weighted imaging, T1WI)、T2加权图像(T2-weighted imaging, T2WI)、T2流体衰减反转恢复(T2 fluid-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 T2FLAIR)、对比增强T1WI(Contrast-enhanced T1 weighted imaging, CE-T1WI)、扩散加权成像(Dif...  相似文献   

12.
【摘要】
背景 近年来,对比增强多普勒超声(contrast-enhanced transcranial Doppler,cTCD)的研究发现,右
向左分流(right-to-left shunt,RLS)可能是偏头痛的危险因素,但是这些数据均来自西方国家,尚无
中国人群的数据可用。
目的 评估中国偏头痛人群中RLS的发生率,并分析RLS分流量与偏头痛的关系。
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217例确诊为偏头痛的患者及100例健康志愿者,均给予cTCD评估RLS发生情况
及分流量大小。
结果 在偏头痛组,RLS发生率为44.2%(96/217),其中大量分流率为23.5%(51/217);在健康组,
RLS发生率为28.0%(28/100),其中5.0%(5/100)为大量分流。在先兆偏头痛组,RLS发生率为66.1%
(39/59),大量分流占37.3%(22/59);在无先兆偏头痛组,RLS发生率为36.1%(57/158),大量分流
率为18.4%(29/158)。偏头痛组RLS阳性率和大量分流率高于健康组(P <0.05)。先兆偏头痛组RLS
阳性率和大量分流率高于无先兆偏头痛组(P <0.05)和健康组(P <0.05)。尽管无先兆偏头痛组与健
康组RLS阳性率相似,但是大量分流率在无先兆偏头痛组高于健康组(P <0.05)。
结论 RLS与偏头痛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尤以先兆偏头痛为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慢性偏头痛(CM)与发作性偏头痛(EM)的病史特征、临床特点等,探究偏头痛慢性转化的危险因素,为其防治提供依据和策略。方法 共纳入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CM患者72例及EM患者10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采集患者基本信息,先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和非条件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两组的BMI(P=0.000)、病程(P=0.000)、基线头痛发作频率(P=0.000)、基线头痛持续时间(P=0.037)、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P=0.000)、焦虑自评量表(SAS,P=0.000)及抑郁自评量表(SDS,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OR=1.468,95%CI:1.148~1.876)、病程(OR=1.102,95%CI:1.022~1.188)、基线头痛发作频率(OR=1.461,95%CI:1.247~1.711)、睡眠质量(OR=1.494,95%CI:1.198~1.864)、焦虑状态(OR=1.201,95%CI:1.048~1.376)是偏头痛慢性转化的危险因素。结论 控制体重、减少头痛发作频率、缩短病程、改善心境状态与睡眠质量,有可能延缓偏头痛的慢性进展。  相似文献   

14.
背景:随着骨组织工程学研究的深入,细胞因子对干细胞向成骨细胞转化和对骨愈合的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 目的: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ic protein,BM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arrow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和纳米晶胶原基骨(nano-Hydroxyapatite/collagen,nHAC)复合物修复大鼠股骨骨缺损的效果。 设计、时间及地点:完全随机分组设计,对比观察实验,于2007-12/2008-08在江苏大学临床医学院实验室完成。 材料:将培养的第3代大鼠MSCs密度调整为5×109 L-1,接种到nHAC材料表面,制成MSCs/nHAC复合支架。取复合培养的支架分别与BMP混悬液、聚乙烯吡咯烷酮、VEGF溶液混匀,负压下真空抽吸,冻干24 h备用(每鼠所植入支架含BMP 15 mg,VEGF0.8 μg)。 方法:将30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3组制成股骨缺损模型:单纯nHAC组骨缺损处单纯植入nHAC;MSCs/nHAC组植入MSCs/nHAC复合物;VEGF/BMP/MSCs/nHAC组植入VEGF/BMP/MSCs/nHAC复合物。 主要观察指标:术后2,4,8,12周行影像学和组织学观察;术后12周行环境扫描电镜观察。 结果:①各时间点动物均未出现排斥及炎症反应,创口愈合良好。②术后各时间点VEGF/BMP/MSCs/nHAC组放射学评分高于与其余2组 (P < 0.05)。③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MSCs/nHAC组、VEGF/BMP/MSCs/nHAC组较单纯nHAC组能更快的促进大鼠股骨缺损处骨再生;VEGF/BMP/MSCs/nHAC组的促进作用更明显。④术后12周扫描电镜观察单纯nHAC组骨纤维排列不规则,可见大量骨陷窝;MSCs/nHAC组可见大量成骨细胞,中量骨小梁结构,但仍可见间隙;VEGF/BMP/MSCs/nHAC组可见哈佛系统,大量骨小梁排列规则。 结论:VEGF/BMP/MSCs/nHAC复合物较单纯nHAC或MSCs/nHAC复合物有更好的成骨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脑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DCVT)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2月~2013年5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或者磁共振静脉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venography,MRV)确诊
的12例DCVT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治疗及预后情况。
结果 12例DCVT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5例,年龄24.5(19.75,33.5)岁。临床表现:头痛11例[11/12
(92%)];不同程度意识障碍5例[5/12(42%)],其中1例为昏迷;抽搐发作5例[5/12(42%)];其
他局灶体征(单侧肢体无力)2例[2/12(17%)]。影像表现:累及直窦和大脑大静脉最多见,分别为
11例[11/12(92%)]及8例[8/12(67%)],累及大脑内静脉3例[3/12(25%)],基底静脉1例[1/12
(8%)],所有患者均合并其他静脉窦受累。8例患者行头颅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
和(或)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其中丘脑病灶4例[4/8(50%)],基
底节区病灶2例[2/8(25%)],额或顶叶病灶3例[3/8(38%)],其中病灶内合并出血者2例[2/8
(25%)]。治疗预后:12例患者中除1例因感染性休克死亡,未能接受抗凝治疗外,其余11例均给予抗
凝治疗,最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复查影像学病灶明显好转或消失。
结论 意识障碍及双侧丘脑病变是DCVT的常见临床及影像表现,需注意识别;大脑大静脉及直窦为
常见受累深静脉(窦),且常并存其他静脉窦受累;DCVT虽急性期症状凶险,如及早诊断及治疗,预后
可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精神分裂症Ⅰ型和Ⅱ型的感觉性诱发电位差异。方法 对 2 7例Ⅰ型精神分裂症、2 8例Ⅱ型精神分裂症及 5 2名正常成人 ,应用光、声、触刺激 ,进行视觉诱发电位 (VEP)、听觉诱发电位 (AEP)和体感诱发电位 (SEP)检查。结果 Ⅰ型组和Ⅱ型组及正常对照组在VEP/P2 ,AEP/P1、P2 、P3 潜伏期 ,波幅VEP/N1 P2 、P2 ,AEP/N1 P2 ,SEP/P2 N2 上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或 <0 0 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Ⅰ型组潜伏期VEP/P2 ,AEP/P1、P2 前移 ,AEP/P3 延迟 ;波幅VEP/N1 P2 、P2 ,AEP/N1 P2 ,SEP/P2 N2 降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Ⅱ型组潜伏期AEP/P3 延迟 ,波幅VEP/N1 P2 ,P2 ;AEP/N1 P2 ,SEP/P2 N2 降低更甚。Ⅰ型组与Ⅱ型组比较 ,在潜伏期VEP/P2 、AEP/P1、P2 、P3 以及波幅VEP/P2 、AEP/N1 P2 上两者有显著性差异 ,Ⅱ型组延迟于Ⅰ型组 ,波幅亦低。结论 Ⅰ型与Ⅱ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诱发电位潜伏期变化有其特点 ,值得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胱硫醚β合酶(CBS)基因T833C突变对中青年缺血性卒中/TIA再发的影响.方法 对中青年缺血性卒中/TIA患者,采用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tHcy)水平,采用扩增阻滞突变体系法(PCR-ARMS)技术检测CBS T833C基因型,跟踪观察5年内中青年缺血性卒中/TIA的后发事件.结果 再发组CBS基因C/C、C/T型和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高于非再发组(P<0.05),两组不同基因型血浆tHcy水平比较,再发组中C/C型分别高于C/T和T/T型,C/T高于T/T型(P<0.01);非再发组中C/C和C/T型分别高于T/T型(P<0.01);相同C/T型血浆tHcy水平比较,再发组高于非再发组(P<0.01).结论 CBS T833C基因突变可能是引起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间接导致中青年缺血性卒中/TIA患者再发的重要遗传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比神经内镜术和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检索2008年-2018年的万方、维普和PubMed等中英文数据库,找出对比神经内镜术和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文献,利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4篇随机对照研究和6篇病例对照研究,965例中神经内镜组493例,小骨窗组472例。Meta分析结果示:与小骨窗组相比,内镜组血肿清除率更高(SMD=14.20;95%CI=[8.48,19.92]),术中出血量更少(SMD=-215.06,95%CI=[-255.41,-174.71]),手术时间更短(SMD=-96.63,95%CI=[-114.24,-79.01]),ICU入住时间缩短(OR=-5.91,95%CI=[-6.26,-5.57]),术后并发症更少(OR=0.28,95%CI=[0.19,0.43]),术后6个月恢复良好率更佳(OR=2.02,95%CI=[1.54,2.66]),病死率更低(OR=0.32,95%CI=[0.16,0.62])。所比较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小骨窗术相比,神经内镜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其预后更佳、病死率更低,疗效更好,并且清除率更高,术中出血量减少,手术时间变短,ICU入住天数减少,术后并发症较少,故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颈髓炎性脱髓鞘病变和髓内胶质瘤的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以提高对二者的鉴别诊断能力。方法与结果对22例颈髓炎性脱髓鞘病变、16例颈髓髓内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MRI表现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临床均表现为感觉异常[77.27%(17/22)和12/16]、肢体无力[72.73%(16/22)和10/16]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45.45%(10/22)和4/16]。颈髓MRI检查病灶≥3个椎体节段者分别占63.64%(14/22)和15/16,病灶平均长度为(3.41±1.74)和(3.59±1.28)个椎体节段;呈长T1[68.18%(15/22)和7/16]、等T1[31.82%(7/22)和6/16]或长T2信号[100.00%(22/22)和8/15],胶质瘤组尚可见混杂T1和混杂T2信号(3/16和6/15);脱髓鞘病变组患者病灶边界模糊常见[90.91%(20/22)],并以条片状和点状强化为主(13/16),而胶质瘤组则以局限性脊髓增粗(15/16)、脊膜增厚(14/16)更常见,呈块状或环形强化(12/16),且可见中央管周围脊髓组织受累(14/15),易发生颈髓囊性变或中央管扩张、出血坏死和"帽征"(7/16、5/16和4/16)。结论虽然任何单一临床和MRI特征均不足以鉴别颈髓炎性脱髓鞘病变和髓内胶质瘤,但不同特征综合分析有助于提高鉴别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由缺血缺氧性脑病导致的意识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影响意识康复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南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康复一科住院的46例由缺血缺氧性脑病导致慢性意识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方法对可能影响意识恢复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植物状态持续时间(P<0.001)、发病至神经康复时间(P=0.001)、(CRS-R)评分(P=0.016)、性别(P=0.034)、阵发性交感神经过度兴奋(P=0.016)、体感诱发电位(P=0.002)和脑电图(P=0.003)与意识恢复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植物状态持续时间(OR=1.077,95%CI:1.009~1.148,P=0.025)、阵发性交感神经过度兴奋(OR=15.511,95%CI:1.210~198.833,P=0.035)是意识恢复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植物状态持续时间过长、阵发性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的出现是影响缺血缺氧性脑病慢性意识障碍患者意识恢复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