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40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帕金森病是一种进展性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病理特征是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死亡和脑干神经元内α突触核蛋白积聚形成路易体。其病因主要为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该病主要会引起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肉僵直等一系列的运动症状。然而其发病机制并不明确,主要可能与线粒体功能障碍、氧化应激、蛋白质改变及炎症反应相关。小胶质细胞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而小胶质细胞过度激活是帕金森病发病的病理生理基础。血清炎症因子升高与帕金森病有关,可用于早期诊断并预测疾病预后。目前抗炎治疗成为帕金森病新的研究热点。该文主要综述帕金森病的炎症机制、相关的炎症因子及抗炎药物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针刺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ADL能力和认知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针刺是否能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ADL能力与认知功能,降低残疾率、复发率.方法:8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符合入选病例,随机分为针刺组43例,非针刺组45例,采用斯堪的纳维亚脑卒中量表(Scandina-vian stroke scale,SSS)和神经行为认知状态测试(neurobehvioral cognitive status examination,NCSE)评测神经功能缺损变化和认知功能改变;6个月死亡/残疾率、6个月卒中复发率、6个月修订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6个月日常生活能力(ADL)(使用Barthel Index评分)作为终点指标;并监测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病例基线具有均衡可比性(P>0.05);NCSE、ADL、MRS评测:针刺组优于非针刺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SSS、6个月死亡/残疾率、复发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针刺组尚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随访率达97.73%.结论:针刺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ADL能力的提高、认知功能的改善有效,在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针刺是一种值得应用的疗法.但应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以验证针刺治疗是否能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远期终点事件.  相似文献   
3.
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RSE)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科危急重症,且预后较差。目前对于影响RSE预后相关因素的研究国内外尚无统一观点。本文就近年来有关影响RSE预后的相关因素,如病因、年龄、并发症、发作类型等的研究进展做一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4.
秦皇岛市手足口病重症病例与普通住院病例的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手、足、皮肤及口腔疱疹为主要症状的传染病,一般预后良好,少数患儿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损害,引发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脑水肿和心肌炎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oluble thrombomodulin,sTM)含量的变化和血栓调节蛋白基因Ala455Val(C1418T)多态性的分布.方法 在79例汉族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出血患者30例,脑梗死患者49例)和30名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中,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检测TM Ala455Val(C1418T)多态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浆sTM含量.结果 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sIM含量分别为(32.08±6.98)ng/ml和(38.93±6.77)ng/m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9.90±3.09)ng/ml(P均<0.01),而且与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高危因素无关;脑出血组和脑梗死组TM 1418C/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3.3%和57.1%,高于对照组的40%,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无论足脑出血还是腑梗死患者,血浆sTM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汉族人群中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TM 1418C/C基因型频率虽然高于正常人群,但并非脑血管病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R)脑内巢蛋白(Nestin)和胶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变化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它们的影响。方法采用微动脉夹夹闭左侧颈总动脉的方法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MSCs治疗组于缺血再灌注后1天、4天及8天经尾静脉注射MSCs(1×106)后分别在缺血再灌注3天、7天、14天的各时间点处死动物,取前脑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脑内Nestin和GFAP的表达情况;用SPSS统计分析。结果免疫组化检测MSCs干预组在缺血10min后再灌注3d、7d、14d时,大鼠脑组织中Nestin和GFAP的表达增强,相同时间点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MSCs可激活大量的星形胶质细胞,保护神经元,促进其修复,有利于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通过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和激肽系统参与心脑血管及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与ACE的活性密切相关,而ACEI/D多态性与ACE也参与了认知过程的调节,众多研究探讨了ACEI/D多态性与认知功能的相关关系,但结论不一致,本文就ACE基因及与认知功能的相互关系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1病例资料 患者男,54岁,记者,云南大理人,因"3月内反复右眼部疼痛伴视物重影2次"入院.患者于3月前无诱因出现右眼部持续性胀痛,以右眉弓处为甚,伴右眼红、肿、热、痛、视物模糊,病初向外及向下外方视物时有重影,曾在外院诊治,予“乏昔洛韦、泼尼松”治疗3d后复视消失,余症状于1周后好转.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PLS)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RPL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例均为急性起病,例1为产后2 d出现持续高血压,以癫疒间发作、意识障碍为主要症状;例2遭雷击后出现以声音嘶哑、共济失调为主要症状。颅脑MRI检查急性期均显示以大脑后部为主的异常信号,恢复期异常信号可明显减少或消失。结论 RPLS临床表现为脑病的症状,急性期MRI的脑白质异常是可逆的。  相似文献   
10.
抗癫药物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癫是脑部神经元异常放电高度同步化活动所引起的,由不同症状和体征组成的短暂性临床现象。其特点是脑部持续存在的导致癫反复发作的易感性,以及由于这种疾病引起的神经生物、认知、心理和社会功能障碍等方面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